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在隔山书舍二楼
关山月先生(1912—2000)是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位杰出画家,也是为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美术教育家。关山月先生的一生与时代同行,用自己的画笔表现时代和生活,他所创作的美术作品彪炳史册,影响深远。
平生塞北江南
写生与关山月的艺术创作
文-关坚
关山月被认为是一位以创作大幅山水画和梅花闻名于世的艺术家。纵观其一生,这位艺术家都在不停地到各地写生,甚至在他晚年将近九旬高龄时仍然坚持到云南等地写生。关山月一直信守「不动便没有画」的信念,其大部分作品是先由写生收集素材而后创作而成的。
关山月作品 春耕
在中国绘画史上,「写生」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花鸟画的品评中,明代唐志契更有详细描述:「昔人谓画人物是传神,画花鸟是写生,画山水是留影。」可以看出,「写生」最初只是限定于花鸟画的对景描写刻画,只是后来才引入到山水画和人物画中。进入20世纪,写生是被主流学界赋予了革新中国画的特殊使命的。
关山月作品 都江堰
俞剑华在《国画月刊》中的论述可以看出当时的论调:「中国画在唐宋时代俱以实景,以其写生也。自元明以下,渐入梦境,愈梦愈糊涂,以其临摹,不知实景为何物,又安得不似梦也哉。」「今日而欲复兴唐宋山水画之盛,今日而欲挽救明清山水画之衰,今日而欲变陈陈相因、奄奄无生气之临摹山水而欲为生气勃发、气韵生动之创造山水,非人人从事于实地写生不可。」
20世纪60年代 在家阅读
关山月正是受了这一时代精神的影响,把写生看待成不可或缺的创作方式。
关山月重视写生,大江南北,甚至南洋、欧美,都留下了其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反映风土人情的写生作品。1997年关山月美术馆成立,关山月向该馆捐赠的813件作品中写生速写作品就有183件。这些作品不仅折射出他不同时期零缣碎简式的艺术与生活的片影,同时也展现了他的绘画技巧以及艺术作品的图像来源。可以说,它们是重构关氏艺术历程、反映关氏艺术思想变化必不可少的珍贵资料。
关山月作品 敦煌莫高窟
1938年,关山月追随高剑父从事中国画学习。深受中西方艺术影响、倡导新国画的高剑父,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领域倡导写生并留下大量速写的艺术家,而关山月则是高氏艺术理念——「眼光更要放大一些,要写各国人、各国景物;世间一切,无贵无贱,有情无情,都可以做我的题材」——的有力践行者。
1939年,关山月参加在澳门商会举办的「春睡画院画展」,其作品给人的印象是:「关山月以器物山水最长,花鸟次之,人物走兽又次之。诸作品中凡绘到木船,破帆,渔网,竹筐等物均可显出其绝技……矧其为国难写真之作,富于时代性与地方性,尤具历史价值,不将与乃师《东战场烈焰》并传耶?他如《东望洋的灯影》《干家香梦的大三区》为澳中写实画,是以景色胜者。《秋瓜》联屏,不须勾染只用撞色法,形象之似,用色之佳,非由西洋画学又乌得此?」
关山月作品 三灶岛外所见
展览览中引入注目的作品《三灶岛之所见》提示我们对关氏艺术语言特征的关注:与摹写内心的景象或重复历代梅兰竹菊等经典文入画母体相较而言,现实生活及其变化中的细节,更容易吸引关山月的注意力,也更易成为关氏艺术创作的主题。在关氏初入画坛时所创作的这批抗战画的背后,有他沿途观察难民生活所作为数不少的速写。
高剑父崇扬的「写生」,转变为关氏一生践行的艺术哲学:「不动便没有画」。无论是民国时期对苦难的关切,抑或是新中国成立后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讴歌,关山月一生的主要创作,并非无本之木,这些画作来源于现实生活,脱胎于不间断的旅行写生之中。
关山月作品 纺线图
虽然从学于以「新国画」为标识的高剑父,但在抗战时期夏衍、余所亚这些左翼作家、艺术家看来,关山月已是旧派人物了。左翼艺术家虽然也注重笔墨、意境等传统要素,但在抗战的背景中,他们更关心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以及艺术与生活、与人民的关系。
虽然关山月1939年创作的《从城市撤退》已经相当切合高剑父对艺术介入生活的理念,但仍然受到来自左翼的批评。余所亚认为这张描绘了人民从轰炸中逃出、却以极其飘逸的钓鱼生活作收场的画作,有「严重的旧的生活习惯的残余」、「含封建毒素的成分」、「维护旧形式」、「摆设新内容」。包括余所亚、夏衍在内的批评,被关山月转化为接近民生、触摸土地的一种持久动力。
1959年,关山月与傅抱石合作《江山如此多娇》
1940年,关山月告别高剑父,离开澳门,从韶关往桂林,至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等省,复又经河西走廊,出嘉峪关,入祁连山、探胜敦煌,前后凡5年。在行万里路的写生行进中,关氏婉拒重庆国立艺专教授的聘请,但却结识了同样西行的来自各地的知名文化人,拓展了人脉关系。西南西北之行开阔了关山月的眼界。
他是这样描述他的感受的:「像我这样的一个南方人,从来未见过塞外风光,大戈壁啦,雪山啦,冰河啦,骆驼队与马群啦,一望无际的草原,平沙无垠的荒漠,都使我觉得如入仙境。这些景物,古画看不见,时入画得很少,我是非把这些丰富多彩的素材如饥似渴地搜集,分秒必争地整理——构思草图,为创作准备不可的。这是使我一生受用不尽的绘画艺术财富,也是使我进一步坚信生活是创作的泉源的宝贵实践。」
关山月作品 风雨千秋泰岳松
关山月在西北之行所记录下来的,多是未曾见过的新事物。他的写生画作,有山水、人物,还有禽畜、器物;有的用铅笔,有的用毛笔,有的先用铅笔勾描轮廓再用毛笔涂墨。这些图像记录了他旅途中的见闻,如《贵州写生之二十三》,描绘了一家大小坐在稻草旁的情形,关氏题道:「贵州‘天无三日晴’和四川所谓‘蜀犬吠日’都是一样在雨雾中过着活,尤其是冬季,若太阳出了,无不笑逐颜开,‘跑到郊里去晒阳光。他们一家老幼正在稻草旁边娱孩和补破衣服呢。」又如《贵州写生之三十二》,描绘了市肆中的苗人,款云:「苗人生活勤苦,虽在市肆中仍不断其缉麻工作,此图写于贵阳花溪镇。」其新鲜之感仍溢于言表。
1987年在家晨读
在写生的过程中,关山月会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同一事物,例如1943年至1944年「西北写生」中就有他集中描画的马。这些马形态各异,或奔跑,或腾跃,或步行,或涉水,或人骑于马背抽鞭的动态,在一张25cm×31cm的纸上,他描绘的马多达10匹。这种不厌其烦地对同一事物的表现,最终为关山月的艺术创作带来影响。1963年他根据毛主席诗意创作了万马穿行于群山之间的画作《快马加鞭未下鞍》。
关山月作品 革但司克造船厂
西南、西北之行使关氏学会了以自己的方式观察、表现大自然与现实生活,并且获得了多种地域风貌和少数民族奇异风俗的视觉体验,这又促使了他绘画语言的转变。这是他一生践行的「不动便没有画」的艺术理念和保持「笔为定型」的技巧的渊源。在旅行写生中,关山月结识了受中共文艺思想影响的艺术家,这也为他在新中国成立后顺利转型做了铺垫。
关山月作品 进攻海南岛
诚如李伟铭所指出的:「从40年代中期开始,关山月笔下的人物画色彩加强了,线条的运用增加了明显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另一方面,由于远离战火前沿,大后方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既为关氏提供了比较稳定的学习、创作条件,当地的民俗风情特别是热烈奔放的草原游牧民族生活作为关氏获得灵感的源泉注入他的画面的同时,也淘洗了30年代末期至40年代初期作品中的晦暗、悲怆情调。」
1973年10月,关山月在北京创作《俏不争春》
1947年7月,得友人资助,关山月开始了南洋之行,这是他首次涉足域外。色彩鲜明的东南亚风光陶冶了其笔墨色彩,他用临摹敦煌壁画习得的技巧描绘这些皮肤黝黑的东南亚人。
从抗战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前,关山月的艺术从折衷派艺术主张向现实主义转变,是通过写生完成。1948年出版的《关山月纪游画集》中的几篇序文,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关山月的「变」,如陈曙风说:「他所走的路逾远,他的变动就逾大」。
关山月作品 江峡图
新中国成立之后,关氏外出体验生活的机会更多了。建国初期在广东地区写生;1956年,访问波兰、莫斯科;1961年,与傅抱石东北写生;1962年,到井冈山、瑞金等地写生;1964年,与黄新波、方人定、余本等到山西写生;1971年,到茂名、海南岛等地写生;1973年,三次到阳江、博贺、湛江林带访问;1974年,到新疆体验生活;1976年,访问日本;1977年,偕夫人李秋璜到黄山写生;1978年,重访青海、敦煌,出阳关,游三峡;1982-,赴问日本;1983年,到海南岛体验生活;1984年,赴美国作为期两个月的参观访问;1985年,访问朝鲜、澳大利亚、新加坡;1990年,访问日本;1991年,赴美国举办「旅美写生画展」;1992年,赴汕头、西沙群岛深入生活;1993年,游武夷山;1994年,到黄河壶口、秦岭写生……
1961年在东北长白山写生
关山月所到之处几乎都有速写产生。他一生所作的速写难以数计,有些保留下来了,有些则散佚无闻。其中的一些速写,如1956年访问波兰所作并参加当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览会的速写,被认为「琳琅满目,几无幅不佳」,是「新一代画家」的代表作。关山月的很多作品是由写生速写稿脱胎而来,如1944年的《今日之教授生活》来源于《李国平教授画像》、1972年的《朱砂冲哨口》来源于《朱砂冲速写》。
关山月作品 今日之教授生活
对于「写生」观念及其在中国画创作中的作用,关山月是这样理解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只是创作的预备,为的是认真观察,加深记忆。」「中国画最大的特色,是背着对象默写的,不满足于现场的写生,现买现卖的参考,如写文章一样,若字句都不多认识几个,只靠查字典来写作是不行的。所以必须经过毕生的生活实践,通过不断的‘四写’(即写生、速写、默写、记忆画)的手、眼、脑的长期磨练,让形象的东西能记印在脑子里,经过反刍消化成为创作的砖瓦,才能建成高楼大厦。」
关山月作品 江南塞北天边雁
「中国画家一方面要在生活中多写生、速写,对运动中、变化中的对象要有敏锐而深刻的观察和把握,要善于概括地抓住客观对象的重要特征和内在联系,使客观对象活在自己的心中,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笔先’;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传统绘画的学习和研究,充分认识和把握中国画重视运用具有独特美感及趣味的线条和笔墨,以线写形,以形传神的造型规律,把客观对象的强烈感受通过提炼、概括的方式表达出来。」
关山月作品 行云流水醉秋山
「我经常在车上画速写,目的是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我画过大量的速写,但在创作的时候我很少直接用来参考我只是通过写生来分析物象,认识生活。经过大脑消化后,做到心中有数,创作中才能更主动、更自由地表达白己的感受。」对关山月而言,写生是提升绘画创作水平、把生活变成艺术的一种重要手段。
1983年,关山月在创作的《碧浪涌南天》前留影
写生及速写作品,是画家生涯、艺术积累的见证,同时也是研究其艺术变化、作品构成和风格特征的重要依据。作为折衷派新国画的追随者,关山月自抗战时期起稳步地进入艺术界,短短几年即由寂寂无闻的艺术爱好者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够迅速把握当下艺术主流思想的艺术家。纵观关山月一生的从艺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他适时调整艺术方向、提升技术水准和作品的思想性,乃是其基于不问断地深入生活、深入自然中的写生在21世纪中国画艺术脱离传统文人情调转向社会担当的背景下,写生可以看成关山月的一个重要艺术特色,并在其创作中贯穿始终。
关山月作品 汉水流水解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