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用户量1.2亿、交易额达到100亿后,马蜂窝改名为了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用户量1.2亿、交易额达到100亿后,马蜂窝改名为了什么?

国内旅游业大发展,使得有营销需求的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多,目的地营销业务正在成为马蜂窝一项重要业务。

马蜂,又称为“蚂蜂”或“黄蜂”,改名之前的马蜂窝选择了“蚂蜂窝”这个名字,对许多初识马蜂窝的人来说,很容易写错企业名字,为了“更清晰的认知、更少的歧义和更长远的未来”,蚂蜂窝宣布改名为马蜂窝,今后使用起来自然更便利,更容易被新朋友记住。

马蜂窝旅游研究中心冯尧告诉执惠,即日起“马蜂窝旅游网”将作为公司唯一品牌名称对外使用,与此同时,马蜂窝仍留有对于对于“蚂蜂窝”品牌的一切权益。新旧品牌名称将同时做好相关版权保护。

如今,马蜂窝被业内关注是因为其成为一股崛起的在线旅游新势力。去年12月,马蜂窝完成1.33亿美元D轮融资,这是过去一年多时间鲜有的在线旅游企业大额融资消息。不仅如此,这轮融资中除了几家知名的投机机构,值得注意的一家是鸥翎投资,该投资机构由本土资深旅游从业者创建并运营管理,张驰、江天一、梁建章、郑南雁是主要高管,这意味着鸥翎投资与携程系关系密切。

在线旅游创业创新的空间越来越小,优质的投资标的更是稀少,鸥翎投资与马蜂窝走到一起,也是被马蜂窝的良好成长势头和独特的商业模式所吸引。

2017年马蜂窝GMV达到100亿,其中交易额主要来自自由行、酒店交易。此外还有一部分收入来自于广告业务。

一、流量瓶颈

流量是在线旅游旅游企业生存的根本,近几年来,流量却越来越贵,越来越集中到头部几家OTA企业,而马蜂窝依靠大量游记攻略UGC社区内容,为自己解决了昂贵的流量难题。

10多年前,马蜂窝从攻略社区论坛起步,为用户提供旅游目的地旅游攻略、旅游问答、旅游点评等信息,以及经过“旅游大数据”优化处理后推荐的全球交通、酒店、当地游等自由行产品及服务,这吸引了大量访客。

如今,据官方披露的数据,马蜂窝现有用户量约1.2亿,但如此巨大的用户基础并不是稳步增长上来的,马蜂窝在2010年正式公司化运营后,用户数量规模开始逐渐步入爆发式增长通道。

根据此前的公开数据,2010年马蜂窝的用户规模大概只有15万,然后到2011年的时候突破百万,2014年破5000万,2015年C轮融资时用户规模则超过8000万用户。8年时间,利用互联网红利期,马蜂窝用户量从十几万做到1.2亿,而携程2017年底的用户规模约为3亿。

但是与携程不同的是企业定位,马蜂窝给自己的定位是自由行服务平台,另一家有相同定位的则是穷游网,这从基础上决定了马蜂窝的主要用户群体是80后、90后等年轻群体,而且他们也是当前国内消费能力最旺盛的群体。

坐拥巨大流量和用户规模,马蜂窝从2015年开始打造“内容+交易”的商业闭环,加快内容变现的步伐。马蜂窝利用平台游记攻略内容为用户出行提供信息决策后,还希望为用户提供产品交易服务。

二、“内容+交易”模式

在线旅游市场仍然由少数几家OTA企业主导,OTA模式以渠道为王,以资源取胜,以货架和商城为主要商业模式,也是当前比较高效的旅游交易模式。但这些OTA企业每年都要花费巨额营销费用用于获客,携程每年的市场营销费用超过30亿元,Priceline、Expedia的更高,每年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天量营销费用支出反映了市场竞争的惨烈。

旅行内容攻略社区平台此前并不被投资人看好,从全球范围内来看,行业老大TripAdvisor是该领域的成功典范,但近几年,TripAdvisor希望利用巨大的内容平台流量优势进行更大商业变现,然而,TripAdvisor启动向直订交易策略的转型并不顺利,股价和收入均遭遇滑铁卢,最终被迫停止推行该策略。

但作为同类商业模式的企业,马蜂窝则建立了由内容决策为入口的平台模式,除了酒店产品,还包括自由行线路。

冯尧认为,马蜂窝以攻略、内容为核心,以品牌为王,通过结构化大数据,将海量的用户UGC变成可供决策的消费信息,帮助用户打破旅游信息不对等,做出合理的消费决策,从而完成决策-交易-分享的闭环,同时也帮助旅游企业获得精准的流量和订单,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最具性价比的旅游产品,实现用户、伙伴企业、马蜂窝平台三方共赢。

三、目的地营销业务

国内旅游业大发展,使得有营销需求的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多,目的地营销业务正在成为马蜂窝一项重要业务。

去年12月,马蜂窝与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共同成立“自由行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现在自由行越来越多,马蜂窝也在积极开拓国内外目的地营销业务。

冯尧透露,马蜂窝一直以来积极开展目的地营销合作,与北欧四国旅游局、新加坡旅游局、昆士兰旅游局等官方机构均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共同开展多样化的目的地营销,马蜂窝行业领先的旅游大数据将为目的地营销赋能。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目的地营销业务收入超过2.5亿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马蜂窝

3.3k
  • 正定入选国内100座“值得去的小城”榜单
  • 马蜂窝AI智能应用接入DeepSeek大模型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用户量1.2亿、交易额达到100亿后,马蜂窝改名为了什么?

国内旅游业大发展,使得有营销需求的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多,目的地营销业务正在成为马蜂窝一项重要业务。

马蜂,又称为“蚂蜂”或“黄蜂”,改名之前的马蜂窝选择了“蚂蜂窝”这个名字,对许多初识马蜂窝的人来说,很容易写错企业名字,为了“更清晰的认知、更少的歧义和更长远的未来”,蚂蜂窝宣布改名为马蜂窝,今后使用起来自然更便利,更容易被新朋友记住。

马蜂窝旅游研究中心冯尧告诉执惠,即日起“马蜂窝旅游网”将作为公司唯一品牌名称对外使用,与此同时,马蜂窝仍留有对于对于“蚂蜂窝”品牌的一切权益。新旧品牌名称将同时做好相关版权保护。

如今,马蜂窝被业内关注是因为其成为一股崛起的在线旅游新势力。去年12月,马蜂窝完成1.33亿美元D轮融资,这是过去一年多时间鲜有的在线旅游企业大额融资消息。不仅如此,这轮融资中除了几家知名的投机机构,值得注意的一家是鸥翎投资,该投资机构由本土资深旅游从业者创建并运营管理,张驰、江天一、梁建章、郑南雁是主要高管,这意味着鸥翎投资与携程系关系密切。

在线旅游创业创新的空间越来越小,优质的投资标的更是稀少,鸥翎投资与马蜂窝走到一起,也是被马蜂窝的良好成长势头和独特的商业模式所吸引。

2017年马蜂窝GMV达到100亿,其中交易额主要来自自由行、酒店交易。此外还有一部分收入来自于广告业务。

一、流量瓶颈

流量是在线旅游旅游企业生存的根本,近几年来,流量却越来越贵,越来越集中到头部几家OTA企业,而马蜂窝依靠大量游记攻略UGC社区内容,为自己解决了昂贵的流量难题。

10多年前,马蜂窝从攻略社区论坛起步,为用户提供旅游目的地旅游攻略、旅游问答、旅游点评等信息,以及经过“旅游大数据”优化处理后推荐的全球交通、酒店、当地游等自由行产品及服务,这吸引了大量访客。

如今,据官方披露的数据,马蜂窝现有用户量约1.2亿,但如此巨大的用户基础并不是稳步增长上来的,马蜂窝在2010年正式公司化运营后,用户数量规模开始逐渐步入爆发式增长通道。

根据此前的公开数据,2010年马蜂窝的用户规模大概只有15万,然后到2011年的时候突破百万,2014年破5000万,2015年C轮融资时用户规模则超过8000万用户。8年时间,利用互联网红利期,马蜂窝用户量从十几万做到1.2亿,而携程2017年底的用户规模约为3亿。

但是与携程不同的是企业定位,马蜂窝给自己的定位是自由行服务平台,另一家有相同定位的则是穷游网,这从基础上决定了马蜂窝的主要用户群体是80后、90后等年轻群体,而且他们也是当前国内消费能力最旺盛的群体。

坐拥巨大流量和用户规模,马蜂窝从2015年开始打造“内容+交易”的商业闭环,加快内容变现的步伐。马蜂窝利用平台游记攻略内容为用户出行提供信息决策后,还希望为用户提供产品交易服务。

二、“内容+交易”模式

在线旅游市场仍然由少数几家OTA企业主导,OTA模式以渠道为王,以资源取胜,以货架和商城为主要商业模式,也是当前比较高效的旅游交易模式。但这些OTA企业每年都要花费巨额营销费用用于获客,携程每年的市场营销费用超过30亿元,Priceline、Expedia的更高,每年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天量营销费用支出反映了市场竞争的惨烈。

旅行内容攻略社区平台此前并不被投资人看好,从全球范围内来看,行业老大TripAdvisor是该领域的成功典范,但近几年,TripAdvisor希望利用巨大的内容平台流量优势进行更大商业变现,然而,TripAdvisor启动向直订交易策略的转型并不顺利,股价和收入均遭遇滑铁卢,最终被迫停止推行该策略。

但作为同类商业模式的企业,马蜂窝则建立了由内容决策为入口的平台模式,除了酒店产品,还包括自由行线路。

冯尧认为,马蜂窝以攻略、内容为核心,以品牌为王,通过结构化大数据,将海量的用户UGC变成可供决策的消费信息,帮助用户打破旅游信息不对等,做出合理的消费决策,从而完成决策-交易-分享的闭环,同时也帮助旅游企业获得精准的流量和订单,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最具性价比的旅游产品,实现用户、伙伴企业、马蜂窝平台三方共赢。

三、目的地营销业务

国内旅游业大发展,使得有营销需求的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多,目的地营销业务正在成为马蜂窝一项重要业务。

去年12月,马蜂窝与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共同成立“自由行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现在自由行越来越多,马蜂窝也在积极开拓国内外目的地营销业务。

冯尧透露,马蜂窝一直以来积极开展目的地营销合作,与北欧四国旅游局、新加坡旅游局、昆士兰旅游局等官方机构均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共同开展多样化的目的地营销,马蜂窝行业领先的旅游大数据将为目的地营销赋能。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目的地营销业务收入超过2.5亿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