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获得授权转载
来自:电影杂志社
微信号:dianying2001
《三块广告牌》上映之后引发了巨大的反响,然而很多媒体更关心的是,当年在巴士上,编剧麦克唐纳正巧看到的那几块广告牌背后的故事。
的确在20年前,有一位愤怒的父亲为女儿的死查无真凶而登了广告质询当地警方。
但是,麦克唐纳却从没有真正去了解过当年自己看到的广告牌背后的故事,他在采访中也曾表示,“我也很想知道真实的故事是怎样的。”
和今年另一部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编剧詹姆斯·伊沃里正好相反,伊沃里是个地道的美国加州人,却致力于拍摄欧洲主题电影;麦克唐纳是个地道的英国伦敦人,却心心念念地想要拍美国故事。
三块广告牌上依次刊登着“强奸致死”、“仍然没有抓到凶手?”、“怎么样了威洛比警长?
二十年前他在美国旅行,他游览那些美国小镇,觉得每个小镇里都藏着那些美国经典电影的画面。
“二十年前我在去往美国南部的巴士上,看到了与故事开始时非常相似的广告牌。那些广告牌上透露着愤怒、痛苦和悲恸,质询着当地警方。”那个画面深深烙印在了麦克唐纳的脑海之中:什么样的痛苦会让一个人这么做?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少愤怒?
很多年过去了,麦克唐纳的重心从戏剧转到了电影上面,“我一直以来都想创作一个强女主的角色,在我的话剧中有很多这样的角色,但是之前的两部电影却没有。”在采访中,麦克唐纳这样形容,“我不仅要写一个好的女性角色,我还要写一个不一样的。”
2010年,麦克唐纳就开始创作这个故事了。“我不知道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但是我决定让主角是一个母亲。”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女儿被杀的母亲在警方无法调查出凶手的时候,在公路上的三块广告牌上写下标语,直指当地警方不作为,从而引发的一系列后续事件。
那晚女儿临出门前,她和叛逆期的女儿大吵一架,她说过最恶毒的一句话:“我希望你被强奸!”。结果一语成谶。
16岁的女儿被奸杀,7个月仍未破案,她买下竖在女儿被害的偏僻小路上的三块广告牌,写下三条标语:
“强奸致死”
“凶手至今逍遥法外”
“威洛比警长,怎么回事?”
她的性格非常不羁,这个女人在整部电影中都扎着机车头巾,一身蓝布连身工装,不苟言笑,做事直接又凶狠。
麦克唐纳逐渐清晰着这个母亲的形象,“她很愤怒,很聪明,绝不受人摆布……同时她的内心支离破碎……””。
“电影的主题就是抵抗,质疑权威,这是贯穿整部电影的,而女主角米尔德里德几乎就是这些主题的化身,代表了我们当今文化的许多不同层面的感情。她并不完美,甚至她的不完美有时候让她在整部电影中看上去像个反派……我想做的是,不让主角过分煽情,不让她显得过分值得同情,我要对她的愤怒做到尽可能真实。”
于是,电影中就有了米尔德里德火烧警察局、怒踢笑话儿子的同学等等“强女主”的情节。
其中有一段,当地教堂的神父登门拜望,希望她能够取消广告刊登,米尔德里德用了一整段超长的对白拒绝了神父的要求,并以“神父,如果你现在喝完茶了,就请你快点滚出我的厨房吧!”结束了这段对话。
“创作这段的时候,我想表达米尔德里德对另外一种权威的对抗。她的性格非常不羁,所以当地教会一定会站出来试图阻止她,而她也绝对会用自己的强硬对抗。”
《三块广告牌》的一切故事,都是从“米尔德里德”这个人物形象开始的。
“我有了这个女人的形象,和她要登广告质问当地警方,所有后面的情节都是由这里开始的反应,和反应后的反应,而这部电影就是按照这个方式去推进的,并没有什么生发的情节。这部电影恐怕是我结构性最差的一部,由于人物的性格和故事本身的悲剧性,我不想要加入那些结果导向、解决问题式的情节。因为故事的主题,我只想看人物最后会走向何方。看完电影你也很难判断出它的结构。我认为电影中还是具有让观众满意的人物转折和改变。”
米尔德里德在点燃警察局后,受到了一直暗恋她的小个子詹姆斯的保护,詹姆斯由《权力的游戏》中的主演“小恶魔”彼得·丁拉基饰演
对于故事中另外两个主要角色,镇子上公认的老好人警长威洛比(伍迪·哈里森饰演)和有暴力倾向的同性恋警员迪克森(山姆·洛克威尔饰演),麦克唐纳的刻画也很反套路。
警长威洛比因没有查清凶手,而被米尔德里德在广告牌上点名质疑。然而,威洛比患了癌症,他一心为小镇上的居民鞠躬尽瘁,却面对不了自己要在医院接受痛苦的治疗。
于是,他留了一份信便饮弹自尽,这让一直在内心爱慕他的迪克森深受打击,也让镇子上敬爱他的居民们把矛头对准米尔德里德。
迪克森更是因此怒火中烧,把帮助米尔德里德张贴广告的负责人推下楼造成了重伤,而这更引来了米尔德里德的报复。
但迪克森随后收到了威洛比生前留给自己的一封信,希望他能够用爱来对待小镇上的居民、来维护小镇的安定。就在迪克森被这封他最敬重的人写给自己的信所深深打动的时候,米尔德里德点燃了警局。
有着暴力倾向、种族主义者和同性恋集于一身的警员迪克森还有着恋母情节。他是一个集问题于一身的人,但是,正是这样的人物,他的转变才会令人动容
至此,影片已然无关米尔德里德的女儿是被谁杀死,而是因这一悲剧而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我写迪克森这个角色……是因为这是个非常黑暗的角色,尤其是在一开始。” 他是一个集满所有人都会痛恨的特质,他看起来邋里邋遢,身为执法者却滥用职权,对黑人和同性恋极不友好。
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迪克森变成了一个“让人恨不起来的”角色。麦克唐纳还特意为这个配角进行了一番装饰,让他喜欢看独立漫画。“小镇上的人一定不是爱看书的,所以应该是漫画。但是我不想让他看那些过分流行的漫威漫画,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更喜欢看那些小众独立漫画。”
而对于威洛比警长这个角色,麦克唐纳认为应该是个“悲剧英雄”,应该是一个让观众一直爱他的绅士。
如果不是这种反结构的创作方法,也许《三块广告牌》里人物的反转并不会这么精彩。类型片往往以结果为导向,而剧情片往往以人物为中心。
“对我来说,让这三个人物显得真实最重要。这三个人不能像传统类型片那样,好警察、坏警察和可怜的母亲。也许这是个起点,但是我要挖掘这段关系里关于人性的东西。”
为了找到那些细节,麦克唐纳坐着车在美国四处旅行。“我在芝加哥开始创作,然后乘火车前往科罗拉多州,在那边旅行了一阵子,之后去了蒙大纳州。再之后我想到了密苏里州,我就去了那边。”麦克唐纳会坐在一个小酒馆里观察着周围人的一切,然后感受美国小镇里的细节,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人物身上。
本片最出彩的不仅仅是细腻的人物刻画和人物反转,而是随着人物不断反转而最后呈现出的救赎和谅解。迪克森找到了有可能是杀死米尔德里德女儿的凶手,因为DNA检验并不相符,两人决定一起前去复仇。
然而在复仇的路上,他们达成了某种和解,也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平静,面对未知的前途,两人在乡村音乐中上路了。
“在我们拍摄的过程中,希望和人性不停地向我走来,尤其是在这三个人的关系上,我感受到的是希望。他们是真实的人物,不是反派或英雄。”
《三块广告牌》关于影片的拍摄,还有这五件事需要知道:
壹、摄影师本·戴维斯(Ben Davis)认为最难拍的一场戏,是迪克森从警局冲到马路对面小红的办公室,把他从二层窗户里扔出去,接着又下楼殴打这个一镜到底的镜头。这样拍绝不是为了炫技,只有毫无剪接地让观众跟着迪克森从头到尾走一趟,才更能身历其境,也会让人们忘了正在看电影。这也是导演设计整出戏的最高潮,但这个镜头需要小红迅速换上带血的衣服,整个过程需要各个部门的严密配合。他们花了一整天排练,只拍了四五次,中午前就拍完了。之后的整个下午剧组都去喝酒庆祝这个完美的镜头。
贰、电影里有两场熊熊大火的燃烧,一场是三块广告牌被烧,一场是米尔德丽德抛掷汽油瓶烧警察局。这两场都是真的,而且火烧得很大。显然,现场真的有火在燃烧能激发演员更深层的表演。
叁、虚构的艾比镇是位于北卡罗莱纳州的席维亚镇。选择这里不只是因为它有条经典的主要大街道,还有个可以被改造成广告公司的地方恰巧就在警察局对面,就像剧本里写的一样。更重要的是这里人们之间的连结度超高。而小镇居民们对剧组把他们的小镇转变成艾比镇这件事非常配合。剧组拍得越久,他们就越兴奋,然后甚至开始自制T恤及纪念品。
肆、关于那三块米尔德丽德的广告牌,艺术指导英贝尔·温伯格(Inbal Weinberg)给了麦克唐纳多个选择,试了不同的字体、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句型位置。最后,导演提了一个大胆的建议——用鲜红色的背景让字更明显地跳出来。测试结束后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点子,也让红色成为整部电影非常意象式的隐喻。剧组还很贴心地在每天晚上用帆布把广告牌罩起来,以免吓到居民。
伍、服装设计师梅丽莎·托斯(MelissaToth)最喜欢的一套戏服是威洛比警长太太的一件小碎花洋装。就是在威洛比带着全家出游野餐的那个完美周末时她穿的,那天也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艾比(艾比·考尼什扮演威洛比警长太太)穿着那件洋装,让人有种她非常珍惜当下与活在当下的感觉。在野餐时洋装随风飘扬,对我们服装师来说,看得真是心旷神怡。”托斯解释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