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叔重
画者,形与色也。
这是一位没有被后人记住的无名氏对绘画所发出的质朴之言。当然大多数画家都在无形中实践着这句话,至理良言般地引导着画者和观者的心绪。无论是图写记像的人物画,彰显富贵的花鸟画,还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久被传诵不止的山水画,无不验证了“形”与“色”的相符相合,构成了绘画之所以记以现在、传之将来的无穷魅力。而这其中的山水画一科,更是历来受到上自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下迄黎民百姓、街巷邻里的青睐。山水画一科中的一个分支——青绿山水,更在其中得以彰显。
南宋 佚名 京畿瑞雪图轴 绢本设色
纵42.7厘米,横45.2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有关青绿山水的起源问题,自古便有“天一合一”而成之一说,而笔者认为这不过是为了增加神秘感,并无甚新意。可以肯定的是,“随类赋彩”的人物画当是早于山水画,并在人物画中配以类山似水的景致,诸如传世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此图描写了早期山水的雏稚特征)中便有“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山水景致,这无疑是山水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更是青绿山水在这种赋色浓艳的人物画之中脱离出来的契机。到今天还可以看到的敦煌等地区的壁画,更是十分鲜明地看到这种早期山水画。或者可以说青绿山水画的不重笔墨,勾线填色的技法,来自已经极其成熟了的人物画的技法的启示。
南宋 佚名 九成避暑图页绢本设色
纵28.5厘米,横31.6厘米,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一、传统青绿山水的流衍
唐宋是青绿山水成熟鼎盛时期,涌现出了一系列精品佳作。虽然这些作品的作者归属依然存在问题,但不可置疑的是,这些画风是贴合宋元这一时期的,诸如隋展子虔《游春图》、李思训《江帆楼阁图》、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赵伯驹《江山秋色图》、赵伯骕《万松金阙图》等,无一不是青绿山水画史上的丰碑伟作。
隋 展子虔 游春图,绢本设色
纵43厘米,横80.5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展子虔《游春图》,上有宋徽宗赵佶所题“展子虔游春图”字样,而遂定为最早的独立成幅的青绿山水画作。虽然离不开勾线填色的基本技法,但画中山石、树木、亭榭楼阁、人物鞍马的布置,俨然自成一家,而不再是魏晋古法中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早期景致。画史记载中的展子虔是一位善于体察描绘自然景物的山水画家,画作“远近之势”,颇有“咫尺千里之趣”,在这位“唐画之祖”的带领下,青绿山水在有唐一朝才得以隆盛。
唐 李思训 江帆楼阁 青绿设色
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提及唐代青绿山水,影响最大的是大小李将军——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李思训画风的精工细致,兼创金碧山水之功,享有“国朝山水第一”之誉。传世冠名在其下的《江帆楼阁图》,画法温淳而稍变古法,设色浓厚之中不乏晶莹剔透,构图敧侧而不失古怪,上启《游春图》,下开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同被后人称赞为“清妍秀润”的《明皇幸蜀图》,更在其父的基础上加以升华,气势更宏大,树石勾勒赋色谙熟,点景人物鞍马繁复精准,远山近水重叠不尽,云雾缭绕,有气吞万里之势,难怪被同一时代的美术评论家张彦远评及“受父之势,妙又过之”。
唐 李思训(传) 明皇幸蜀图
纵55.9厘米,横81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与此同时的水墨一系也应运而生,如果说青绿山水是因对景写生(即对自然山水的真实写照,用画材把青山绿水反映在绢素上,方便足不出户的达官贵人品赏),那么纯粹水墨一系的山水画则更多是文人墨客的性情之作。诸如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就是以著名的田园诗人王维为首“始用渲染,一变勾斫之法”,后经过唐末五代两宋时期的荆浩、关仝、董元、巨然、李成、范宽、郭熙,一度兴盛之极,再衍而为米氏父子(米芾、米友仁)、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等,逐渐取代了青绿山水在画史上固有的一统地位。青绿山水便退居二线,被少数皇宫贵人或街巷工匠的职业画工们所专擅。然这期间,亦不乏精湛的青绿山水画家及画作传世,使得此脉不绝。
北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长卷局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尤以北宋徽宗朝的天才少年——王希孟为典型代表,其传世巨构《千里江山图》,是为其未满二十岁之作。据画作后面蔡京题跋可知:“上(宋徽宗)知其(王希孟)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可不久后,王希孟便英年早逝,空留此作传了下来。此作绘制在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的巨幅绢本上,气势辽阔超凡,全卷层峦叠嶂、逶迤连绵,览之有如身临千里江山之胜景。可与此一时期民俗画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相媲美,而更显技精境美。
北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长卷局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朝显宦兼书画大家董其昌在其《画禅室随笔》中曾提及:“李昭道一派,为赵伯驹、赵伯骕精工之极,又有士气。后人仿之者,得其工不能得其雅。” 这里所说的“精工之极,又有士气”,便是指稍晚于王希孟不久的北宋末、南宋初的赵伯驹、赵伯骕兄弟。兄弟二人均擅精工细致的青绿山水,这可以从归属没有疑问的赵伯骕的《万松金阙图》中看得出,比之稍前的《千里江山图》来说,更加专注于真实的写照,松树的主体地位突出,更是一转魏晋隋唐时的拘泥规范,这便是董其昌眼中的“又有士气”的缘由吧。
南宋 赵伯驹 江山秋色图卷 绢本,青绿设色
纵56.6厘米,横323.2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由此我们再来看这一时期的另一幅佳作《江山秋色图》,更可谓“精工之极”,又高超《明皇幸蜀图》的构景,惟妙惟肖的细节处理,鸿篇巨制的构景造图,不可谓赵伯驹而谁与?此后,元明清近千年的青绿山水画史上便再难有如此的大手笔了!原因何在?文人的参与,时代的气息使然,使其更趋向于趣味的传达,笔墨韵味的呈现,“重口味”的大青绿山水便逐渐被文人崇尚的水墨山水所取而代之,兼而出现了设色简洁的小青绿山水。
元 钱选 王羲之观鹅图 纸本设色
纵23.2厘米,横92.7厘米,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尤其在元朝,钱选、赵孟頫可算是青绿山水古法一路的承继者。流传下来的钱选山水,亦多表现为青绿设色一路,诸如《山居图》、《幽居图》、《羲之观鹅图》、《归去来辞图》等等,这类带有一定隐逸思想题材的山水画作,虽只是简单地勾线轮廓,然后赋色青绿,理应归属唐宋青绿山水一脉,然气局上的缩小,设色上的清雅,题材的归隐,无不将之文人化,比之董其昌眼中赵伯驹、赵伯骕的“又有士气”而言,钱选的青绿山水更是“不乏士气”,而与其同时的赵孟頫则更是青绿山水“士气”化的典型代表,如传世作品《幼舆丘壑图》以及赵氏其他题材作品中的树石用青绿法处理的效果,皆不见唐宋青绿山水的宏大气息,而独具清雅修饰之优长。
五代 董源江堤晚景,绢本设色
纵179厘米,横116.5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有元一朝的青绿山水“士气”化的倾向,直至明中期仇英的出现,才得以打破。这一时期,还有沈周、文徵明(有青绿佳作《万壑争流图》等传世)等众多文人画家,在笔墨韵味之中,加进了青绿的典雅,丰富了山水画的进一步发展。而仇英算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仇英出身卑微,却于画事一道,几十年如一日,创作了诸如《桃源仙境图》、《人物故事图》册页等等佳作,娴雅幽淡之境,无不是古法的继承与创新。崇尚文人画的董其昌就曾极高地评价“仇英为近代高手第一,兼有宋二赵之雅”。
南宋 佚名 春山渔艇图页 绢本设色
纵21厘米,横21.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有清二百余年,仅袁江、袁耀等宫廷画家仍在固守青绿山水古法一脉,在前人基础上,在画中加入功力深厚的界画,使得构图更加气势恢宏,主题鲜明,算是对青绿山水一脉的创新。例如袁耀《阿房宫图》及《骊山避暑十二景图》等等,传世作品甚多,远观皆可见出非同寻常之处。
元 胡廷晖 春山泛舟图 绢本青绿设色
纵143厘米,横5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近代青绿山水的标新
晚清因循守旧的山水画坛,充斥着“正统派”的四王画风,并有“家家石涛,人人八大”的情景。然而百花齐放的画坛,也相继出现了擅长绘制青绿山水的画家。这与清宫旧藏历代名迹随溥仪外携流散民间,诸多画家挣购观摩,才得以打破因循守旧的旧习相关。由此,出现了吴湖帆、张大千、陈少梅、谢稚柳、陆俨少等为首的善画青绿山水的画家。其中吴湖帆先从四王之文人画入手,而上追宋元,一生不乏青绿山水精品之作,并培养出了俞子才、朱梅村等一批专于此道的画家。他们画风崇尚简淡娴雅,尤以青绿见长,兼有文人和画工之味,而为含蓄蕴藉的品质,颇为可贵。
元 朱叔重 春塘柳色 纸本设色
纵41厘米,横55.3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五百年来一大千”的张大千,更是青绿山水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不仅擅长传统一路的青绿古法,更在古时便有的泼墨技法(画史记载王洽等人首创此法,后世画人偶有尝试,至张大千而大兴)基础上,首创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大青绿泼彩技法。由此,我们便可以清晰明了地给张大千青绿山水划分为二大类,一者就是继承与发扬传统青绿技法,此类作品精工细致,极尽画工之能事,如《湖山消夏图》,湖天渺茫之境融汇于大青绿之中,极能代表张大千青绿精工一路的特色。此类作品还有《临董源江堤晚景图》、《仿宋人青绿山水》(成扇,1949年所作)、《秋水春云图》等等;另者,就是缘其首创的泼彩山水技法,绚烂之极,颇能彰显张大千“艺高人胆大”的气魄,如《长江万里图》、《黄山前后澥图》、《爱痕湖》、《庐山图》等等,创新了青绿山水一路技法的同时,也在国际上充分展示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融合及分庭鼎立之势。
元 冷谦 蓬莱仙弈图卷 绢本设色
纵29.6厘米,横100.2厘米,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至于陈少梅青绿山水的简静,谢稚柳的文雅,陆俨少的韵致,无不是近现代画坛举足轻重的重要组成部分。
延续至今,于青绿山水画,仍有不乏突出者,譬如尤以青绿山水为能的陈佩秋先生首当其冲地革新了青绿山水的模式。清新工细是其青绿山水的基点;“创新”、“难度”是其青绿山水的方法和追求;借鉴外来色彩种类和表现技法是其青绿山水得以确立的外在优势。而运用中国画的笔法,仍然是底线。
元 盛懋 山水图,绢本设色
纵30.3厘米,横24.4厘米,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青绿山水作为山水画科中一支,却在有清二百余年中渐行渐远,终于在近代,得以重新扬帆起航,允为家谈。
元 盛懋 山居纳凉图 绢本设色
横31.27厘米,纵261.62厘米,现藏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明 董其昌 霜林秋思图 纸本设色
纵130厘米,横63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 沈周 青绿山水图 绢本,青绿设色
纵124厘米,横55cm,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