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后勤保障车,马拉松比赛的幕后英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后勤保障车,马拉松比赛的幕后英雄

除了几种常见车外,其实马拉松赛场还有警车、摩托车、摄影车、清洁车等,它们在各个角落各司其职,共同保障马拉松比赛的顺利进行。

有人说,马拉松会上瘾,想戒就不要开始。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跑步,城市轻跑已成为一种时尚,马拉松也越来越成为都市人的运动狂欢节。

然而你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是,为了打造这样的赛事服务质量,赛事举办方背后付出了多少心力,这其中汽车凸显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在整个比赛中,无论是领跑计时、毛巾分发、饮料补给、药物供应,还是移动厕所、卫生清洁、医疗救护、弃赛收容、都能看到汽车的身影。

正是有了这些汽车做后勤保障,才有了比赛的圆满落幕。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马拉松比赛背后的英雄们吧!

引 导 车

引导车是为参赛选手开道,引导队伍方向,以及计时提示的车。对于一项马拉松而言,有两项至关重要的部分:第一是赛道,一条完美的赛道可以让选手跑出最优异的成绩,第二是领跑于所有选手之前的那辆计时引导车,给选手加油打气,陪伴他们跑到终点。

引导车在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是没有的,不仅受限于当时的汽车制造水平,可能也与参赛人数不多有关。后来,随着参赛选手的增多,以及出于安全的需要,引导车渐渐出现在赛场上,为那些跑错跑偏赛道和掉队的选手指导方向。

但早在70年代之前,几乎所有的引导车都是传统燃油动力车型,不仅污染赛场环境,还会产生意外的尴尬:正在奔跑的选手需要更多氧气的时候却闻到一股尾气。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首台纯电动车BMW 1602引领马拉松赛,让最前面的选手不再遭受尾气的烦恼。

此后,各大马拉松比赛引导车都开始偏向清洁能源车,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可以安然享受“一步一风景,一景一陶然”的健身乐趣,从而也使马拉松成为了真正的“绿色赛事”。

补 给 车

马拉松通常会有绵延几十公里的赛程,极度考验选手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为了帮助选手顺利地完成这场与身体的拉锯战,主办方通常会在固定间隔的位置上提供补给,此时补给车就要不停地忙碌于各个补给点,保证供应充足。

补给车一般是货箱车,容量比较大,因为要运送的东西很多,其中最多的是水和运动饮料,还有水果、点心、能量胶、冰块、盐丸、毛巾等常见补给品。当然,有的比赛也用小轿车、小推车,这些车在赛场上来回穿梭,让选手们的马拉松之旅更加安心。

救 护 车

救护车是马拉松比赛必不可少的安全保障。以前的马拉松赛道,选手遭遇危险或突发疾病倒地,只能由旁人简单处理,等待急救车到达,往往错过最佳急救窗,马拉松成为悲剧频发地。

现在,随着赛事服务水平的提高,马拉松赛场一般都会配备专业的救护车,车内配备氧气、便携式呼吸机、心脏起搏除颤器、病人监护仪和绷带、外敷用品、夹板、支架等,以便医生在现场和途中及时并快速救护伤者,避免出现伤亡事故。

面对马拉松赛道心脏骤停,AED越来越成为马拉松赛道急救的标配,其便携、操作简单、质量可靠的特性,成为马拉松赛道击退死神的利器。

收 容 车

收容车是专门接收那些在比赛途中因身体不适或坚持不下去的选手、以及到赛段关门时间还没有跑完的慢蜗牛们的大巴。主办方一般会为参赛选手准备若干辆收容车,每辆大巴上都配有一名裁判员和两名志愿者,凡是在比赛途中任何选手,都可以免费乘坐收容车到达终点。

收容车就是大家常见的大巴,只不过车身上贴了一些赛事logo、海报之类的,在赛场上会醒目一些。大多数人都不需要收容车,也就没见过收容车的样子,只有极少数人会无奈地选择坐收容车。因为上了收容车就意味着你放弃了比赛,比赛号码布将被收回。

对那些好不容易中签有机会跑马拉松的人来说,上收容车是一件有点丢脸的事情。因此,有的人宁愿痛苦地硬撑着,也不上车,但也有人认为这样做并不丢人,反而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竞赛精神。

其 他 车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车外,其实马拉松赛场还有警车、摩托车、摄影车、清洁车等,它们在各个角落各司其职,共同保障马拉松比赛的顺利进行。

曾有网友以一句“10万人的体育场散场后一片垃圾都没有!”,来盛赞日本人的高素质。东京马拉松亦如此,除了数百辆清洁车来回作业,赛场上也是“五步一哨,十步一岗“,志愿者化身人肉垃圾桶,拿着胶袋守在路边,使选手不用乱丢垃圾影响其他参赛者,也保持了干净整洁的赛道形象。

不过,马拉松比赛的车可不止这些常见用途,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用法。比如,1904年的圣路易斯奥运会上,选手劳兹中途坐汽车行驶了11英里后,又接着跑完比赛,结果他被宣布为冠军。就在总统女儿为他颁发金牌时,裁判提出抗议,他被取消成绩,并罚终身禁赛。

去年1月,英国著名的银石赛道上,健身和营养学专栏作家罗斯·埃德利在雨中拖着一辆重1400公斤的汽车,完成了42.195公里的一个全程马拉松,共用时19小时36分43秒。这简直是一项令人称奇的壮举,网友惊呼“世界最强马拉松”。

马拉松是大规模的体育运动项目,参赛人数众多,选手水平不同,后勤保障复杂,需要缜密的计划和默契的协调,才能呈现高质量的赛事服务水平。这些车辆的存在保证了比赛的顺利进行,陪伴每一个参赛者跑到最后,分享奔跑路上点滴的激情和乐趣。有时候你以为你在跑马拉松,其实汽车也是在跑马拉松。

……………………………………………………………………

上海汽车博物馆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后勤保障车,马拉松比赛的幕后英雄

除了几种常见车外,其实马拉松赛场还有警车、摩托车、摄影车、清洁车等,它们在各个角落各司其职,共同保障马拉松比赛的顺利进行。

有人说,马拉松会上瘾,想戒就不要开始。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跑步,城市轻跑已成为一种时尚,马拉松也越来越成为都市人的运动狂欢节。

然而你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是,为了打造这样的赛事服务质量,赛事举办方背后付出了多少心力,这其中汽车凸显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在整个比赛中,无论是领跑计时、毛巾分发、饮料补给、药物供应,还是移动厕所、卫生清洁、医疗救护、弃赛收容、都能看到汽车的身影。

正是有了这些汽车做后勤保障,才有了比赛的圆满落幕。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马拉松比赛背后的英雄们吧!

引 导 车

引导车是为参赛选手开道,引导队伍方向,以及计时提示的车。对于一项马拉松而言,有两项至关重要的部分:第一是赛道,一条完美的赛道可以让选手跑出最优异的成绩,第二是领跑于所有选手之前的那辆计时引导车,给选手加油打气,陪伴他们跑到终点。

引导车在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是没有的,不仅受限于当时的汽车制造水平,可能也与参赛人数不多有关。后来,随着参赛选手的增多,以及出于安全的需要,引导车渐渐出现在赛场上,为那些跑错跑偏赛道和掉队的选手指导方向。

但早在70年代之前,几乎所有的引导车都是传统燃油动力车型,不仅污染赛场环境,还会产生意外的尴尬:正在奔跑的选手需要更多氧气的时候却闻到一股尾气。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首台纯电动车BMW 1602引领马拉松赛,让最前面的选手不再遭受尾气的烦恼。

此后,各大马拉松比赛引导车都开始偏向清洁能源车,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可以安然享受“一步一风景,一景一陶然”的健身乐趣,从而也使马拉松成为了真正的“绿色赛事”。

补 给 车

马拉松通常会有绵延几十公里的赛程,极度考验选手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为了帮助选手顺利地完成这场与身体的拉锯战,主办方通常会在固定间隔的位置上提供补给,此时补给车就要不停地忙碌于各个补给点,保证供应充足。

补给车一般是货箱车,容量比较大,因为要运送的东西很多,其中最多的是水和运动饮料,还有水果、点心、能量胶、冰块、盐丸、毛巾等常见补给品。当然,有的比赛也用小轿车、小推车,这些车在赛场上来回穿梭,让选手们的马拉松之旅更加安心。

救 护 车

救护车是马拉松比赛必不可少的安全保障。以前的马拉松赛道,选手遭遇危险或突发疾病倒地,只能由旁人简单处理,等待急救车到达,往往错过最佳急救窗,马拉松成为悲剧频发地。

现在,随着赛事服务水平的提高,马拉松赛场一般都会配备专业的救护车,车内配备氧气、便携式呼吸机、心脏起搏除颤器、病人监护仪和绷带、外敷用品、夹板、支架等,以便医生在现场和途中及时并快速救护伤者,避免出现伤亡事故。

面对马拉松赛道心脏骤停,AED越来越成为马拉松赛道急救的标配,其便携、操作简单、质量可靠的特性,成为马拉松赛道击退死神的利器。

收 容 车

收容车是专门接收那些在比赛途中因身体不适或坚持不下去的选手、以及到赛段关门时间还没有跑完的慢蜗牛们的大巴。主办方一般会为参赛选手准备若干辆收容车,每辆大巴上都配有一名裁判员和两名志愿者,凡是在比赛途中任何选手,都可以免费乘坐收容车到达终点。

收容车就是大家常见的大巴,只不过车身上贴了一些赛事logo、海报之类的,在赛场上会醒目一些。大多数人都不需要收容车,也就没见过收容车的样子,只有极少数人会无奈地选择坐收容车。因为上了收容车就意味着你放弃了比赛,比赛号码布将被收回。

对那些好不容易中签有机会跑马拉松的人来说,上收容车是一件有点丢脸的事情。因此,有的人宁愿痛苦地硬撑着,也不上车,但也有人认为这样做并不丢人,反而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竞赛精神。

其 他 车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车外,其实马拉松赛场还有警车、摩托车、摄影车、清洁车等,它们在各个角落各司其职,共同保障马拉松比赛的顺利进行。

曾有网友以一句“10万人的体育场散场后一片垃圾都没有!”,来盛赞日本人的高素质。东京马拉松亦如此,除了数百辆清洁车来回作业,赛场上也是“五步一哨,十步一岗“,志愿者化身人肉垃圾桶,拿着胶袋守在路边,使选手不用乱丢垃圾影响其他参赛者,也保持了干净整洁的赛道形象。

不过,马拉松比赛的车可不止这些常见用途,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用法。比如,1904年的圣路易斯奥运会上,选手劳兹中途坐汽车行驶了11英里后,又接着跑完比赛,结果他被宣布为冠军。就在总统女儿为他颁发金牌时,裁判提出抗议,他被取消成绩,并罚终身禁赛。

去年1月,英国著名的银石赛道上,健身和营养学专栏作家罗斯·埃德利在雨中拖着一辆重1400公斤的汽车,完成了42.195公里的一个全程马拉松,共用时19小时36分43秒。这简直是一项令人称奇的壮举,网友惊呼“世界最强马拉松”。

马拉松是大规模的体育运动项目,参赛人数众多,选手水平不同,后勤保障复杂,需要缜密的计划和默契的协调,才能呈现高质量的赛事服务水平。这些车辆的存在保证了比赛的顺利进行,陪伴每一个参赛者跑到最后,分享奔跑路上点滴的激情和乐趣。有时候你以为你在跑马拉松,其实汽车也是在跑马拉松。

……………………………………………………………………

上海汽车博物馆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