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伊朗值不值得去?看了这篇你再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伊朗值不值得去?看了这篇你再说

梅博德是一座小城,拥有与亚兹德老城一样的土坯建筑群,我觉得甚至比亚兹德还要古朴和传统。傍晚时分,全城被一片金光笼罩,站在Narin城堡上瞰全城和远处的卡维尔盐漠,煞是壮观。

一直以来,很多朋友都表示对伊朗表示十分感兴趣,我们也收到过一些关于伊朗的咨询。今天花花就邀请了一位和张火兔一起去非洲旅行的Season 。这是一位很有趣的佛系摄影小法师,走过世界的很多地方,视角也相当有趣。让我们就跟随她的脚步,走进伊朗吧。

一提到波斯(Persia),会唤起很多人对一个古老的、充满异国情调的国度的想象。但是一说到关于“民族特性”,一般理论往往价值有限,甚至有点危险,会误导人。特别是在对待像伊朗这样一种微妙而又复杂的文化时尤其如此。

几个世纪以来,它既让人着迷,又让人厌恶;既令人赞叹,又使人沮丧;既使人难忘,又使人烦恼。很多人认为伊朗好或不好的看法其实是因为误解才产生的。看过一本书(《伊朗史》),弗雷德里克.肖伯尔曾经赞扬伊朗人“有教养、值得尊敬、有责任感”,但又指责他们“穷奢极欲”和“可憎”的道德品质。我很好奇,这样一种文化,怎么会引起如此自相矛盾的反应?

我是带着有些沮丧还有一些忐忑飞往中东的,因为临出行前一天旅伴因为家里的急事取消了她的行程,这意味着我将独自一人前往中东。尽管很多的时候我都是自己一个人出行,但是去的大多数都是在国人看来安全系数极高的国家,对于中东这一片被上帝划得支离破碎的土地,我还是抱着一丝的担忧,特别是在有限制的网络信息资源条件下。尽管我在去程飞机上不断的查看资料,可还是散发出的焦躁影响到了我的邻座。

飞机上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优雅的伊朗中年女士。她主动找我攀谈,她前往吉隆坡探望她在那里上大学的儿子,现在假期结束要回到德黑兰。了解到我是一个人前往伊朗,她不停的跟我介绍当地的一些有用的信息,例如打车到市区怎么走,大概的费用,哪里换钱汇率划算,然后给了我一张名片,让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给她电话。特别强调了如果需要到和不通英语本地人沟通,任何时候打给她都可以帮我翻译。

(邻座的名片 ▲)

这位优雅的女士是伊斯兰阿扎德大学的教授,本身就是一位有PHD学位的高知女性,她的一番话顿时安抚了我略有些焦虑的情绪。

带着各种心情,随着机舱内要求女士们开始包头的广播的响起,我终于落地德黑兰,即将去大力的掀开未知国度的黑色面纱(伊朗对于女性装束的要求非常严格,即使是外来游客同样需要佩戴头巾,上衣要盖过臀部,但是化妆和高跟鞋倒是不受限制)。

伊朗用自己的太阳历,所以2017年4月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我回到了1396年1月。

“ 德黑兰 Tehran ”

德黑兰1796年才成为恺加王朝的首都,历史并不悠久。历史古迹也都集中在外地,对于旅行者来说,德黑兰是抵达伊朗接着前往下一个地方的中转城市。但是这里有很多一流的博物馆,将波斯数千年的精华汇聚到了一起。将德黑兰作为文化之旅的第一站,那么博物馆就是打开波斯文化这本书的序。

(伊朗国家博物馆 ▲)

其中最让我惊艳的必属伊朗国家珍宝馆(The National Jewelry Treasury)了,位于伊朗中央银行的地下室,室内不能拍照,所有的随身物品包括手机和钱包都需要寄存。

我想这应该是全世界最昂贵的房间之一了,除了法塔赫. 阿里国王的孔雀宝座镶满了26733颗宝石以外,还有那颗用了51366颗宝石镶嵌,重37公斤的宝石地球仪,不同颜色的宝石标明了世界各大洲和各国疆土,翡翠则代表了四大洋,让人叹为观止。

有钱,有历史底蕴,又有傲骨——这就是我对伊朗的第一印象。

原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Den of Espionage),这是去到德黑兰必须参观的著名景点。获得2013年奥斯卡奖的《逃离德黑兰(Argo)》你一定看过,这部片的历史背景是当代伊朗最重大的政治和历史事件。这里曾在1979年爆发的那场震惊世界的美国人质危机,自从两国断交以后,这里就被改建成一所反映美帝霸权主意的博物馆。

敢于和美国叫板,仍坚强的活在被美国经济封锁的环境中——这就是我对伊朗的第二印象。

“ 伊斯法罕半天下Esfahan nesf-e Jahan ”

伊斯法罕是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伊朗的第三大城市。伊朗有谚语说“伊斯法罕半天下”是源于萨法维帝国时期(1501-1736年),当时处于全盛时期,商贾云集,八方宾客汇聚,热闹繁华相当于“半个世界”。市内多数建筑物和清真寺都是那时建造的。在“半天下”的伊斯法罕,过半的财富和气魄集中在伊玛目广场。

(伊玛目广场 ▲)

(伊玛目霍梅尼清真寺 ▲)

在亚洲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罕见的旅游景点,一个陌生的异国脸孔总是能引起伊朗人的高度关注。我坐在广场吃着冰淇淋,不少热情的伊朗人过来和我攀谈,几乎都是围绕着“我是谁?从哪来?要到哪里去?”以至于很多时候我都恍惚的以为我在和伊朗人讨论着哲学三大终极问题……更多的时候,他们会邀请你到家里喝茶做客,可惜我只想安静的看着这些美丽的建筑不想移动,婉言谢绝了热情的邀请。

带着伊朗LP(Lonely Planet)出门的旅行者一定不会对谢克.罗德菲拉清真寺陌生,因为2014年伊朗LP中文第一版的封面就来自于这里。可以说去LP封面所在地“朝圣”成为了每个LP粉必做的事情。

(谢克.罗德菲拉清真寺 ▲)

但是我本人更爱聚礼清真寺(Friday Mosque of Esfahan)多一些。这座由四座不同时代的宗教建筑,组成了伊朗最大、最富历史内涵的清真寺复合体。聚礼清真寺集中体现了800多年来伊斯兰宗教建筑的演变,同时具备塞尔柱克、蒙古和萨法维时代的特点,这种特性是在世界其他地方都看不到的。

(聚礼清真寺 ▲)

德黑兰大巴扎(Tehran Grand Bazaar)是中东地区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巴扎之一。从伊朗特产藏红花、廉价中国餐具到高档家电无所不包。店主几乎都非常友善,看到东方面孔通常会热情邀请你进店参观,买不买无所谓,但一定要给你倒杯伊朗红茶,和你聊聊天,但是也要小心店家的套路,往往喝完茶以后再聊聊就会不知觉的掏了钱包。庆幸的是我此次出门带的现金不多,不能刷卡完全很好的压制住了买买买的心。巴扎布局错综复杂,有多个入口,几十条购物小巷长度加起来达10公里,必要的时候谷歌地图能带你找到出去的路。

33孔桥暖黄色的夜景,是我对伊斯法罕最美的印象。这座桥建造于萨法维王朝时期,主要看点是桥上的伊斯兰风格几何造型。

(33孔桥 ▲)

“ 设拉子Shiraz ”

与伊朗其他地区相比,设拉子少了那么一点宗教氛围,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设拉子素以玫瑰和夜莺之城及诗人的故乡闻名于世。公元10世纪时为波斯首都,18世纪时曾为赞德王朝首都。2500年前,波斯人居鲁士以此为中心创建了波斯帝国。设拉子是波斯文明的发祥地,波斯古国的皇宫就在离设拉子60公里之外的波斯波利斯。

乘坐夜间大巴抵达设拉子是早晨,办理了旅馆住宿以后并不急着前往设拉子最为著名的粉红清真寺,而是先行前往灯王之墓。

灯王之墓(Shrine of King of the Light)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入内虽然不用购买门票,但是必须是有当地的讲解员带着,不允许独自行动,不可以拍照,但可以用手机拍外面,相机要寄存。并且必须注意着装,女生要戴上Chador(卡多尔,伊朗式盖头﹐连同宽大外套﹐多为黑色也有素色。里面用头巾或帽子拢住头发﹐一袭上有盖头的外套穿在外面﹐露出全部面庞),在入口处领取,讲解员会帮你穿戴好。

(灯王之墓 ▲)

昔日帝国今安在?对于我这种废墟爱好者来说,去看有一定历史文化信息、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遗存是我此行前往设拉子最主要的目的。要想了解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曾经的荣耀,没有比波斯波利斯更好的地方了。

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由于是一个人出行,又想要听到关于古波斯文明的讲解,所以我在旅馆报了当地的一日团前往波斯波利斯。设拉子所处的戈壁和沙漠环境决定了这里的夏天极其难熬,白天波斯波利斯和周边景点的高温很容易让人脱水。尤其对于女性来说,从头包到脚是最大的考验。所以最佳旅游时期是春秋两季,4月去的时候一件长袖足以。

(波斯波利斯 ▲)

粉红清真寺(Nasir-al-Molk Mosque)伊朗有数不清的清真寺,但只有粉红清真寺是独一无二的。清晨,当阳光穿过玻璃照在整个祈祷大厅时,眼前会随之充满各种梦幻般的颜色。最佳时间是在8点到10点之间,清晨在粉红清真寺内坐下来静静的看着光影变化的感觉会非常美妙,现在这里已然发展成了最热门的旅游景点,平时别的地方见不到的旅行团现在都能看到成群的出现在粉红清真寺里。

(上午时分的粉红清真寺 ▲)

这里我去了两次,第一天下午去的时候临近关门,几乎没有游客,可以静静的坐在地毯上看着每一处细节。第二次为了拍早上阳光穿透玻璃的光影,我在里面坐等了2个多小时,就为了等一批的旅行团离开下一批到来之前赶紧的抓拍上几张。

(下午时分的粉红清真寺 ▲)

来到这里自然是不能免俗的和光影来一张亲密合照。因为游客众多,所以在这个抢手的位置不能停留太久,基本上就是事先找好拍照角度,一旦位置空下来了就立刻冲上去迅速的咔嚓一张。这里特别感谢那天同行的印尼帅哥,咔嚓了十来张,终于对焦对准了一张。

(坐等拍照的空隙看着游客们搔首弄姿也是一道风景 ▲)

在设拉子待了三天以后乘坐夜班大巴前往亚兹德,这座被盐漠包围的绿洲,是一座有着深厚波斯文化的名城,

“ 亚兹德 Yazd ”

聚礼清真寺(Friday Mosque of Yazd)这座典型的伊朗“安扎利”风格建筑,值得一提的是48米高的宣礼塔是伊朗所有清真寺最高的。

(聚礼清真寺 ▲)

从聚礼清真寺出来左拐便是亚兹德老城,行走在弯弯绕绕的小巷子里,一大看点是密密麻麻的风塔,这是亚兹德人特有的“空调”系统。一旦进入摄氏50度的炎炎夏日,全靠这些风塔引导热风进入冷却循环系统的风架,通过抵挡阳光暴晒的屋顶遮盖屋,重一些的冷空气就此沉淀于屋内,从而隔离了让人限于呼吸试听的热空气。

去到亚兹德的时候,气温又比设拉子高了一些,仍旧是干燥,多日积累的缺水上火终于在亚兹德爆发。在顶着烈日从老城步行了一个小时候到达Dolat Abad花园的时候,鼻血喷涌而出。特别要提醒前往伊朗的同学们,切记一定要多带清热解毒的药和多喝水,注意防晒和避暑。

恰克恰克村(Chak Chak)和梅博德(Meybod)是去到亚兹德必去的地方,有幸碰到了三位法国人,他们打算包车前往,幸运的和他们拼了车。前往亚兹德周边最方便的就是包车,公共交通并不是那么的便捷,四个人包车平摊下来是人均14美元。

恰克恰克位于亚兹德西北70公里处卡维尔盐漠的一座山丘上。站在高处,周围的卡维尔盐漠风光尽收眼底,非常壮观。

(恰克恰克 ▲)

梅博德是一座小城,拥有与亚兹德老城一样的土坯建筑群,我觉得甚至比亚兹德还要古朴和传统。傍晚时分,全城被一片金光笼罩,站在Narin城堡上瞰全城和远处的卡维尔盐漠,煞是壮观。

(梅博德 ▲)

晚上回到亚兹德,步行至阿米尔乔赫马克建筑群(Amir Chakhmaq Complex),三层楼高的Chakhmaq清真寺、广场、市集和水池。这种成比例两边矮、中间高的牌坊式清真寺建筑在伊朗比较少见,在夜景或夕阳西下时最为梦幻。

在建筑群前的广场上吃完一个冰淇淋,我为期10天的伊朗之行也结束了。

作为世界著名的波斯文明发源地,伊朗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个熟悉而又神秘的国度。尽管之后的伊朗一直处于动荡不安和遭受外族入侵的状态之中,到近代的被美帝经济封锁,但丝毫没有影响波斯文化在伊朗留存下独特、多彩、瑰丽的文化遗产。古老波斯文化的古迹让旅行者身处其中仿佛跨越历史、穿越时空,那种封闭,保守,朴素,恬静的气息是在现代社会无法体会的。

在伊朗,你会看到不同的文明,不同的信仰,不要去批判它,或者在批判之前先去了解它。所有的文明,都值得尊重,没有绝对的先进也没有绝对的落后。它们只是不同,而旅行的美好,就在于不同,就算一个人去面对整个世界,只要不要太蠢,就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了。

如同《凯撒诗选》:“为了抵达,我穿过怎样的路,在行路之起点,我已抵达终点”(《给心灵的信条》),“我们是浪,我们的结合是断离自己,岸是一种借口,离去即是抵达”(《离去即是抵达》)。这是伊朗当代诗人凯撒·阿敏普尔写下的诗句。波斯古老的智慧和修辞,一直伴随我的伊朗之行。

经历了伊朗,伊朗就再也不是陌生人。期待与伊朗再次相见。

最后为大家留个彩蛋,把我这趟旅程的干货分享给各位旅行者,不必感谢我,谁叫我是雷锋!

————————我是干货的分割线———————

关于签证

1.落地签

伊朗对中国普通护照持有者提供15天的落地签,收费100欧元或115美元,另外强制购买伊朗境内保险(18美元),但仅限在以下6个国际机场实行该政策:

IKA: 德黑兰伊玛目霍梅尼国际机场(从中国出发至德黑兰的航班都降落在该机场)

THR: 德黑兰梅赫拉巴德国际机场

MHD: 马什哈德国际机场

SYZ: 设拉子国际机场

TBZ: 大不里士国际机场

ISF: 伊斯法罕国际机场

2.直接向伊朗驻华使领馆申请

伊朗驻广州总领馆开馆后签证办理速度很快,经常一天就出签,最晚也就一周。当然也可委托国内中介(淘宝有很多)代办,我的伊朗签证也是通过淘宝代办,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申请的旅游签证(B)变成了商务签(A),不过对于当时进出海关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3.马汉航空提供的机票+签证套餐

伊朗第二大航空公司马汉航空(Mahan Air)目前运营上海-德黑兰、广州-德黑兰和北京-德黑兰航线,他们提供机票和签证一体套餐,详情可在马汉航空的官网上查询。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和美帝的势不两立,办理伊朗签证之前最好先办理美国的签证,否则持有伊朗签证的护照很大的机会会被美国拒签;护照上有以色列签证或是出入境章,一年内无法申请伊朗签证,或是更换新护照以后再申请。所以出行之前,最好要搞懂伊朗签证(实际上以色列比较难搞)和哪些国家的签证有冲突,以及有伊朗签证能不能拿到以色列签证(可以的)。

关于交通

1.关于之前提到的马汉航空可抵达德黑兰,还有其他航空公司可转飞至伊朗,例如我个人最爱的亚洲航空,提前多点时间还能买到比经济座还要便宜的豪华平躺。

2.伊朗境内交通

飞机—每天都有航班往返于德黑兰和几乎伊朗的每个省会之间。伊朗境内飞机票从国内基本无法预定,最好的办法是去到伊朗后通过当地旅行社购买。国内航班的价格是固定的,有政府决定,因此航空公司之间没有价格差异;

火车—如果时间充裕,乘坐火车也是一种体验,且价格低廉(两程火车票一共花去280RMB),环境很好,性价比高。最好提前订票,特别是在周末或是节假日出行。我为了节省在路上的时间和住宿,都选择了夜班火车。从伊斯法罕到设拉子的景观线车票比较难买,从设拉子到德黑兰的火车是最豪华的。

大巴—陆路交通是伊朗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每个城镇都至少有一个主要的长途客运站,各大城市间运行班次非常密集。伊朗客运公司有10余家,运营的车辆主要分为Mahmooly普通客车和VIP豪华客车,距离较长的线路都提供简易食品和饮料。游客一般都是乘坐VIP大巴,基本都是奔驰、沃尔沃和斯堪尼亚等豪华车,人少且非常舒适,椅子近乎可以平躺,却贵不了多少。所以在从伊斯法哈-设拉子-亚兹德我都选择了VIP夜间大巴,睡一晚就到了。

关于住宿

由于4月是伊朗旅游的旺季,很多地方的住宿需要提前预定,特别是伊斯法罕,我对住宿的要求基本就是干净安全交通便利。从青旅到酒店我基本都住了一遍,青旅床位房基本上是10美元一晚,单人间+公用浴室15-25美元一晚,酒店标间大概是45-60美元一晚。国内比较难预定到伊朗的青旅,可抵达伊朗后再通过当地的一个他们的“seven hostel”网站来进行预定,但因为是人工确定房源,所以还是要提前几天确认是否入住。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不断的发邮件提醒对方确认订单,很多旅客都遇到去到旅馆结果对方没有确认而没有空房的情况发生,我在亚兹德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关于食物

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索性我对吃要求不高,出门在外吃到不饿能补充能量足以。所以对于吃货来说,还是不要对伊朗食物抱有任何的希望的好。上几张图给大家感受一下(这是本人觉得吃得还不错的当地食物)……

关于消费

由于受经济制裁,且与国际金融系统不联网,Visa、MasterCard、Amex、Diners和JCB等国际信用卡(银联卡也无法使用)在绝大部分伊朗商户均无法使用,只有在很少的五星级饭店和出售昂贵地毯工艺品的商店等有可使用境外卡的标识(反正我是没见过)。美元、欧元和英镑等主要货币可在伊朗畅行无阻,去伊朗务必携带足量以上货币现金入境,人民币在伊朗基本无法使用。但是在设拉子和亚兹德的大巴扎,居然看见有一两家卖地毯的商店接受支付宝和微信付款……

*需要注意的是,伊朗货币名称虽为里亚尔,但当地人在交易报价时通常用“吐曼(Tomans)”作单位,1吐曼=10里亚尔。消费前一定要问清价格,以免产生纠纷,我直到快离开伊朗了才数清楚伊朗货币上的零。

关于指南

伊朗的知识,我都是一边走一边补的,习惯带着书出门,特别是在等车还有长途旅行的时候(网络还很烂的时候书籍就是最好的陪伴),伊朗几个城市走下来,不光是地理、历史、政治甚至军事知识都能见长,宗教知识也同样收益。但是2014年版的伊朗LP信息还是有些滞后了,关于旅行指南出行之前还是要多查查别人近期出行的攻略,以及我觉得最为实用的就是和青旅员工和背包驴友们的沟通,往往能获得更多有用的最新的信息,一拍即合还能一起拼个车搭个伴费用还能减个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伊朗值不值得去?看了这篇你再说

梅博德是一座小城,拥有与亚兹德老城一样的土坯建筑群,我觉得甚至比亚兹德还要古朴和传统。傍晚时分,全城被一片金光笼罩,站在Narin城堡上瞰全城和远处的卡维尔盐漠,煞是壮观。

一直以来,很多朋友都表示对伊朗表示十分感兴趣,我们也收到过一些关于伊朗的咨询。今天花花就邀请了一位和张火兔一起去非洲旅行的Season 。这是一位很有趣的佛系摄影小法师,走过世界的很多地方,视角也相当有趣。让我们就跟随她的脚步,走进伊朗吧。

一提到波斯(Persia),会唤起很多人对一个古老的、充满异国情调的国度的想象。但是一说到关于“民族特性”,一般理论往往价值有限,甚至有点危险,会误导人。特别是在对待像伊朗这样一种微妙而又复杂的文化时尤其如此。

几个世纪以来,它既让人着迷,又让人厌恶;既令人赞叹,又使人沮丧;既使人难忘,又使人烦恼。很多人认为伊朗好或不好的看法其实是因为误解才产生的。看过一本书(《伊朗史》),弗雷德里克.肖伯尔曾经赞扬伊朗人“有教养、值得尊敬、有责任感”,但又指责他们“穷奢极欲”和“可憎”的道德品质。我很好奇,这样一种文化,怎么会引起如此自相矛盾的反应?

我是带着有些沮丧还有一些忐忑飞往中东的,因为临出行前一天旅伴因为家里的急事取消了她的行程,这意味着我将独自一人前往中东。尽管很多的时候我都是自己一个人出行,但是去的大多数都是在国人看来安全系数极高的国家,对于中东这一片被上帝划得支离破碎的土地,我还是抱着一丝的担忧,特别是在有限制的网络信息资源条件下。尽管我在去程飞机上不断的查看资料,可还是散发出的焦躁影响到了我的邻座。

飞机上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优雅的伊朗中年女士。她主动找我攀谈,她前往吉隆坡探望她在那里上大学的儿子,现在假期结束要回到德黑兰。了解到我是一个人前往伊朗,她不停的跟我介绍当地的一些有用的信息,例如打车到市区怎么走,大概的费用,哪里换钱汇率划算,然后给了我一张名片,让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给她电话。特别强调了如果需要到和不通英语本地人沟通,任何时候打给她都可以帮我翻译。

(邻座的名片 ▲)

这位优雅的女士是伊斯兰阿扎德大学的教授,本身就是一位有PHD学位的高知女性,她的一番话顿时安抚了我略有些焦虑的情绪。

带着各种心情,随着机舱内要求女士们开始包头的广播的响起,我终于落地德黑兰,即将去大力的掀开未知国度的黑色面纱(伊朗对于女性装束的要求非常严格,即使是外来游客同样需要佩戴头巾,上衣要盖过臀部,但是化妆和高跟鞋倒是不受限制)。

伊朗用自己的太阳历,所以2017年4月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我回到了1396年1月。

“ 德黑兰 Tehran ”

德黑兰1796年才成为恺加王朝的首都,历史并不悠久。历史古迹也都集中在外地,对于旅行者来说,德黑兰是抵达伊朗接着前往下一个地方的中转城市。但是这里有很多一流的博物馆,将波斯数千年的精华汇聚到了一起。将德黑兰作为文化之旅的第一站,那么博物馆就是打开波斯文化这本书的序。

(伊朗国家博物馆 ▲)

其中最让我惊艳的必属伊朗国家珍宝馆(The National Jewelry Treasury)了,位于伊朗中央银行的地下室,室内不能拍照,所有的随身物品包括手机和钱包都需要寄存。

我想这应该是全世界最昂贵的房间之一了,除了法塔赫. 阿里国王的孔雀宝座镶满了26733颗宝石以外,还有那颗用了51366颗宝石镶嵌,重37公斤的宝石地球仪,不同颜色的宝石标明了世界各大洲和各国疆土,翡翠则代表了四大洋,让人叹为观止。

有钱,有历史底蕴,又有傲骨——这就是我对伊朗的第一印象。

原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Den of Espionage),这是去到德黑兰必须参观的著名景点。获得2013年奥斯卡奖的《逃离德黑兰(Argo)》你一定看过,这部片的历史背景是当代伊朗最重大的政治和历史事件。这里曾在1979年爆发的那场震惊世界的美国人质危机,自从两国断交以后,这里就被改建成一所反映美帝霸权主意的博物馆。

敢于和美国叫板,仍坚强的活在被美国经济封锁的环境中——这就是我对伊朗的第二印象。

“ 伊斯法罕半天下Esfahan nesf-e Jahan ”

伊斯法罕是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伊朗的第三大城市。伊朗有谚语说“伊斯法罕半天下”是源于萨法维帝国时期(1501-1736年),当时处于全盛时期,商贾云集,八方宾客汇聚,热闹繁华相当于“半个世界”。市内多数建筑物和清真寺都是那时建造的。在“半天下”的伊斯法罕,过半的财富和气魄集中在伊玛目广场。

(伊玛目广场 ▲)

(伊玛目霍梅尼清真寺 ▲)

在亚洲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罕见的旅游景点,一个陌生的异国脸孔总是能引起伊朗人的高度关注。我坐在广场吃着冰淇淋,不少热情的伊朗人过来和我攀谈,几乎都是围绕着“我是谁?从哪来?要到哪里去?”以至于很多时候我都恍惚的以为我在和伊朗人讨论着哲学三大终极问题……更多的时候,他们会邀请你到家里喝茶做客,可惜我只想安静的看着这些美丽的建筑不想移动,婉言谢绝了热情的邀请。

带着伊朗LP(Lonely Planet)出门的旅行者一定不会对谢克.罗德菲拉清真寺陌生,因为2014年伊朗LP中文第一版的封面就来自于这里。可以说去LP封面所在地“朝圣”成为了每个LP粉必做的事情。

(谢克.罗德菲拉清真寺 ▲)

但是我本人更爱聚礼清真寺(Friday Mosque of Esfahan)多一些。这座由四座不同时代的宗教建筑,组成了伊朗最大、最富历史内涵的清真寺复合体。聚礼清真寺集中体现了800多年来伊斯兰宗教建筑的演变,同时具备塞尔柱克、蒙古和萨法维时代的特点,这种特性是在世界其他地方都看不到的。

(聚礼清真寺 ▲)

德黑兰大巴扎(Tehran Grand Bazaar)是中东地区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巴扎之一。从伊朗特产藏红花、廉价中国餐具到高档家电无所不包。店主几乎都非常友善,看到东方面孔通常会热情邀请你进店参观,买不买无所谓,但一定要给你倒杯伊朗红茶,和你聊聊天,但是也要小心店家的套路,往往喝完茶以后再聊聊就会不知觉的掏了钱包。庆幸的是我此次出门带的现金不多,不能刷卡完全很好的压制住了买买买的心。巴扎布局错综复杂,有多个入口,几十条购物小巷长度加起来达10公里,必要的时候谷歌地图能带你找到出去的路。

33孔桥暖黄色的夜景,是我对伊斯法罕最美的印象。这座桥建造于萨法维王朝时期,主要看点是桥上的伊斯兰风格几何造型。

(33孔桥 ▲)

“ 设拉子Shiraz ”

与伊朗其他地区相比,设拉子少了那么一点宗教氛围,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设拉子素以玫瑰和夜莺之城及诗人的故乡闻名于世。公元10世纪时为波斯首都,18世纪时曾为赞德王朝首都。2500年前,波斯人居鲁士以此为中心创建了波斯帝国。设拉子是波斯文明的发祥地,波斯古国的皇宫就在离设拉子60公里之外的波斯波利斯。

乘坐夜间大巴抵达设拉子是早晨,办理了旅馆住宿以后并不急着前往设拉子最为著名的粉红清真寺,而是先行前往灯王之墓。

灯王之墓(Shrine of King of the Light)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入内虽然不用购买门票,但是必须是有当地的讲解员带着,不允许独自行动,不可以拍照,但可以用手机拍外面,相机要寄存。并且必须注意着装,女生要戴上Chador(卡多尔,伊朗式盖头﹐连同宽大外套﹐多为黑色也有素色。里面用头巾或帽子拢住头发﹐一袭上有盖头的外套穿在外面﹐露出全部面庞),在入口处领取,讲解员会帮你穿戴好。

(灯王之墓 ▲)

昔日帝国今安在?对于我这种废墟爱好者来说,去看有一定历史文化信息、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遗存是我此行前往设拉子最主要的目的。要想了解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曾经的荣耀,没有比波斯波利斯更好的地方了。

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由于是一个人出行,又想要听到关于古波斯文明的讲解,所以我在旅馆报了当地的一日团前往波斯波利斯。设拉子所处的戈壁和沙漠环境决定了这里的夏天极其难熬,白天波斯波利斯和周边景点的高温很容易让人脱水。尤其对于女性来说,从头包到脚是最大的考验。所以最佳旅游时期是春秋两季,4月去的时候一件长袖足以。

(波斯波利斯 ▲)

粉红清真寺(Nasir-al-Molk Mosque)伊朗有数不清的清真寺,但只有粉红清真寺是独一无二的。清晨,当阳光穿过玻璃照在整个祈祷大厅时,眼前会随之充满各种梦幻般的颜色。最佳时间是在8点到10点之间,清晨在粉红清真寺内坐下来静静的看着光影变化的感觉会非常美妙,现在这里已然发展成了最热门的旅游景点,平时别的地方见不到的旅行团现在都能看到成群的出现在粉红清真寺里。

(上午时分的粉红清真寺 ▲)

这里我去了两次,第一天下午去的时候临近关门,几乎没有游客,可以静静的坐在地毯上看着每一处细节。第二次为了拍早上阳光穿透玻璃的光影,我在里面坐等了2个多小时,就为了等一批的旅行团离开下一批到来之前赶紧的抓拍上几张。

(下午时分的粉红清真寺 ▲)

来到这里自然是不能免俗的和光影来一张亲密合照。因为游客众多,所以在这个抢手的位置不能停留太久,基本上就是事先找好拍照角度,一旦位置空下来了就立刻冲上去迅速的咔嚓一张。这里特别感谢那天同行的印尼帅哥,咔嚓了十来张,终于对焦对准了一张。

(坐等拍照的空隙看着游客们搔首弄姿也是一道风景 ▲)

在设拉子待了三天以后乘坐夜班大巴前往亚兹德,这座被盐漠包围的绿洲,是一座有着深厚波斯文化的名城,

“ 亚兹德 Yazd ”

聚礼清真寺(Friday Mosque of Yazd)这座典型的伊朗“安扎利”风格建筑,值得一提的是48米高的宣礼塔是伊朗所有清真寺最高的。

(聚礼清真寺 ▲)

从聚礼清真寺出来左拐便是亚兹德老城,行走在弯弯绕绕的小巷子里,一大看点是密密麻麻的风塔,这是亚兹德人特有的“空调”系统。一旦进入摄氏50度的炎炎夏日,全靠这些风塔引导热风进入冷却循环系统的风架,通过抵挡阳光暴晒的屋顶遮盖屋,重一些的冷空气就此沉淀于屋内,从而隔离了让人限于呼吸试听的热空气。

去到亚兹德的时候,气温又比设拉子高了一些,仍旧是干燥,多日积累的缺水上火终于在亚兹德爆发。在顶着烈日从老城步行了一个小时候到达Dolat Abad花园的时候,鼻血喷涌而出。特别要提醒前往伊朗的同学们,切记一定要多带清热解毒的药和多喝水,注意防晒和避暑。

恰克恰克村(Chak Chak)和梅博德(Meybod)是去到亚兹德必去的地方,有幸碰到了三位法国人,他们打算包车前往,幸运的和他们拼了车。前往亚兹德周边最方便的就是包车,公共交通并不是那么的便捷,四个人包车平摊下来是人均14美元。

恰克恰克位于亚兹德西北70公里处卡维尔盐漠的一座山丘上。站在高处,周围的卡维尔盐漠风光尽收眼底,非常壮观。

(恰克恰克 ▲)

梅博德是一座小城,拥有与亚兹德老城一样的土坯建筑群,我觉得甚至比亚兹德还要古朴和传统。傍晚时分,全城被一片金光笼罩,站在Narin城堡上瞰全城和远处的卡维尔盐漠,煞是壮观。

(梅博德 ▲)

晚上回到亚兹德,步行至阿米尔乔赫马克建筑群(Amir Chakhmaq Complex),三层楼高的Chakhmaq清真寺、广场、市集和水池。这种成比例两边矮、中间高的牌坊式清真寺建筑在伊朗比较少见,在夜景或夕阳西下时最为梦幻。

在建筑群前的广场上吃完一个冰淇淋,我为期10天的伊朗之行也结束了。

作为世界著名的波斯文明发源地,伊朗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个熟悉而又神秘的国度。尽管之后的伊朗一直处于动荡不安和遭受外族入侵的状态之中,到近代的被美帝经济封锁,但丝毫没有影响波斯文化在伊朗留存下独特、多彩、瑰丽的文化遗产。古老波斯文化的古迹让旅行者身处其中仿佛跨越历史、穿越时空,那种封闭,保守,朴素,恬静的气息是在现代社会无法体会的。

在伊朗,你会看到不同的文明,不同的信仰,不要去批判它,或者在批判之前先去了解它。所有的文明,都值得尊重,没有绝对的先进也没有绝对的落后。它们只是不同,而旅行的美好,就在于不同,就算一个人去面对整个世界,只要不要太蠢,就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了。

如同《凯撒诗选》:“为了抵达,我穿过怎样的路,在行路之起点,我已抵达终点”(《给心灵的信条》),“我们是浪,我们的结合是断离自己,岸是一种借口,离去即是抵达”(《离去即是抵达》)。这是伊朗当代诗人凯撒·阿敏普尔写下的诗句。波斯古老的智慧和修辞,一直伴随我的伊朗之行。

经历了伊朗,伊朗就再也不是陌生人。期待与伊朗再次相见。

最后为大家留个彩蛋,把我这趟旅程的干货分享给各位旅行者,不必感谢我,谁叫我是雷锋!

————————我是干货的分割线———————

关于签证

1.落地签

伊朗对中国普通护照持有者提供15天的落地签,收费100欧元或115美元,另外强制购买伊朗境内保险(18美元),但仅限在以下6个国际机场实行该政策:

IKA: 德黑兰伊玛目霍梅尼国际机场(从中国出发至德黑兰的航班都降落在该机场)

THR: 德黑兰梅赫拉巴德国际机场

MHD: 马什哈德国际机场

SYZ: 设拉子国际机场

TBZ: 大不里士国际机场

ISF: 伊斯法罕国际机场

2.直接向伊朗驻华使领馆申请

伊朗驻广州总领馆开馆后签证办理速度很快,经常一天就出签,最晚也就一周。当然也可委托国内中介(淘宝有很多)代办,我的伊朗签证也是通过淘宝代办,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申请的旅游签证(B)变成了商务签(A),不过对于当时进出海关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3.马汉航空提供的机票+签证套餐

伊朗第二大航空公司马汉航空(Mahan Air)目前运营上海-德黑兰、广州-德黑兰和北京-德黑兰航线,他们提供机票和签证一体套餐,详情可在马汉航空的官网上查询。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和美帝的势不两立,办理伊朗签证之前最好先办理美国的签证,否则持有伊朗签证的护照很大的机会会被美国拒签;护照上有以色列签证或是出入境章,一年内无法申请伊朗签证,或是更换新护照以后再申请。所以出行之前,最好要搞懂伊朗签证(实际上以色列比较难搞)和哪些国家的签证有冲突,以及有伊朗签证能不能拿到以色列签证(可以的)。

关于交通

1.关于之前提到的马汉航空可抵达德黑兰,还有其他航空公司可转飞至伊朗,例如我个人最爱的亚洲航空,提前多点时间还能买到比经济座还要便宜的豪华平躺。

2.伊朗境内交通

飞机—每天都有航班往返于德黑兰和几乎伊朗的每个省会之间。伊朗境内飞机票从国内基本无法预定,最好的办法是去到伊朗后通过当地旅行社购买。国内航班的价格是固定的,有政府决定,因此航空公司之间没有价格差异;

火车—如果时间充裕,乘坐火车也是一种体验,且价格低廉(两程火车票一共花去280RMB),环境很好,性价比高。最好提前订票,特别是在周末或是节假日出行。我为了节省在路上的时间和住宿,都选择了夜班火车。从伊斯法罕到设拉子的景观线车票比较难买,从设拉子到德黑兰的火车是最豪华的。

大巴—陆路交通是伊朗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每个城镇都至少有一个主要的长途客运站,各大城市间运行班次非常密集。伊朗客运公司有10余家,运营的车辆主要分为Mahmooly普通客车和VIP豪华客车,距离较长的线路都提供简易食品和饮料。游客一般都是乘坐VIP大巴,基本都是奔驰、沃尔沃和斯堪尼亚等豪华车,人少且非常舒适,椅子近乎可以平躺,却贵不了多少。所以在从伊斯法哈-设拉子-亚兹德我都选择了VIP夜间大巴,睡一晚就到了。

关于住宿

由于4月是伊朗旅游的旺季,很多地方的住宿需要提前预定,特别是伊斯法罕,我对住宿的要求基本就是干净安全交通便利。从青旅到酒店我基本都住了一遍,青旅床位房基本上是10美元一晚,单人间+公用浴室15-25美元一晚,酒店标间大概是45-60美元一晚。国内比较难预定到伊朗的青旅,可抵达伊朗后再通过当地的一个他们的“seven hostel”网站来进行预定,但因为是人工确定房源,所以还是要提前几天确认是否入住。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不断的发邮件提醒对方确认订单,很多旅客都遇到去到旅馆结果对方没有确认而没有空房的情况发生,我在亚兹德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关于食物

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索性我对吃要求不高,出门在外吃到不饿能补充能量足以。所以对于吃货来说,还是不要对伊朗食物抱有任何的希望的好。上几张图给大家感受一下(这是本人觉得吃得还不错的当地食物)……

关于消费

由于受经济制裁,且与国际金融系统不联网,Visa、MasterCard、Amex、Diners和JCB等国际信用卡(银联卡也无法使用)在绝大部分伊朗商户均无法使用,只有在很少的五星级饭店和出售昂贵地毯工艺品的商店等有可使用境外卡的标识(反正我是没见过)。美元、欧元和英镑等主要货币可在伊朗畅行无阻,去伊朗务必携带足量以上货币现金入境,人民币在伊朗基本无法使用。但是在设拉子和亚兹德的大巴扎,居然看见有一两家卖地毯的商店接受支付宝和微信付款……

*需要注意的是,伊朗货币名称虽为里亚尔,但当地人在交易报价时通常用“吐曼(Tomans)”作单位,1吐曼=10里亚尔。消费前一定要问清价格,以免产生纠纷,我直到快离开伊朗了才数清楚伊朗货币上的零。

关于指南

伊朗的知识,我都是一边走一边补的,习惯带着书出门,特别是在等车还有长途旅行的时候(网络还很烂的时候书籍就是最好的陪伴),伊朗几个城市走下来,不光是地理、历史、政治甚至军事知识都能见长,宗教知识也同样收益。但是2014年版的伊朗LP信息还是有些滞后了,关于旅行指南出行之前还是要多查查别人近期出行的攻略,以及我觉得最为实用的就是和青旅员工和背包驴友们的沟通,往往能获得更多有用的最新的信息,一拍即合还能一起拼个车搭个伴费用还能减个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