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K歌软件兴起,迷你歌亭崛起: KTV在消费升级的几轮潮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K歌软件兴起,迷你歌亭崛起: KTV在消费升级的几轮潮水

一边是“曾睡死嗨死喝死在朝外钱柜”的70、80后在声声叹息,另一边却是线上及线下KTV的持续热火:大多数90、00后早已习惯拿起手机打开APP唱一首歌,亦或是走入街角的迷你KTV。

作者 | 津平

编辑 | 蓝

在今天,KTV仍是拥有庞大消费群体的休闲娱乐生活方式之一,众所周知,它隶属于国家政策鼓励并支持的生活性服务行业,已成为居民娱乐、社交互动、抒发情绪及自我表达的优先选择,早在15年底,其带动的酒水零食、餐点、音响设备等相关市场规模就已超过4000亿人民币。

然而,随着“公款接待费用”减少,房租上涨,成本加大等多重原因影响,KTV行业却开始迎来了倒闭潮。

曾在KTV行业呼风唤雨的龙头老大“钱柜”,在近半年来陆续关闭了首体、朝外、惠新东街等分店。事实上,早在两三年前就有“钱柜倒闭,老板跑路”的新闻出现,让人难免唏嘘——曾经每晚收入百万,一年收入上亿的钱柜竟然有一天会沦落到一月营业额不到2万的惨境。

一边是“曾睡死嗨死喝死在朝外钱柜”的70、80后在声声叹息,另一边却是线上及线下KTV的持续热火:大多数90、00后早已习惯拿起手机打开APP唱一首歌,亦或是走入街角的迷你KTV。

随着中国文娱产业迎来黄金期,中国KTV市场重新复苏,传统KTV已到洗牌中后期,互联网新模式的KTV开始成为了引领中国KTV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引擎。

线上

追溯在线KTV的生长源头,2012年早有迹象,成立于当年的“唱吧”手机K歌软件曾一度引起风潮,一路处于TOP1的地位。

早年使用唱吧APP的用户告诉麻辣娱投记者(ID:xinyuanwenzhi),“刚接触唱吧的那段时间,我曾疯狂的迷恋上手机K歌,每天都在录歌,一首歌录不好就多录几遍,直到最后分享到社交平台,这整个过程都是沉浸式的。”

实际上,如果不注重场景,唱吧的确是一个非常优秀的K歌软件,内置混响和回声效果,除提供伴奏外,还提供了伴奏对应的歌词,K歌时可以同步显示,并且能够像KTV一样可以精确到每个字,此外,唱吧中还提供了有趣的智能打分系统,所得评分可以分享给好友PK。

值得调侃的是,刚出道的唱吧曾与微信合作推出过K歌大赛《一起微信,一起唱吧》,当时外界传言腾讯有意收购唱吧,但随后不了了之。

或许是腾讯在唱吧上看见了手机K歌的可能性,两年后,全民K歌横空出世。

在成长期中,全民K歌独创了段落重唱、跳过前奏、第一句助唱、只唱片段、趣味弹幕等符合用户唱歌需求的功能,再基于好友关系链,并通过分享、互动形成了闭环体验的熟人社交K歌应用。

(百度指数)

此后,全民K歌凭借着自身强大的社交属性,用户量增长迅速,短短半年时间,全民K歌月活用户数就赶超了唱吧并保持着迅猛增长的趋势一路高歌前进。据全民K歌产品总监李纯透露,该产品目前已经拥有4.6亿注册用户,比当下最火爆的手游王者荣耀还要多出2.6亿的注册量。

然而,现阶段全民K歌的盈利模式却较单一,有分析师认为,相比唱吧在海量用户基础上,通过增值服务、网络广告、硬件增值等多元变现方式获取收入,清晰的商业模式使其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能力,未来的发展也势必更有前景。

2017年6月数据

但不管怎么说,也许和有大腿抱的全民K歌相比,唱吧在月活用户数量和用户渗透率并不能与之抗衡,但在新消费的快车道上,唱吧似乎走出了另一个新高度,不过这条路,现在也被腾讯盯上了。

线下

去年十一月,全民K歌宣布大规模开设线下自助KTV门店——计划今年全国开设300家,明年将这个数字做到1000家。最近,在北京通州北苑万达商圈,麻辣娱投记者见到了一家全民K歌自助店。

与市面上常见的迷你KTV经营模式不一样,“全民K歌”自助店是由多台迷你KTV机柜、自动贩卖机、娃娃机、弹珠机等配套设施,加上充分的顾客休息区所构成的综合店铺。

通州北苑万达商圈全民K歌迷你K歌亭门店

有消费者告诉记者,这家店有一首免费的机会,但需要关注公众号,之后可以在全民K歌的app领取优惠券,除此之外,这里还有自动录视频和音频的功能,录制好的内容将在两小时左右的时间自动发送到微信里。

据了解,早在今年9月,腾讯便开始入局线下K歌市场,在广州推出了首家线下自助K歌店,紧接着又在深圳、杭州开设数家新店,投入设备37台。

但如果在街上走一走,我们就能够发现唱吧在线下的布局早已拥有了足够的优势——大街小巷都是它的影子。全民K歌因为熟读线上社交从而快速超越同为手机软件的唱吧,而线下却不是腾讯的熟练业务。

事实上,唱吧从2014年和麦颂联手推出“唱吧麦颂”这一KTV品牌已经过去了近4年。而截止到目前,唱吧麦颂签约门店数(包括直营店、加盟店、众筹店)已有200多家,覆盖国内39个城市,在全国KTV连锁品牌之首,甚至宣称“要在五年内开到1500家店”。

一边在互联网+KTV上“小快灵”的商业模式上扩宽赛道,另一边也和全民K歌一起入局了投资风口之上的迷你K歌亭——2017年底,唱吧宣布了对miniK歌亭“咪哒minik”运营公司艾媒科技数千万元的投资,同时,全民K歌也与友唱Mbar成功牵手,实现了平台一体化的打通。

根据艾媒咨询权威发布的《2017年中国迷你KTV行业白皮书》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迷你KTV市场规模将增至35.2亿元,预计未来两年迷你KTV市场将快速扩展,2019年有望突破140亿元大关。

可以说,迷你K歌亭这种自助娱乐设备,在搭上共享、碎片化时间、资本追逐线下流量的快车,迅速蔓延,马上成为了无数厂家和投资人看好的一大领域,市场数度疯传:“3个月回本,6个月稳赚”。

唱吧麦颂创始人刘志伟也曾直言迷你K歌亭对大家的吸引力就像曾经的餐饮吸引力一样,“我知道确实有利润”。而迷你歌咏亭制造商也曾对外透露过“有的一两个月就可以回本了,情况差的要五六个月,这个看客流情况”。

另据行业估算,截至目前各企业向市场投放的迷你KTV超过3万多台,赛道上包含有咪哒miniK、雷石WOW屋、友唱M-ba等十几种品牌,背后涉及的资本力量包括IDG、经纬、金沙江、DCM、唱吧、雷石集团等。

不过,对从线上深入到线下之后的唱吧而言,迷你K歌亭更像一两个人的“自嗨”,无法代替和颠覆自己的目标市场,但值得肯定的是,曾主打互联网app的唱吧另辟蹊径在街头巷尾走出了一片天地,这种优势是熟练线上社交的全民K歌无法轻松超越的。

当然,线下KTV也面临着一些产品同质化严重、设备破损率高、性价比低、用户黏性下降等质疑,“新型O2O模式KTV可依托线上用户资源进行大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拓展网络营销,避免价格战”,有专业人士认为。

附:2017年度年轻人K歌娱乐消费趋势洞察之“三大升级”

在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消费升级趋势的驱动下,线上线下正加速“无界”融合,同样,娱乐行业的线上与线下的边界也正变得模糊。

近日,唱吧发布了2017年度年轻人K歌娱乐消费趋势洞察,唱吧APP数据研究中心认为,一个OMO全景融合的大时代正在来临,给KTV娱乐行业带来了巨大而崭新的想象空间,也让KTV业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顺势而发,因变而兴,将成为KTV行业未来发展的“新命题”。

娱乐化的升级。趋势洞察指出“泛娱乐化时代的到来,让任何娱乐形式不再孤立存在,作为线下重要的娱乐场所,KTV自然不再是‘孤岛’,各种层出不穷的新玩法很快地被融入到KTV当中。”因此,我们看到,去KTV,唱歌不再是唯一的选项,追求潮流的年轻人,还喜欢“拍照”、“录MV ”、“和明星合唱 ”等,而这些新玩法也在不断发挥着“社群效应”,让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到KTV娱乐场景中来。

场景化的升级。场景化程度越高,用户体验越好,是越来越多品牌的共识。面对OMO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时代的到来,针对越来越多年轻人“爱表演 ”“爱分享 ”“爱互动 ”等新的消费生活方式,KTV的场景化演绎步伐紧跟时代潮流,从各方面满足消费“更亲近的互动,更亲密的交流”的社交需要。

智能化的升级。人工智能时代,人会越来越懒,“懒人”的消费模式俨然成为一种趋势现,年轻人追求简单、方便快捷消费方式,如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主流,年轻人已习惯用手机进行线上预定预付,即使在K歌过程中,也要一切都在手机上搞定,更便捷、更好玩的娱乐消费方式正在形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K歌软件兴起,迷你歌亭崛起: KTV在消费升级的几轮潮水

一边是“曾睡死嗨死喝死在朝外钱柜”的70、80后在声声叹息,另一边却是线上及线下KTV的持续热火:大多数90、00后早已习惯拿起手机打开APP唱一首歌,亦或是走入街角的迷你KTV。

作者 | 津平

编辑 | 蓝

在今天,KTV仍是拥有庞大消费群体的休闲娱乐生活方式之一,众所周知,它隶属于国家政策鼓励并支持的生活性服务行业,已成为居民娱乐、社交互动、抒发情绪及自我表达的优先选择,早在15年底,其带动的酒水零食、餐点、音响设备等相关市场规模就已超过4000亿人民币。

然而,随着“公款接待费用”减少,房租上涨,成本加大等多重原因影响,KTV行业却开始迎来了倒闭潮。

曾在KTV行业呼风唤雨的龙头老大“钱柜”,在近半年来陆续关闭了首体、朝外、惠新东街等分店。事实上,早在两三年前就有“钱柜倒闭,老板跑路”的新闻出现,让人难免唏嘘——曾经每晚收入百万,一年收入上亿的钱柜竟然有一天会沦落到一月营业额不到2万的惨境。

一边是“曾睡死嗨死喝死在朝外钱柜”的70、80后在声声叹息,另一边却是线上及线下KTV的持续热火:大多数90、00后早已习惯拿起手机打开APP唱一首歌,亦或是走入街角的迷你KTV。

随着中国文娱产业迎来黄金期,中国KTV市场重新复苏,传统KTV已到洗牌中后期,互联网新模式的KTV开始成为了引领中国KTV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引擎。

线上

追溯在线KTV的生长源头,2012年早有迹象,成立于当年的“唱吧”手机K歌软件曾一度引起风潮,一路处于TOP1的地位。

早年使用唱吧APP的用户告诉麻辣娱投记者(ID:xinyuanwenzhi),“刚接触唱吧的那段时间,我曾疯狂的迷恋上手机K歌,每天都在录歌,一首歌录不好就多录几遍,直到最后分享到社交平台,这整个过程都是沉浸式的。”

实际上,如果不注重场景,唱吧的确是一个非常优秀的K歌软件,内置混响和回声效果,除提供伴奏外,还提供了伴奏对应的歌词,K歌时可以同步显示,并且能够像KTV一样可以精确到每个字,此外,唱吧中还提供了有趣的智能打分系统,所得评分可以分享给好友PK。

值得调侃的是,刚出道的唱吧曾与微信合作推出过K歌大赛《一起微信,一起唱吧》,当时外界传言腾讯有意收购唱吧,但随后不了了之。

或许是腾讯在唱吧上看见了手机K歌的可能性,两年后,全民K歌横空出世。

在成长期中,全民K歌独创了段落重唱、跳过前奏、第一句助唱、只唱片段、趣味弹幕等符合用户唱歌需求的功能,再基于好友关系链,并通过分享、互动形成了闭环体验的熟人社交K歌应用。

(百度指数)

此后,全民K歌凭借着自身强大的社交属性,用户量增长迅速,短短半年时间,全民K歌月活用户数就赶超了唱吧并保持着迅猛增长的趋势一路高歌前进。据全民K歌产品总监李纯透露,该产品目前已经拥有4.6亿注册用户,比当下最火爆的手游王者荣耀还要多出2.6亿的注册量。

然而,现阶段全民K歌的盈利模式却较单一,有分析师认为,相比唱吧在海量用户基础上,通过增值服务、网络广告、硬件增值等多元变现方式获取收入,清晰的商业模式使其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能力,未来的发展也势必更有前景。

2017年6月数据

但不管怎么说,也许和有大腿抱的全民K歌相比,唱吧在月活用户数量和用户渗透率并不能与之抗衡,但在新消费的快车道上,唱吧似乎走出了另一个新高度,不过这条路,现在也被腾讯盯上了。

线下

去年十一月,全民K歌宣布大规模开设线下自助KTV门店——计划今年全国开设300家,明年将这个数字做到1000家。最近,在北京通州北苑万达商圈,麻辣娱投记者见到了一家全民K歌自助店。

与市面上常见的迷你KTV经营模式不一样,“全民K歌”自助店是由多台迷你KTV机柜、自动贩卖机、娃娃机、弹珠机等配套设施,加上充分的顾客休息区所构成的综合店铺。

通州北苑万达商圈全民K歌迷你K歌亭门店

有消费者告诉记者,这家店有一首免费的机会,但需要关注公众号,之后可以在全民K歌的app领取优惠券,除此之外,这里还有自动录视频和音频的功能,录制好的内容将在两小时左右的时间自动发送到微信里。

据了解,早在今年9月,腾讯便开始入局线下K歌市场,在广州推出了首家线下自助K歌店,紧接着又在深圳、杭州开设数家新店,投入设备37台。

但如果在街上走一走,我们就能够发现唱吧在线下的布局早已拥有了足够的优势——大街小巷都是它的影子。全民K歌因为熟读线上社交从而快速超越同为手机软件的唱吧,而线下却不是腾讯的熟练业务。

事实上,唱吧从2014年和麦颂联手推出“唱吧麦颂”这一KTV品牌已经过去了近4年。而截止到目前,唱吧麦颂签约门店数(包括直营店、加盟店、众筹店)已有200多家,覆盖国内39个城市,在全国KTV连锁品牌之首,甚至宣称“要在五年内开到1500家店”。

一边在互联网+KTV上“小快灵”的商业模式上扩宽赛道,另一边也和全民K歌一起入局了投资风口之上的迷你K歌亭——2017年底,唱吧宣布了对miniK歌亭“咪哒minik”运营公司艾媒科技数千万元的投资,同时,全民K歌也与友唱Mbar成功牵手,实现了平台一体化的打通。

根据艾媒咨询权威发布的《2017年中国迷你KTV行业白皮书》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迷你KTV市场规模将增至35.2亿元,预计未来两年迷你KTV市场将快速扩展,2019年有望突破140亿元大关。

可以说,迷你K歌亭这种自助娱乐设备,在搭上共享、碎片化时间、资本追逐线下流量的快车,迅速蔓延,马上成为了无数厂家和投资人看好的一大领域,市场数度疯传:“3个月回本,6个月稳赚”。

唱吧麦颂创始人刘志伟也曾直言迷你K歌亭对大家的吸引力就像曾经的餐饮吸引力一样,“我知道确实有利润”。而迷你歌咏亭制造商也曾对外透露过“有的一两个月就可以回本了,情况差的要五六个月,这个看客流情况”。

另据行业估算,截至目前各企业向市场投放的迷你KTV超过3万多台,赛道上包含有咪哒miniK、雷石WOW屋、友唱M-ba等十几种品牌,背后涉及的资本力量包括IDG、经纬、金沙江、DCM、唱吧、雷石集团等。

不过,对从线上深入到线下之后的唱吧而言,迷你K歌亭更像一两个人的“自嗨”,无法代替和颠覆自己的目标市场,但值得肯定的是,曾主打互联网app的唱吧另辟蹊径在街头巷尾走出了一片天地,这种优势是熟练线上社交的全民K歌无法轻松超越的。

当然,线下KTV也面临着一些产品同质化严重、设备破损率高、性价比低、用户黏性下降等质疑,“新型O2O模式KTV可依托线上用户资源进行大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拓展网络营销,避免价格战”,有专业人士认为。

附:2017年度年轻人K歌娱乐消费趋势洞察之“三大升级”

在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消费升级趋势的驱动下,线上线下正加速“无界”融合,同样,娱乐行业的线上与线下的边界也正变得模糊。

近日,唱吧发布了2017年度年轻人K歌娱乐消费趋势洞察,唱吧APP数据研究中心认为,一个OMO全景融合的大时代正在来临,给KTV娱乐行业带来了巨大而崭新的想象空间,也让KTV业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顺势而发,因变而兴,将成为KTV行业未来发展的“新命题”。

娱乐化的升级。趋势洞察指出“泛娱乐化时代的到来,让任何娱乐形式不再孤立存在,作为线下重要的娱乐场所,KTV自然不再是‘孤岛’,各种层出不穷的新玩法很快地被融入到KTV当中。”因此,我们看到,去KTV,唱歌不再是唯一的选项,追求潮流的年轻人,还喜欢“拍照”、“录MV ”、“和明星合唱 ”等,而这些新玩法也在不断发挥着“社群效应”,让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到KTV娱乐场景中来。

场景化的升级。场景化程度越高,用户体验越好,是越来越多品牌的共识。面对OMO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时代的到来,针对越来越多年轻人“爱表演 ”“爱分享 ”“爱互动 ”等新的消费生活方式,KTV的场景化演绎步伐紧跟时代潮流,从各方面满足消费“更亲近的互动,更亲密的交流”的社交需要。

智能化的升级。人工智能时代,人会越来越懒,“懒人”的消费模式俨然成为一种趋势现,年轻人追求简单、方便快捷消费方式,如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主流,年轻人已习惯用手机进行线上预定预付,即使在K歌过程中,也要一切都在手机上搞定,更便捷、更好玩的娱乐消费方式正在形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