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没有任何一部影片闷骚超过它。
本文为你揭开影片四大谜团看点。
▲《肖申克的救赎》葛颖评论 9’
逃离监狱的戏象征着什么?
影片的最后,监狱长戳破海报,露出被遮掩的圆形洞穴。在一个大雨之夜,主人公安迪钻进洞穴,爬过五座橄榄球场的宽度,越狱成功。
牢房象征女人的子宫。在这个子宫里,安迪日日夜夜孕育着不屈的灵魂。海报上的女明星与洞穴的意象构成“重生”的象征。
他“通过”女人的身体,进入一个洞穴,长长的监狱污水道,就是母亲的产道。与初生的婴儿一样,他的再一次生命,也必须通过污秽、恶臭、黑暗、挤压,突破降生时的重重艰难险阻,获得生命。这一次,生下他自己的,是自己的意志。
瓢泼大雨冲刷掉他的满身污秽。
这就是一场为新生儿举行的洗礼。
看懂了影片最关键的部分,我们再分析其他的段落。
这部没有女人的戏为什么这么好看?
影片没有女主角,但一共出现三位海报女郎。
第一任,丽塔·海华丝。
她在美国40年代红极一时,是前梦露时代的“爱情女神”,也是男人们的梦中情人。据传美军往日本投掷的原子弹上都贴有她的照片。
她的海报还曾经出现在《穆赫兰道》和《偷自行车的人》中。
《偷自行车的人》
肖申克的囚犯们看的正是她最经典的荧幕形象,《吉尔达》中的她风情万种,性感迷人。
第二任,玛丽莲·梦露。
监狱的生活几十年如一日,外界时代的流行风尚只有通过偷运进监狱的女明星海报吹进来。梦露的这张照片风靡了全世界,狱犯追星当然也不能落伍。
第三任,拉寇儿·薇芝。
第三位海报女郎叫拉寇儿·薇芝,这个造型出自1966年科幻电影《公元前一百万年》,拉蔻儿·薇芝在其中身着米黄色兽皮比基尼的大胆造型让人喷血。
监狱封闭了男人们的性欲,犯们只能成天对着女明星们性幻想。女人,提醒着他们的某种欲望,也提醒着他们作为人最基本的存在感。这部电影没有女主角,三位海报女郎,是变相的女主角。
海报在剧情中的作用显然是为了遮掩安迪凿的逃生洞。这个洞是为了让他穿破监房,通过监狱的下水道,逃出监狱。这些设计为安迪重新获得自由提供了环境合理性。
而在镜头层面上,这张海报和这个洞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在女明星的海报背后打洞,象征跟女人做爱。对性爱的欲望,如同对自由的渴望,每天提醒着安迪,他还活着。
甚至他的重获新生,也需要戳破海报,钻入这后面。
剧中为什么安迪要扩建图书馆?
肖申克监狱是过度压抑的体制的象征。人生而自由,但是当长期丧失自由后,人就会再也意识不到这项人生基本权利。
安迪认为意识是与素养有关的,他扩建图书馆、帮助狱友学习、帮狱友搞到流行唱片,带领大家欣赏音乐,这些艺术,修养的建设,都为了重新唤起众人对于自由的意识。
影片中有一场戏是安迪冒着触犯禁忌的危险,为所有囚犯送上一份充满自由气息的豪礼:他冒犯禁忌在监狱喇叭里播放《费加罗的婚礼》。
优美的女声从扩音喇叭里流淌出来,狱警、囚徒们都被莫扎特动人心魄的音乐深深感染。音乐消灭了他们的阶级差别,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一样的、来自上帝的馈赠。
那一刻,无论你是狱警还是囚犯,你受到的艺术感染是同样的。
安迪之所以如此重视知识文化对人的作用,是因为他深知,正是书籍、音乐、知识学养的熏陶让他有对现实困境的强大超越能力。
黑人瑞德和白人布鲁克是同一个的两种命运
由摩根弗里曼扮演的瑞德(Red)是一个已经在肖申克监狱服刑了20多年的老油条,他几乎是监狱中的地下司务长。
他和老头布鲁克构成了本片最重要的一对人物对照,是体制压迫下命运的一体两面。
一个被判无期,在服刑50年后获得了假释出狱,但最终在破旧的旅馆里上吊自杀。
老头布鲁克在长长的人生中,已经彻彻底底地被体制驯化了,自由对他没有了任何意义。失去了限制和管束,他竟然无法活下去。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安迪,瑞德也难逃这样的命运,牢狱20年,他也已经被体制化,害怕外面的世界。
可以说,影片对布鲁克的描写,就是在告诉观众,如果瑞德不转变,他的下场就是另一个布鲁克。
所幸安迪的人格魅力与榜样的力量,使瑞德避免了布鲁克斯的命运。
十年后,经过40年监狱生涯的瑞德获得了假释,他在与安迪约定的橡树下找到了安迪留给他的一盒现金和一封手信。
他听从安迪引导,执着地南下墨西哥,两位老友终于重逢在阳光明媚的海滨。
这部影片深刻地探讨了自由与体制的关系。它教导我们永远保持对自由的信念。
然而有趣的是,本片在1994年电影公映时并未获得太多票房,并且在1995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上,虽然获得了包括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配乐、最佳混音在内的七项提名,但最终却颗粒无收。
但这似乎证明了好的电影是需要时间淘洗的,随着时间越是久远,它的价值就越是坚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