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乐活网lahoo.ca 】国内一位朋友利用春节休假的时间,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到海外游学,短暂体验下不同的教育环境。她的儿子性格活泼、爱好运动,很快从第一天的不适应,转换到撒欢一样的学习和享受。朋友却从最初对新环境的好奇新鲜,变成送儿子上学后的孤单寂寞。
她忍不住叹息,“陪读妈妈真不是好当的,我这才当了几天,就觉得日子无聊。”还好,她从国内带来一些工作上需要的学习资料,可以用来打发时间。随后由于连着几天吃不上中餐,朋友又开始有了从中国胃开始的乡愁,她儿子却一点没有思乡,随便吃点什么都香得很,小孩子的适应能力永远比大人强。
我在网上给这位朋友留言,“你这么快就有乡愁,我们这些人怎么办?”笔者不是陪读妈妈,虽然也为养育孩子做出了些许个人牺牲,但孩他爸一直也在,一家人在一起,日子还是完整的。对比那些温哥华众多的陪读和留守妈妈,我是幸运的,即使乡愁不断。国内那位朋友体验的短暂孤单和乡愁是这里的陪读、留守妈妈长期经历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春节时和温哥华的几个华人朋友聚餐,两位留守妈妈和她们的孩子,以及从国内飞过来一起过年的丈夫。一位妈妈过这种牛郎织女的生活已经过了十一年,每次见到我总爱羡慕地说,“你看你们家多好,这么多年一直在一起。”
两个儿子幼小时,他们三人租住在公寓里,妈妈每日忙个不停,根本没时间管自己的事情,匆匆忙忙送孩子上学时,衣服都能穿反。有时儿子患病严重,不善开车的她,只好求助我家孩他爸带他们紧急去儿童医院。一年一年熬着,如今孩子们快上初中,她也患上了失眠症,深夜一、两点才能睡觉,早上八点就需要给孩子做早餐,送他们上学。
这么多年的留守生活,除了日子充斥着孩子们的事情,她也努力打发孤单寂寞的时间。去教堂、去健身、读小说、追剧、炒股,热情待人的她结交了很多朋友。许多人是和她一样的留守妈妈,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大家互相帮忙解决,否则异国他乡的日子就更加难熬。女人之间的相互扶持、相互依靠、相互诉苦和安慰,对处于伪单亲家庭的她们至关重要。她一直希望丈夫能一起生活在温哥华,但由于很难在这里找到不错的工作,丈夫为了挣钱养家,十多年过去,一直留在国内上班。
很多陪读和留守妈妈的现状不就是这样么,不想这样,却不得不这样。目前有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这一群体,除了媒体频频报道之外,有关主题的电视剧也开始在温哥华拍摄,就是由陈畅执导的《陪读妈妈》,梅婷、许亚军、邬君梅等主演。该剧“以几位不同身份的陪读妈妈为视角,讲述了留学生家庭父母与子女间理解与被理解、爱与被爱、付出牺牲与共同成长的故事。”
梅婷扮演了一位女强人,“本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女老板,但远在加拿大留学的儿子状况不断,所以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甚至不顾丈夫强烈反对,选择前往加拿大成为一位全职陪读妈妈。邬君梅扮演了一名优秀的芭蕾舞演员,为了家庭牺牲自己,放弃事业成为全职太太后,却不料遭遇婚姻危机,为了挽救婚姻,选择了异国陪读,可是,留学母子的生活中文化冲突、两代矛盾、自我迷失等种种问题也随着而来。”
陪读和留守妈妈真不是好当的,电视剧能演出她们的热闹,却演不出她们内心的煎熬。即使你在国内多么辉煌,来到这里都要应对新环境、新文化的不适应,独自养育、教养孩子的艰辛。随着中国留学生的低龄化,还有移民先将老婆孩子移过来的现象增多,此类妈妈也越来越多。
有人看到了她们的牺牲和奉献,也有人看到了她们住在豪宅里享受孤单的贵妇生活。她们是华人见惯不怪的群体,也是外界无法理解的一种奇特现象。只是为了子女的教育,她们居然能长期过着两地分居的婚姻生活?因为陪读和留守,家庭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家,是一个通过视频通话、飞来飞去相聚串联起来的奇怪的家。
这样的生活方式正常么?那些陪读和留守妈妈,在温哥华熬过的这么多岁月值么?笔者对此一直是困惑并持反对意见的。仅仅为了读书的话,在哪里不是读,只要自己努力,在哪里都能读好,读书的地点不重要,个人的努力才重要。即使真要留学,是不是等到独立生活能力具备了才来海外留学。
为了培养一个孩子就要搭上一个大人值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轨迹,为了孩子,就该把自己的生活轨道扭转了么?除了华人敢这样做,其他族裔应该少见。疑问是,父母的过于牺牲是否对下一代真的好?
移民到海外体验不同的生活是不错,为什么却从夫妻、父子、父女的分离开始?要移就一起移,日子是苦是甜一家人同舟共济。人生很短,一旦错过相聚在一起的日子,就再也找不回,更别说一错就是十几年。
对于中国特色的陪读和留守妈妈,笔者敬佩她们的个人牺牲,也同情她们身处的艰难,但从心底里希望,这种中国特色的现象能够逐渐减少。家庭和婚姻的真正意义是相守、陪伴,而不是分离、想念和抱怨。
子女学有所成,有个光明未来很重要,但父母拥有自己完整的生活更重要。父母无论干什么事情,做什么计划都围着孩子转,这种牺牲到底有多少收获?陪读和留守妈妈有一天也许真会看到子女功成名就,她们会觉得欣慰,但也可能还会为永远错过的岁月遗憾。
平台:温哥华头条
微信ID:lahoobignews
来源:加拿大乐活网lahoo.c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