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新时代发展论坛】财富管理的需求变化与供给创新

2018年1月24日,由上海报业集团•界面新闻主办的首届“浦江•新时代发展论坛”成功举办。在“新金融-中产家庭与金融创新”分论坛中,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吴飞担任主持嘉宾,宜信公司高级副总裁张越、小赢科技总裁成少勇、美豫银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何贝娜担任讨论嘉宾,共同探讨了80后、90后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新特点与未来行业发展趋势。

以下会议实录根据现场速记稿整理。

从左至右,依次为:吴飞、张越、成少勇、何贝娜

吴飞:大家好,今天的讨论话题非常有意思,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有。现在是我们的金融专场,这个话题设立的非常好,挑选了两个市场上最热的话题,一个是财富管理,一个是金融创新。今天我相信三位嘉宾可能有很多东西要和大家分享。

首先,财富管理对于需求方,很多老百姓需要做财富管理;在供给方金融机构,他们需要满足这些老百姓的需求,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所以这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很适合在座的嘉宾一同探讨。

三位都是从事财富管理领域的嘉宾,从嘉宾个人角度,以及从公司的角度,你认为金融创新怎么帮助我们新时代的财富管理,满足高净值人群、中产人群在财富管理方面的需求?我们写论文都喜欢“以某某某为例”,今天的讨论就以你们公司为例。大标题已经给了,小标题以你们公司为例。从张总开始。

张越:这是个非常大的话题。宜信公司几年前开始布局财富管理。作为一家12岁的公司,宜信公司从P2P领域、小额信贷领域慢慢发展到财富管理,进行全客群的布局,从大众、中产到高净值客户的。现在谈这个题目并不是跟风,据统计中国家庭到2020年金融可投资资产大概200万亿。但是看金融市场的供给侧,其实是非常不足的。根据统计,所有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管理资产规模大概8万亿,渗透率非常非常低。我们面对的是市场需求大、供给不足的现状,所以创新是非常好的话题。

我知道创新在当前金融市场环境之下,有一点复杂味道的,但其实大可不必。创新不外乎是一个行业,为经济、人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或者需求,给出一个好的解决方式而已。对于财富管理,这个问题是什么?这么大的财富市场,怎么样合理服务,一个非常好的关键词就是资产配置。这个看似老掉牙的概念,在当今市场上,给客户真正落地是非常困难的。传统模式下,为什么只有私人银行的高净值人群可以享受这样的服务?因为复杂,因为供给有限,因为这种服务所需的资产类别有门槛。所以过去几年很难在这个领域实现普惠,把资产配置服务拓展到中产甚至大众。现在创新和技术就可以帮上忙,创新将来在财富管理领域会出现几个层面。

第一是产品的创新。很多金融产品在过去没有,今后会引入到中国来。比如国外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的target date funds——根据不同目标定制的公募基金产品,他们将来会登陆中国,我们市场的金融产品、交易结构,都会慢慢成熟起来。

第二是渠道和触达方式的创新。中国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之下,在很多领域解决了“触达”这个问题,也就是需要的人可以非常便捷的得到服务。在金融行业也是如此,所以我们看到在财富管理领域,很多初创企业都非常深度的借助技术,在移动端布局,这个过程的背后是沉淀数据。当下喜欢说金融科技,都逃不开一个词“大数据”。其实从技术层面,算法这些概念都不是新的,而数据很多也是我们慢慢积累来的,因为曾经没有做这个业务,没有进行这样一个积累。

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我们对市场的预计:第一,会出现大量初创机构来满足巨大的需求,第二在金融产品层面上极大丰富起来,第三个在服务模式上借助数据、借助技术,会出现与传统资产配置不太一样的,落实到技术平台上的解决方案,服务中产与大众。

但背后的金融逻辑从来都没有变。第一产品要好,以专业的态度做好投资端。第二要有责任感,以具有责任感的态度做配置建议。第三,对科技与数据充分的掌握,使专业知识可以便捷、透明、易懂的触达到广大客户。这是我看财富管理的布局,也是我们宜信公司做业务的思考逻辑。谢谢!

成少勇:谢谢主持人。我在汇丰银行亚太区总部、交通银行总行银行体系做了20几年,现在进入金融科技公司。我发现中国的消费和个人金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跟国际上有很大的距离。新技术的发展,确实可以解决这种相对发展滞后的局面。我们小赢科技旗下有一个小赢理财,是P2P平台。我们开始就建立在互联网科技上,非常想做一个有温度和善意的金融。

看中国的资产配置,大家都明白以房产为主,这是普遍的现象。房产占比可能太高了一点,在其他方面其实可以配置一点。比如股票可以多配置一点,但是很多人在股市里面赚不到钱。另类投资在中国发展得很快,里面有各种信托计划、资管计划、银行理财。这一块是最近去杠杆重点监管的,我们看到很大一部分资金退出来。虽然客户有需要,但是从整个中国宏观的金融安全来讲,确实有监管管理的需要。总的来说,配置很重要,但是配置在哪里?我们说房产为主,股票要配置,另类投资也是很好的方向。我们这个平台为了使大家放心,开始就和众安保险合作,所以平台上的投资标的都是众安保险提供保障的,如果逾期会赔偿。

同时,我们产品的利息比银行高,相对来说是一个风险和收益非常好的一个产品。为什么我们做这个产品呢?回过头看金融创新,首先我们在资产端大量投入技术和数据的,获得了很好的、完全合规的、小额分散的资产,完全符合监管的需要。资金端来说,由于建立在移动互联网端,我们的管理成本比较低。我们不会盖很多楼,雇佣很多人,我们会通过互联网技术,控制人力和固定成本。最终价值会分配到两端,理财端客户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资产端客户付出更低的利息。用科技把桥梁架起来,最终降低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提高收益,为大家创造更好的生活。这是我们的初心,我们一直的努力。

因为市场上有太多的噪音、坏人,很多人就会有些看法。但是我们欢迎监管机构通过监管政策,把市场上的种种乱象都管一管,回归本源。我们希望用技术、互联网,创造更好的客户体验和价值。

我观察到很重要的一点,美国的零售投资者做什么事情?他们喜欢把钱给专业人士管理。中国投资者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喜欢自己管,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他们分不清楚,哪些是好股票,哪些是好的另类投资。这一点上,一方面需要监管政策,一方面随着时间的发展,优秀的服务会满足大家的需求。

为什么以后理财会很重要呢?所有的信托、券商理财、银行理财现在受到监管和资本金的要求,慢慢就回到银行,变成活期或者很低的利息。几十万亿的钱,要找一个地方去,这些钱到股市里去很正常,未来另类投资,包括P2P投资,也是很大的一个去处。

最后看金融体制的比较。当债券市场不发达,个人投资者没有很好的投资方向。另一方面就是中国的金融体系,有很大的问题没有解决,就是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金融很不发达。最终可能依靠创新科技的力量,走出一条路。谢谢!

何贝娜:谢谢主持人,刚刚主持人问的两个问题,我觉得分析下来,无非是中产阶级崛起,以及高净值客户的变化,以及应对这些变化和市场需求下,金融机构的一些作为。

我简单分析一下现在客户的几个特点。首先现在中产阶级的增速和高净值客户增速已经远超GDP的增速。目前全国300多万的中产阶级和100多万的高净值客户。这些客户数量的增长,以及年龄的变化,其实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们通常以为有钱或者做理财的客户,或者财富管理级的客户,常态是40岁到60岁之间,但其实80后已经逐渐成为了中流砥柱。因为中产阶级的爆发增长,理财和财富管理的客群交织是错综复杂的,可能有小白,也可能有精英,也可能是专业投资者。这对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的专业度要求更高,以及我们应对客户和市场的综合性服务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第二个变化,体现在客户自我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变化。经过金融趋势和政策监管的变化,客户已经被再教育了。他们的风险意识,对于产品的了解,以及对收益率的预测,对底层资产的认知都在发生变化。同时因为监管政策的重拳出击,这些客户也变得非常敏感。这些变化,对金融机构来说就要求更专业、更合规。

第三个变化主要针对成熟投资者。对于成熟的投资者而言,变化集中在几个方面。一个是产品并不丰富,或者还未引入,对海外产品和资产配置的需求,越来越明显。还有就是从以前单一追求收益,转变为对于整个家庭资产风险隔离、传承的需求。我们发现客户对于风险隔离、传承的需求,要大于对绝对收益需求的增速。

第三块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产品服务能力的综合化。我本人在银行从事了18年,接触了很多客户会发现,他一旦成为我们财富级客户,在做理财、私行以及家庭信托之外,在税务、法律等方面,也会向银行金融机构来征询,这个服务能力的需求也是对我们的挑战。

最后一个变化,是因为客户年龄的变化,决定了他们对于互联网金融以及线上理财产品和财富管理的需求。而不像以前中年以上的客户,更愿意线下、面对面的形式,这些变化都是崛起的中产阶级和高净值客户的特征。

因为这些特征,个人理解,金融行业创新离不开金融的本质。创新的本质,应该是在目前的市场需求、监管政策以及客户的变化下,去把自己能做的做的更好,不能做的换一种更好的方式去做,解决客户的需求,服务于整个经济的发展。基于这样一个创新理念的认知,今后金融机构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一个专业化、合规化、智能化的趋势变化上。

说到这三个趋势变化,常规思维会把财富管理机构分为三类。一是大的传统银行、传统金融,第二是崛起于互联网的金融科技,第三个是财富管理的大三方。这三类机构各有优劣势。银行有资产优势、网点优势。互联网的优势,是大数据优势和传播优势。大三方的优势,是基于对客户的黏合度和专业化服务能力。这三类机构都要向合规化、专业化、智能化转变,都应该扬长避短。谁能够尽快把自己的短板补足、弯道超车,才能够更好的做好客户服务,才能够在市场上,建立比较稳定的地位。

对这三方而言,今后主要努力和变化的方向,第一个就是拥抱互联网金融,不管区块链、AI还是大数据,都为定价、风险管理、客户画像和销售服务提供更好的支撑,做得更精准,更完善。

第二个是提高我们的主动配置能力。所谓的主动配置能力,因为基于监管的大环境,仅仅为了销售而销售产品的财富管理去而不复返了。主动配置的能力,更加强调机构背后资源渠道,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主动化的管理和配置,才能得到客户的信任和回头率,以及稳定增长。

第三个是服务的专业化。客户需求多样,已经不再单纯是财富增长,专业人才的引进和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提升,无疑将是金融机构或者大三方今后做好财富管理的发展趋势。谢谢主持人!

吴飞:非常感谢三位嘉宾,说得非常详。金融创新有产品服务创新、技术方面的创新。产品服务处于监管这一框架下,这一块创新有限,但是技术是无限的。最后我想聊一下大家比较感兴趣的AI。最近我们有一个报告,认为机器人理财要胜于人类理财。各位用一分钟时间分享一下对AI的理解。

张越:财富管理里面,AI如果真的要发挥作用,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数据要具备,第二对客户的认知和金融规则要有专业的理解。AI自己从来不能自己解决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的问题。现阶段我更建议大家,既不必过于相信人,因为人有疲惫的时候、没有纪律的时候、出现道德风险的时候,也不要过于相信机器。机器规则哪里来,数据哪里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机器犯错是很可怕的。要相信机构、组织架构、专业梯队,技术研发能很好的结合这两点。未来也许可以交给机器人,但未来五到十年,财富管理不是机器人能完成的任务。面向中产客户,我建议,请控制好自己操盘的冲动。在当下金融市场之下,沪深两市4000多只股票,港股2000多只股票,踩准点的几率有多大?股债交易所品种之外,很多另类投资对于普通投资者,专业性特别高。在这种情况下,请尊重专业,尊重自己的财富,尊重规律。

这是一个简单的建议。谢谢!

吴飞:非常感谢,张总说得非常对。所有机器人在没有真正自己学习之前,都是人类给它设立的一个role。另外,财富管理也分大众理财和高净值人群理财。对于高净值人群,需要人与人的互动,这是机器人无法替代的。大众理财更多的是通过大数据,找到一个规律,或者说把所有解决方案存在数据库里面。有什么需求自动跳出来解决方案,这只是一个框架。

感谢我们的嘉宾!

进入活动专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浦江•新时代发展论坛】财富管理的需求变化与供给创新

2018年1月24日,由上海报业集团•界面新闻主办的首届“浦江•新时代发展论坛”成功举办。在“新金融-中产家庭与金融创新”分论坛中,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吴飞担任主持嘉宾,宜信公司高级副总裁张越、小赢科技总裁成少勇、美豫银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何贝娜担任讨论嘉宾,共同探讨了80后、90后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新特点与未来行业发展趋势。

以下会议实录根据现场速记稿整理。

从左至右,依次为:吴飞、张越、成少勇、何贝娜

吴飞:大家好,今天的讨论话题非常有意思,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有。现在是我们的金融专场,这个话题设立的非常好,挑选了两个市场上最热的话题,一个是财富管理,一个是金融创新。今天我相信三位嘉宾可能有很多东西要和大家分享。

首先,财富管理对于需求方,很多老百姓需要做财富管理;在供给方金融机构,他们需要满足这些老百姓的需求,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所以这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很适合在座的嘉宾一同探讨。

三位都是从事财富管理领域的嘉宾,从嘉宾个人角度,以及从公司的角度,你认为金融创新怎么帮助我们新时代的财富管理,满足高净值人群、中产人群在财富管理方面的需求?我们写论文都喜欢“以某某某为例”,今天的讨论就以你们公司为例。大标题已经给了,小标题以你们公司为例。从张总开始。

张越:这是个非常大的话题。宜信公司几年前开始布局财富管理。作为一家12岁的公司,宜信公司从P2P领域、小额信贷领域慢慢发展到财富管理,进行全客群的布局,从大众、中产到高净值客户的。现在谈这个题目并不是跟风,据统计中国家庭到2020年金融可投资资产大概200万亿。但是看金融市场的供给侧,其实是非常不足的。根据统计,所有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管理资产规模大概8万亿,渗透率非常非常低。我们面对的是市场需求大、供给不足的现状,所以创新是非常好的话题。

我知道创新在当前金融市场环境之下,有一点复杂味道的,但其实大可不必。创新不外乎是一个行业,为经济、人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或者需求,给出一个好的解决方式而已。对于财富管理,这个问题是什么?这么大的财富市场,怎么样合理服务,一个非常好的关键词就是资产配置。这个看似老掉牙的概念,在当今市场上,给客户真正落地是非常困难的。传统模式下,为什么只有私人银行的高净值人群可以享受这样的服务?因为复杂,因为供给有限,因为这种服务所需的资产类别有门槛。所以过去几年很难在这个领域实现普惠,把资产配置服务拓展到中产甚至大众。现在创新和技术就可以帮上忙,创新将来在财富管理领域会出现几个层面。

第一是产品的创新。很多金融产品在过去没有,今后会引入到中国来。比如国外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的target date funds——根据不同目标定制的公募基金产品,他们将来会登陆中国,我们市场的金融产品、交易结构,都会慢慢成熟起来。

第二是渠道和触达方式的创新。中国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之下,在很多领域解决了“触达”这个问题,也就是需要的人可以非常便捷的得到服务。在金融行业也是如此,所以我们看到在财富管理领域,很多初创企业都非常深度的借助技术,在移动端布局,这个过程的背后是沉淀数据。当下喜欢说金融科技,都逃不开一个词“大数据”。其实从技术层面,算法这些概念都不是新的,而数据很多也是我们慢慢积累来的,因为曾经没有做这个业务,没有进行这样一个积累。

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我们对市场的预计:第一,会出现大量初创机构来满足巨大的需求,第二在金融产品层面上极大丰富起来,第三个在服务模式上借助数据、借助技术,会出现与传统资产配置不太一样的,落实到技术平台上的解决方案,服务中产与大众。

但背后的金融逻辑从来都没有变。第一产品要好,以专业的态度做好投资端。第二要有责任感,以具有责任感的态度做配置建议。第三,对科技与数据充分的掌握,使专业知识可以便捷、透明、易懂的触达到广大客户。这是我看财富管理的布局,也是我们宜信公司做业务的思考逻辑。谢谢!

成少勇:谢谢主持人。我在汇丰银行亚太区总部、交通银行总行银行体系做了20几年,现在进入金融科技公司。我发现中国的消费和个人金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跟国际上有很大的距离。新技术的发展,确实可以解决这种相对发展滞后的局面。我们小赢科技旗下有一个小赢理财,是P2P平台。我们开始就建立在互联网科技上,非常想做一个有温度和善意的金融。

看中国的资产配置,大家都明白以房产为主,这是普遍的现象。房产占比可能太高了一点,在其他方面其实可以配置一点。比如股票可以多配置一点,但是很多人在股市里面赚不到钱。另类投资在中国发展得很快,里面有各种信托计划、资管计划、银行理财。这一块是最近去杠杆重点监管的,我们看到很大一部分资金退出来。虽然客户有需要,但是从整个中国宏观的金融安全来讲,确实有监管管理的需要。总的来说,配置很重要,但是配置在哪里?我们说房产为主,股票要配置,另类投资也是很好的方向。我们这个平台为了使大家放心,开始就和众安保险合作,所以平台上的投资标的都是众安保险提供保障的,如果逾期会赔偿。

同时,我们产品的利息比银行高,相对来说是一个风险和收益非常好的一个产品。为什么我们做这个产品呢?回过头看金融创新,首先我们在资产端大量投入技术和数据的,获得了很好的、完全合规的、小额分散的资产,完全符合监管的需要。资金端来说,由于建立在移动互联网端,我们的管理成本比较低。我们不会盖很多楼,雇佣很多人,我们会通过互联网技术,控制人力和固定成本。最终价值会分配到两端,理财端客户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资产端客户付出更低的利息。用科技把桥梁架起来,最终降低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提高收益,为大家创造更好的生活。这是我们的初心,我们一直的努力。

因为市场上有太多的噪音、坏人,很多人就会有些看法。但是我们欢迎监管机构通过监管政策,把市场上的种种乱象都管一管,回归本源。我们希望用技术、互联网,创造更好的客户体验和价值。

我观察到很重要的一点,美国的零售投资者做什么事情?他们喜欢把钱给专业人士管理。中国投资者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喜欢自己管,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他们分不清楚,哪些是好股票,哪些是好的另类投资。这一点上,一方面需要监管政策,一方面随着时间的发展,优秀的服务会满足大家的需求。

为什么以后理财会很重要呢?所有的信托、券商理财、银行理财现在受到监管和资本金的要求,慢慢就回到银行,变成活期或者很低的利息。几十万亿的钱,要找一个地方去,这些钱到股市里去很正常,未来另类投资,包括P2P投资,也是很大的一个去处。

最后看金融体制的比较。当债券市场不发达,个人投资者没有很好的投资方向。另一方面就是中国的金融体系,有很大的问题没有解决,就是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金融很不发达。最终可能依靠创新科技的力量,走出一条路。谢谢!

何贝娜:谢谢主持人,刚刚主持人问的两个问题,我觉得分析下来,无非是中产阶级崛起,以及高净值客户的变化,以及应对这些变化和市场需求下,金融机构的一些作为。

我简单分析一下现在客户的几个特点。首先现在中产阶级的增速和高净值客户增速已经远超GDP的增速。目前全国300多万的中产阶级和100多万的高净值客户。这些客户数量的增长,以及年龄的变化,其实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们通常以为有钱或者做理财的客户,或者财富管理级的客户,常态是40岁到60岁之间,但其实80后已经逐渐成为了中流砥柱。因为中产阶级的爆发增长,理财和财富管理的客群交织是错综复杂的,可能有小白,也可能有精英,也可能是专业投资者。这对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的专业度要求更高,以及我们应对客户和市场的综合性服务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第二个变化,体现在客户自我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变化。经过金融趋势和政策监管的变化,客户已经被再教育了。他们的风险意识,对于产品的了解,以及对收益率的预测,对底层资产的认知都在发生变化。同时因为监管政策的重拳出击,这些客户也变得非常敏感。这些变化,对金融机构来说就要求更专业、更合规。

第三个变化主要针对成熟投资者。对于成熟的投资者而言,变化集中在几个方面。一个是产品并不丰富,或者还未引入,对海外产品和资产配置的需求,越来越明显。还有就是从以前单一追求收益,转变为对于整个家庭资产风险隔离、传承的需求。我们发现客户对于风险隔离、传承的需求,要大于对绝对收益需求的增速。

第三块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产品服务能力的综合化。我本人在银行从事了18年,接触了很多客户会发现,他一旦成为我们财富级客户,在做理财、私行以及家庭信托之外,在税务、法律等方面,也会向银行金融机构来征询,这个服务能力的需求也是对我们的挑战。

最后一个变化,是因为客户年龄的变化,决定了他们对于互联网金融以及线上理财产品和财富管理的需求。而不像以前中年以上的客户,更愿意线下、面对面的形式,这些变化都是崛起的中产阶级和高净值客户的特征。

因为这些特征,个人理解,金融行业创新离不开金融的本质。创新的本质,应该是在目前的市场需求、监管政策以及客户的变化下,去把自己能做的做的更好,不能做的换一种更好的方式去做,解决客户的需求,服务于整个经济的发展。基于这样一个创新理念的认知,今后金融机构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一个专业化、合规化、智能化的趋势变化上。

说到这三个趋势变化,常规思维会把财富管理机构分为三类。一是大的传统银行、传统金融,第二是崛起于互联网的金融科技,第三个是财富管理的大三方。这三类机构各有优劣势。银行有资产优势、网点优势。互联网的优势,是大数据优势和传播优势。大三方的优势,是基于对客户的黏合度和专业化服务能力。这三类机构都要向合规化、专业化、智能化转变,都应该扬长避短。谁能够尽快把自己的短板补足、弯道超车,才能够更好的做好客户服务,才能够在市场上,建立比较稳定的地位。

对这三方而言,今后主要努力和变化的方向,第一个就是拥抱互联网金融,不管区块链、AI还是大数据,都为定价、风险管理、客户画像和销售服务提供更好的支撑,做得更精准,更完善。

第二个是提高我们的主动配置能力。所谓的主动配置能力,因为基于监管的大环境,仅仅为了销售而销售产品的财富管理去而不复返了。主动配置的能力,更加强调机构背后资源渠道,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主动化的管理和配置,才能得到客户的信任和回头率,以及稳定增长。

第三个是服务的专业化。客户需求多样,已经不再单纯是财富增长,专业人才的引进和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提升,无疑将是金融机构或者大三方今后做好财富管理的发展趋势。谢谢主持人!

吴飞:非常感谢三位嘉宾,说得非常详。金融创新有产品服务创新、技术方面的创新。产品服务处于监管这一框架下,这一块创新有限,但是技术是无限的。最后我想聊一下大家比较感兴趣的AI。最近我们有一个报告,认为机器人理财要胜于人类理财。各位用一分钟时间分享一下对AI的理解。

张越:财富管理里面,AI如果真的要发挥作用,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数据要具备,第二对客户的认知和金融规则要有专业的理解。AI自己从来不能自己解决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的问题。现阶段我更建议大家,既不必过于相信人,因为人有疲惫的时候、没有纪律的时候、出现道德风险的时候,也不要过于相信机器。机器规则哪里来,数据哪里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机器犯错是很可怕的。要相信机构、组织架构、专业梯队,技术研发能很好的结合这两点。未来也许可以交给机器人,但未来五到十年,财富管理不是机器人能完成的任务。面向中产客户,我建议,请控制好自己操盘的冲动。在当下金融市场之下,沪深两市4000多只股票,港股2000多只股票,踩准点的几率有多大?股债交易所品种之外,很多另类投资对于普通投资者,专业性特别高。在这种情况下,请尊重专业,尊重自己的财富,尊重规律。

这是一个简单的建议。谢谢!

吴飞:非常感谢,张总说得非常对。所有机器人在没有真正自己学习之前,都是人类给它设立的一个role。另外,财富管理也分大众理财和高净值人群理财。对于高净值人群,需要人与人的互动,这是机器人无法替代的。大众理财更多的是通过大数据,找到一个规律,或者说把所有解决方案存在数据库里面。有什么需求自动跳出来解决方案,这只是一个框架。

感谢我们的嘉宾!

进入活动专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