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里医生做手术的时候,一刀下去,伤口干干净净、根本没出多少血;可是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手被划了个小口子,都很容易“血如泉涌”,这到底是为啥?
手术切口会流血!流的还不少呢
我们皮肤中的血管,主要是这么分布的:
1、表皮层
表皮层既没有大血管,也没有毛细血管分布,所以切到表皮层的时候,皮肤基本上是不会流血、渗血的。
2、真皮层
真皮层中分布着很多的毛细血管,尤其是肢体末端(手、脚)毛细血管更为密集;真皮层中还存在着不少小动脉、小静脉,血流相对比较丰富,如果刀切到了“真皮层”,流出的血量还是比较可观的。
3、皮下组织
真皮下面就是皮下组织,它除了有很多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之外,还有很多大动脉、大静脉,刀划到皮下组织,会有大量血液流出。
用手术刀划皮时,从表皮到真皮,最后到皮下组织,都会切割到,说是“手术切口不流血”,是不可能的。
皮肤一划立刻流血?流血也需要时间!
大家的印象可能都是皮肤一旦被划破,血就会立刻流出来,如果切得深的话,还能流不少呢。
可事实是:皮肤被深深划破的一瞬间并没有血液流出,等几秒之后,才会有血液从伤口处渗出。这是因为我们的血管自带“肌肉层”,在受到类似于“切割”这种外界因素刺激之后,反而会收缩造成的。
而比较浅表的毛细血管因为“血管壁”非常薄,没有这层肌肉,血管不会收缩,所以在伤害到毛细血管的时候,血液一般是直接渗出的。
手术切口流血少,是因为经过设计
手术切口流血看上去比较少,是因为切口经过设计,故意选在了大血管、重要神经比较少的地方,但是我们却不能选择伤口的“受伤部位。”
手术切口会用多种方法来止血
首先,用手术刀(冷刀片)切皮的时候,并不会切得特别深,这样能减少血液的流出。接下来,就轮到“电刀”出场啦。电刀有凝血功能,可以一边切割一边凝血也能利用它的凝血功能凝固住用“刀片”做切口时候的出血点,这样一来,切口的出血量就会大大减少。
而且,在切口流血的时候,还会利用纱布、吸引器等“神器”,清除、吸引走流出的血液,在切口完全打开之后,还能用小小的“止血夹”在皮肤边缘夹闭血管。
所以,手术切口并不是完全不流血,而是聪明的医护人员用了多种方法,才减少了切口的出血量。
被划伤,用这3种方法止血!
1、按压
按压伤口的上端肢体,能起到“加压”的作用,减少血流量,帮助伤口愈合。注意,最好不要挤压伤口,这样会让血流冲跑帮助闭合愈合的血小板、凝血因子、纤维细胞反而会让你血流不止。
2、冷敷
冷敷有助于血管收缩,能减少血液流出。
3、加压包扎
用绷带、纱布紧紧地包住伤口处,能有助于止血,但是要注意的是加压30分钟之后,要放松5分钟,这样能保证血液通畅。
(全文完)
来源:互动百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