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怎么选跑鞋?急,在线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怎么选跑鞋?急,在线等

人造革的质地柔软,颜色鲜艳,其涂层通常由PU或PVC组成,防腐防霉性能比天然皮革好。但透气性、吸湿排汗性差,穿起来“闷脚”。

人家有8块腹肌,你却只有1块肥肉,如何从1变到8呢?

选一双舒适又合脚的跑鞋,跑起来吧!

本期,有料®邀请朱老师来讲讲如何选购一双跑鞋。读完这篇,你就可以跟“新手小白”say goodbye 啦!

特邀嘉宾:朱万伟

朱万伟,毕业于四川大学皮革工程系,拥有5年鞋类、箱包、皮革检测经验,2013年参与中纺标(深圳)检测有限公司鞋类、箱包、皮革实验室的组建工作,现为中纺标(深圳)检测有限公司皮革组技术负责人。

01 看材质

一双跑鞋通常由三大部分组成:帮面(Upper)、中底(Midsole)、外底(Outsole)。

朱老师说了,如果将跑鞋看成是一辆车,帮面相当于车身;中底则相当于悬挂系统;外底则是轮胎。悬挂系统给驾驶员带来极致的驾驶感受,而中底则是跑鞋的灵魂,赋予鞋子稳定性、减震性和回弹性。

用有料®的话说,中底就是跑鞋的缓冲系统;而外底则起到很好的防滑、耐磨、抗腐蚀等作用。

鞋子拆分动图

鞋面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鞋面材质有天然皮革、织物、人造革。下面,请跟有料®一起来学习,材质是如何影响鞋子的性能。

天然皮革

天然皮革的吸湿排汗性好,穿起来很贴脚而且不会有压迫感。但是,长期不穿后会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形态。

有料®很少见到跑鞋的鞋面用真皮的,这么高强度的训练,天然皮革能扛得住几个回合?用起来真心疼,踩下去都是钱啊。

人造革(合成革)

人造革的质地柔软,颜色鲜艳,其涂层通常由PU或PVC组成,防腐防霉性能比天然皮革好。但透气性、吸湿排汗性差,穿起来“闷脚”。

织物

柔韧性好,鞋面耐折,质量轻,长跑不累挺,是织物鞋面的特性。而且还可以做成丰富的网眼结构,增加鞋子的透气性和轻盈性。目前,十分流行的飞织技术使鞋子帮面无缝连接、一体成型,帮面与脚面更加贴合。据说,穿上后有一种鞋与脚融为一体的感觉。

中底

最常见的中底材料为EVA、Phylon及PU。

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

EVA是一种内部充满空气的微孔发泡材料,柔软性和弹性较好,具有“记忆功能”。但是,在跑上一定的里程之后,脚感就会变硬。

Phylon

Phylon是一种二次发泡材料,表面较白且有皱纹,质地轻,弹性好,有较强的缓震性和稳定性。

PU

PU材质具有良好的使用耐久性和缓冲性能,不易被踩得变形。使用寿命更长,是高档跑鞋常用的中底材料

在这里,有料®提醒一句,如果你对中底特别在意的话,了解的途径就是看产品说明,或者询问销售人员。当然,亲自试穿一下,脚感才是最真实的。

外底

通常,用于制作跑鞋外底的材料有:橡胶、PU、EVA、TPR等。各种外底材料的优缺点请看下表。

02 看类别

跑鞋根据使用场景及跑步者脚型结构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分类。

按场景分

根据使用场景一般分为:慢跑鞋、越野鞋、马拉松鞋。

慢跑鞋

适合普通的日常跑步爱好者。慢跑鞋注重保护性,使用寿命较长(通常为跑程1000km)。

越野鞋

适合在野外或崎岖不平的土路跑步爱好者。

鞋外底一般为橡胶,耐磨性好。而且鞋底的有条纹型沟壑,抓地力好,防滑。鞋面一般防水、防撞、防刺。

马拉松鞋

强调轻量化,对脚的保护作用较薄弱,使用寿命短,需要有强壮的腿部和足部力量才能驾驭,为专业马拉松运动员提高成绩而设计。

按功能分

通常,跑鞋按功能还可以分为:缓冲型跑鞋、稳定型跑鞋、控制型跑鞋。

为什么这么分呢?因为每个人的腿型是不同的,主要分为内翻型、外翻型和正常。

快来按照你的腿型选择一双跑鞋吧!

缓冲型跑鞋

适用于内翻脚型(鞋底外侧使用高密度支撑材料)。

稳定型跑鞋

适用于外翻脚型(鞋底内侧使用高密度支撑材料)。

控制型跑鞋

适用于正常脚型(高密度支撑材料分布在鞋底后跟及中部)。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有15%的人群严重外翻,45%的人群中度外翻。不端正的脚需要一双不端正的跑鞋来进行矫正。因此,选择跑鞋时不应单纯只关注跑鞋的外观,而应更多关注跑鞋的结构。

总之一句话:不端正的脚+不端正的鞋,负负得正!

03 测性能

即使有一双火眼金睛,也无法透过复杂的结构看清一双鞋的功能特性。那怎么办呢?来看看朱老师是如何通过实验测试进行判定的。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国内并没有专门针对于大众消费级跑鞋的产品标准出台。因此,CTTC(中纺标)实验室选择了目前国内户外运动鞋领域应用最广泛的产品标准GB/T 15107-2013 《旅游鞋》对跑鞋的性能进行评估。

耐折性

合格品要求折后不得出现帮面裂面。底墙、帮底、鞋底开胶≤5.0mm;折后鞋底出现裂纹不得超过3处,且最长裂纹长度≤5.0mm;鞋底不得出现涂色脱落;有气(液)垫的鞋折后气(液)垫不应出现漏气(液),瘪塌现象。

外底耐磨性能

外底耐磨性能考验跑鞋外底的抗磨损能力。

使用旋转的磨轮垂直压在外底上,在4.9N的压力及191r/min的速率下进行磨耗试验,测量外底的磨痕长度用来表征外底的耐磨性能。合格品要求磨痕长度≤14.0mm。

剥离强度

剥离强度考核帮面与鞋底的粘合牢度。

使用10mm宽的剥离刀对帮底结合部位进行剥离,当出现初开胶(帮底结合部位沿刀口出现刚刚开胶的现象)时的力值即为剥离强度。

合格品要求帮底剥离强度不应小于45N/cm,底墙与帮面剥离强度不应小于70N/cm。

减震性能

中底的减震原理在于使跑者在脚接触地面时有足够的位移,来吸收足部的冲击力。

减震性能越小则减震效果越好。但减震性能太小则材料越软,容易使鞋失去稳定性。因此跑鞋的减震性能不能追求无限小。

压缩回弹性

压缩回弹性能是考核中底受到足部冲击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在恒压、恒温和规定时间条件下,测定中底材料的压缩变形率。压缩变形率越小,回弹性能越好。

当跑鞋中底出现皱纹的时候,那是在提醒你该换鞋啦!

针对减震性能和压缩回弹性这两个测试项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GB/T 15107-2013 《旅游鞋》没有针对跑鞋中底的检测项目,因此,CTTC实验室从鞋类测试标准中,挑选了两个关键性的项目来对中底进行考核。

以上测试,仅供参考,有料®并不是想让大家都变成“专业户”。起码了解这些以后,下次去商场买鞋,不至于被销售说的天花乱坠,误导~

04 看脚型

跟买衣服一样,形体决定号型和款式。脚的足弓类型也对跑鞋的选择有影响。通常足弓分为高足弓、低足弓和正常足弓。选鞋先看脚。

想知道脚底板子长啥样?瞅一眼不就知道了。

实在不放心的,就端盆水,拿张纸,做个湿脚测试呗!

具体做法就是:把脚底沾湿后,在纸上留下一个脚印,如果足弓处只有窄窄一条水渍,说明足弓高,可以穿较轻的鞋,但鞋面不宜过紧。

如果脚印是一只完整的脚,说明有平足或脚内翻的倾向,买鞋要选足弓处加强支撑的,以防膝关节受伤。

如果脚印的足弓处宽窄中等,恭喜你,正常!大多数鞋型你都能穿。

测试完毕,那就看看如何按照脚型来选鞋吧!

05 选购流程

光是书本上的实验哪够啊,实战经验才是硬招。现在有料®就用亲身经历告诉你一套完整的跑鞋选购流程。

第一步:测试

很多运动商店现在提供足测,有机器可以供你在上面跑步或走路。(美津浓也提供线上足测很不错!)足测可以显示当你跑步或走路时的步伐情形,并且告诉你何为正确的支点,以防脚踝、腿或背部的问题。

第二步:试穿

穿着鞋子站起来,走几步、跳上跳下。如果店面只展示某一隻脚的鞋子,切记请服务的店员帮忙拿出左右两只同时试穿,确保鞋子的舒适度和支撑性。

第三步:回想自己的跑步方式

如果不能做足测,那就想想平常是怎么跑步的?

下回出门跑步,注意脚步落下的位置。是后脚跟落地还是脚侧落地?以便更进一步的了解脚的支撑点在何处?当然,如果你经常去健身房,也可以询问健身教练。

第四步:看鞋子内的填充物

看看鞋内的填充物加在何处?有些额外的填充物在脚后跟,可以减少后脚跟着地所带来的影响,有些则提供了高一点的填充物,适合足弓高的跑者。

第五步:舒适的试穿感觉

鞋内放对位置的填充物很重要,但是舒适度也不该被忽略。试试鞋子容不容易跟脚有摩擦?或者是脚趾的部位是否舒适?会不会和鞋子抵触到?如果试穿时不舒服,别指望“以后穿穿就会变舒适”。

第六步:鞋子能跑多远

询问店员你要购买的鞋子大概平均使用寿命为多长?要用里程计算,而不只是模煳的几个月或者是几年。如果店员不知,试着联络厂商询问,以确保你花钱花的值得。

以上选购技巧都GET到了吗?

打住,不要捧着我们的以上内容就急着去商店选鞋了。下面的这两个雷区一定要也要避免哦!

误区一:一双跑鞋就够了?

NO!研究发现,跑鞋不同类型的更换,与运动受伤几率存在关联。定期更换跑鞋,会让力量更强、速度更快,受伤几率更小。

每当你穿上一双新鞋,你的跑步从地面接触到步态都会发生改变。这种差异化会增强之前没有锻炼到的肌肉和结缔组织,减少身体同一部位的重复应力反应。

误区二:跑鞋会让你跑得更快?

你想多了。好的跑鞋是让你在跑步过程中免受伤害,起保护作用。真正决定跑步速度的,其实是肌肉以及心肺功能。随着跑步慢慢锻炼改善这些功能,并不能依靠跑鞋一飞冲天。

特别鸣谢

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怎么选跑鞋?急,在线等

人造革的质地柔软,颜色鲜艳,其涂层通常由PU或PVC组成,防腐防霉性能比天然皮革好。但透气性、吸湿排汗性差,穿起来“闷脚”。

人家有8块腹肌,你却只有1块肥肉,如何从1变到8呢?

选一双舒适又合脚的跑鞋,跑起来吧!

本期,有料®邀请朱老师来讲讲如何选购一双跑鞋。读完这篇,你就可以跟“新手小白”say goodbye 啦!

特邀嘉宾:朱万伟

朱万伟,毕业于四川大学皮革工程系,拥有5年鞋类、箱包、皮革检测经验,2013年参与中纺标(深圳)检测有限公司鞋类、箱包、皮革实验室的组建工作,现为中纺标(深圳)检测有限公司皮革组技术负责人。

01 看材质

一双跑鞋通常由三大部分组成:帮面(Upper)、中底(Midsole)、外底(Outsole)。

朱老师说了,如果将跑鞋看成是一辆车,帮面相当于车身;中底则相当于悬挂系统;外底则是轮胎。悬挂系统给驾驶员带来极致的驾驶感受,而中底则是跑鞋的灵魂,赋予鞋子稳定性、减震性和回弹性。

用有料®的话说,中底就是跑鞋的缓冲系统;而外底则起到很好的防滑、耐磨、抗腐蚀等作用。

鞋子拆分动图

鞋面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鞋面材质有天然皮革、织物、人造革。下面,请跟有料®一起来学习,材质是如何影响鞋子的性能。

天然皮革

天然皮革的吸湿排汗性好,穿起来很贴脚而且不会有压迫感。但是,长期不穿后会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形态。

有料®很少见到跑鞋的鞋面用真皮的,这么高强度的训练,天然皮革能扛得住几个回合?用起来真心疼,踩下去都是钱啊。

人造革(合成革)

人造革的质地柔软,颜色鲜艳,其涂层通常由PU或PVC组成,防腐防霉性能比天然皮革好。但透气性、吸湿排汗性差,穿起来“闷脚”。

织物

柔韧性好,鞋面耐折,质量轻,长跑不累挺,是织物鞋面的特性。而且还可以做成丰富的网眼结构,增加鞋子的透气性和轻盈性。目前,十分流行的飞织技术使鞋子帮面无缝连接、一体成型,帮面与脚面更加贴合。据说,穿上后有一种鞋与脚融为一体的感觉。

中底

最常见的中底材料为EVA、Phylon及PU。

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

EVA是一种内部充满空气的微孔发泡材料,柔软性和弹性较好,具有“记忆功能”。但是,在跑上一定的里程之后,脚感就会变硬。

Phylon

Phylon是一种二次发泡材料,表面较白且有皱纹,质地轻,弹性好,有较强的缓震性和稳定性。

PU

PU材质具有良好的使用耐久性和缓冲性能,不易被踩得变形。使用寿命更长,是高档跑鞋常用的中底材料

在这里,有料®提醒一句,如果你对中底特别在意的话,了解的途径就是看产品说明,或者询问销售人员。当然,亲自试穿一下,脚感才是最真实的。

外底

通常,用于制作跑鞋外底的材料有:橡胶、PU、EVA、TPR等。各种外底材料的优缺点请看下表。

02 看类别

跑鞋根据使用场景及跑步者脚型结构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分类。

按场景分

根据使用场景一般分为:慢跑鞋、越野鞋、马拉松鞋。

慢跑鞋

适合普通的日常跑步爱好者。慢跑鞋注重保护性,使用寿命较长(通常为跑程1000km)。

越野鞋

适合在野外或崎岖不平的土路跑步爱好者。

鞋外底一般为橡胶,耐磨性好。而且鞋底的有条纹型沟壑,抓地力好,防滑。鞋面一般防水、防撞、防刺。

马拉松鞋

强调轻量化,对脚的保护作用较薄弱,使用寿命短,需要有强壮的腿部和足部力量才能驾驭,为专业马拉松运动员提高成绩而设计。

按功能分

通常,跑鞋按功能还可以分为:缓冲型跑鞋、稳定型跑鞋、控制型跑鞋。

为什么这么分呢?因为每个人的腿型是不同的,主要分为内翻型、外翻型和正常。

快来按照你的腿型选择一双跑鞋吧!

缓冲型跑鞋

适用于内翻脚型(鞋底外侧使用高密度支撑材料)。

稳定型跑鞋

适用于外翻脚型(鞋底内侧使用高密度支撑材料)。

控制型跑鞋

适用于正常脚型(高密度支撑材料分布在鞋底后跟及中部)。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有15%的人群严重外翻,45%的人群中度外翻。不端正的脚需要一双不端正的跑鞋来进行矫正。因此,选择跑鞋时不应单纯只关注跑鞋的外观,而应更多关注跑鞋的结构。

总之一句话:不端正的脚+不端正的鞋,负负得正!

03 测性能

即使有一双火眼金睛,也无法透过复杂的结构看清一双鞋的功能特性。那怎么办呢?来看看朱老师是如何通过实验测试进行判定的。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国内并没有专门针对于大众消费级跑鞋的产品标准出台。因此,CTTC(中纺标)实验室选择了目前国内户外运动鞋领域应用最广泛的产品标准GB/T 15107-2013 《旅游鞋》对跑鞋的性能进行评估。

耐折性

合格品要求折后不得出现帮面裂面。底墙、帮底、鞋底开胶≤5.0mm;折后鞋底出现裂纹不得超过3处,且最长裂纹长度≤5.0mm;鞋底不得出现涂色脱落;有气(液)垫的鞋折后气(液)垫不应出现漏气(液),瘪塌现象。

外底耐磨性能

外底耐磨性能考验跑鞋外底的抗磨损能力。

使用旋转的磨轮垂直压在外底上,在4.9N的压力及191r/min的速率下进行磨耗试验,测量外底的磨痕长度用来表征外底的耐磨性能。合格品要求磨痕长度≤14.0mm。

剥离强度

剥离强度考核帮面与鞋底的粘合牢度。

使用10mm宽的剥离刀对帮底结合部位进行剥离,当出现初开胶(帮底结合部位沿刀口出现刚刚开胶的现象)时的力值即为剥离强度。

合格品要求帮底剥离强度不应小于45N/cm,底墙与帮面剥离强度不应小于70N/cm。

减震性能

中底的减震原理在于使跑者在脚接触地面时有足够的位移,来吸收足部的冲击力。

减震性能越小则减震效果越好。但减震性能太小则材料越软,容易使鞋失去稳定性。因此跑鞋的减震性能不能追求无限小。

压缩回弹性

压缩回弹性能是考核中底受到足部冲击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在恒压、恒温和规定时间条件下,测定中底材料的压缩变形率。压缩变形率越小,回弹性能越好。

当跑鞋中底出现皱纹的时候,那是在提醒你该换鞋啦!

针对减震性能和压缩回弹性这两个测试项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GB/T 15107-2013 《旅游鞋》没有针对跑鞋中底的检测项目,因此,CTTC实验室从鞋类测试标准中,挑选了两个关键性的项目来对中底进行考核。

以上测试,仅供参考,有料®并不是想让大家都变成“专业户”。起码了解这些以后,下次去商场买鞋,不至于被销售说的天花乱坠,误导~

04 看脚型

跟买衣服一样,形体决定号型和款式。脚的足弓类型也对跑鞋的选择有影响。通常足弓分为高足弓、低足弓和正常足弓。选鞋先看脚。

想知道脚底板子长啥样?瞅一眼不就知道了。

实在不放心的,就端盆水,拿张纸,做个湿脚测试呗!

具体做法就是:把脚底沾湿后,在纸上留下一个脚印,如果足弓处只有窄窄一条水渍,说明足弓高,可以穿较轻的鞋,但鞋面不宜过紧。

如果脚印是一只完整的脚,说明有平足或脚内翻的倾向,买鞋要选足弓处加强支撑的,以防膝关节受伤。

如果脚印的足弓处宽窄中等,恭喜你,正常!大多数鞋型你都能穿。

测试完毕,那就看看如何按照脚型来选鞋吧!

05 选购流程

光是书本上的实验哪够啊,实战经验才是硬招。现在有料®就用亲身经历告诉你一套完整的跑鞋选购流程。

第一步:测试

很多运动商店现在提供足测,有机器可以供你在上面跑步或走路。(美津浓也提供线上足测很不错!)足测可以显示当你跑步或走路时的步伐情形,并且告诉你何为正确的支点,以防脚踝、腿或背部的问题。

第二步:试穿

穿着鞋子站起来,走几步、跳上跳下。如果店面只展示某一隻脚的鞋子,切记请服务的店员帮忙拿出左右两只同时试穿,确保鞋子的舒适度和支撑性。

第三步:回想自己的跑步方式

如果不能做足测,那就想想平常是怎么跑步的?

下回出门跑步,注意脚步落下的位置。是后脚跟落地还是脚侧落地?以便更进一步的了解脚的支撑点在何处?当然,如果你经常去健身房,也可以询问健身教练。

第四步:看鞋子内的填充物

看看鞋内的填充物加在何处?有些额外的填充物在脚后跟,可以减少后脚跟着地所带来的影响,有些则提供了高一点的填充物,适合足弓高的跑者。

第五步:舒适的试穿感觉

鞋内放对位置的填充物很重要,但是舒适度也不该被忽略。试试鞋子容不容易跟脚有摩擦?或者是脚趾的部位是否舒适?会不会和鞋子抵触到?如果试穿时不舒服,别指望“以后穿穿就会变舒适”。

第六步:鞋子能跑多远

询问店员你要购买的鞋子大概平均使用寿命为多长?要用里程计算,而不只是模煳的几个月或者是几年。如果店员不知,试着联络厂商询问,以确保你花钱花的值得。

以上选购技巧都GET到了吗?

打住,不要捧着我们的以上内容就急着去商店选鞋了。下面的这两个雷区一定要也要避免哦!

误区一:一双跑鞋就够了?

NO!研究发现,跑鞋不同类型的更换,与运动受伤几率存在关联。定期更换跑鞋,会让力量更强、速度更快,受伤几率更小。

每当你穿上一双新鞋,你的跑步从地面接触到步态都会发生改变。这种差异化会增强之前没有锻炼到的肌肉和结缔组织,减少身体同一部位的重复应力反应。

误区二:跑鞋会让你跑得更快?

你想多了。好的跑鞋是让你在跑步过程中免受伤害,起保护作用。真正决定跑步速度的,其实是肌肉以及心肺功能。随着跑步慢慢锻炼改善这些功能,并不能依靠跑鞋一飞冲天。

特别鸣谢

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