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人说,餐饮市场这几年变化好大,事实上市场自己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当你觉得市场发生变化了,是那些有智慧的创业家创新了,颠覆和打破了市场原有竞争格局。
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所有瓶颈,本质上都可以归纳为创始人原有思维的高度,深度,广度,角度步入瓶颈跟不上市场的进化,无法跨入更高维度的市场竞争。或者认知缺乏,形成对市场的误判,做了重大错误决策。
所以说,创始人思维的边界,就是企业发展的边界。
于是有些人会向我们这种第三方公司寻求智力支持。
那我们是靠什么给企业解决问题的呢?
创新,多元思维模型,方法论。专业知识,经验技能。
接下来分享的是,我们总结关于商业创新的三个思维模型和一个方法论。
我们的方法论也很简单。
当提出一个方法论,如果没有给出背后的思维模型,没有给出模型背后的逻辑,没有给出案例证实,那么这套方法论就经不起自洽,他洽,续洽的验证,就不具备说服力。
先给大家举三个关于创新的例子。
1
李小龙是在近代武术界可以说达到无人超越的地位。
我们来拆解他背后的思维逻辑。
李小龙最早学太极,之后向叶问学咏春。
后来到美国,他学习了日本的空手道,泰拳,西洋拳,等等,他一生之中都在不断探寻各国搏击武术背后的第一性原理,被人称为武痴。
最后是把各种西方武术搏击的一些精髓,打破,解构,萃取出来。再把这些各国的武术精髓与他原有的中国功夫横向重组融合在一起,创立了截拳道,自成一派,成为一代宗师。
◎关键词总结:找到各国武术学科背后的第一性原理,打破,萃取,横向思维重组。
然而,大部分的中国武术家都是常人惯性思维。你是峨眉,我是少林,他是武当,然后大家相互鄙视。
2
再看第二个案例。
周星驰,影视界唯一一个活着就封神的人物,无厘头喜剧的一代宗师。
很多人说周星驰的喜剧是无厘头形式。
这种结论是极其片面的。无厘头在他整套喜剧电影体系里,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呈现方式而已。如果只是无厘头这么简单,星爷早就被后面模仿的超越了。
我们来拆解一下周星驰电影黑马破局背后的思维逻辑。
周星驰的思维逻辑是什么呢?
一、第一性原理思维
他的电影作品都是选一些有根的作品,比如,《唐伯虎点秋香》、《功夫》、《少林足球》、《鹿鼎记》、《新精武门》、《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美人鱼》等,这些电影本身具有非常大众的认知受众基础。
他不是自己天马行空创造一个无厘头的东西去教育消费者,只是把一些大家本来就熟悉的东西换一种手法呈现,新瓶装老酒,旧元素新组合。
二、逆向思维
把这些有根的电影,打破,萃取某个桥段,用反向思维重新编剧。比如,国内无数导演和明星翻拍过西游记,但没有谁能超越六小龄童猴王的经典,只有周星驰。
周星驰的套路是从几十集的西游记里萃取出一个桥段,用反向思维,抛弃了原来孙悟空美猴王的角色塑造,刻画了孙悟空人性上,爱恨情仇的一面。逆向思维,成就一部时代经典。
后来拍西游降魔,周星驰找了黄渤三次出演孙悟空,但都被黄渤拒绝了。因为黄渤不敢接,他觉得即使自己拍的再好,都无法超越六小龄童的孙悟空和周星驰的至尊宝,这个作品要是接了会泄势,会弄脏自己的羽毛。
后来周星驰花了大量的时间跟黄渤解释,告诉黄渤这个孙悟空和以前的两个不一样。以前的两个,一个是猴王的一面,一个是人性爱恨情仇的一面,而这个孙悟空是妖性,兽性的一面,这才打消黄渤顾虑接下了这个剧本。
(黄渤饰演的孙悟空)
事实上黄渤的表演很出彩,把孙悟空妖性,兽性中的狡诈,诡异,凶残的这一面演绎的淋淋尽致。
你们按我提炼的这个思维模型逻辑再去分解他的,《鹿鼎记》、《功夫》、《少林足球》、《喜剧之王》等所有他自己参与导演的电影,去思考下是不是每部电影都是这个套路。把一些有根的作品,打破,再用逆向思维重构去做编剧,然后横向融入各种桥段重组,最后再用逆向思维无厘头呈现。
三、横向思维重组
在整个剧情里会加入各种悲情小人物的情怀,日本动漫桥段,美式幽默桥段,自身经历以及朋友经历的一些生活桥段,以及各种无厘头桥段。
比如,少林足球的,人如果没有梦想和闲鱼有什么区别。
比如,喜剧之王的,你可以叫我跑龙套的,但请不要在前面加一个死字。
比如,西游降魔中的儿歌三百首。
比如,功夫里面的降龙十八掌,武功秘籍,等等。
里面的剧情都是开始被各种人嘲笑,不解,后来变成神话。制造一种类比的冲突,用一些小人物的悲情,去击打消费者内心情感柔软的一面。这一招星爷屡试不爽。
你们如果对电影有研究,你会发现周星驰的电影桥段都是横向重组,很多桥段在日式动漫,和美式喜剧里都能找的到原型。很多还是他自己的经历和身边朋友的经历。
四、逆向思维
最后拍摄呈现的时候,用反常规,夸张,无厘头的手法,并把每个细节打磨到极致。尤其是在一些配角的表现手法上,呈现的极具记忆点,让我们很多人记住了他电影里的各种配角。这叫逆向思维呈现。
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我们去看电影是不是都奔着剧情或者明星主角表演去的?常规思维下,我们对一部电影里的配角是几乎没有任何期望值的。你现在回忆下你能记住几部电影的配角和龙套。
星爷在一些所有人都没有期望值的点上,用一种逆向思维夸张的手法呈现出来并打磨到极致,是不是就超出了你的期望值。
同样的道理,消费者是不是冲着你的招牌菜去你店的?他对你的米饭,小菜,配菜是不是也是没有期望值?你思考一下,如果你把这些没有期望值的点,逆向思维去提升,你的品牌是不是也能超出消费者的期望值?
如果只是一部电影取得成功,你可以说他是天才,有创意,但每部电影重复成功,就一定要承认他背后是有方法论的,要去探寻他背后的思维模型。
(建议大家有空再去看看星爷的电影,跳出剧情用我提炼的思维模型的角度去看,去反复思考。普通人都是看剧情,高手都是看背后的思维逻辑,方法论,探寻其背后的第一性原理,任何事物背后都有道理。)
周星驰电影创新套路总结:
1.找一些有根有认知基础的电影,打破,萃取。
2.逆向思维编剧。
3.横向融入其他元素重组。
4.最后用无厘头方式,逆向思维呈现。
他是由多套思维模型交叠使用,最后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方法论。是对整个传统喜剧的一种颠覆性创新,当然也离不开他自身对每个细节的极致追求。确实是用灵魂在做电影。
而且,我可以下断言,他是受李小龙的影响,因为早期的周星驰在影视圈非常不如意,长的又不是很帅,演技又不是很好。
人只有在迫于生存压力的时候,才不得不打破自己的思维边界。我们可以看到他曾疯狂崇拜李小龙。
反观,国内很多喜剧都是惯性思维,还只是单纯模仿,抄袭,翻拍和或者拍拍冷笑话。
所有学科创新背后的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
你们思考一下,现在风靡全国的酸菜鱼创新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酸菜鱼以前是川菜里的一道菜,有人从整个川菜体系里,萃取出这道菜,再用逆向思维,把他做成单品火锅,有人把他做成单品快餐。然后再围绕原点,各种去厨师化,成本重构,再横向融入各种文创元素把这个新品类价值重构。
是不是,先找第一性原理。有根有认知基础,打破,萃取,再逆向思考,成本重构,最后横向价值重组。
再思考,现在爆红的卤鹅,他创新背后的思维逻辑是不是和酸菜鱼一样?
(卤味)
从潮州菜里面萃取出的一道菜,打破边界,细分成快餐,正餐,外带,外卖,各种品类,再横向融入各种文创元素价值重构。
是不是,打破,萃取,再逆向重构,最后横向重组,价值重构。
和周星驰拍电影的思维逻辑是不是有很多相同点。
可以说,整个中国的餐饮有无数创新破局的机会。
然而事实上是大部分人做餐饮是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各种山寨,模仿抄袭,以前怎么做餐饮现在也是怎么做。这种经验归纳思维和参照类比思维永远都是在红海市场边缘挣扎。
愚者仿,匠人盗。
盗的是背后的底层第一性原理。方法论,思维模型。
3
再看一个牛逼的不能牛逼的外星人案例。
(马斯克)
马斯克,造智能汽车特斯拉,造火箭,挖城市隧道,移民火星。同时经营着十几家伟大的公司。
我们来分解一下马斯克的方法论,和他背后的思维模型。
最早的智能汽车之所以不能普及。因为价格太贵了。
马斯克思考为什么智能汽车要这么贵?
于是一步一步去推理,得出结论,智能汽车贵在电池,要600美金一千瓦,一台车光电池就要五万美金。然后他一步一步去拆解电池背后的材料成分和构造原理。最后得出电池的组成部分也就是,锌,纳,甲,硅等元素,成本也就是82美金。
然后他用组装电脑电池的思维和方法,重组智能汽车的电池,让智能汽车的成本下降了7倍。于是特斯拉横空出世。
他似乎什么都没做,就是一步一步拆解背后的第一性原理,找到电池的原点,围绕问题的原点,用横向思维重构成本。用组装电脑电池的思维组装了汽车电池。
所有的科学家,技术师,没有人去想这个问题。因为惯性思维让他们觉得,电池就是要五万美金。
这哥们经常上班堵车,又思考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汽车只能在地面上跑,而地铁可以在地下跑。得出结论,挖地道造价太高,2.5英里的隧道成本要20亿美金,然后他又是去一步一步去分解,找到挖隧道的第一性原理。
逆向思考,把挖隧道的各个环节,成本重构,最后把挖隧道的成本降低了14倍。现在他这个项目在美国已经成功实现了。
大部分人都是惯性思维,从来不会去思考地铁能在地下开为什么汽车不能在隧道开的这个问题。想都不会去想,更别说做了。
然后,这哥们又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他思考一个新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汽车开出去能开回来,火车开出去能开回来,飞机飞出去能飞回来。但火箭发射出去就回不来了,就不能重复使用呢。
于是这哥们去把火箭发射原理的所有书籍研究一遍,去一步一步挖掘推理火箭发射的第一性原理。然后找到问题的原点,又是横向思维重构了整个制作流程,把发射火箭的成本降低了一千倍。
现在他公司发射的火箭已经可以重复使用了,完成了二次回收并发射成功。全世界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他既然做成了。
现在他的人生终极目标是把100万人移民火星,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移民一个人上火星的成本是100亿美金。
这哥们说他移民一个人上火星的价格是20万美金,并且把方法,流程,计划,成本全部拆解罗列出来了,告诉大家,我为什么能20万美金就能移民火星,我是怎么一步一步分解并实施的,并且在10年内能完全实现。这是他人生的终极目标。
这样的奇迹他有十几个,无法想象,人类如果没有马斯克这样的人。将会是一件多无趣的事。
如果一两次成功,你可以说他运气好,但重复十几次成功,你不得不承认,他创新的背后是有方法论,他的思维逻辑和普通人不一样。
拆解下马斯克创新的方法论:
1.先有个大目标。围绕大目标反向思考。
2.把目标拆解,用物理思维一步一步推理,找到目标背后的第一性原理。
3.然后围绕原点问题逆向思考,一题多解。
4.再把这个大目标里面的各个流程环节,切换思维,横向或者逆向思考,去重构每个步骤的成本。
5.最后再把拆解出的单个环节成本降低多少倍。最后总成本合计就降低多少多少倍。
简单解释就是先找第一性原理,再把大目标拆解成多个小目标,再把每个小目标切换思维重构成本。
这也验证了我们古代的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
马斯克的思维模型总结,第一性原理思维,批判性思维,物理思维,逆向思维,横向思维。他是集多套思维模型交叉融合,360度围攻这个难点,再一个一个点去攻破。最后完成这个大目标。
4
李小龙,周星驰,马斯克他们的变革创新,都没有创造或者发明什么,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技术专利,他们只是找到事物背后的第一性原理,切换了一种或者多种思维模型,把人类现有技术,科技,人文,或者艺术重组了一下。
所谓创新,就是思维变革。而且只能来自思维的变革。
普通人都是看案例,看故事,高手看背后的方法论和思维逻辑。我们没有能力造火箭,也没有移民火星的大目标,但我们可以有小目标。我们要学的是他背后的思维逻辑。他的方法论。
这样的案例,我还能举出很多。
(福特)
比如,马车公司经营困境,福特先生并没有给出针对马车的解决方案。因为他抓到马车的第一性原理是更快的出行,给出的是一套制造汽车的解决方案。他让以前马车公司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变成不是问题。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逆向思维。
比如,乔布斯重返苹果时,苹果大面积亏损,当他抓到手机的第一性原理并不是增加更多的功能,而是方便简洁的连接更大的世界。乔布斯也并没有给出功能手机的解决方案,而是逆向思考,给出一套用做电脑的思维做手机的解决方案。
乔布斯和苹果公司从来就没有发明什么伟大技术。但他的这套解决方案让苹果公司以前所有的亏损问题都不是问题。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逆向思维,横向思维。
(相声演员卢鑫和玉浩)
再比如,逆袭相声界的黑马,相声新势力,卢鑫和玉浩。
你们有兴趣的去拆解一下他们所有相声作品背后的套路。
传统的相声,都是报菜名,绕口令,说学逗唱。
他们的相声,打破了很多固化的传统艺术,从里面萃取了某些桥段,逆向呈现,并在原来相声的基础上横向融入魔术,舞蹈,快板,英语,大合唱,等各种艺术形式。自成一派,黑马逆袭。
◎关键词,先逆向思维打破,再横向思维重组。
你们去思考,这些牛人的创新都没有创造发明什么。也没有什么伟大的技术专利。他们只是回到问题原点,切换了一种思维。价值重构或者成本重构。把旧元素,重新组合了一下而已。
所谓创新,就是思维变革。
所有学科创新背后的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以后有机会我可以给你们再举十个这样的案例。
一个理论,光有方法论是不够的,光有案例论据也是不够的。因为你必须举出你自己的案例才更有信服力。
大家有兴趣去重读一下我以前写的案例,去思考一下看背后的思维逻辑是不是一样的。
比如,阿彬牛肉的案例(点击阅读)。企业找到我们的时候,各种问题盘根错节,潮州本土的业绩下滑,员工军心溃散,斗志萎靡。可以说内忧外患,一个企业上百人天天都在苦思冥想解决企业问题,都不得其解。
假如我按他们以前的思维逻辑去一个一个解决发生的这些问题,至少要半年。即使做得再好,也就在原来的失速点上提升30%的利润。
我是怎么做的?先推理出这些所有问题的本质在哪里?阿彬能在潮州经营20多年他的基因优势是什么?这些事物背后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再围绕这个原点问题,压倒性投入,重构价值。
抓到背后这个第一抓手,后面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现在企业的纯利润同比去年提升了6倍。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逆向思维,压倒性投入。
大家再去翻,我前段时间写过一篇自助餐的案例(点击阅读)。
这篇文章你可以把他分为上下两段来看。本质上给出的是两套解决方案。一套是纵向思维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大部分客户,拿来就能执行,但顶天也就提升30%的利润;
后半部分是围绕问题原点,逆向思考,再用横向思维价值重构的解决方案。这套方案真正完全落地至少可以提升300%的纯利润。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横向重组。
我自己的老案例就不重新翻出来写的太细了,因为再精彩也没有乔布斯和马斯克的精彩,你们有兴趣的可以去把我公众号所有的案例都看一遍,看看每个案例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不是都是一样的。可能有些案例写的早,写的不深而已。
我们最近做的几个案例,还没有完全成型落地,你们以后关注的时候注意去思考一下背后的思维逻辑。
小结
找到事物背后的第一性原理,用宏观市场机会指导企业经营。是以终为始,由外向内倒逼企业切换思维,成本重构或者价值重构,然后才是定战略,技术研发,产品结构,商业模式,品牌设计,营销推广等一系列动作。
这才叫升级,这才叫创新,企业才能真正获得新生,迈上一个新台阶。
没有红海的市场,只有红海的思维。
所谓创新,就是思维变革。
提升30%的利润很难,提升300%的利润更容易。
我以前经常说这两句话的时候被人背后怼我傻逼,装逼,你这么牛逼,为什么自己不去干个特斯拉,干个海底捞出来呢?
我以前真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后来听到哲学家怀特海的一句话。
才智和才干是完全两码事。
才智是善于积极思考,是对事物迅速理解领悟的能力。
而才干是善于把理解的事物明智的付诸于行动的能力。
我特么死磕了上十年,烧了大几百万学费才懂了这个道理。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实业,实业要擅长管理,组织,领导一大批人,处理各种三教九流关系,而实际上我连自己都管理不好。
再到后来,听说当年乔布斯把智能手机做出来后,诺基亚的技术官买回去,习惯性的从楼上往地上一摔,然后汇报总部,乔布斯的手机一摔就碎,于是总部得出结论,
乔布斯这个傻逼根本就不会做手机。
当听完这个故事后,即使有人当面怼我,我也不生气了,因为诺基亚总部的高层都如此,更何况常人。
我也理解了为什么星爷,乔布斯,马斯克等人他们都极度独断专行,性格强势暴躁,又极其孤癖抑郁。因为如果不强势他们的目标根本落不了地。
芒格曾说,很多人的思维就像一颗卵子,一旦有一颗精子进入后就启动封闭,从此拒绝了所有的其他精子。
李善友教授曾说,大部分人这一辈子通常99%的时间是几乎不用脑的。
95%的人是一辈子只有一种思维,并且已经形成惯性。一辈子都是手上只有一个锤子,然后看什么都是钉子。一辈子把自己固化在一个低质量的惯性思维里经验重复。
一个开了20年出租车的司机其实并没有比开5年的司机技术好到哪去。
富士康的流水线员工,即使重复20年也并不能比新员工多创造一倍价值。
在一个低质量的思维模型里,即使重复再多年也只是一个熟练的操作工。
人是思维支配行为,光有经验是远远不够,所有经验都是有边界,有瓶颈,有局限性,不可复制性,和非连续性的。
比经验更重要的是方法论,方法论的背后是思维模型,在这个瞬息万变,极其复杂的商业世界,如果只有一种思维的人去商业领域搏杀,失败是迟早的事。
所以,请不断的保持好奇心和独立思考,
不断的保持求知欲去拓宽自身认知边界。
不断的探寻事物背后的第一性原理。
不断的更新和颠覆自己的原有思维。
不断的横向学习多学科背后的重要理论建立自己多元思维。
当你每多掌握一套思维模型,你就能体会开启一扇智慧大门的喜悦,思想上就开辟了一条新的跑道。之前的经验才能产生化学效应般裂变,遇到复杂瓶颈的时候,你就能多套思维交叉切换,集中突破这个瓶颈。
在别人眼里根本理解不了的事,你都能游刃有余,信手拈来。你的人生就多了一个救生圈。
我现在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是用在提炼方法论和学习更多的思维模型,如下图。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查理芒格了,据说他掌握了一百个思维模型。全世界再复杂的商业计划书,他都能在看完后的60秒内提出极具深刻的洞见。投资界的神。
最后,请记住我这套商业创新的方法论,和这三个思维模型。把它种到你大脑里,不管你今后从事任何行业都将终身受益。
最后再重复一遍,所谓创新,就是思维变革,而且只能是思维变革。
任何的学科任何的现象背后都有“第一性原理”,创新就是“第一性原理”的组合进化。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