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用滴滴,外卖上美团,而如今这两家看似没有交界的公司却开始了一条“跨界互怼之路”。
美团为狠挖用户,每单补贴40元
不同于传统的出租市场,网约车的“战场”上,补贴的多少成为决胜的关键所在。曾经的滴滴与快的、优步等网约车平台之战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补贴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目前,滴滴对司机的抽成约为20%,同时,司机在6-24点之间每日在线满10小时,每日接够10单的情况下,才可在月末拿到600元的保底收入。而其他网约车平台挑战滴滴的两大手段分别是:常规的市场补贴,目的是抢夺用户;另一种是降低抽成,目的是吸引司机。
准备进军网约车的美团发现了这个秘密。据钛媒体报道,一家名为GPLP的创投媒体根据美团打车的价格计算出了其补贴成本——约为每单40元。按照这样的补贴计算,其订单规模到达50万时,仅在上海一城,每月亏损预计达6亿元,近1亿美金。这还不包括广告、营销、技术、人力等成本费用。
而针对司机来说,美团对于前1万名注册的司机,前三个月免抽成。1万名之后注册的司机,美团对司机抽成8%。3月24日,美团点评CEO王兴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透露,“美团出行是新玩家,去年开了南京,几天前开了上海,很迅速地拿到1/3的市场份额。”
滴滴反击:跨界外卖保底收入一万元
不甘示弱的滴滴在外卖上也是下足了功夫。在滴滴公布的招聘骑手标准上显示,骑手分为忠诚和自由,忠诚骑手每周的送餐时间要超过48小时,保底收入1W,自由骑手的订单收入都翻倍,这样的规则给美团也施以了巨大的压力。而这样的跨界在商场上绝不是什么新鲜事。Uber开始正式进军美国外卖市场,推出UberEats。现今,UberEats的流水占到Uber全球总流水的10%。如此大的利润,也难怪美团和滴滴会动心了。
据说,美团CEO王兴与滴滴出行CEO程维私下是关系极好的朋友,有趣的是,美团打车产品推出的这一天,两人正在一起吃饭,当时两人并未谈到这个话题,事后程维看到美团出行上线的新闻后,追问王兴为什么搞打车,王兴只是回答想试试。
王兴的试试让程维也加快了自己进军外卖领域的脚步,并积极反击,昔日的好友关系在商业战场上瞬间破碎。在美团相继获得南京与上海网约车资格的同时,程维则迅速停掉了与美团之间的合作,抓紧布局外卖业务。除无锡外,滴滴外卖会在近期逐步开放,但具体会在哪些城市开通还得等待滴滴官方公布消息。
高德横插一脚,试图“浑水摸鱼”?
《财经》杂志在2018年2月曾报道称,滴滴内部人士表示:美团点评做打车,就是希望瓜分滴滴20%至30%的市场份额,成为市场第二名。要知道,自2016年8月滴滴收购优步中国之后,市占率高达93.1%。高德显然动心已久,但至于能拿下多大的市场份额,目前还未可知。但与其他顺风车平台抽取用户10%佣金不同的是,高德宣称其公益顺风车平台没有任何商业化目的,用户端不抽佣,行业端不打补贴战。这一举动直接降低了用户成本和司机成本,从价格因素上看可能会侵占现有市场份额。
三个平台一场戏,竞争都是“假”的?
滴滴、美团、高德之间的跨界“互怼”目的为何?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中“插足”面临的巨大风险又被如何考虑?
眼下,高德和美团的网约车业务看似直指滴滴,但究其背后的原因,似乎与滴滴竞争抢夺市场只是其中最浅显的层面。钛媒体认为,美团行至如今,和滴滴之间的战争其实不是打给滴滴看的,而是打给饿了么、携程、淘票票以及美团的投资人看的。
美团得到打车业务早已被外界解读为瓜分滴滴20%至30%的市场份额,成为市场第二名。但,如果对标滴滴560亿美元估值,这意味着美团至少可增加100亿美元的估值。那么对于美团而言,做网约车这件事,似乎更像是王兴在投资人面前讲的一个“市梦率”的故事,毕竟,滴滴在打车方面已经做到一家独大,如果能从滴滴那儿虎口夺食,那么饿了么、携程、淘票票这些生活服务细分领域的竞争对手都将不再话下。或许,美团真的急需这样一场战争来稳固军心,稳定估值甚至抬高估值,为此后的顺利上市做好准备。
而就在今天(3月27日),据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美团点评已选择美银美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为赴港IPO做准备,预计最早今年晚些时候完成上市。
对于拥有7亿用户的高德来说,涉足网约车市场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对司机、用户来说,高德网约车的出现解决了用户在打车APP和地图APP之间来回跳转不便这一问题。并且,高德推出的顺风车顺应了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务平台这一核心逻辑。早在2017年,高德就接入了滴滴、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曹操专车、摩拜、ofo这些出行方式,而此次顺风车功能的加入,在本质上,只是对出行服务的补充。
总体来看,三大公司同时看准出行行业,且纷纷跨界除了利益因素的驱使,也不难看出三者对于“出行+餐饮”的时代争夺战充满了寄托。“如此的多品类竞争,生态敞口如此之大,这样做真的有意义吗?不少业内人士这样问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