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谁能统治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谁能统治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格陵兰在北欧领土中的超然姿态,不仅仅是针对丹麦,他们的欧洲认同感也并不强烈。

作者:卢森堡上空的云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白鸥

格陵兰岛在中国版“世界地图”上大部分处于偏远的东北角。但是它的显眼程度丝毫不亚于其他任何地区——由于球形投影的视觉误差,格陵兰看上去比澳大利亚还要大,给人们一种是大陆而不是岛屿的感觉。一片雪白色更是与周围地区形成鲜明对比。

其实格陵兰没有地图看上去那么大

但是,就是这样一块巨大的岛屿,在历史的很长时间里都被人们遗忘了。原因很简单——寒冷。格陵兰这个名字自诞生之初,就带有“绿色的土地”之意,但这片土地却是银装素裹,丝毫没有绿色。

那么这里究竟是如何享有这个芳名的呢?它的开发历史究竟有多么可歌可泣?

今天请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这个“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

最早发现美洲的人

格陵兰的历史就是人类发现并适应这个特殊地理环境的历史。

1500多年前,加拿大北部的因纽特人就迁至格陵兰定居.他们世世代代以捕鱼狩猎为生,最终成为了格陵兰岛的原住民。但是原住民在岛上自给自足,很少对人类文明的主舞台——欧亚大陆产生什么影响,格陵兰也就因此一直保持着沉寂。

因纽特人有一支一路往北极冰原上发展

也是厉害了

直到公元十世纪,格陵兰才迎来了文明世界的第一个客人。公元982年,挪威海盗红胡子埃里克(Erik the Red)因杀人罪被驱逐出冰岛。他一个人划着小船,从冰岛出发,打算远渡重洋。由于大西洋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很神秘,没人敢远渡大洋,他的朋友都认为他胆子太大了,为他的安全捏一把汗。

红胡子埃里克

在经过漫长的海上漂泊后,埃里克森来到了格陵兰岛,并在今天格陵兰岛的西南沿海地段找到了几片平坦之地。

这几片平坦的沿海土地在地形上可防御北极寒风的袭击,而且在北极短暂的夏季还长满青嫩的植被。此地绿油油的,对于一个在海上独自漂泊很久的“流浪者”而言,这片“绿洲”简直就是天堂。

因纽特人从亚洲出发

红胡子哥从北欧出发

在他安全回到冰岛以后,骄傲地对朋友们说:“我不但平安地回来了,我还发现了一块绿色的大陆!”于是格陵兰(Gr nland)便成为了它永久的称呼。

夏天的格陵兰还是挺友好滴

北欧人出于好奇心开始陆陆续续前往格陵兰一探究竟。但是事与愿违,此地没有什么绿色。而且到了格陵兰的北欧人必须解决眼下很棘手的问题——粮食问题。于是一部分人在埃里克森的儿子带领下向南航行,寻找森林和适于农耕的土地。

寒冷格陵兰

瑟瑟发抖

从格陵兰向西南漂流,他们还真到达了一个有森林的地方。他们给它起名文兰,也就是今天加拿大的纽芬兰——维京人不但是第一批发现格陵兰的人,还是比哥伦布更早发现美州的人。

原来最早发现新大陆的欧洲人

是北欧人

以上是北欧传奇史诗的记载内容,不可避免地有一定的夸大成分。但现代考古发现部分地肯定了这些史诗。

红胡子埃里克和自己的家人奴隶在格陵兰岛南侧落户确有其事,起名为“绿色的土地”也的确是为了吸引更多北欧移民。至于他儿子发现纽芬兰的记载,也有部分真实性:纽芬兰北部发现有一个古挪威人聚居点,时代的确早于哥伦布。

描绘红胡子埃里克的画作

不论传说有几成真实,自被发现之后,格陵兰岛就开始和欧洲的联系日益紧密。这座巨大的岛屿不仅与欧洲建起了通商关系,还接受了欧洲的宗教,罗马教皇甚至还派人来征收教区税。

传教也是很辛苦的

(来自Albatros Travel)

格陵兰的产业

农业生产方面的种种不利致使渔业成为格陵兰早期发展的重要支柱。

原住民因纽特人及早期的斯堪的纳维亚殖民者来到格陵兰,主要为了捕捞鳕鱼、鲱鱼、鲭鱼、鲈鲉、比目鱼和虾,这为欧洲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水产品。

格陵兰各种鱼

北欧殖民者站稳脚跟后,传统捕捞行业满足不了愈发庞大的市场,鱼类养殖业开始出现。从业者利用格陵兰的海水资源发展养殖业,进一步增强了此地的渔业实力,以鲜美著称的格陵兰三文鱼从此享誉欧洲。

飞起来

吃起来

即使在现今,从事渔业捕捞和鱼类加工业的劳动力也还是占全岛的1/4。全岛出口货物的90%左右属于鱼类和相关产品。随着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的继续开发,欧洲渔业仍将为格陵兰经济贡献巨大的力量。

看起来好冷的

不过格陵兰岛可不是个只有渔业资源的地方。岛民在近代发现了更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这无疑是一个经济上的福音。但由于格陵兰大部分土地位于北极圈内,资源一直没能开发。随着全球变暖, 格陵兰岛冰川急速消融,开采近海油气和岛上矿产资源终于具备了现实可能性。

格陵兰油气矿产

为了实现经济独立和长远发展,格陵兰岛政府近些年把石油和矿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植,鼓励国外矿业公司和投资机构在格陵兰岛投资石油和矿产勘查开发,希望能成为第二个阿拉斯加。

援引格陵兰岛领导人阿勒卡·哈蒙德的话:“格陵兰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其开发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这对格陵兰实现经济独立至关重要。”

左一,阿勒卡 哈蒙德

哈蒙德之所以急于强调格陵兰经济独立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块领地的主要财政来源竟然是丹麦中央政府的补贴。格陵兰政府一半的收入都来自丹麦。所谓“拿人手短”,受人恩惠拿经济补助让此地的自治变得非常不彻底。

简直互补了

为了尽快实现经济自主,格陵兰积极向外寻找合作伙伴,他们的目光于是放在了东方的中国巨人身上。非常出人意料的是,中国现在是格陵兰的第一大外贸伙伴,穿越大洋的航运贸易把两块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土连接在了一起。

不论是对生意人还是对外籍劳工,缺乏人口又急于发展的格陵兰都持开放态度。哈蒙德表示,“对我们来说,他们来自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跟他们谈判。他们是从中国还是从欧洲来,对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格陵兰和中国之间的资源交易,对欧洲内部的稳定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英国外交部甚至曾发文指出,格陵兰是欧洲的,不是中国的。但经济因素对土地的控制力远远胜于单纯的地理位置因素,这一点早就不是秘密了。和中国的密切合作,正在帮助格陵兰从丹麦分家。

格陵兰旗帜

这很现代,很包豪斯,很北欧...

丹麦格陵兰分家?

格陵兰和丹麦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一直是很多人觉得迷惑的现象。其实格陵兰受到丹麦控制本来就不算特别名正言顺,进入现代以后想要独立也是情理之中。

1261年,当时的欧强国挪威占领格陵兰成为殖民地,这里终于成为了一块有主之地。1380年丹麦与挪威、瑞典组成卡尔马联盟,并由丹麦王室主导之后,格陵兰的名义宗主国就变成了丹麦。

北欧国家抱团一定程度是为了

对抗南方的汉萨同盟

1534年,挪威被取消王国的地位,降为丹麦的省,格陵兰也因此彻底进入了丹麦的口袋。不过长期被挪威殖民的历史,让岛民对过去的挪威王国一直抱有同情和追思,被丹麦控制得不情不愿。

17世纪,瑞典为争夺波罗的海霸权不断与丹麦交战。最终,双方达成妥协,挪威在北欧的主体部分划归瑞典,格陵兰、冰岛和法罗群岛保留在丹麦。格陵兰这时候在名义上彻底和挪威失去了联系,这和当地的民情有强烈的背离,也给后来的争端埋下了伏笔。

“阿拉斯加收购事件”(可以在扩展阅读找到)使得全世界开始重视北极地区,1905年才刚刚独立的挪威急于收复格陵兰这个大宝库,和丹麦彻底翻脸,派人占领了格陵兰东部的无人区。被丹麦发现之后,双方一直把争端闹到公堂之上。

就等着这个冰封的大宝库融化开来了

经过多年纠缠,1933年,海牙国际法庭把格陵兰岛及附近地区判归丹麦。一直到了二战爆发,丹麦被迫与纳粹德国合作,格陵兰便暂时被美国代管。这段历史更进一步加强了格陵兰人的独立认知。直到现在,格陵兰依然在争取摆脱丹麦附属州的地位向独立的主权国家迈进。

有历史上的冰岛先例在前,已经发现了矿产资源的格陵兰也想要有样学样。

自1953年丹麦修改宪法,将格陵兰纳为一个州起,这个岛先是跟随丹麦加入欧共体,随后又主动退出。

自1979年5目1日起,格陵兰建立起内部自治政府,成为在丹麦王国名义下一个有着特殊地位的地区。格陵兰政府自行管理格陵兰事务,包括内政、法律、教育政策等方面,只有与丹麦王国有关的案件才由丹麦司法机构裁定。

如今格陵兰政府官网

丹麦王国驻格陵兰的代表则只保留主持丹麦在格陵兰的选举的权力。丹麦对格陵兰作为自治领地的唯一要求,就是格陵兰不能与其他国家签订有关外交关系的协议。而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补偿,丹麦宪法又承诺,所有与格陵兰有关的声明都将照会格陵兰自治政府。

但根据公投结果,有75%的投票民众支持格陵兰离开丹麦统治,自治独立的民意基础非常强烈。假如哪天我们在《新闻联播》中看到格陵兰独立的消息,我们也不要吃惊。

格陵兰独立群众

格陵兰在北欧领土中的超然姿态,不仅仅是针对丹麦,他们的欧洲认同感也并不强烈。长期蛮荒的历史,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复杂的殖民史,让格陵兰这块土地的归属总是难以稳定。

正因如此,在经济发展进入正轨,能够稳定输出财富之后,格陵兰才有足够的底气要求独立自治。

可是,作为一个以出卖矿产和渔业为主业的典型资源型经济体,在资源开采完毕之后,格陵兰又该如何自处呢?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谁能统治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格陵兰在北欧领土中的超然姿态,不仅仅是针对丹麦,他们的欧洲认同感也并不强烈。

作者:卢森堡上空的云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白鸥

格陵兰岛在中国版“世界地图”上大部分处于偏远的东北角。但是它的显眼程度丝毫不亚于其他任何地区——由于球形投影的视觉误差,格陵兰看上去比澳大利亚还要大,给人们一种是大陆而不是岛屿的感觉。一片雪白色更是与周围地区形成鲜明对比。

其实格陵兰没有地图看上去那么大

但是,就是这样一块巨大的岛屿,在历史的很长时间里都被人们遗忘了。原因很简单——寒冷。格陵兰这个名字自诞生之初,就带有“绿色的土地”之意,但这片土地却是银装素裹,丝毫没有绿色。

那么这里究竟是如何享有这个芳名的呢?它的开发历史究竟有多么可歌可泣?

今天请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这个“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

最早发现美洲的人

格陵兰的历史就是人类发现并适应这个特殊地理环境的历史。

1500多年前,加拿大北部的因纽特人就迁至格陵兰定居.他们世世代代以捕鱼狩猎为生,最终成为了格陵兰岛的原住民。但是原住民在岛上自给自足,很少对人类文明的主舞台——欧亚大陆产生什么影响,格陵兰也就因此一直保持着沉寂。

因纽特人有一支一路往北极冰原上发展

也是厉害了

直到公元十世纪,格陵兰才迎来了文明世界的第一个客人。公元982年,挪威海盗红胡子埃里克(Erik the Red)因杀人罪被驱逐出冰岛。他一个人划着小船,从冰岛出发,打算远渡重洋。由于大西洋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很神秘,没人敢远渡大洋,他的朋友都认为他胆子太大了,为他的安全捏一把汗。

红胡子埃里克

在经过漫长的海上漂泊后,埃里克森来到了格陵兰岛,并在今天格陵兰岛的西南沿海地段找到了几片平坦之地。

这几片平坦的沿海土地在地形上可防御北极寒风的袭击,而且在北极短暂的夏季还长满青嫩的植被。此地绿油油的,对于一个在海上独自漂泊很久的“流浪者”而言,这片“绿洲”简直就是天堂。

因纽特人从亚洲出发

红胡子哥从北欧出发

在他安全回到冰岛以后,骄傲地对朋友们说:“我不但平安地回来了,我还发现了一块绿色的大陆!”于是格陵兰(Gr nland)便成为了它永久的称呼。

夏天的格陵兰还是挺友好滴

北欧人出于好奇心开始陆陆续续前往格陵兰一探究竟。但是事与愿违,此地没有什么绿色。而且到了格陵兰的北欧人必须解决眼下很棘手的问题——粮食问题。于是一部分人在埃里克森的儿子带领下向南航行,寻找森林和适于农耕的土地。

寒冷格陵兰

瑟瑟发抖

从格陵兰向西南漂流,他们还真到达了一个有森林的地方。他们给它起名文兰,也就是今天加拿大的纽芬兰——维京人不但是第一批发现格陵兰的人,还是比哥伦布更早发现美州的人。

原来最早发现新大陆的欧洲人

是北欧人

以上是北欧传奇史诗的记载内容,不可避免地有一定的夸大成分。但现代考古发现部分地肯定了这些史诗。

红胡子埃里克和自己的家人奴隶在格陵兰岛南侧落户确有其事,起名为“绿色的土地”也的确是为了吸引更多北欧移民。至于他儿子发现纽芬兰的记载,也有部分真实性:纽芬兰北部发现有一个古挪威人聚居点,时代的确早于哥伦布。

描绘红胡子埃里克的画作

不论传说有几成真实,自被发现之后,格陵兰岛就开始和欧洲的联系日益紧密。这座巨大的岛屿不仅与欧洲建起了通商关系,还接受了欧洲的宗教,罗马教皇甚至还派人来征收教区税。

传教也是很辛苦的

(来自Albatros Travel)

格陵兰的产业

农业生产方面的种种不利致使渔业成为格陵兰早期发展的重要支柱。

原住民因纽特人及早期的斯堪的纳维亚殖民者来到格陵兰,主要为了捕捞鳕鱼、鲱鱼、鲭鱼、鲈鲉、比目鱼和虾,这为欧洲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水产品。

格陵兰各种鱼

北欧殖民者站稳脚跟后,传统捕捞行业满足不了愈发庞大的市场,鱼类养殖业开始出现。从业者利用格陵兰的海水资源发展养殖业,进一步增强了此地的渔业实力,以鲜美著称的格陵兰三文鱼从此享誉欧洲。

飞起来

吃起来

即使在现今,从事渔业捕捞和鱼类加工业的劳动力也还是占全岛的1/4。全岛出口货物的90%左右属于鱼类和相关产品。随着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的继续开发,欧洲渔业仍将为格陵兰经济贡献巨大的力量。

看起来好冷的

不过格陵兰岛可不是个只有渔业资源的地方。岛民在近代发现了更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这无疑是一个经济上的福音。但由于格陵兰大部分土地位于北极圈内,资源一直没能开发。随着全球变暖, 格陵兰岛冰川急速消融,开采近海油气和岛上矿产资源终于具备了现实可能性。

格陵兰油气矿产

为了实现经济独立和长远发展,格陵兰岛政府近些年把石油和矿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植,鼓励国外矿业公司和投资机构在格陵兰岛投资石油和矿产勘查开发,希望能成为第二个阿拉斯加。

援引格陵兰岛领导人阿勒卡·哈蒙德的话:“格陵兰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其开发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这对格陵兰实现经济独立至关重要。”

左一,阿勒卡 哈蒙德

哈蒙德之所以急于强调格陵兰经济独立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块领地的主要财政来源竟然是丹麦中央政府的补贴。格陵兰政府一半的收入都来自丹麦。所谓“拿人手短”,受人恩惠拿经济补助让此地的自治变得非常不彻底。

简直互补了

为了尽快实现经济自主,格陵兰积极向外寻找合作伙伴,他们的目光于是放在了东方的中国巨人身上。非常出人意料的是,中国现在是格陵兰的第一大外贸伙伴,穿越大洋的航运贸易把两块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土连接在了一起。

不论是对生意人还是对外籍劳工,缺乏人口又急于发展的格陵兰都持开放态度。哈蒙德表示,“对我们来说,他们来自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跟他们谈判。他们是从中国还是从欧洲来,对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格陵兰和中国之间的资源交易,对欧洲内部的稳定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英国外交部甚至曾发文指出,格陵兰是欧洲的,不是中国的。但经济因素对土地的控制力远远胜于单纯的地理位置因素,这一点早就不是秘密了。和中国的密切合作,正在帮助格陵兰从丹麦分家。

格陵兰旗帜

这很现代,很包豪斯,很北欧...

丹麦格陵兰分家?

格陵兰和丹麦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一直是很多人觉得迷惑的现象。其实格陵兰受到丹麦控制本来就不算特别名正言顺,进入现代以后想要独立也是情理之中。

1261年,当时的欧强国挪威占领格陵兰成为殖民地,这里终于成为了一块有主之地。1380年丹麦与挪威、瑞典组成卡尔马联盟,并由丹麦王室主导之后,格陵兰的名义宗主国就变成了丹麦。

北欧国家抱团一定程度是为了

对抗南方的汉萨同盟

1534年,挪威被取消王国的地位,降为丹麦的省,格陵兰也因此彻底进入了丹麦的口袋。不过长期被挪威殖民的历史,让岛民对过去的挪威王国一直抱有同情和追思,被丹麦控制得不情不愿。

17世纪,瑞典为争夺波罗的海霸权不断与丹麦交战。最终,双方达成妥协,挪威在北欧的主体部分划归瑞典,格陵兰、冰岛和法罗群岛保留在丹麦。格陵兰这时候在名义上彻底和挪威失去了联系,这和当地的民情有强烈的背离,也给后来的争端埋下了伏笔。

“阿拉斯加收购事件”(可以在扩展阅读找到)使得全世界开始重视北极地区,1905年才刚刚独立的挪威急于收复格陵兰这个大宝库,和丹麦彻底翻脸,派人占领了格陵兰东部的无人区。被丹麦发现之后,双方一直把争端闹到公堂之上。

就等着这个冰封的大宝库融化开来了

经过多年纠缠,1933年,海牙国际法庭把格陵兰岛及附近地区判归丹麦。一直到了二战爆发,丹麦被迫与纳粹德国合作,格陵兰便暂时被美国代管。这段历史更进一步加强了格陵兰人的独立认知。直到现在,格陵兰依然在争取摆脱丹麦附属州的地位向独立的主权国家迈进。

有历史上的冰岛先例在前,已经发现了矿产资源的格陵兰也想要有样学样。

自1953年丹麦修改宪法,将格陵兰纳为一个州起,这个岛先是跟随丹麦加入欧共体,随后又主动退出。

自1979年5目1日起,格陵兰建立起内部自治政府,成为在丹麦王国名义下一个有着特殊地位的地区。格陵兰政府自行管理格陵兰事务,包括内政、法律、教育政策等方面,只有与丹麦王国有关的案件才由丹麦司法机构裁定。

如今格陵兰政府官网

丹麦王国驻格陵兰的代表则只保留主持丹麦在格陵兰的选举的权力。丹麦对格陵兰作为自治领地的唯一要求,就是格陵兰不能与其他国家签订有关外交关系的协议。而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补偿,丹麦宪法又承诺,所有与格陵兰有关的声明都将照会格陵兰自治政府。

但根据公投结果,有75%的投票民众支持格陵兰离开丹麦统治,自治独立的民意基础非常强烈。假如哪天我们在《新闻联播》中看到格陵兰独立的消息,我们也不要吃惊。

格陵兰独立群众

格陵兰在北欧领土中的超然姿态,不仅仅是针对丹麦,他们的欧洲认同感也并不强烈。长期蛮荒的历史,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复杂的殖民史,让格陵兰这块土地的归属总是难以稳定。

正因如此,在经济发展进入正轨,能够稳定输出财富之后,格陵兰才有足够的底气要求独立自治。

可是,作为一个以出卖矿产和渔业为主业的典型资源型经济体,在资源开采完毕之后,格陵兰又该如何自处呢?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