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斯坦福CEO华人创业协会的李阳同学整理
在硅谷的你,也许在思考:留在硅谷还是回国创业?自己创业还是加入创业公司?应该加入美国本土公司还是中国出海公司?如何做出最好的选择,并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
1月13日,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率七位GGV Family资深创业者来到斯坦福大学,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创业者对话活动。嘉宾们分享了他们的创业心路历程,同时带来了中美创投的最新动态。
上一篇我们介绍了第一个Panel,在童士豪和三位嘉宾之间进行。点击查看:《小鹏汽车、Clobotics、musical.ly创始人在斯坦福讲了哪些干货?》第二轮Panel由GGV纪源资本的投资分析师Zara和四位嘉宾之间进行。
第一位嘉宾是流利说的创始人CEO王翌,流利说是风靡全国的AI英语老师,最近刚被评为全球top 100 AI start-up之一。
第二位嘉宾是Momenta创始人和CEO曹旭东,Momenta致力于打造无人车大脑,核心技术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环境感知和高精地图驾驶决策算法。
第三位嘉宾是酷家乐的联合创始人和董事长黄晓煌。酷家乐是一家VR智能室内设计平台,拥有全球领先的3D云设计软件。
第四位嘉宾是Petkit | 小佩的CEO郭维学。Petkit是一个宠物用品品牌,最近刚刚完成1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
● 创业之前要做什么样的准备?
Q1(Zara):今天我们四位嘉宾可能代表了新一代的创业者,第一个问题想问王翌和晓煌,留学生回去创业之前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很多留学生刚回国都并不了解国内的市场、不了解国内的打法,你们在回国创业之前做什么样的准备?给大家有什么样的建议?
王翌:首先我觉得留学生要克服的第一个常见的mistake是过分自信,在美国读个书现在回国其实没什么优势,应该首先感到自卑。我回国的时候就挺自卑的。第二个阶段是你要从自卑里面找到你的自信。如果这两个都都突破了,我觉得你差不多可以来start a company。
现在你们对中国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一年一两周假期回国度假,你觉得你了解中国市场其实根本不行。
第二点,等你回去以后你要开始找你的优势和独特的地方。我们做的是在线学英语,就是教育,有技术和产品背景,就觉得用产品是不是能解决现在英语教育的问题?好像有戏,然后就开始往前走。在所有懂中国的人里面,我们可能技术产品最好,在所有技术产品这方面,我们是最懂中国人学英语的,这样的话我们今天就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市场非常独特的一个公司。
黄晓煌:首先我融资的时候,刚开始在硅谷,融资很不顺利。反倒是回国的时候能够拿到很多。我发现在湾区除非你工作了十几年做manager,或者某一方面经验特别牛,融资可能会容易点,但是这种背景到国内的基金可能你会拿到大一个数量级的钱。我建议你可以先做prototype,然后也可以不用直接回国,因为现在很多像GGV这种国内国外都有的,可以找他们就是谈项目。我现在回头想想,如果有prototype的话,我会一开始融一笔钱,然后不急于马上定型一个产品,先花半年到一年时间做好市场调研,然后再定位产品,然后再推向市场,现在如果回过头来让我重新做一遍的话,这是我的想法。
Q2(Zara):下一个问题问旭东和维学,你们两位都是在国内上学和工作,现在做的创业公司都是国际性的,你们觉得在没有国外经验的情况下,怎么能保证把一个国际化的事情做好,需要吸引什么样的人才?现在要想做在国内做成一个高科技创业公司,还需不需要我们这些留学生回来支持?
曹旭东:现在中国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且最大的市场,当时我们公司其实先有中文名,叫初速度然后之后我们就想了一个英文名叫Momenta。我们当时有一个判断,中国市场非常大,而中国市场里面的主要的厂商,仍然是海外的厂商,比如说高端车方向的宝马。但是这些厂商在中国自动驾驶这一波起来的时候,它们其实是蛮焦虑的。但是如果自动驾驶起来之后,如果国际的厂商没有中国的data,没有针对中国的场景去设计,结果会非常不一样。所以他们一定会需要一个懂中国市场的local partner,懂中国市场、用户和data,另外一点的话就是这家公司还要具备特别强的AI的能力。AI的能力的话,走在世界最前沿的是美国和中国,AI topic的paper,华人占了大概半壁江山。我们公司成立大概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建立起来了。
郭维学:我们是土生土长在国内,我们有很多优势的。身体棒、节奏快。刚才有几位同事分享,我们在这个国内经过这十年的发展,我们建立一种不可思议的自信心。我们可能在过去的一些实战中,积累了一些很奇怪的自信。资金对于商业上的成功会有帮助,因为我们去见投资的时候,我们要有一个盲目自信,这可能也是我们的优势。
● 怎么去选适合自己创业的行业?
Q3(Zara):下一个问题四位都可以回答一下,你们是先决定创业,再去找一个市场和痛点,还是先遇到了一个市场和痛点再决定创业,特别是你们为什么选择在现在的这个行业?
郭维学:我喜欢生物,并不是喜欢宠物。我们在科技领域工作了十多年的时间,原来我在To B领域里面,career path也挺清晰的,就是一直往上升。后来我们做宠物,我们在想能不能做一些To C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我们就去分析,最后选择宠物,根本原因是我们内心有一种很强的原始欲望,我们希望掌控一切以后把它变得更好。在宠物领域,我们的内心是想当那个山寨大王。
在座的各位大概率应该是不会创业的,因为你会考虑很多现实的情况。创业毕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我有点专门对男生说的话。男生在结婚前这十年非常重要,讲讲我自己创业的经验。开始五年努力工作,这个目的很有意思,就是你要有一群人。那一群人,他不管是你的同僚,还是你的下面带出来的人,他会慢慢的对你产生一种盲目的信任。等你创业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人非常有用,这是在你们一起在战斗中形成的战友关系。另外我觉得结婚前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这个梦想和自己规划来做,那结完婚以后有可能你顾虑的更多。很多人说你结婚以后有孩子你发现自己慢慢的不敢闯,其实是有原因的,并不是说这是一个错,跟当时自己的状态是有关的。
黄晓煌:一个技术领域,它有一个最好的时间点。时间早了硬件上会有缺陷,你只能发论文,没有办法啊就是做成产品。时间晚了一些,有一些美国人或者欧洲人就把代码开源了,就是可能你做到80分,他做到75分也开源了,那满大街都能搞得出来,所以说你晚了也不行。另外一个就是人的时间点,因为我发现我的人脉基本上都是同龄的,在我毕业后工作一两年的这个时间点,大家都还是愿意跳出来创业,再晚个几年有老婆有小孩就很困难。时间往后推一些就很难挖的动人。所以我当时就赶在大家25到30岁之间赶紧拉了一群同学回去创业。
曹旭东:我在15年的时候加入了一个创业公司,主要做人脸识别、安防监控,当时在那边打了很多硬仗,基本上一个月打一次仗,做过华为的项目、小米的项目、中国移动的项目、借贷宝的项目。当时收获还是非常大。在那个时间点的话,我想做一个技术上很挑战的事情,就是颠覆性而不是改良性的技术。所以在16年中的时候就选择了自动驾驶,很短的时间内就融到资,然后公司做起来。
就技术这一块儿,用scientist的方法论去做,就是假设检验。如果你的research要做的快的话,就一定要缩短你的假设检验周期。所以我刚开始做这个公司的时候,Big Data重要,那我们在Big Data里面加大投入。Deep Learning很重要,我们就在Deep Learning上加大投入。闭环很重要,我们就在闭环上下功夫。那产品怎么做,商业怎么做?一开始不知道。大家在讨论到底是坐小巴的自动驾驶,所以还是大客车的自动驾驶,专用货车的自动驾驶,还是做做类似于Uber这样的公司?这是纵向来说,横向来说的话,我到底是做运营还是做什么?要不要做芯片?这些东西其实都不清楚。所以在16年底和17年初的时候,当时我们做基础都很好,我就不断的去跑车厂,去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是什么。再逐渐的形成了我们公司现在商业上的定位和产品上的定位。
王翌:我觉得大家应该往前稍微想得稍微远一点。2012年的时候,别人说,哇你为什么做一个英语学习的APP?这么俗的一件事情,满大街都是。后来到14年15年突然互联网教育这个概念火了,大家说,哦你们是互联网教育!后来到16年末,大家又说,哦你是AI+教育对不对!外行以为这个公司赌风口赌的很好,其实我们自己知道,我们那时候在考虑未来的学习是什么样。
Q4(Zara):我想问一下维学,为什么现在电商这么火爆的情况下,你会想去在线下开店?然后在线下开店的时候,现在有哪些比较注意的地方?
郭维学: 我做线下门店的事情是跟这个行业有关的,因为你要去控制一个行业,你要去抓住它的咽喉。那个地方你如果占住了,将来是一个很重要的关口,你可以称王对吧?但是也不能盲目,因为你得有这个能力,现在时机是不是对,你要去分析背后的商业逻辑。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背后都有逻辑,我们经过很多的推理,我们也做过很多模型,做过计算,最后其实以很谨慎的态度我们去做这个事情,尽最大努力去保证它应该是对的。
Q5(Zara):下一个问题几位都可以回答一下,年轻人创业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准备好了?
黄晓煌:我当时回来创业时候也没想过ready不ready的问题,我觉得时间紧迫,在硅谷多待一天就多浪费一天时间,还不如回国。我觉得创业之后你会发现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你失败的周期时间越短,越多的尝试,你的胜率就越大,有创业的想法就跳出来就搞,不用想太多。
曹旭东:非常赞同黄晓煌的说法,我的感觉就是永远不知道自己是ready的。我比较讨厌一种感受——瞻前顾后。如果这件事情真的是我想做的,那我就去做了。另外我比较enjoy的一个感受,就是特别专注地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在每天做的时候,你能感受到自己每天在学到东西,然后自己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很开心,能真切地感受到成长的过程,是非常充实、开心的一个过程。
王翌:有一点是我觉得是肯定的,you will never be ready。我觉得这个创业的事情,我有一个很清晰和强烈的记忆,就是在我在Google的最后的几个月和我在我国内那家start-up的最后几个月,我会有一种很强烈的度日如年的感觉。你会觉得你的心已经在那边运转。这个时候我觉得可能是一个信号。如果你发现你在这样的状态已经比较长时间,我觉得有可能你下一步就可以先去加入一个创业公司去看一看。0到1这个事情我觉得轴一点还是很重要的,就是你觉得这事就是对,然后你就去做了,想太多,you will never start。
● 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是什么样的?
Q6(Zara):我们还有一点时间,每位嘉宾简短介绍一下,你们在美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王翌:我们现在特别喜欢一些跨界的人才,首先聪明,另外就是你要有一方面很强,然后另外一方面要有些兴趣、有所涉猎,比如说你的背景是CS,Education,Psychology,Arts,Design。这些我们都很喜欢,而且你最好是有一种passion,你认为现在的学习方式太古老太传统,想到未来人类可能五年、十年之后的学习方式会有巨大变化,那我觉得我们可以聊一下。
曹旭东:我们所在的这个方向是自动驾驶,这个方向并不在于你的人特别特别多。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这个公司有没有全世界最一流的人才,所以如果你自认为自己是全球最top的AI Scientist 或者Engineer,你就是我们想招聘的对象。然后我们公司可以给你所能拿到的最高的pay。同时给你一个很大的舞台。这个舞台能给你的团队和在做的事情足够的data和funding。除了skills上面的需求之外,在一些soft skills上,我们公司的文化,你进来之后不是说上面还有个老板,这个老板告诉你做A做B然后不断的去确定,我们的管理文化就是自己能够发现非常重要的问题,把这个重要的问题解决掉,我们需要有这样能力的人,欢迎大家加入Momenta。
黄晓煌:现在我们在国内已经连续两年多盈利了,我们现在开始推国际化。很多印度拉新加坡美国的公司也主动找我们合作。我们现在在找除了技术领域像Graphics、Vision、AI做过的,如果做过国际化产品相关的,我们特别需要。我们第一步的国际化office是在上海,但如果有非常合适的人选,我们也愿意为一个人专门在硅谷搭一个office。
郭维学:我们计划在美国这边设立office。建立美国的branch,希望有一个合伙人,并且这个合伙人公司应该大部分是归他的,这是我们对美国这个branch的一个构想。最好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对建立这个global branch是有一定的想法或者野心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