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年检,这项制度本用于定期检测车辆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用车安全。而眼下消费者对汽车保养日渐重视、汽车制造工艺和产品质量也大幅提升的情况下,这项制度的必要性、实用性受到了质疑。同时,汽车年检的本身意义也因为一些利益链的掺杂而有些变味。
因而,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长陈训华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取消七座以下私家车年检的建议》。“建议”包括3点:一是建议取消小汽车(非营运轿车)强制年审;二是取消“捆绑式年检”;三是保养可以代替年检。
需要明确的是,“汽车年检”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种是需要上检测线进行的全面安全技术检测;第二种是可以拿着生效的交强险保单到车管所直接领取的年检标志。
界面新闻记者查阅相关法规发现,当前针对非营运的小轿车等车辆的汽车年检规定是:新车6年内免检,此后每年年检一次。
也就是说,当前,用户在新车购买后的6年内不需要进行上线检测,仅需要凭借生效保单就可领取年检标志。6年以后,每年都需要进行一此全面的上线技术检测。
而陈训华代表的建议则是更进一步——完全取消非营运7座以下私家车的强制年检制度。
陈训华代表提交的《关于取消七座以下私家车年检的建议》中,为三点建议都提供了依据。
陈训华代表指出,车辆年检制度实施10年来,交通事故有增无减,车辆尾气污染也日益严重,车辆年检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成为例行公事。取消汽车年检事项,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精简机构,减少人员、技术、设备开支。
另一方面,陈训华代表指出机动车都是经过严格的出厂检验以后才流入市场的,包括对汽车的安全性能等都作了严格的检测。并且大部分私家车每行驶5000-10000公里都要进行一次保养,其中的保养项目中,很多项目都是针对汽车安全性进行检测与保养,如果车主定期对车辆进行保养,那么车主再花钱年检是没有必要的,安全性可以足够保障。
上述是针对“第一种”年检(即上线检测)的非必要性提出的依据。
“捆绑式年检”是指车主不处理交通违法,车管所不发放年检合格标志。陈训华代表建议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完全可以督促车主及时处理违章记录,不必将交通违章记录的处理与年检挂钩。
这是针对“第二种”年检(即车管所根据有效保单直接发放年检标志)的非必要性提出的依据。
实际上,除了关于年检的必要性考量之外,陈训华代表提出的建议还旨在杜绝年检过程中的“利益链”。
以“捆绑式年检”为例,《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年检,只需提供机动车行驶证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单即可,“任何单位不得附加其他条件”。而交管部门的《机动车登记规定》第49条规定则将处理交通违法作为年检的前置条件。
显然,两项规定发生了冲突。《道路交通安全法》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国家法律;《机动车登记规定》是公安部颁布的部门规定。“后者属于‘下位法’,前者是‘上位法’。
当两者冲突时,理应服从前者”律师王贝贝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这意味着,《机动车登记规定》第49条不符合法律规定。
有实际诉讼案例可支持上述说法。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四川广安车主彭先生一纸诉状将广安市交警支队诉至法院。尽管有交通违法记录没有处理,但法院仍然判定彭先生胜诉,判令广安市交警支队在限期内为彭颁发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
但此案并没有让公安交管部门严格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捆绑式年检”依旧存在。
交管部门为何坚执于“捆绑式年检”?
原因不难理解:道路交通安全违法现象严重的现状下,将年检与缴费扣分捆绑处置,有多一重制约的考量。另一方面,一些政府返还交管部门的比例或总额,与罚款额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这也从客观上助长了交管部门“捆绑式年检”的热情。
当一辆私家小轿车购买期限满6年后,便需要每年都进行上线检测。据了解,该过程中同样有“利益链”存在。
首先,必须要满足上述捆绑式年检中违章已处理的条件。其次需要常规的车辆行驶证正副页、有效期内的交强险副本证件。车身上大幅车身贴需要清理,透光率低的防爆膜要处理,与行驶证照片差别大的改装件要拆除,车上有三角警示牌且完好,该做的维修(如灯光)和保养需要提前做好。
检测站的工作人员首先检测外观。上述工作完成,这一步就会很轻松。但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前后牌照各有4个固定螺丝位,而车管所在上牌时只会为前后牌照各上两个固定住,剩余两个空着。而检测站则会要求车辆把每个位置都安装上固封。检测站单个固封的售价为5元,4个为20元。据了解,这项收费很少有人可以幸免。
在完成了上述初步检测后,需要拿着行驶证、检验单和钱包缴费并填写申请表以进行接下来的检测。这个过程需要漫长的排队等待。据了解,其中有“绿色通道”可供愿意支付额外费用的车辆“插队”。
轮到上线检测的车辆需要进行车速、刹车、灯光、噪音、侧滑、制动和轴荷等项目。检查完以上几项,工作人员会把车开去检测尾气。
而尾气检测对于当前的新车而言并不是问题,但对于6年后的新车而言,很容易“被”不合格。虽然有一次免费复检的机会,但如果调整后再不合格,此后的复检就需要收取约70元(广州地区为例)的复检费用。
即便汽车年检的必要性和公正性受到诟病,但仍有人认为它有存在价值。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分析师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汽车年检无疑是充满诟病的一项制度。但彻底取消它我觉得还是弊大于利的。”在他看来,汽车年检制度应该是尽量完善,而不是取消。
其指出,眼下国内的汽车市场竞争加剧、自主品牌转型、新能源车井喷的阶段。为了应对市场竞争,车企新技术频出,甚至一些新技术没有经过足够的测试就推向市场。“比如东风本田的机油门事件”,其举例说明:“就是因为CR-V车型的1.5T发动机没有经过足够时长的极寒测试才会导致机油增多。”
在各种新技术频出的阶段,标准混乱也会持续一段时间,保留年检这一脆弱的屏障终究会有点作用。至少,即便用户不重视,汽车制造商也不能完全对其无视。另一方面,他指出,取消了年检制度,一些人不在乎自己的车辆是否安全、环保数据是否达标,这些车会成为“马路杀手”。
那么如何优化年检制度?对比日本、美国等汽车发达国家的年检制度或许可以有所启发。
日本的年检制度和中国大致相同。日本法律规定,普通轿车新车第一次年检是在购车登记后三年进行,以后每两年进行一次新的年检并登记。年检的费用,包括检查费、手续费、自赔和保险、车辆重量税以及更换零部件等的费用,一般在8万-18万日元不等,相当于平均每年2500-5000元人民币。
得益于年检各环节的公开透明和政府监管力度,年检对于日本普通民众来说并不麻烦。日本的年检一般在上一次年检有效期结束前1个月开始准备,车主可从年检前两周开始在网上预约检查时间,预约之后也可取消。预约时,车主可以勾选自己车辆类型,来计算出大概的验车费用。
日本的车主们可以在全国各个正规的检测场进行车辆年检。而"日本汽车检查独立行政法人"的网站上也会公开各个检测场所的具体信息,其包括检测高峰期和时间段等。车主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检测场,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检测场所由于待检车辆过多而导致的长时间排队情况。
此外,日本可以在汽车品牌4S店、汽车车检专营店、汽车城、加油站、车检代理店等地点进行年检。在中国,年检需要去各城市的车管所或者车管所指定的车辆检测站进行。
这其中或许又难免存在“利益链”。
另一个汽车发达国家美国则存在各州不同的年检制度。一些州需要两年检测一次,一些州终身仅需要检测一次,而阿拉斯加州、阿肯色州、印第安纳州、爱荷华州、肯塔基州、密歇根州、明尼苏达州等则是无需年检。弗吉尼亚州和加州则比较特殊,规定车辆必须每年进行年检。
资料显示,美国的年检分为安全检查和尾气排放检查两部分。在美国,汽车年审由州警署负责,警署只负责检查规则。具体的汽车检查就要去警署授权的汽修点审核,而这些汽修点分布得要比中国多得多,美国车主并不需要去蜂拥去一个维修点检查,也不存在排队的问题,更不存在“绿色通道”。
基于各国年检制度对比,上述未具名分析师指出,发达国家仍然存在汽车年检,代表着这一制度仍然有存在的意义。相比完全取消汽车年检的建议,我国可以对这项制度进行优化。
例如,提高年检效率,让年检不再拥堵;车辆年检过程需要透明化,向社会公开年检标准,开通官方复检机构,对车主有疑义的车辆进行免费复检,让车主少花冤枉钱;此外,严打“利益链”,消灭“年检一次不过,交钱就过”的潜规则和“捆绑式年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