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依赖男人,不努力,不劳动,不思考的女性,理论上讲,今天是没有妇女节可以过的。
女人16岁和36岁的美是不同的,许多人年少时的青春女神,可能到了26就已将这辈子的风华全部耗尽,余下的是同人生一样漫长的焦黄和哀怨。
波伏娃曾说过: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不论在成年还是小时候,他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通常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波伏娃,存在主义作家,其代表作《第二性》成为女性主义经典。
之所以多数女人在不到30岁就已失去她们人生唯一的资本“美貌”,必然是荒废了时间去阅读,荒废了精力去装扮,荒废了机会去经历,荒废了大脑去思考。最终在适婚的年龄急迫的将自己嫁给了“生活保障”,可又没有足够的智慧将婚姻变为天堂,只能自掘坟墓,同老公一起周旋在子女身边,过着暗无天日的婚后生活。
连逃离不幸的婚姻,重新爱上别人的勇气都没有。
她们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都是可怜的。她们在回忆中度日,和别人吹嘘自己年轻其实是个美女,只会得到惋惜而不是倾慕。男人的心同时间一样在变,男人是不会为了20年前妳的美貌,忽略你现在满脸的褶子和喋喋不休。
除了那些嫁给Loser的黄脸婆,“失败”已将她们的男人捆在身边,白头偕老。其余的不是在斗“小三”,就是在“想通”中度过,最终得出一个狗屁结论:
男人都这样。
男人是都这样,也不都是这样。女人不这样,也不是都不这样。男人女人都一样:优秀的,越老越值钱。不优秀的,脸黄了就“黄了,给谁都不要。
这就是为什么家长总是希望女儿嫁给“老实人”(loser预备军)的原因。
足够资格过“女神节”的妇女们的颜值巅峰不仅是在年轻时,才华、阅历、思考等等使她们在越来越美的路上不断前行。
01
年轻时的张曼玉,颜值在众多美女明星中只能算是个长相甜美的“小傻妞”。
却在中年的时候爆发出强烈的女人味,击败了许多女明星。在王家卫导演的《花样年华》中,将一个穿着旗袍的中年女人的“出轨故事”表现的极具魅力。
张曼玉凭借精湛的演技,斩获了包括“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在内的多项电影大奖。
02
年轻时的林青霞,眼神中还藏着“懵懂”,甚至有些“呆滞”。
可人家到了中年,眼神的光彩就出现了,将“东方不败”表演为经典,无人超越。在60大寿的生日会上,“老年”的林青霞大气优雅,甚至有超越前60年的趋势。
林青霞曾获“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其演绎的“东方不败”一角成为经典,曾为多家报纸撰写专栏。
她们不必像打雷姐在《Young and beautiful》歌词中问男人那般:
Will you still love me when I no longer young and beautiful?
如果有一天,我不再年轻貌美,你是否还会爱我?
所谓老娘不再年轻貌美,只不过是换了一种美法。
03
生了三个孩子的钟丽缇,按照封建的直男癌思想来说,她的子宫住过两个男人的孩子,已经废了。
然而她还是在46岁时,嫁给了34岁的型男张伦硕。也许她在Loser的眼中废了,却不一定会在未患有“直男癌”的帅小伙心中废掉。
钟丽缇曾获国际华裔小姐冠军,TC Candler世界百大最美脸孔
04
年轻时唱着“我不要安稳,别希望我会爱到满身伤痕...”的王菲,经历了两次婚姻,然后带着“平静”的面孔过回了单身生活。
离婚后单身的王菲,该挥霍挥霍,该旅行旅行。“女神”头衔依旧在身,令普通男人望尘莫及。旧爱谢霆锋依然爱着她,在媒体面前大秀对她的“爱慕”。
王菲曾获得包括“最佳国语女歌手 ”在内的多项音乐大奖,是首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华人歌手 ,吉尼斯世界纪录唱片销量最高的粤语女歌手 。
她们同传统观念中对男人的定义一样,即便离了婚,也不会被归类于“贬值”的行列。有的一旦离了婚,立马就会有新的男人追随。旧男人不懂得欣赏,也会有懂得欣赏的男人出现。对失去的不安感,使得她们的男人对她们变得顺从,忠贞不渝。她们具备花心的资本,只是她们不一定都选择花心。
她们不用担心年华老去,没人欣赏并尊敬她们。
年过40的蒂塔·万提斯在Burberry秀场红毯上弄掉了雨伞,立马有两名小伙抢着帮她拾起。
不用担心被戴上“依附于男人”的帽子。
真正妇女节的意义,不是送朵康乃馨,来一句虚伪的“女神节快乐”,让她们感到短暂到不足以治愈的快乐。
甚至是如下自以为有才的猥琐“祝福”:
应该去鼓励身边尚且年轻的女性独立自强,去赞美身边独立的女性长辈,并且安抚那些被传统压迫的妇女,让她们开始思考新的人生,这样“妇女节”才有了它本来的意义。
至于那些做梦靠男人养一辈子的“妇女们”...
让她们“主妇休息日”再见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