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们FAST台址大窝凼,是我们从三百多个候选洼地里挑选出来的,选到了一个地球上独一无二的、最适合FAST建设的台址。”
——南仁东
射电望远镜、大窝凼、反射板、索网……这些原本互不关联的名词,因为FAST,而组合在一起,共同解读着它的妙不可言。
1994年,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构想,由南仁东正式提出。它能接收到来自137亿光年之外的电磁信号,这几乎就是宇宙的边缘!人们用石破天惊来形容它,它撞击着每一个对浩渺宇宙充满想象力的心灵。
深几百米、四周有高山围绕、电磁波零干扰……这是FAST最理想的家。于是,南仁东踏上漫漫探寻路。12年,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在中国西南部的大山里一一探访。终于,看中了这一个:大窝凼。
大窝凼像是为FAST而生的,亿万年,只为等它到来。庞大的科学装置与大自然完美合一,神工意匠、妙手惊天。南仁东已不单纯是位科学家,他是带着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眼光锁定大窝凼的。
“这个我们FAST台址大窝凼,是我们从三百多个候选洼地里挑选出来的,选到了一个地球上独一无二的、最适合FAST建设的台址。”
来自遥远星系的信号微弱而又不经意,南仁东不想错过任何一次。接收信号的反射板只有主动变形,才能实现跟踪式观测。FAST做到了,它会动!
4450 块反射板、6670根主索、2225个主索节点及下拉索,共同构筑起FAST灵敏的神经。
但体型巨大,并不意味着不堪重负。于是,反射板以带孔洞的方式出现在世人面前,风从这里吹过、雨从这里穿过、阳光从这里撒过……FAST 从2300吨瘦身至1300吨!
在重量上再次突破极限的,是中国天眼的眼球——馈源舱。不可想象,它只有30吨重!
大与小,重与轻,如此反差,恰恰是FAST设计的精妙所在。而精妙的背后,是南仁东和FAST团队在设计、施工、调试上的百折不挠、精益求精。
FAST也曾落入险些夭折的绝境,那是南仁东最邋遢的时候。如果不能将支撑反射面的“索网抗疲劳性”提升两倍,就无法保证馈源舱的精确对焦。700多天,没人知道南仁东是抽了多少根烟才熬过了那两轮春夏秋冬,只记得“那时候进他的办公室,得带防毒面具。”
FAST之妙,在于实现人工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在于赢得困境与突围间的理性博弈,在于面对时代与机遇时的争先与决绝。
如果读懂了这些,也就读懂了FAST、读懂了南仁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