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事到如今,你还以为自己没遭遇过性骚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事到如今,你还以为自己没遭遇过性骚扰?

与成人相比,青少年更容易遭遇各种类型的性骚扰。

2018刚开年,美国硅谷华裔女学者罗茜茜在微博上实名举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陈小武,控告他曾性骚扰多名女学生。

1月1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官方微博发布了针对陈小武性骚扰女学生的调查结果,证实了陈小武的性骚扰行为,决定撤销陈小武的职务。

昨晚,教育部又表示决定撤销陈小武的“长江学者”称号,停止并追回已发放的奖金。同时,教育部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建立健全高校预防性骚扰的长效机制。

在这十多天时间里,北航事件掀起了中国高校版的#Me Too,有三十多所高校的校友纷纷实名致信母校,要求学校建立防治性骚扰制度,该活动仍在继续......

这次事件引起了社会对性骚扰的关注,看似离我们遥远,但其实性骚扰无处不在。除了众人皆能识别的性骚扰行为,以下这些“隐藏”的性骚扰,也许是你我都曾经经历过的。

哈佛大学《妇女与身体》的课堂上,60多岁的女教授正在讲述40年前遭遇性暴力的故事。她面色依旧有些焦虑,声音依旧有些急促,似乎那场梦魇,一直躲在生命的深处,从未真正离去。

光鲜耀眼如哈佛女教授,如果她不大声讲述,我们很少会将性骚扰和性暴力与她联系起来。可我转念一想,哪一个女人,在成长过程中,又不是避开了重重性骚扰、性暴力的风险,才成长成今天的自己呢?

我出生在1970年代的江南小镇,那是一个性压抑的年代。生长在其中的很多男孩,他们满足自己性好奇和追求自己性表达的方式,常常没有顾及到对方的意愿和感受,甚至是一种性骚扰和性暴力。而对于成长在其中的每一个女孩,空气中常常弥漫着一股性骚扰的气氛。

坐公共汽车被摸个屁股;走在大街上被吹口哨,听到说“苹果长熟了”;隔壁的伯伯故作亲热捏捏你的脸蛋,拉拉你的小手,来上一句“小闺女长得真俊呀”;暑假回老家与表姐们在院子里躲在大水缸后洗澡,表哥们拿着手电筒照来照去,还说什么“看到了,看到了”。

这些都是每个女生见怪不怪,处乱不惊的现实了。

学校的公共厕所常常是“熊出没”的重灾区。

在高楼大厦尚未普及的那个年代,学校常常将公共厕所与教学楼隔离开来,歪歪斜斜地建在学校东西南北四个角落。平房、低矮、臭气熏天、蛆虫横行,也许将公共厕所称为茅坑更为恰当。

可就这样一个地方,常常成为一些男性最喜爱的地方。调皮捣蛋、身高马大的霸凌者常常把弱小、怕事、“娘娘腔”的男孩子们朝女厕所推。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被欺负的男孩涨得满脸通红,又羞愧又恼怒的那个表情。据说,这是男生们之间长盛不衰的“游戏”,8岁的儿子告诉我,在他们的小学里,这样的“游戏”依旧盛行。

女生们更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会有人,不顾“艰难险阻”,忍受“熏天臭气”,躲在女厕所做个偷窥者?这群人制造了我们那个年代少女成长时期的集体记忆,无疑当评“最恶心的集体记忆”。

上高中的时候,一个初夏的夜晚,父母和弟弟早睡了,我还在“点灯熬油”,窗户大开,磁带里放着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我偶然抬起头,突然发现窗户后面站着一个半裸的陌生男生,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快三十年后,我还记得,我是那么急切地去关窗户,生怕在关窗户的时候,他过来拉我的手,我又那么急切地拉上窗帘,反复检查窗帘是不是拉严实了。

在恐惧中,我听到沉重的脚步声从我窗口慢慢离去。

那是一个一夜未眠的夜晚,我不敢把灯关了,我不敢把音乐关了,我不敢把窗帘撩起来看看后面还有没有人。

没有电话和手机,我不能给父母打电话,即便只隔了两米的小过道,我也断然不敢打开门,敲门向父母求助。

那时的我担心,那个陌生人就躲在黑暗处,就等着我打开门,好向我扑来。我能做的就是,一遍一遍检查门有没有锁好,在恐惧中等待天明。

成年后,我和母亲聊天,说起少女时代曾经遭遇的种种“似是而非”的性骚扰,她的反应很震惊,说:“那时你怎么从来没有和我说过?”

什么是性骚扰?

你是否从这些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那些年里,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感到了羞辱甚至恐惧,但是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你遭遇了性骚扰,成为了一个性骚扰的受害者。

性骚扰是女性遭受到的性暴力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虽然反对性骚扰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是我国法律对于性骚扰的定义依然含糊,李昀借鉴联合国对性骚扰的定义,给出了一个相对明确细致的定义:

强奸、强奸未遂;不受欢迎的性要求;不受欢迎的故意接触、倚靠、挤路、夹靠;不受欢迎的带性意味的观看或行为;不受欢迎的信件、电话或涉性物品;不受欢迎的约会要求;不受欢迎的涉性玩笑、挑逗、谈论或问题;用小姑娘、大块头、洋娃娃、小妞或小可爱等称呼成年女性;朝人吹口哨;无聊的电话;性评价;把工作讨论引向性话题;讲述性隐语或性故事;询问性幻想、性爱好或性历史;关于身体或性生活的个人问题;对他人衣着、身材或外貌进行涉性评价;做出接吻声、嚎叫或嘟嘴;捏造或传播关于他人性生活的谣言;触摸他人脖子;触摸下属的衣服、头发或身体;赠送私密礼物;在他人身边转悠;拥抱、亲吻、拍打或抚摸他人;在他人周围对自己做涉性的接触或抚摸;靠他人太近或者贴近他人;上下打量他人;盯着他人看;带性意味的暗示;用手或肢体动作做性暗示。

通过这样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上文中的女性遭遇的偷窥,恰恰是性骚扰定义中的“不受欢迎的带性意味的观看行为”。

这样的行为虽然给经历者带来了恐惧,但没有造成直接的身体伤害,所以常常被忽略甚至不认为是性骚扰。

无处不在的性骚扰

与成人相比,青少年更容易遭遇各种类型的性骚扰。

美国儿童性虐待救助机构“出黑暗入光明”出版报告罗列了美国儿童有可能面对各种性侵犯的危险:

1/10 的孩子在18岁前遭受过性侵;在所有性侵犯的案例中,青少年受害者达66%;9%的儿童在上网的时候收到性方面的请求;90%被性侵的孩子认识施虐者。

一项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妇女署以及联合国志愿者共同在亚太地区六个国家开展的研究,调查了超过一万名男性。

至少有四分之一的男性说他们曾对其伴侣使用过暴力,至少有十分之一的男性说他们曾强奸过妇女或女童。在这些男性中,有一半说他们在第一次强暴女性的时候还是青少年。

研究还进一步确认,男性使用暴力源于性别不平等,男性试图去控制女性的性和她们的个人选择。大多数有过强奸妇女行为的男性说,他们之所以那么做是因为他们觉得他们有权利获得性行为,不管女方是否同意。

父母和孩子的保护联盟

在故事中,女儿从来没有和母亲交流过自己曾遭遇的性骚扰,这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孩子通常不知道如何说,孩子也常常担心父母会责备自己不好。因此,父母有意识地谈论有关性的界限有助于建立一个保护性联盟。

父母学会运用科学恰当的语言谈论身体的部位;

告诉孩子身体的哪些部分别人不可以碰;

教导孩子,对于不想或感觉不舒服的抚摸,他们有权对任何人说不;

告诉孩子,秘密可能是有害的,爸爸妈妈欢迎他分享任何秘密。

这个保护性联盟会帮助孩子们应对有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性骚扰,甚至是性侵犯。

安徽省太阳伞儿童慈善救助中心:这是一家非营利的、服务于乡村儿童的安徽民间公益组织。微信号:ahtys_ngo。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王曦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事到如今,你还以为自己没遭遇过性骚扰?

与成人相比,青少年更容易遭遇各种类型的性骚扰。

2018刚开年,美国硅谷华裔女学者罗茜茜在微博上实名举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陈小武,控告他曾性骚扰多名女学生。

1月1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官方微博发布了针对陈小武性骚扰女学生的调查结果,证实了陈小武的性骚扰行为,决定撤销陈小武的职务。

昨晚,教育部又表示决定撤销陈小武的“长江学者”称号,停止并追回已发放的奖金。同时,教育部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建立健全高校预防性骚扰的长效机制。

在这十多天时间里,北航事件掀起了中国高校版的#Me Too,有三十多所高校的校友纷纷实名致信母校,要求学校建立防治性骚扰制度,该活动仍在继续......

这次事件引起了社会对性骚扰的关注,看似离我们遥远,但其实性骚扰无处不在。除了众人皆能识别的性骚扰行为,以下这些“隐藏”的性骚扰,也许是你我都曾经经历过的。

哈佛大学《妇女与身体》的课堂上,60多岁的女教授正在讲述40年前遭遇性暴力的故事。她面色依旧有些焦虑,声音依旧有些急促,似乎那场梦魇,一直躲在生命的深处,从未真正离去。

光鲜耀眼如哈佛女教授,如果她不大声讲述,我们很少会将性骚扰和性暴力与她联系起来。可我转念一想,哪一个女人,在成长过程中,又不是避开了重重性骚扰、性暴力的风险,才成长成今天的自己呢?

我出生在1970年代的江南小镇,那是一个性压抑的年代。生长在其中的很多男孩,他们满足自己性好奇和追求自己性表达的方式,常常没有顾及到对方的意愿和感受,甚至是一种性骚扰和性暴力。而对于成长在其中的每一个女孩,空气中常常弥漫着一股性骚扰的气氛。

坐公共汽车被摸个屁股;走在大街上被吹口哨,听到说“苹果长熟了”;隔壁的伯伯故作亲热捏捏你的脸蛋,拉拉你的小手,来上一句“小闺女长得真俊呀”;暑假回老家与表姐们在院子里躲在大水缸后洗澡,表哥们拿着手电筒照来照去,还说什么“看到了,看到了”。

这些都是每个女生见怪不怪,处乱不惊的现实了。

学校的公共厕所常常是“熊出没”的重灾区。

在高楼大厦尚未普及的那个年代,学校常常将公共厕所与教学楼隔离开来,歪歪斜斜地建在学校东西南北四个角落。平房、低矮、臭气熏天、蛆虫横行,也许将公共厕所称为茅坑更为恰当。

可就这样一个地方,常常成为一些男性最喜爱的地方。调皮捣蛋、身高马大的霸凌者常常把弱小、怕事、“娘娘腔”的男孩子们朝女厕所推。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被欺负的男孩涨得满脸通红,又羞愧又恼怒的那个表情。据说,这是男生们之间长盛不衰的“游戏”,8岁的儿子告诉我,在他们的小学里,这样的“游戏”依旧盛行。

女生们更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会有人,不顾“艰难险阻”,忍受“熏天臭气”,躲在女厕所做个偷窥者?这群人制造了我们那个年代少女成长时期的集体记忆,无疑当评“最恶心的集体记忆”。

上高中的时候,一个初夏的夜晚,父母和弟弟早睡了,我还在“点灯熬油”,窗户大开,磁带里放着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我偶然抬起头,突然发现窗户后面站着一个半裸的陌生男生,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快三十年后,我还记得,我是那么急切地去关窗户,生怕在关窗户的时候,他过来拉我的手,我又那么急切地拉上窗帘,反复检查窗帘是不是拉严实了。

在恐惧中,我听到沉重的脚步声从我窗口慢慢离去。

那是一个一夜未眠的夜晚,我不敢把灯关了,我不敢把音乐关了,我不敢把窗帘撩起来看看后面还有没有人。

没有电话和手机,我不能给父母打电话,即便只隔了两米的小过道,我也断然不敢打开门,敲门向父母求助。

那时的我担心,那个陌生人就躲在黑暗处,就等着我打开门,好向我扑来。我能做的就是,一遍一遍检查门有没有锁好,在恐惧中等待天明。

成年后,我和母亲聊天,说起少女时代曾经遭遇的种种“似是而非”的性骚扰,她的反应很震惊,说:“那时你怎么从来没有和我说过?”

什么是性骚扰?

你是否从这些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那些年里,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感到了羞辱甚至恐惧,但是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你遭遇了性骚扰,成为了一个性骚扰的受害者。

性骚扰是女性遭受到的性暴力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虽然反对性骚扰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是我国法律对于性骚扰的定义依然含糊,李昀借鉴联合国对性骚扰的定义,给出了一个相对明确细致的定义:

强奸、强奸未遂;不受欢迎的性要求;不受欢迎的故意接触、倚靠、挤路、夹靠;不受欢迎的带性意味的观看或行为;不受欢迎的信件、电话或涉性物品;不受欢迎的约会要求;不受欢迎的涉性玩笑、挑逗、谈论或问题;用小姑娘、大块头、洋娃娃、小妞或小可爱等称呼成年女性;朝人吹口哨;无聊的电话;性评价;把工作讨论引向性话题;讲述性隐语或性故事;询问性幻想、性爱好或性历史;关于身体或性生活的个人问题;对他人衣着、身材或外貌进行涉性评价;做出接吻声、嚎叫或嘟嘴;捏造或传播关于他人性生活的谣言;触摸他人脖子;触摸下属的衣服、头发或身体;赠送私密礼物;在他人身边转悠;拥抱、亲吻、拍打或抚摸他人;在他人周围对自己做涉性的接触或抚摸;靠他人太近或者贴近他人;上下打量他人;盯着他人看;带性意味的暗示;用手或肢体动作做性暗示。

通过这样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上文中的女性遭遇的偷窥,恰恰是性骚扰定义中的“不受欢迎的带性意味的观看行为”。

这样的行为虽然给经历者带来了恐惧,但没有造成直接的身体伤害,所以常常被忽略甚至不认为是性骚扰。

无处不在的性骚扰

与成人相比,青少年更容易遭遇各种类型的性骚扰。

美国儿童性虐待救助机构“出黑暗入光明”出版报告罗列了美国儿童有可能面对各种性侵犯的危险:

1/10 的孩子在18岁前遭受过性侵;在所有性侵犯的案例中,青少年受害者达66%;9%的儿童在上网的时候收到性方面的请求;90%被性侵的孩子认识施虐者。

一项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妇女署以及联合国志愿者共同在亚太地区六个国家开展的研究,调查了超过一万名男性。

至少有四分之一的男性说他们曾对其伴侣使用过暴力,至少有十分之一的男性说他们曾强奸过妇女或女童。在这些男性中,有一半说他们在第一次强暴女性的时候还是青少年。

研究还进一步确认,男性使用暴力源于性别不平等,男性试图去控制女性的性和她们的个人选择。大多数有过强奸妇女行为的男性说,他们之所以那么做是因为他们觉得他们有权利获得性行为,不管女方是否同意。

父母和孩子的保护联盟

在故事中,女儿从来没有和母亲交流过自己曾遭遇的性骚扰,这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孩子通常不知道如何说,孩子也常常担心父母会责备自己不好。因此,父母有意识地谈论有关性的界限有助于建立一个保护性联盟。

父母学会运用科学恰当的语言谈论身体的部位;

告诉孩子身体的哪些部分别人不可以碰;

教导孩子,对于不想或感觉不舒服的抚摸,他们有权对任何人说不;

告诉孩子,秘密可能是有害的,爸爸妈妈欢迎他分享任何秘密。

这个保护性联盟会帮助孩子们应对有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性骚扰,甚至是性侵犯。

安徽省太阳伞儿童慈善救助中心:这是一家非营利的、服务于乡村儿童的安徽民间公益组织。微信号:ahtys_ngo。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王曦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