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央行: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央行: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央行在《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人民银行周三发布《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央行强调将把握好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之间的平衡。

“一方面要掌控好流动性尺度,助力去杠杆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另一方面,综合考虑金融监管政策的宏观效应及对金融业态和市场运行格局的影响,加强监管协调,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节奏,‘削峰填谷’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评估,将同业存单、绿色金融纳入MPA考核。”

央行还提出,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金融机构非理性定价行为监督,在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同时,将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

“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推进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直接交易市场发展,更好地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服务。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和基础设施,坚持发展改革和风险防范并重。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完善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

防风险方面,央行强调将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并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央行称,将加强对企业债务风险、银行资产质量和流动性变化情况、房地产市场、互联网金融、跨境资金流动、跨行业跨市场风险等领域的风险监测和防范。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强影子银行、 房地产金融等的宏观审慎管理。做好《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社会意见的研究吸收工作,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修改完善,按程序报请国务院批准发布。继续推动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明确市场准入、公司治理、资本充足、关联交易等监管要求,探索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

回顾过去一年工作,央行表示,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初见成效,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了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从2017年四季度开始,中国的宏观杠杆率增速已有所下降。金融体系控制内部杠杆也取得阶段性成效。当前经济金融领域的结构调整虽然出现了积极变化,但也要看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结构调整和改革任重道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任务仍然艰巨。

“从国际环境看,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可能对全球经济、资本流动造成冲击,全球利率中枢可能会有所上行,同时地缘政治风险及不确定性也可能加大,国际金融市场近期波动也有所加大,我们仍将面临高度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从国内看,当前经济稳中向好一定程度上受全球经济复苏背景下外需回暖推动,民间投资活力仍相对不足,部分短板领域瓶颈尚未打破,总杠杆水平仍然偏高,企业尤其是国企债务压力依然较大。”

面对外界热议的国内M2增速放缓和与经济复苏态势背离的低通胀现象,央行也在专栏文章中做出了解释。

2017年以来M2增速有所放缓,全年M2同比增长8.2%,比上年末低3.1个百分点。央行称,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科目从之前的快速扩张转为有所萎缩,是导致M2增速回落的最主要原因,其下拉M2增速超过4个百分点。其背后主要体现为由金融体系内部去杠杆,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循环、多层嵌套的情况大幅减少。此外,银行债券投资规模下降和财政存款超预期增长也对M2有一定下拉作用。

但央行强调,在目前外需总体改善、内需较为稳定、经济供求更加平衡的大背景下,主要由金融体系控制内部杠杆导致的M2增速适度下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大。长期来看,随着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低一些的货币增速仍能够支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有助于在宏观上实现去杠杆。此外还应看到,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更趋复杂,M2的可测性、可控性及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都在下降,在完善货币数量统计的同时,可更多关注利率等价格型指标,逐步推动从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价格型 调控为主转型。

至于全球经济复苏与低通胀同时存在的问题,央行称,低通胀持续的时间超过了货币当局的预期,也为未来货币政策走向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若通胀持续低迷,货币政策可能以更渐进的方式走向正常化,在当前全球杠杆率与资产价格高企背景下,抑或导致金融风险进一步积聚。

央行指出,近期国际股市大幅震荡,一定程度上也与前期宽松货币政策导致股市估值较高有关。考虑到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带来的资产价格泡沫、金融体系脆弱性以及贫富分化等问题,中央银行是否仅盯物价稳定目标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反思。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当然,未来全球通胀走势仍可能有较大不确定性,对通胀的变化亦须密切监测和关注。

就我国而言,央行说,物价形势总体较为稳定,但也要看到,受去产能、环保督查、大宗商品价格回暖、基数因素等叠加影响,通胀水平可能存在小幅上升压力。中国人民银行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较上季提高了3.1个百分点。对未来可能的不确定变化,亦须继续关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央行: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央行在《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人民银行周三发布《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央行强调将把握好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之间的平衡。

“一方面要掌控好流动性尺度,助力去杠杆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另一方面,综合考虑金融监管政策的宏观效应及对金融业态和市场运行格局的影响,加强监管协调,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节奏,‘削峰填谷’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评估,将同业存单、绿色金融纳入MPA考核。”

央行还提出,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金融机构非理性定价行为监督,在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同时,将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

“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推进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直接交易市场发展,更好地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服务。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和基础设施,坚持发展改革和风险防范并重。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完善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

防风险方面,央行强调将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并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央行称,将加强对企业债务风险、银行资产质量和流动性变化情况、房地产市场、互联网金融、跨境资金流动、跨行业跨市场风险等领域的风险监测和防范。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强影子银行、 房地产金融等的宏观审慎管理。做好《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社会意见的研究吸收工作,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修改完善,按程序报请国务院批准发布。继续推动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明确市场准入、公司治理、资本充足、关联交易等监管要求,探索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

回顾过去一年工作,央行表示,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初见成效,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了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从2017年四季度开始,中国的宏观杠杆率增速已有所下降。金融体系控制内部杠杆也取得阶段性成效。当前经济金融领域的结构调整虽然出现了积极变化,但也要看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结构调整和改革任重道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任务仍然艰巨。

“从国际环境看,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可能对全球经济、资本流动造成冲击,全球利率中枢可能会有所上行,同时地缘政治风险及不确定性也可能加大,国际金融市场近期波动也有所加大,我们仍将面临高度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从国内看,当前经济稳中向好一定程度上受全球经济复苏背景下外需回暖推动,民间投资活力仍相对不足,部分短板领域瓶颈尚未打破,总杠杆水平仍然偏高,企业尤其是国企债务压力依然较大。”

面对外界热议的国内M2增速放缓和与经济复苏态势背离的低通胀现象,央行也在专栏文章中做出了解释。

2017年以来M2增速有所放缓,全年M2同比增长8.2%,比上年末低3.1个百分点。央行称,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科目从之前的快速扩张转为有所萎缩,是导致M2增速回落的最主要原因,其下拉M2增速超过4个百分点。其背后主要体现为由金融体系内部去杠杆,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循环、多层嵌套的情况大幅减少。此外,银行债券投资规模下降和财政存款超预期增长也对M2有一定下拉作用。

但央行强调,在目前外需总体改善、内需较为稳定、经济供求更加平衡的大背景下,主要由金融体系控制内部杠杆导致的M2增速适度下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大。长期来看,随着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低一些的货币增速仍能够支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有助于在宏观上实现去杠杆。此外还应看到,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更趋复杂,M2的可测性、可控性及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都在下降,在完善货币数量统计的同时,可更多关注利率等价格型指标,逐步推动从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价格型 调控为主转型。

至于全球经济复苏与低通胀同时存在的问题,央行称,低通胀持续的时间超过了货币当局的预期,也为未来货币政策走向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若通胀持续低迷,货币政策可能以更渐进的方式走向正常化,在当前全球杠杆率与资产价格高企背景下,抑或导致金融风险进一步积聚。

央行指出,近期国际股市大幅震荡,一定程度上也与前期宽松货币政策导致股市估值较高有关。考虑到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带来的资产价格泡沫、金融体系脆弱性以及贫富分化等问题,中央银行是否仅盯物价稳定目标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反思。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当然,未来全球通胀走势仍可能有较大不确定性,对通胀的变化亦须密切监测和关注。

就我国而言,央行说,物价形势总体较为稳定,但也要看到,受去产能、环保督查、大宗商品价格回暖、基数因素等叠加影响,通胀水平可能存在小幅上升压力。中国人民银行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较上季提高了3.1个百分点。对未来可能的不确定变化,亦须继续关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