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有关充电宝在飞机上的一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有关充电宝在飞机上的一切

买一块知名厂商生产的符合安全规定的充电宝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安全负责。

本周南航一航班上乘客随身携带的充电宝起火事件引舆论关注,而这个关注点却是南航空乘的灭火举动,因为整个过程被拍摄下来广为流传,所以舆情的散播速度较快。至于质疑点还是用水来灭锂电池起火的问题,而笔者曾因为这个话题做过两期报告,本周再行梳理。

【锂电池能浸水或用水灭火吗?】

首先,锂电池只是使用锂这种金属物质作为电池原料的可充电电池总称,其实具体应该分为锂金属电池、液态锂离子电池、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第一种存在金属态的锂,其和水存在化学反应,是不能放入水中的,而后两者都是锂离子形式,和水不会形成化学反应,所以后两者是可以浸水的,当然浸了水就不能用了!而用水来灭火就更没问题了。

(金属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图片截取自百度百科)

2月26日,封面新闻记者从中国民用航空局官网了解到,民航局运输司在去年12月1日便专门下发了《锂电池机上应急处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针对锂电池突然起火的处置,关键步骤之一就是“用水或其他不可燃液体淋洒、降温、冷却”。该《指南》自2018年3月1起正式施行。

民航局的相关规定已经明确了,机上锂电池起火的应对就是用非可燃液体进行淋洒降温灭火。

【出事的充电宝使用的是哪种锂电池?】

从目前的报道来看,并未指出出事的充电宝具体型号,也无从得知所使用的电池规格,但笔者在“某东”上浏览了多款充电宝,发现都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也就是相对最安全的电芯材质。(锂金属活性高易引发化学反应、液态锂离子电池易发生由碰撞和挤压引起的短路并造成过热起火,所以现在电子产品的锂电池绝大多数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只有少量液态锂离子电池。)

 

(图片截取自“某东”)

所以买一块知名厂商生产的符合安全规定的充电宝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安全负责。由于民航规定不标准数值的充电宝是不能带上飞机的,而且额定能量要在100Wh(单位为“瓦时”,换算成充电宝5V的电压情况下大概20000毫安的容量)以下,能带上飞机的充电宝肯定是符合以上标准的。

【目前充电宝航空运输的相关规定】

我国民航局昨日通过网站发布公告,再次明确了充电宝的航空运输规定,具体规定如下:

1、只能在自提行李中携带或随身携带,严禁在托运行李中携带;

2、乘机携带的充电宝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瓦特小时),无需航空公司批准;

3、额定能量超过100Wh但不超过160Wh,经航空公司批准后方可携带,但每名旅客不得携带超过两个充电宝;

4、严禁旅客携带额定能量超过160Wh的充电宝;

5、严禁携带未标明额定能量同时也不能通过标注的其他参数计算得出额定能量的充电宝;

6、旅客不得在飞行过程中使用充电宝给电子设备充电;

7、对于有启动开关的充电宝,在飞行过程中应始终关闭充电宝。

【数据解读】

一般我们买充电宝只看电容量,电压以前的标准都是3.7V,后来苹果设备普及后现在的电压标准基本都是5V了。而瓦时是可以根据以上两个数据计算出来的,公式如下:

瓦时(Wh)=电容量毫安时(mAh)X电压(V)/1000

笔者手头有个充电宝,标注的容量为10400毫安,而输出电压为5V,那WH为:10400mAh*5V/1000=52Wh。而一个20000毫安5V的移动电源为:100Wh,正好就是上面所说的无需航空公司批准可携带上飞机的上限!那最高限额的160Wh折合成5V标准的充电宝电容量为32000mAh。(PS:以后超过3万毫安时的充电宝还是不要买了,又重又不安全,还不能带上飞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有关充电宝在飞机上的一切

买一块知名厂商生产的符合安全规定的充电宝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安全负责。

本周南航一航班上乘客随身携带的充电宝起火事件引舆论关注,而这个关注点却是南航空乘的灭火举动,因为整个过程被拍摄下来广为流传,所以舆情的散播速度较快。至于质疑点还是用水来灭锂电池起火的问题,而笔者曾因为这个话题做过两期报告,本周再行梳理。

【锂电池能浸水或用水灭火吗?】

首先,锂电池只是使用锂这种金属物质作为电池原料的可充电电池总称,其实具体应该分为锂金属电池、液态锂离子电池、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第一种存在金属态的锂,其和水存在化学反应,是不能放入水中的,而后两者都是锂离子形式,和水不会形成化学反应,所以后两者是可以浸水的,当然浸了水就不能用了!而用水来灭火就更没问题了。

(金属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图片截取自百度百科)

2月26日,封面新闻记者从中国民用航空局官网了解到,民航局运输司在去年12月1日便专门下发了《锂电池机上应急处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针对锂电池突然起火的处置,关键步骤之一就是“用水或其他不可燃液体淋洒、降温、冷却”。该《指南》自2018年3月1起正式施行。

民航局的相关规定已经明确了,机上锂电池起火的应对就是用非可燃液体进行淋洒降温灭火。

【出事的充电宝使用的是哪种锂电池?】

从目前的报道来看,并未指出出事的充电宝具体型号,也无从得知所使用的电池规格,但笔者在“某东”上浏览了多款充电宝,发现都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也就是相对最安全的电芯材质。(锂金属活性高易引发化学反应、液态锂离子电池易发生由碰撞和挤压引起的短路并造成过热起火,所以现在电子产品的锂电池绝大多数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只有少量液态锂离子电池。)

 

(图片截取自“某东”)

所以买一块知名厂商生产的符合安全规定的充电宝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安全负责。由于民航规定不标准数值的充电宝是不能带上飞机的,而且额定能量要在100Wh(单位为“瓦时”,换算成充电宝5V的电压情况下大概20000毫安的容量)以下,能带上飞机的充电宝肯定是符合以上标准的。

【目前充电宝航空运输的相关规定】

我国民航局昨日通过网站发布公告,再次明确了充电宝的航空运输规定,具体规定如下:

1、只能在自提行李中携带或随身携带,严禁在托运行李中携带;

2、乘机携带的充电宝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瓦特小时),无需航空公司批准;

3、额定能量超过100Wh但不超过160Wh,经航空公司批准后方可携带,但每名旅客不得携带超过两个充电宝;

4、严禁旅客携带额定能量超过160Wh的充电宝;

5、严禁携带未标明额定能量同时也不能通过标注的其他参数计算得出额定能量的充电宝;

6、旅客不得在飞行过程中使用充电宝给电子设备充电;

7、对于有启动开关的充电宝,在飞行过程中应始终关闭充电宝。

【数据解读】

一般我们买充电宝只看电容量,电压以前的标准都是3.7V,后来苹果设备普及后现在的电压标准基本都是5V了。而瓦时是可以根据以上两个数据计算出来的,公式如下:

瓦时(Wh)=电容量毫安时(mAh)X电压(V)/1000

笔者手头有个充电宝,标注的容量为10400毫安,而输出电压为5V,那WH为:10400mAh*5V/1000=52Wh。而一个20000毫安5V的移动电源为:100Wh,正好就是上面所说的无需航空公司批准可携带上飞机的上限!那最高限额的160Wh折合成5V标准的充电宝电容量为32000mAh。(PS:以后超过3万毫安时的充电宝还是不要买了,又重又不安全,还不能带上飞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