正在阅读:

非洲国家打过胜仗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非洲国家打过胜仗么?

非洲古国埃塞俄比亚反抗殖民者的光辉事迹。

作者:三木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白鸥

埃塞俄比亚这个国家好像总是与贫穷和饥饿挂钩:1984年的一场大饥荒使“埃塞俄比亚饥民”这个印象深入人心(MJ一首经典的《we are the world》便是为募集赈灾款而作),埃塞俄比亚似乎也成了非洲这个黑暗大陆的典型代表。

曾经的悲惨境地

然而事实上,埃塞俄比亚几乎可以说是非洲最特殊的一个存在。尽管她的确和其他非洲兄弟一样穷,但不同于其他被列强从地图上画出来的国家,埃塞俄比亚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在整个非洲都属于异类。

他们曾经建立起的与罗马、波斯和大汉并称的阿克苏姆帝国,古老独特的文化绵延2000年。最重要的是,他们是非洲近代史上独一无二两度击退西方殖民者的非洲人。

在众多非洲古文明中

阿克苏姆绝对是其中佼佼者

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讲讲非洲古国埃塞俄比亚反抗殖民者的这段光辉事迹。

群狼齐聚的非洲之角

在列强殖民非洲时期,全非洲只有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两个地方保持了难能可贵的独立。

非洲人民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埃塞俄比亚发出最后的吼声

其中,利比里亚作为美国建立起的一个被解放黑人的移居地,实际上仍然是一个外来者建立的国家:政府长期由非裔美国人把持,直至1980年才出现了首任土著人总统。可以说,利比里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和美国关系匪浅才在列强瓜分非洲时期保持了独立。

首任土著人总统是靠政变上台的

其下场则是被曾经的盟友政变推翻,惨死

但埃塞俄比亚却是实打实地,用自己的武力捍卫了自己的主权,成为了非洲大陆上当时唯一一个真正独立的本土政权。

埃塞俄比亚的不幸史,或者说,可歌可泣的民族抗争史,同样也是起源于英法两大帝国在非洲的争霸。

当时法国组织了一场“连横”计划,即把自己的非洲殖民地从大西洋连到印度洋,这计划中尤其重要的一点地缘布局就是法国在东非的立足点——1894年划归其管辖的吉布提。

法国有连横,英国亦有合纵

法国在红海之滨的活动简直是捏住了大英帝国的麻筋儿,只要在苏伊士运河,这条不列颠人的命脉旁边稍有动作,伦敦的绅士们就得菊花一紧。

由于这条路线通向

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

所以其间的每一个节点

都关系着英国绅士们的核心利益

正当英国人在为此事发愁时,可以当“战略合作伙伴”的凯子来了:刚刚统一不久的意大利认为自己将要开启一个新罗马帝国,而帝国的发迹之地便是尚有殖民“真空”的非洲之角地区。

旧罗马帝国

新罗马帝国

“真有志气”

十九世纪末开始,意大利人在索马里一带的影响力日益加剧。对于世界顶级的离岸平衡手玩家英国来说,这无疑是天赐良机。为了制衡法国,英国对意大利人的活动采取了绥靖政策。

有了“宽松”的国际环境,意大利开始得寸进尺。在十九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里,意大利以最初租借的一个港口——阿萨布(Assab)为据点,一步一步地蚕食了奥斯曼帝国在当地的殖民地和部分埃塞俄比亚的领土,现代厄立特里亚的大致国界由此形成。

意大利扩张至亚丁湾与厄立特里亚

1889年,在一系列和埃塞俄比亚的冲突结束后,意大利和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Menelik II)签订了一份所谓的《永久友好和平条约》。

在意大利文版文件中,写着埃塞俄比亚自愿成为意大利的保护国,但阿姆哈拉文版却似乎是另外一个条约:上面写的是当埃塞俄比亚在与外国交往时,可以自愿选择是否经由意大利做中介人。

该条约的第十七条

矛盾的种子由此而来:埃塞俄比亚被流氓的意大利视为保护国,自己却被蒙在鼓里。

所罗门之子的野望

但这位孟尼利克二世可不是好糊弄的普通酋长。他是一位非洲不多见的雄主。

称帝之前,埃塞俄比亚处在“三国鼎立”的分裂状态。孟尼利克二世作为南方绍阿(Shewa)地区的领袖,利用埃及军队入侵北方的机会削弱了对手,最终一统了江山。

他的帝号将自己和传说中阿克苏姆王国的建立者,埃塞俄比亚延续了八百多年的所罗门王朝的祖先,犹大之王所罗门和示巴女王的私生子——孟尼利克相提并论。

视察埃塞俄比亚铁路的孟尼利克二世

当时孟尼利克二世的老家绍阿地区,即如今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一带,还只是埃塞俄比亚帝国的南方边境。这也是埃塞历史上的传统势力范围。

就在英国和意大利如火如荼地从海岸线步步深入内地之时,这位孟尼利克二世以新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这个以“新花”为名的城市——为中心,向东南西三个方向扩张,先后征服了季马、哈勒尔、戈巴等地区中心 ,十多年的时间就给自己的帝国扩充了一倍多的土地。

以绍阿为根据地

尽快积累自己的核心力量

为即将到来的外战做好准备

这样的雄才伟略之主,当然不可能长久地被语言的诡计所迷惑。更重要的是,他有决心和能力争夺自己帝国的利益。

1893年,明白过来的孟尼利克二世向意大利政府表示,将从第二年起把《永久和平友好条约》视为一张废纸。

起初意大利打算用大量军火贿赂皇帝以换取他继续承认条约,但遭到了拒绝。意大利转而开始策动一些地方贵族起来造反,但也收效甚微。气急败坏的意大利人都忘了应该用自己最拿手的披萨和意大利面来征服埃塞,悍然选择了自己最不擅长的武力入侵。

君子动口不动手

1894年年底,意军统帅Baratieri借镇压厄立特里亚抵抗势力的机会,十分顺利地出兵占领了埃塞北部提格雷省的首府阿杜瓦(Adwa)。

考虑到当时的时局,孟尼利克二世原本计划尽可能地避免和欧洲人的战争。但无人愿意居中斡旋,战争看来不可避免,梦醒了的埃塞俄比亚人终于明白了这次真的只能靠自己。

埃塞俄比亚北部的阿杜瓦

反观意大利军,国际上的绥靖政策、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和首战大捷使他们大大低估了此后战争的困难性。

此时的埃塞俄比亚已不是列强刚来到非洲之角之时的一团各自为政的散沙,而是齐聚在皇帝陛下的麾下,面对着一个共同的入侵者,空前地团结了起来。

率军征战的孟尼利克二世

孟尼利克二世在此前的数年时间里,巧妙地周旋于个殖民列强之间获得了不少新式武器,也培养了一批近代化的军队。同时,沙皇俄国出于对西方天主教和新教列强的敌视,也给予了同为东方正教国家的埃塞俄比亚一定的物资援助。

20万埃塞军队整装待发(当然大多数新兵的武器还是冷兵器),迎击客场作战的意大利人。

阿杜拉战役

1895年意军进一步深入了埃塞境内。12月7日,意军与埃塞军在安巴阿拉吉山地(Amba Alagi)展开了第一次正面交锋。

这个地方

意军在人数上有巨大劣势,寡不敌众败逃默克莱(Meqele),被后来“犹太之狮”海尔·塞拉西的父亲马康南公爵(Ras Makonnen)团团包围。

随后孟尼利克二世亲率的大军也加入了包围圈。被围困的意军在坚持了不到一个月后便投降。孟尼利克二世出于不想扩大战争的原因,允许意军携武器和物资撤离。

阿杜瓦与安巴阿拉吉山地

梦想建立“新罗马帝国”的领导们不能接受如此耻辱,拨款两千万里拉欲终止这个糟心的灾难。1896年初,意军部署了四个旅共17978人,火炮56门,准备于三月一日在阿杜瓦发动总攻。意军的一位旅长在进攻前说:“意大利宁愿牺牲个两三千人,也不能接受一次耻辱的撤退。”

当时意大利绘制的阿杜瓦战场地图

这天午夜,意军分三路出发,却被过时的地图和复杂的地形搞的晕头转向,队形被打乱,互相之间也失去了联系。而埃塞军则提前了解到了消息,将部队部署在了有利的高地上。意军的一支偏师被埃塞人全歼,刚才那位豪言壮语的旅长在赶赴救援途中也遭到伏击阵亡。

此后埃塞军一鼓作气,以很小的代价不断击溃入侵者。时至中午,意军大势已去,纷纷败逃。战役以埃塞俄比亚获得全面胜利而结束。

阿杜瓦战役中深陷困境的意大利军

这次著名的阿杜瓦战役在埃塞俄比亚甚至整个非洲都成为了永远的光辉记忆。战役中意军伤亡近一万人,被俘三千人,战损比成功打破了十九世纪欧洲战争的记录,连在滑铁卢的拿破仑都自叹不如。直到二战期间,气急败坏的意军才使用芥子气报了一箭之仇,造成了埃塞俄比亚大量平民伤亡。

一战意大利是反殖民

二战意大利是反法西斯

意大利国内也爆发了大规模游行示威,质疑殖民战争的意义,要求从非洲之角撤军。德国宰相俾斯麦更是给意大利口头补了刀,说他们“带着极大的胃口,却是满嘴蛀牙地来到非洲”。

孟尼利克二世则迎来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那些曾经哼哼唧唧挖墙脚的地方贵族现在对孟尼利克二世不得不服。星散的各个民族也第一次在“埃塞俄比亚人”的名义下团结了起来。

国家与意大利的不平等条约被废除,其主权独立性和战前所扩张的领土也得到了包括意大利在内的西方列强的承认,现代埃塞俄比亚的版图由此诞生。埃塞,也因此成为了非洲大陆上为数不多的国家认同强于部落认同的准现代化国家。

埃塞俄比亚算是抓住了历史机遇

一个独立的埃塞俄比亚成了全非洲人民的精神寄托。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非洲独立运动中,不少新兴诞生的非洲国家都选用了埃塞俄比亚国旗的红黄绿三色作为自己国旗的颜色,以向她的独立精神致敬。

埃塞的国旗比较特别

埃塞俄比亚所罗门王朝的旗帜因此也由此成为了象征非洲的颜色。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非洲国家打过胜仗么?

非洲古国埃塞俄比亚反抗殖民者的光辉事迹。

作者:三木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白鸥

埃塞俄比亚这个国家好像总是与贫穷和饥饿挂钩:1984年的一场大饥荒使“埃塞俄比亚饥民”这个印象深入人心(MJ一首经典的《we are the world》便是为募集赈灾款而作),埃塞俄比亚似乎也成了非洲这个黑暗大陆的典型代表。

曾经的悲惨境地

然而事实上,埃塞俄比亚几乎可以说是非洲最特殊的一个存在。尽管她的确和其他非洲兄弟一样穷,但不同于其他被列强从地图上画出来的国家,埃塞俄比亚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在整个非洲都属于异类。

他们曾经建立起的与罗马、波斯和大汉并称的阿克苏姆帝国,古老独特的文化绵延2000年。最重要的是,他们是非洲近代史上独一无二两度击退西方殖民者的非洲人。

在众多非洲古文明中

阿克苏姆绝对是其中佼佼者

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讲讲非洲古国埃塞俄比亚反抗殖民者的这段光辉事迹。

群狼齐聚的非洲之角

在列强殖民非洲时期,全非洲只有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两个地方保持了难能可贵的独立。

非洲人民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埃塞俄比亚发出最后的吼声

其中,利比里亚作为美国建立起的一个被解放黑人的移居地,实际上仍然是一个外来者建立的国家:政府长期由非裔美国人把持,直至1980年才出现了首任土著人总统。可以说,利比里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和美国关系匪浅才在列强瓜分非洲时期保持了独立。

首任土著人总统是靠政变上台的

其下场则是被曾经的盟友政变推翻,惨死

但埃塞俄比亚却是实打实地,用自己的武力捍卫了自己的主权,成为了非洲大陆上当时唯一一个真正独立的本土政权。

埃塞俄比亚的不幸史,或者说,可歌可泣的民族抗争史,同样也是起源于英法两大帝国在非洲的争霸。

当时法国组织了一场“连横”计划,即把自己的非洲殖民地从大西洋连到印度洋,这计划中尤其重要的一点地缘布局就是法国在东非的立足点——1894年划归其管辖的吉布提。

法国有连横,英国亦有合纵

法国在红海之滨的活动简直是捏住了大英帝国的麻筋儿,只要在苏伊士运河,这条不列颠人的命脉旁边稍有动作,伦敦的绅士们就得菊花一紧。

由于这条路线通向

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

所以其间的每一个节点

都关系着英国绅士们的核心利益

正当英国人在为此事发愁时,可以当“战略合作伙伴”的凯子来了:刚刚统一不久的意大利认为自己将要开启一个新罗马帝国,而帝国的发迹之地便是尚有殖民“真空”的非洲之角地区。

旧罗马帝国

新罗马帝国

“真有志气”

十九世纪末开始,意大利人在索马里一带的影响力日益加剧。对于世界顶级的离岸平衡手玩家英国来说,这无疑是天赐良机。为了制衡法国,英国对意大利人的活动采取了绥靖政策。

有了“宽松”的国际环境,意大利开始得寸进尺。在十九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里,意大利以最初租借的一个港口——阿萨布(Assab)为据点,一步一步地蚕食了奥斯曼帝国在当地的殖民地和部分埃塞俄比亚的领土,现代厄立特里亚的大致国界由此形成。

意大利扩张至亚丁湾与厄立特里亚

1889年,在一系列和埃塞俄比亚的冲突结束后,意大利和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Menelik II)签订了一份所谓的《永久友好和平条约》。

在意大利文版文件中,写着埃塞俄比亚自愿成为意大利的保护国,但阿姆哈拉文版却似乎是另外一个条约:上面写的是当埃塞俄比亚在与外国交往时,可以自愿选择是否经由意大利做中介人。

该条约的第十七条

矛盾的种子由此而来:埃塞俄比亚被流氓的意大利视为保护国,自己却被蒙在鼓里。

所罗门之子的野望

但这位孟尼利克二世可不是好糊弄的普通酋长。他是一位非洲不多见的雄主。

称帝之前,埃塞俄比亚处在“三国鼎立”的分裂状态。孟尼利克二世作为南方绍阿(Shewa)地区的领袖,利用埃及军队入侵北方的机会削弱了对手,最终一统了江山。

他的帝号将自己和传说中阿克苏姆王国的建立者,埃塞俄比亚延续了八百多年的所罗门王朝的祖先,犹大之王所罗门和示巴女王的私生子——孟尼利克相提并论。

视察埃塞俄比亚铁路的孟尼利克二世

当时孟尼利克二世的老家绍阿地区,即如今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一带,还只是埃塞俄比亚帝国的南方边境。这也是埃塞历史上的传统势力范围。

就在英国和意大利如火如荼地从海岸线步步深入内地之时,这位孟尼利克二世以新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这个以“新花”为名的城市——为中心,向东南西三个方向扩张,先后征服了季马、哈勒尔、戈巴等地区中心 ,十多年的时间就给自己的帝国扩充了一倍多的土地。

以绍阿为根据地

尽快积累自己的核心力量

为即将到来的外战做好准备

这样的雄才伟略之主,当然不可能长久地被语言的诡计所迷惑。更重要的是,他有决心和能力争夺自己帝国的利益。

1893年,明白过来的孟尼利克二世向意大利政府表示,将从第二年起把《永久和平友好条约》视为一张废纸。

起初意大利打算用大量军火贿赂皇帝以换取他继续承认条约,但遭到了拒绝。意大利转而开始策动一些地方贵族起来造反,但也收效甚微。气急败坏的意大利人都忘了应该用自己最拿手的披萨和意大利面来征服埃塞,悍然选择了自己最不擅长的武力入侵。

君子动口不动手

1894年年底,意军统帅Baratieri借镇压厄立特里亚抵抗势力的机会,十分顺利地出兵占领了埃塞北部提格雷省的首府阿杜瓦(Adwa)。

考虑到当时的时局,孟尼利克二世原本计划尽可能地避免和欧洲人的战争。但无人愿意居中斡旋,战争看来不可避免,梦醒了的埃塞俄比亚人终于明白了这次真的只能靠自己。

埃塞俄比亚北部的阿杜瓦

反观意大利军,国际上的绥靖政策、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和首战大捷使他们大大低估了此后战争的困难性。

此时的埃塞俄比亚已不是列强刚来到非洲之角之时的一团各自为政的散沙,而是齐聚在皇帝陛下的麾下,面对着一个共同的入侵者,空前地团结了起来。

率军征战的孟尼利克二世

孟尼利克二世在此前的数年时间里,巧妙地周旋于个殖民列强之间获得了不少新式武器,也培养了一批近代化的军队。同时,沙皇俄国出于对西方天主教和新教列强的敌视,也给予了同为东方正教国家的埃塞俄比亚一定的物资援助。

20万埃塞军队整装待发(当然大多数新兵的武器还是冷兵器),迎击客场作战的意大利人。

阿杜拉战役

1895年意军进一步深入了埃塞境内。12月7日,意军与埃塞军在安巴阿拉吉山地(Amba Alagi)展开了第一次正面交锋。

这个地方

意军在人数上有巨大劣势,寡不敌众败逃默克莱(Meqele),被后来“犹太之狮”海尔·塞拉西的父亲马康南公爵(Ras Makonnen)团团包围。

随后孟尼利克二世亲率的大军也加入了包围圈。被围困的意军在坚持了不到一个月后便投降。孟尼利克二世出于不想扩大战争的原因,允许意军携武器和物资撤离。

阿杜瓦与安巴阿拉吉山地

梦想建立“新罗马帝国”的领导们不能接受如此耻辱,拨款两千万里拉欲终止这个糟心的灾难。1896年初,意军部署了四个旅共17978人,火炮56门,准备于三月一日在阿杜瓦发动总攻。意军的一位旅长在进攻前说:“意大利宁愿牺牲个两三千人,也不能接受一次耻辱的撤退。”

当时意大利绘制的阿杜瓦战场地图

这天午夜,意军分三路出发,却被过时的地图和复杂的地形搞的晕头转向,队形被打乱,互相之间也失去了联系。而埃塞军则提前了解到了消息,将部队部署在了有利的高地上。意军的一支偏师被埃塞人全歼,刚才那位豪言壮语的旅长在赶赴救援途中也遭到伏击阵亡。

此后埃塞军一鼓作气,以很小的代价不断击溃入侵者。时至中午,意军大势已去,纷纷败逃。战役以埃塞俄比亚获得全面胜利而结束。

阿杜瓦战役中深陷困境的意大利军

这次著名的阿杜瓦战役在埃塞俄比亚甚至整个非洲都成为了永远的光辉记忆。战役中意军伤亡近一万人,被俘三千人,战损比成功打破了十九世纪欧洲战争的记录,连在滑铁卢的拿破仑都自叹不如。直到二战期间,气急败坏的意军才使用芥子气报了一箭之仇,造成了埃塞俄比亚大量平民伤亡。

一战意大利是反殖民

二战意大利是反法西斯

意大利国内也爆发了大规模游行示威,质疑殖民战争的意义,要求从非洲之角撤军。德国宰相俾斯麦更是给意大利口头补了刀,说他们“带着极大的胃口,却是满嘴蛀牙地来到非洲”。

孟尼利克二世则迎来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那些曾经哼哼唧唧挖墙脚的地方贵族现在对孟尼利克二世不得不服。星散的各个民族也第一次在“埃塞俄比亚人”的名义下团结了起来。

国家与意大利的不平等条约被废除,其主权独立性和战前所扩张的领土也得到了包括意大利在内的西方列强的承认,现代埃塞俄比亚的版图由此诞生。埃塞,也因此成为了非洲大陆上为数不多的国家认同强于部落认同的准现代化国家。

埃塞俄比亚算是抓住了历史机遇

一个独立的埃塞俄比亚成了全非洲人民的精神寄托。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非洲独立运动中,不少新兴诞生的非洲国家都选用了埃塞俄比亚国旗的红黄绿三色作为自己国旗的颜色,以向她的独立精神致敬。

埃塞的国旗比较特别

埃塞俄比亚所罗门王朝的旗帜因此也由此成为了象征非洲的颜色。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