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对青蛙牵肠挂肚这件事,其实老祖宗那会儿就有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对青蛙牵肠挂肚这件事,其实老祖宗那会儿就有了

不只田螺姑娘有钱,蟾蜍姑娘也是棵摇钱树。相传运气爆棚的少年刘海上山砍柴,救了一只三足蟾蜍,而后蟾蜍变成美丽姑娘前来报恩。

“养蛙”这件事其实也并不新鲜,如今你在手机里佛系养蛙,但对蛙(蟾蜍)的牵肠挂肚,在老祖宗那会儿,其实就已经开始了!严格来说,在老祖宗那儿,颜值不那么高的蟾蜍的地位,可比青蛙这小白脸高多了!

1 蟾蜍旺财

一般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事,都和发财息息相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刘海戏蟾泥人

事实证明,凡是能变身的主儿家底都是很厚的……不只田螺姑娘有钱,蟾蜍姑娘也是棵摇钱树。相传运气爆棚的少年刘海上山砍柴,救了一只三足蟾蜍,而后蟾蜍变成美丽姑娘前来报恩。

接下来自然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以身相许的爱情故事,关键在于这位蟾蜍姑娘能口吐金钱和元宝,而刘海自然也成了财神爷的化身之一。

《刘海戏蟾图》明 刘俊,中国美术馆藏

看看这位哥儿喜笑颜开的模样,这要发达了,能不开心么!

口吐金钱的金蟾形象你应该不会陌生,时至今日,在很多老板的案头和饭馆收银台上,都少不了这位主儿的位置,其他任何的美好寓意,大抵都强不过这嘴上叼的几枚铜钱来得暴力直接。

嗯嗯,我知道你现在在想什么,蛤蟆吐珠金蟾吐钱,那不就是ZUMA嘛!

你还真没猜错,ZUMA这个游戏与古阿兹特克文明时期同名国王蒙特·祖玛发明的一种饭后娱乐游戏有关,而在美洲的古文明中,也存在着对蟾蜍的崇拜,所以才有了这蟾蜍吐小球的设定。

“凤凰非梧桐不栖,金蟾非财地不居”,这能当摇钱树的蟾蜍也不是俗物——只有三条腿。这其实是暗合道家思想里的“三才”之意——天、地、人,合为一体,才可达“三才”合一之境界。

俗话说的“两条腿的男人好找,三条腿的蛤蟆难求”讲的就是这个事儿。

清高其佩《杂画图》里的刘海戏蟾(上海博物馆藏),这种一看眼神就很走心的画风,真是让人喜欢啊……

2  蟾蜍驱邪

辟五兵,镇凶邪,助长生

其实老祖宗们对蟾蜍的偏爱在远古时代就已有之,概因蟾蜍产卵极多故而成为生殖崇拜的象征。

辽宁查海遗址出土陶罐局部图,距今约7600年,是中国所见最早的蟾蜍形象

而蟾蜍鸣叫与风雷雨旱的关系,也被先民们大开脑洞,认为其具有操纵天气的神秘力量……

嗯,你是不是还想起了什么熟悉的画面?没错,汉代张衡的候风地动仪,在下面接龙珠的,也是张大嘴巴的蟾蜍。

东汉张衡的候风地动仪

《文子·上德》有曰“:兰芷以芳,不得见霜。蟾蜍辟兵,寿在五月之望。”

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说得就更玄了,说蟾蜍可以“辟五兵。若敌人射己者,弓弩矢皆反还自向也”,并且“寿三千岁”。

是的,在当时人们相信蟾蜍是辟五兵、镇凶邪、助长生、主富贵的吉祥之物,所以到处用它作装饰。比如兴平霍去病墓前的蟾蜍雕石,徐州东汉彭城王亲属墓所出的鎏金蟾蜍铜砚等,而汉画像石以蟾蜍为题材的装饰就更不胜枚举。

蟾蜍纹,传统寓意纹样,青铜器纹饰之一。在战国、秦汉、魏晋时代,蟾蜍一直被人们视为神物。

明正德 素三彩海蟾纹三足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洗口内敛,平底,下承三如意头式足,施青白釉,外壁刻划16个海中嬉游的蟾蜍,纹饰构图简练。以黄彩绘蟾蜍,绿彩绘海水,白彩绘浪花,紫彩涂口、足。

玛瑙雕蟾蜍鼻烟壶

鼻烟壶为玛瑙制成,壶身一面利用红色巧雕一蟾蜍卧伏于山石之上,蟾蜍口吐的烟云托起红日。

及至后来,还有一种绣有蟾蜍的“五毒袋“,常于端午日用织物做成五毒纹,结在儿童身上或挂在墙壁上,意为“五毒困于袋中,使其不能祸乱”,可以避邪驱毒。

五毒袋

五毒袋内装丁香、木香和白芷等草药,外绣蜈蚣、蝎子、蛇、蟾蜍、壁虎等五毒图案。旧时端午习俗,佩带五毒袋以祛除毒气。

在开始下一部分前,我们先来答一道题,只有10秒可以作答哦!

在古代,月亮又被称为什么?

A:兔宫

B:嫦宫

C:蟾宫

D:吴刚宫

没错,这是一道送分题,月亮这个广寒宫在古代又称蟾宫,只是这月亮和蟾蜍是怎么搭上关系的呢?

3 蟾蜍与月亮

嫦娥难道就是只大蟾蜍?

要说到这月亮被称为蟾宫的来历,那自然得从嫦娥说起。东汉张衡在《后羿与嫦娥不得不说的故事》《灵宪》里曾交代了月宫蟾蜍的来历:

“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不要吃独食啊朋友们!青蛙可以变王子,嫦娥也会变蟾蜍哦!

另一个说法是因为蟾蜍冬眠和蜕皮的习性,让老祖宗们大开了脑洞,和月亮的盈亏结合在了一起,所以月亮也就成了蟾宫。

不过虽然嫦娥变成了蟾蜍,但广寒宫却依然是令人神往的。有个成语叫“蟾宫折桂”,意即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意即应考得中。《红楼梦》第九回:“彼时黛玉 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

“宝哥哥,这套《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你一定要好好读啊!”

唐 嫦娥玉兔菱花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镜为八瓣菱花形,伏兽钮。铜镜背面是一幅月宫图。钮右上方饰一株桂树,枝繁叶茂;嫦娥身姿飘逸,一手托盘,一手托幅,上有“大吉”二字。镜钮下方有一潭池水,左侧玉兔正持杵捣药,池水右边为一跳跃的蟾蜍。

在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帛画,左上角有个著名的被称为“月亮之上”的画面——一弯新月,月上有一只口衔流云的蟾蜍,还有一只玉兔。

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有网友大胆猜测,这蟾蜍与玉兔的画面有可能来自于老祖宗里的天文爱好者对月亮的观测,看上去似乎也很有道理!

图:@撷芳主人

或许你才迷上小青蛙没几天,但是从远古的图腾崇拜再到道家传说和民间习俗,老祖宗们对蛙(蟾蜍)的偏爱却是一直没断过。其实你大可不必为你的“蛙儿子”担心,在中国古代,青蛙和蟾蜍时混时分,但都是不老不死的象征。

图片来自NHK纪录片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说:“倘若避免大喜大悲,彻骨的悲伤便不会到来。前方路遇挡路之石,蟾蜍,都会绕路而行。”

文字、漫画为茶边求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对青蛙牵肠挂肚这件事,其实老祖宗那会儿就有了

不只田螺姑娘有钱,蟾蜍姑娘也是棵摇钱树。相传运气爆棚的少年刘海上山砍柴,救了一只三足蟾蜍,而后蟾蜍变成美丽姑娘前来报恩。

“养蛙”这件事其实也并不新鲜,如今你在手机里佛系养蛙,但对蛙(蟾蜍)的牵肠挂肚,在老祖宗那会儿,其实就已经开始了!严格来说,在老祖宗那儿,颜值不那么高的蟾蜍的地位,可比青蛙这小白脸高多了!

1 蟾蜍旺财

一般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事,都和发财息息相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刘海戏蟾泥人

事实证明,凡是能变身的主儿家底都是很厚的……不只田螺姑娘有钱,蟾蜍姑娘也是棵摇钱树。相传运气爆棚的少年刘海上山砍柴,救了一只三足蟾蜍,而后蟾蜍变成美丽姑娘前来报恩。

接下来自然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以身相许的爱情故事,关键在于这位蟾蜍姑娘能口吐金钱和元宝,而刘海自然也成了财神爷的化身之一。

《刘海戏蟾图》明 刘俊,中国美术馆藏

看看这位哥儿喜笑颜开的模样,这要发达了,能不开心么!

口吐金钱的金蟾形象你应该不会陌生,时至今日,在很多老板的案头和饭馆收银台上,都少不了这位主儿的位置,其他任何的美好寓意,大抵都强不过这嘴上叼的几枚铜钱来得暴力直接。

嗯嗯,我知道你现在在想什么,蛤蟆吐珠金蟾吐钱,那不就是ZUMA嘛!

你还真没猜错,ZUMA这个游戏与古阿兹特克文明时期同名国王蒙特·祖玛发明的一种饭后娱乐游戏有关,而在美洲的古文明中,也存在着对蟾蜍的崇拜,所以才有了这蟾蜍吐小球的设定。

“凤凰非梧桐不栖,金蟾非财地不居”,这能当摇钱树的蟾蜍也不是俗物——只有三条腿。这其实是暗合道家思想里的“三才”之意——天、地、人,合为一体,才可达“三才”合一之境界。

俗话说的“两条腿的男人好找,三条腿的蛤蟆难求”讲的就是这个事儿。

清高其佩《杂画图》里的刘海戏蟾(上海博物馆藏),这种一看眼神就很走心的画风,真是让人喜欢啊……

2  蟾蜍驱邪

辟五兵,镇凶邪,助长生

其实老祖宗们对蟾蜍的偏爱在远古时代就已有之,概因蟾蜍产卵极多故而成为生殖崇拜的象征。

辽宁查海遗址出土陶罐局部图,距今约7600年,是中国所见最早的蟾蜍形象

而蟾蜍鸣叫与风雷雨旱的关系,也被先民们大开脑洞,认为其具有操纵天气的神秘力量……

嗯,你是不是还想起了什么熟悉的画面?没错,汉代张衡的候风地动仪,在下面接龙珠的,也是张大嘴巴的蟾蜍。

东汉张衡的候风地动仪

《文子·上德》有曰“:兰芷以芳,不得见霜。蟾蜍辟兵,寿在五月之望。”

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说得就更玄了,说蟾蜍可以“辟五兵。若敌人射己者,弓弩矢皆反还自向也”,并且“寿三千岁”。

是的,在当时人们相信蟾蜍是辟五兵、镇凶邪、助长生、主富贵的吉祥之物,所以到处用它作装饰。比如兴平霍去病墓前的蟾蜍雕石,徐州东汉彭城王亲属墓所出的鎏金蟾蜍铜砚等,而汉画像石以蟾蜍为题材的装饰就更不胜枚举。

蟾蜍纹,传统寓意纹样,青铜器纹饰之一。在战国、秦汉、魏晋时代,蟾蜍一直被人们视为神物。

明正德 素三彩海蟾纹三足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洗口内敛,平底,下承三如意头式足,施青白釉,外壁刻划16个海中嬉游的蟾蜍,纹饰构图简练。以黄彩绘蟾蜍,绿彩绘海水,白彩绘浪花,紫彩涂口、足。

玛瑙雕蟾蜍鼻烟壶

鼻烟壶为玛瑙制成,壶身一面利用红色巧雕一蟾蜍卧伏于山石之上,蟾蜍口吐的烟云托起红日。

及至后来,还有一种绣有蟾蜍的“五毒袋“,常于端午日用织物做成五毒纹,结在儿童身上或挂在墙壁上,意为“五毒困于袋中,使其不能祸乱”,可以避邪驱毒。

五毒袋

五毒袋内装丁香、木香和白芷等草药,外绣蜈蚣、蝎子、蛇、蟾蜍、壁虎等五毒图案。旧时端午习俗,佩带五毒袋以祛除毒气。

在开始下一部分前,我们先来答一道题,只有10秒可以作答哦!

在古代,月亮又被称为什么?

A:兔宫

B:嫦宫

C:蟾宫

D:吴刚宫

没错,这是一道送分题,月亮这个广寒宫在古代又称蟾宫,只是这月亮和蟾蜍是怎么搭上关系的呢?

3 蟾蜍与月亮

嫦娥难道就是只大蟾蜍?

要说到这月亮被称为蟾宫的来历,那自然得从嫦娥说起。东汉张衡在《后羿与嫦娥不得不说的故事》《灵宪》里曾交代了月宫蟾蜍的来历:

“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不要吃独食啊朋友们!青蛙可以变王子,嫦娥也会变蟾蜍哦!

另一个说法是因为蟾蜍冬眠和蜕皮的习性,让老祖宗们大开了脑洞,和月亮的盈亏结合在了一起,所以月亮也就成了蟾宫。

不过虽然嫦娥变成了蟾蜍,但广寒宫却依然是令人神往的。有个成语叫“蟾宫折桂”,意即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意即应考得中。《红楼梦》第九回:“彼时黛玉 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

“宝哥哥,这套《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你一定要好好读啊!”

唐 嫦娥玉兔菱花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镜为八瓣菱花形,伏兽钮。铜镜背面是一幅月宫图。钮右上方饰一株桂树,枝繁叶茂;嫦娥身姿飘逸,一手托盘,一手托幅,上有“大吉”二字。镜钮下方有一潭池水,左侧玉兔正持杵捣药,池水右边为一跳跃的蟾蜍。

在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帛画,左上角有个著名的被称为“月亮之上”的画面——一弯新月,月上有一只口衔流云的蟾蜍,还有一只玉兔。

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有网友大胆猜测,这蟾蜍与玉兔的画面有可能来自于老祖宗里的天文爱好者对月亮的观测,看上去似乎也很有道理!

图:@撷芳主人

或许你才迷上小青蛙没几天,但是从远古的图腾崇拜再到道家传说和民间习俗,老祖宗们对蛙(蟾蜍)的偏爱却是一直没断过。其实你大可不必为你的“蛙儿子”担心,在中国古代,青蛙和蟾蜍时混时分,但都是不老不死的象征。

图片来自NHK纪录片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说:“倘若避免大喜大悲,彻骨的悲伤便不会到来。前方路遇挡路之石,蟾蜍,都会绕路而行。”

文字、漫画为茶边求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