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形势下北京物流企业如何发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形势下北京物流企业如何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现代物流业规模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物流与资金流、商流、信息流融合发展的新生态。

1月26日,第七期天成物流沙龙——2018北京物流企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市西南物流中心举办。论坛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金融专业委员会、现代物流报社主办,北京物流协会、北京市道路运输协会联合主办,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协办。

来自北京市多家物流园区、中小微企业、金融机构、智慧科技等企业高管及行业专家参加。论坛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炜主持。

(图: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炜主持)

此次会议以“突破困境 北京物流之路如何走”为主题,近百位业内人士共同探讨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北京中小物流企业如何抓住机遇转型升级?

▌大咖观点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物流金融专业委员会会长 刘景福:

刘会长表示,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现代物流业规模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物流与资金流、商流、信息流融合发展的新生态。

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以及新机场和京台高速等交通项目加快建设的背景下,京津冀区域物流迎来大的发展机遇,物流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提速,城市物流将面临调整布局的新变革。

中物联金融委作为我国唯一的物流金融领域专业委员会,致力于在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货主企业之间搭建起多层次、全方位、高效率的交流和服务平台。他希望企业之间能够加深沟通交流,拓宽合作渠道,积极投入到京津冀物流发展中,突破地区物流业的困境。

■ 北京市物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林友来:

论坛上,林友来介绍了北京市物流业发展状况。2016年,北京市社会物流总额达6.4万亿元,同比下降5.6%;物流业务收入2517.3亿元,同比增长4.5 %。北京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持续下降。

但他指出,北京物流还面临物流仓储设施无序建设、物流运输方式较为单一、现代化物流设施供给不足;城市配送网络体系不完善、区域物流联动水平不高等问题。加之去年北京整治开展后,行业很多企业都受到了影响。面对这些问题,在政府主管部门积极作为、北京物流协会的协调反映下,行业的环境总体上有一定的、阶段性的改观缓解。

他表示,市领导以及有关部门在对物流行业的认识上形成了共识,将物流业作为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的基础性、复合型服务业,大力发展“安全、高效、绿色、智慧”的现代物流业。

同时政府部门和协会也在密集调研座谈,加强对北京市物流领域的细分统计,进一步强化物流对城市运行的保障作用;围绕国家出台文件,加快研究出台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物流政策。继续加强对应用新技术新设备、采用绿色发展、多式联运等模式等给予支持。

■ 戴尔(中国)有限公司成长型企业事业发展部高级经理 傅玉:

傅玉在论坛上介绍了“戴尔中国4.0发展战略:在中国,为中国”的规划。她表示,戴尔中国4.0发展战略将从全方位实现“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前景。

中国作为戴尔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戴尔今后5年将在中国市场投入1250亿美元,预计对中国进出口额贡献约1750亿美元,直接或间接支持100万个工作机会。同时为了鼓励创新,戴尔创投基金进入中国,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业务方面,将推动在中国市场的全面战略合作,加强与本地合作伙伴的大数据和云战略合作。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同成立“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联合实验室”。成立专为中国市场服务的端到端解决方案研发中心。同时戴尔中国也投身公益,在2015年向中国的教育和信息化事业捐赠约1000万人民币的现金与物资,用于支持发展中社区青少年的科技学习活动。

■ 北京西南物流中心企划部总监 石俊杰:

石俊杰介绍,从目前政策、市场环境来看,物流企业向规模化、园区化发展,行业增长速度放缓、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库房品质和服务规范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从短期来看,京津冀一体化、北京大货车六环内限行、非首都功能外迁等新趋势的出现,北京物流行业面临一次洗牌的局面;从中长期来看,根据目标客户分布区域优化自身仓储、配送网络建设,深入客户供应链体系,是持久发展的动力。

面对新形势,西南物流通过物流外包服务的核心领域,保持图书物流领域的市场优势地位,提高服装物流领域的市场份额。以园区建设经营为核心的经验,形成可复制的模式,借助外部资源,以轻资产运营的方式进行网络扩张。

他表示西南物流通过专业化运作提高服务水平;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标准化作业保证产品、服务质量;强化对重点客户的管理,打造精品化的管理,不断优化核心业务的发展。

■ 派天下副总裁 高玮鸿:

高玮鸿讲解了关于构建高速公路智慧服务区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他表示,高速公路服务区面临着转型的机遇和挑战。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透明度较差,资源利用率偏低,管理运营模式落后,群众满意度较低。但这是一个万亿市场,有千万货车司机休息水平急需提高,其定位升级迫在眉睫。

派天下通过“前店后仓”的模式重塑服务区新定位。通过“一种模式”:统一平台型商业模式;“两种消费需求载体”:满足了客户的购买需求和线上社交分享需求;“三位一体”:线上、移动、线下三位一体全时空体验店直销系统;“四维企业经营战略”: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创建四维商铺;“五大专属价值”:降低经营成本,拓宽收益渠道;增加客户粘性;整合经营资源;打造区域新名片;盘活区域新经济,达到提高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综合服务。

通过自主研发的“高速公路出行宝-派易行”实现对服务区业态结构和生态圈的重构。完成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的深度融合。

■ 上海三志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京津冀区域总经理 汪东进:

汪东进表示,目前专线物流存在多个痛点。主要是前端集货难成网,干线运输频次低;末端落货配送难,分拨拼货缺园区;系统支撑不到位等。

他提出用合纵联横平台的共建模式解决目前物流专线所存在的问题。

合纵联横平台的共建模式:通过线上整合、线下,集约,提升供应链效率。合纵即通过同线合并、满装满载;线路加粗、分线盈利;产品升级、品牌经营方式;联横即采用往返均衡、甩挂运输;分工合作、专业高效;全国联网、一站服务的模式。

这种形式使得专线物流每一节点,每个流程都实现信息化、集约化、专业化,确保客户体验最优和运营成本最低。颠覆传统平台网络的联横模式,先合纵(合并同线路专线)在货量上先集约。通过集约化的货量,实现所有城市间都能横向直达,两端集中共同配送。

■ 北京嘉旅物流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崔訢:

北京嘉旅物流目前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一家专注于“新能源城市配送”的物流企业。那么,在北京如何打造服务京津冀城市绿色物流配送服务呢?

崔訢以嘉旅物流为例,分析了物流企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在新能源车辆推广方面,他们具备多种优势,掌控三电核心技术,并与知名大型主机厂的达成战略合作,公司拥有1139辆新能源纯电动物流车,与物流行业多个合作伙伴达成合作。但是作为新能源来说,这是一个新兴产业,没有历史经验可供借鉴,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续航里程较短,仅适用于市内配送,这也是其劣势。

目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多种激励政策,以及北京市对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物流行业自身由于交通管理等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增强。让新能源车辆推广有了机遇。在机遇的同时,补贴政策重生产轻应用、社会充电力量的不足以及新能源车辆的路权问题,也给物流企业新能源车辆应用带来威胁。

(现代物流报记者 温瑞连 崔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形势下北京物流企业如何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现代物流业规模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物流与资金流、商流、信息流融合发展的新生态。

1月26日,第七期天成物流沙龙——2018北京物流企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市西南物流中心举办。论坛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金融专业委员会、现代物流报社主办,北京物流协会、北京市道路运输协会联合主办,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协办。

来自北京市多家物流园区、中小微企业、金融机构、智慧科技等企业高管及行业专家参加。论坛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炜主持。

(图: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炜主持)

此次会议以“突破困境 北京物流之路如何走”为主题,近百位业内人士共同探讨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北京中小物流企业如何抓住机遇转型升级?

▌大咖观点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物流金融专业委员会会长 刘景福:

刘会长表示,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现代物流业规模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物流与资金流、商流、信息流融合发展的新生态。

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以及新机场和京台高速等交通项目加快建设的背景下,京津冀区域物流迎来大的发展机遇,物流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提速,城市物流将面临调整布局的新变革。

中物联金融委作为我国唯一的物流金融领域专业委员会,致力于在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货主企业之间搭建起多层次、全方位、高效率的交流和服务平台。他希望企业之间能够加深沟通交流,拓宽合作渠道,积极投入到京津冀物流发展中,突破地区物流业的困境。

■ 北京市物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林友来:

论坛上,林友来介绍了北京市物流业发展状况。2016年,北京市社会物流总额达6.4万亿元,同比下降5.6%;物流业务收入2517.3亿元,同比增长4.5 %。北京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持续下降。

但他指出,北京物流还面临物流仓储设施无序建设、物流运输方式较为单一、现代化物流设施供给不足;城市配送网络体系不完善、区域物流联动水平不高等问题。加之去年北京整治开展后,行业很多企业都受到了影响。面对这些问题,在政府主管部门积极作为、北京物流协会的协调反映下,行业的环境总体上有一定的、阶段性的改观缓解。

他表示,市领导以及有关部门在对物流行业的认识上形成了共识,将物流业作为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的基础性、复合型服务业,大力发展“安全、高效、绿色、智慧”的现代物流业。

同时政府部门和协会也在密集调研座谈,加强对北京市物流领域的细分统计,进一步强化物流对城市运行的保障作用;围绕国家出台文件,加快研究出台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物流政策。继续加强对应用新技术新设备、采用绿色发展、多式联运等模式等给予支持。

■ 戴尔(中国)有限公司成长型企业事业发展部高级经理 傅玉:

傅玉在论坛上介绍了“戴尔中国4.0发展战略:在中国,为中国”的规划。她表示,戴尔中国4.0发展战略将从全方位实现“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前景。

中国作为戴尔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戴尔今后5年将在中国市场投入1250亿美元,预计对中国进出口额贡献约1750亿美元,直接或间接支持100万个工作机会。同时为了鼓励创新,戴尔创投基金进入中国,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业务方面,将推动在中国市场的全面战略合作,加强与本地合作伙伴的大数据和云战略合作。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同成立“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联合实验室”。成立专为中国市场服务的端到端解决方案研发中心。同时戴尔中国也投身公益,在2015年向中国的教育和信息化事业捐赠约1000万人民币的现金与物资,用于支持发展中社区青少年的科技学习活动。

■ 北京西南物流中心企划部总监 石俊杰:

石俊杰介绍,从目前政策、市场环境来看,物流企业向规模化、园区化发展,行业增长速度放缓、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库房品质和服务规范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从短期来看,京津冀一体化、北京大货车六环内限行、非首都功能外迁等新趋势的出现,北京物流行业面临一次洗牌的局面;从中长期来看,根据目标客户分布区域优化自身仓储、配送网络建设,深入客户供应链体系,是持久发展的动力。

面对新形势,西南物流通过物流外包服务的核心领域,保持图书物流领域的市场优势地位,提高服装物流领域的市场份额。以园区建设经营为核心的经验,形成可复制的模式,借助外部资源,以轻资产运营的方式进行网络扩张。

他表示西南物流通过专业化运作提高服务水平;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标准化作业保证产品、服务质量;强化对重点客户的管理,打造精品化的管理,不断优化核心业务的发展。

■ 派天下副总裁 高玮鸿:

高玮鸿讲解了关于构建高速公路智慧服务区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他表示,高速公路服务区面临着转型的机遇和挑战。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透明度较差,资源利用率偏低,管理运营模式落后,群众满意度较低。但这是一个万亿市场,有千万货车司机休息水平急需提高,其定位升级迫在眉睫。

派天下通过“前店后仓”的模式重塑服务区新定位。通过“一种模式”:统一平台型商业模式;“两种消费需求载体”:满足了客户的购买需求和线上社交分享需求;“三位一体”:线上、移动、线下三位一体全时空体验店直销系统;“四维企业经营战略”: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创建四维商铺;“五大专属价值”:降低经营成本,拓宽收益渠道;增加客户粘性;整合经营资源;打造区域新名片;盘活区域新经济,达到提高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综合服务。

通过自主研发的“高速公路出行宝-派易行”实现对服务区业态结构和生态圈的重构。完成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的深度融合。

■ 上海三志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京津冀区域总经理 汪东进:

汪东进表示,目前专线物流存在多个痛点。主要是前端集货难成网,干线运输频次低;末端落货配送难,分拨拼货缺园区;系统支撑不到位等。

他提出用合纵联横平台的共建模式解决目前物流专线所存在的问题。

合纵联横平台的共建模式:通过线上整合、线下,集约,提升供应链效率。合纵即通过同线合并、满装满载;线路加粗、分线盈利;产品升级、品牌经营方式;联横即采用往返均衡、甩挂运输;分工合作、专业高效;全国联网、一站服务的模式。

这种形式使得专线物流每一节点,每个流程都实现信息化、集约化、专业化,确保客户体验最优和运营成本最低。颠覆传统平台网络的联横模式,先合纵(合并同线路专线)在货量上先集约。通过集约化的货量,实现所有城市间都能横向直达,两端集中共同配送。

■ 北京嘉旅物流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崔訢:

北京嘉旅物流目前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一家专注于“新能源城市配送”的物流企业。那么,在北京如何打造服务京津冀城市绿色物流配送服务呢?

崔訢以嘉旅物流为例,分析了物流企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在新能源车辆推广方面,他们具备多种优势,掌控三电核心技术,并与知名大型主机厂的达成战略合作,公司拥有1139辆新能源纯电动物流车,与物流行业多个合作伙伴达成合作。但是作为新能源来说,这是一个新兴产业,没有历史经验可供借鉴,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续航里程较短,仅适用于市内配送,这也是其劣势。

目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多种激励政策,以及北京市对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物流行业自身由于交通管理等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增强。让新能源车辆推广有了机遇。在机遇的同时,补贴政策重生产轻应用、社会充电力量的不足以及新能源车辆的路权问题,也给物流企业新能源车辆应用带来威胁。

(现代物流报记者 温瑞连 崔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