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全民焦虑,心理学创业风起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全民焦虑,心理学创业风起时

意义感焦虑会是未来十年人类社会一个主要焦虑。既然意义感未来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而且只能由人来生产,那我认为心理学的市场会变大。

作者 | 齐朋利

今年是黄伟强在心理学领域创业的第十年。

他最新的创业项目壹心理,在2017年10月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全网注册会员超过了1700万,这使得壹心理成为当前最重要的心理学头部平台之一。

从2008年开始,黄伟强在线上和线下都尝试过多个心理学创业项目,但受限于用户对心理学认知水平、付费习惯尚未养成,以及资本关注度不高等多方原因,黄伟强的心理学创业之路虽然起步早但困难重重,发展速度并不算快。

从2014年开始,这种情况发生明显转变,人们的心理需求得到进一步关注。同时,通过武志红的心理畅销书、李松蔚、采铜等心理学者在知乎作答以及黄伟强等心理创业者的努力,大众对心理学的认知在不断提高。

2014年,壹心理第一次成功利用课程变现并获得了资本青睐。

与此同时,李真、钱庄等一批有着海外心理学求学经历的创业者看中市场空缺纷纷投身心理学创业。前者成立了心理咨询平台简单心理,后者创办了心理学自媒体KnowYourself。

简单心理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真格基金天使轮投资,并在成立两年时间里为超过十万人提供了咨询服务。而KnowYourself(以下简称KY)则通过专业易懂的文章吸引了大批都市年轻人的关注,其公号文章经常是十万加。KY在去年举办的两场线下嘉年华活动更吸引了上万人参与,这种盛况是之前少见的。

在全民焦虑的时代背景下,资本市场对心理学创业项目的兴趣也在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壹心理、简单心理和KY这三大心理学平台都已经完成A轮融资,这意味着心理学创业迎来了起风时刻。

心理学的大众普及

壹心理创始人黄伟强有一句名言,“不是我选择了心理学,是心理学选择了我。”

从高中开始,黄伟强接触心理学并着迷于大脑、人性等相关书籍,“我想了解自己,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003年,黄伟强进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习应用心理学专业。2007年大学毕业之后,黄伟强第一份工作是在深圳一家互联网公司开发心理测评。在黄伟强看来,心理测评是很好的心理学工具,“它可以很好的帮大众建立亲和感和信任感,用户只要花很少时间成本或金钱成本就可以体验心理学服务有没有帮助。”

2008年,黄伟强创办心理学网站蓝心网,这是其第一个独立创业项目并获得了天使投资。由于当时大众对心理学了解度并不高,心理服务尚未被大众普遍接受,蓝心网仍然以传播心理学图文内容为主。

壹心理创始人黄伟强

在此期间,黄伟强曾在豆瓣发起过一次图片测试心理的活动,这次活动吸引了超过100万人参与,之后黄伟强开始利用新媒体来传播心理学。从2008年开始,黄伟强开始在豆瓣、微博等平台运营心理学账号,成立了豆瓣最大的心理学小组和小站以及当时微博和人人网上最大的心理学大号,开心网上还有200万粉丝。

由于蓝心网技术与产品分隔两地加上线上变现困难等问题,黄伟强之后转到线下做EAP公司博曼心理,所谓EAP是指员工帮助计划,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当时博曼心理主要客户以政府单位和大型制造型企业为主。EAP市场相对稳定,但由于缺乏数据统计,这块市场容量有多大并不清晰。

“这块市场可能会有增长的趋势,因为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需要为员工减压或增加心理福利,但现在整个EAP市场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或项目出现。”在黄伟强看来,EAP是一个很重的服务而且由于牵涉到线下和大量专家,使得服务的标准化很低。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类产品不符合现代语境,“可能大多数做EAP心理产品的人还是活在自己专业的世界里,没有活在90后、00后的世界里。”

在像黄伟强这样的心理学创业者出现之前,心理咨询师、心理畅销书作家武志红在心理学大众普及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武志红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后曾在订阅用户有120万的《广州日报》写心理学专栏。博客开始出现的时候,武志红开始转战博客,在2009年依靠博客导流,武志红就已经能养活自己。

同样在2009年,武志红成立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通过线下咨询的方式为用户服务。从2011年开始,武志红开始经常使用微博,武志红发现自己的课程广告发在博客上招生需要一两个月,但发在微博一两周人就招满了。同时通过《为何家会伤人》等一系列畅销书的出版,武志红在大众层面的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去年2月的采访中,武志红曾透露自己在北上广有四家工作室,心理咨询师总人数超过60位,并计划在2017年再建十五家工作室,希望将“心乐土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做成心理咨询第一品牌。同样在去年,武志红也在得到App开设了付费专栏《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截止目前这门课程已经有超过16万用户订阅。

当前心理学界流行的理论最简单的划分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精神分析,另一种是科学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的特点是难以被科学验证,强调童年创伤、原生家庭影响。

科学心理学研究脑、研究神经、研究人生发展规律,可以被科学观测和证明,其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认知,认知升级也是很多心理学自媒体所依据的理论。

但黄伟强在2011年创办心理服务平台壹心理的时候并没有在选择哪种理论上过多纠结,“大众其实并不在乎是什么流派,他们只在乎产品有没有用。我们也不纠结,我们算折中主义,所有的理论都会使用到。”

壹心理像是黄伟强之前几次心理学创业经历的综合产物,这个网站有心理文章、心理测试也有心理课程和心理咨询。壹心理同样以内容为先,“一开始就撬动专业用户是很难的,我们是先把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大众用户聚起来,搭好舞台再请专业人士入驻。” 2014年当用户突破600万的时候,壹心理开始邀请专家入驻。

2014年对于壹心理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在黄伟强看来,从这一年开始,消费升级的概念逐渐走红,大众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愿意为之付费。同样从这一年开始,大健康领域的项目受到追捧,作为大健康领域分支的心理健康也开始受到关注。壹心理在这一年拿到了专注于医疗健康的北极光创投的投资。由于当时壹心理一直没有在商业变现上发力,这笔融资对于当时的壹心理颇为重要。

海归心理学创业者的入场

在壹心理获得融资的时候,另一家心理服务网站简单心理也在2014年6月上线。和壹心理用户为先的发展模式不同,简单心理一开始就大规模招揽专业心理咨询师入驻。简单心理打出的旗号是“只允许TOP1%的最专业咨询师入驻提供服务。”

简单心理创始人、CEO李真曾谈到,简单心理是参考美国心理学会(APA)标准筛选咨询师,除了按照APA标准做专业教育与培训背景考核,还会有咨询服务经验和督导面试考核,综合通过率会在20%以下。

创办简单心理之前,李真曾是伦敦大学认知神经心理学硕士,毕业之后在豆瓣写过心理咨询文章、做过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讲师。凭借在豆瓣发布心理文章小有名气后,李真还在果壳网做过讲座,在荔枝FM开过电台。

申请到德雷珀英雄学院(主要培养年轻创业者)的入学资格之后,李真开始考虑做简单心理这个项目。和德丰杰基金创始合伙人Tim Draper聊过后,Tim Draper表示愿意投资这个项目。之后李真飞回国在一周内找到了真格基金和华创。2014年,简单心理获得了真格基金领投,华创资本、Tim Draper跟投的天使轮投资。

2015年1月,简单心理推出简单心理APP,其平台业务包括个体咨询、团体咨询以及心理科普类活动、心理测试、心理课堂等。其核心业务是一对一的个体咨询服务,每50分钟的费用在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在拥有数十万App注册用户的情况下,简单心理在2016年年初的单月流水已达数百万元。

2016年年初,简单心理完成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获得融资后,李真曾表示要从心理咨询拓展到企业心理服务、咨询师培训、精神科服务等立体化专业服务,同时也要利用心理科普内容布局传播矩阵。2016年9月,简单心理付费咨询人次超过10万。这年12月,简单心理推出了培养心理咨询师的“基础训练课程”。

简单心理

和李真类似,KY创始人钱庄也是有着海外求学背景的心理学创业者。钱庄本科就读于北大,之后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攻读临床精神卫生专业。在2015年下半年,钱庄联合曾在媒体工作的陈竹一起创办了心理学自媒体品牌KY。

KY本来是钱庄和陈竹在工作之余兼职做的一个公众号,到2015年底,KY的粉丝已经越来越多,由于担心一边上班、一边做公号效果不好,钱庄和陈竹决定正式离职创业。

“当时并没有想太多,KY当时想解决的是年轻人自我探索的问题。因为在美国,学校会给很多资源,引导大家去思考自己擅长什么、自己喜欢什么、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包括怎么做自己的人生规划。但是在中国,年轻人很难找到相应的资源,所以我们想把这块做起来。”钱庄告诉《三声》(ID:tosansheng)。

在钱庄看来,所有人都有由浅入深的心理需求,都有自我提升和幸福快乐的需求。“KY重点是在帮大众自我提升以及解决一般心理困惑这个层面。从另一个维度来说,心理学可以分为心理教育、自助互助以及心理治疗,我们主要关注心理教育和自助互助。心理治疗服务我们也提供,但并不是我们最想做的事。”

KnowYourself 创始人钱庄

KY依据的心理学方法论之一是认知行为疗法,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认知心理学。其核心观点是认知影响行为,如果想改变行为就要返回去改变认知。

KY的文章有认识自己、情绪、人格性格、亲密关系等诸多不同主题,这些文章都采用了国外APA学术引用格式规范,文章中每一个陈述和实验结果会注明出处,而且这些论据必须是专业学者的观点,或做过的研究。这使得KY的文章既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同时也从传播的角度进行了提炼,文章的易读性也很高。

这使得KY在创立一年之后,公众号粉丝就达到了80万。截止目前,KY微信公众号粉丝超过200万,在今日头条、知乎、豆瓣等其他平台的粉丝也超过150万。其中微信公号上,KY用户以生活在一二线、省会城市,年龄在18到30岁之间的用户为主,女性用户占到三分之二。KY在今日头条的用户年龄段则是以25岁到35岁居多,用户分布比微信更下沉。

KY将自己提供的服务分成三个层次,最浅层的服务是通过免费内容、线下活动(如自我探索嘉年华)以及心理测试等产品,满足用户了解自己、提升自己的需求。对于那些有一般心理困惑或问题的用户,KY提供知识付费产品、互助社群等等。同时对于那些需要心理治疗的用户,KY也提供了心理咨询对接服务,但不收取中介费。

2017年,KY在广州和上海举办了KY自我探索嘉年华的活动,总参与人数超过一万人。KY嘉年华被称作是心理学界的“草莓音乐节”,其中有心理演讲、市集以及工作坊等内容。以KY上海嘉年华为例,购买79元的通票可以看演讲、参加市集,349元的工作坊套票可以在一天内参加2场工作坊,每场工作坊涵盖人数十几人到四五十人不等。

举办KY嘉年华的活动目的在于提升用户的活跃度和黏度,同时也可以通过工作坊和心理学讲座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心理学。在今年,KY也会继续着重运营线上社群和线下活动。

KY自我探索嘉年华

从2016年8月开始,KY开始发力知识付费。KY的线上课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大众的,针对低自尊、原生家庭、焦虑等具体问题的课程,课节单价在69元到199元不等。另一类课程是培养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课程单价在数千元。

目前和KY有合作关系的课程讲师、咨询师有近400个。据了解,KY单个课程营收在数十万左右,在今年前三个月,KY课程收入已经超过400万元。

意义感会是未来十年主要的焦虑

壹心理也早在2014年底就推出了首个付费课程,这门名为《从0到1,如何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课程售价980元,共卖出了近四千份。壹心理平台上的付费课程也分面向大众的学院课程和咨询师课程两种,后者单价在数千元左右,学院课程定价从99元到199元不等,其中销售量超过五千的拳头课程有十多门。

黄伟强认为,知识付费为心理学平台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变现方向,只要课程做的好就可能有可观的收入。但壹心理的课程在宣传上并不占优,“作为专业团队,我们不会说自己的课程是万金油,但很多其他人都这么做,我们在宣传上反而没有受益。另外知识付费兴起大家都在抢老师,这对我们来说也并不算一个好事情。”

壹心理

今年壹心理在付费课程上的计划是在重大人生问题上通过课程给用户以帮助,“比如抑郁症,比如安全感,我们希望在大的人生问题上有课程帮用户解惑。包括也要在一些大众非常热衷的话题做爆款,爆款对于平台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壹心理的心理测试产品复购率也很高,由于可以做流量变现产品,壹心理会为很多公众号提供心理测试产品。在去年壹心理心理测试收入增长了近四倍,黄伟强预计今年也会有3倍以上的增长。

目前心理测评和付费课程是壹心理最重要的现金来源,但黄伟强认为长期来看,心理咨询会是心理学市场主要收入来源。“心理咨询的天花板真的很高,而且很容易和线下结合。我们一直在探索适合中国人的心理咨询服务是怎样的,如果我们现在的产品是对的,它就不太可能是现在这个量。”

KY今年在知识付费上会寻求二级平台分发,同时也会考虑用小程序来增强互动。目前KY的主要营收来自付费课程和广告,KY并不会在心理咨询对接服务中获取抽成,“我们做心理咨询对接的主要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更多样的服务,当然,KY会在前期对咨询师做严格的资质把关。”钱庄表示。

KY在2018年最重要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用户量级从百万跃升到千万,另外是要推出更多新产品,让公司产品线更丰富。今年,KY会重点在今日头条平台上发力,“因为我们认为头条会有一波流量红利,另外头条能够帮助我们去做用户下沉,我们也想让好的心理教育和知识接触到三四线城市用户。”

在用户量跃升上,KY主要想通过内容矩阵和MCN来实现。“我们现在只有这一个主号,今年我们在头条上除了现有的以成长为主题的账号,也会开像精神健康的号、亲子的号、中老年的号,未来会通过多频道的协作,来实现用户量级的跃升。”

今年3月壹心理宣布于去年10月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KY也于不久前完成了A轮融资。知识付费风潮和资本市场的关注使得心理学平台面临着更快的发展机会。同时越来越多人开始将心理学应用到创业项目中,头头是道董事崔璀创立的女性亲子自媒体Momself就邀请到了北大心理学博士李松蔚做内容合伙人。

李松蔚同样毕业于北大心理学系,是武志红的师弟,同时还是拥有四十万粉丝的知乎心理学大V。早在北大时期,李松蔚自己就办过报纸向学生传播心理学理论,但当时关注心理学的人很少,几乎没有人看那份报纸。但如今李松蔚在知乎上的知乎Live课程,最多的一场吸引了两万五千人参与。

北大心理学博士李松蔚

李松蔚很明显地感觉到大众对于心理学的关注度正在越来越高,原因在于焦虑感,很多人希望通过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来达成一定人生成就包括让自己的后代成功。“现在有很多说法包括你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现在很多人会把心理学当成是一种成功学来使用,这是我觉得这些年心理学变火的一个原因。”

这种焦虑感既催生了一批心理学服务平台,也为程一电台、夜听这样的情感电台以及江湖心理学提供了市场空间。在李松蔚看来,心理平台和课程确实是在为用户提供干货和知识以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但情感电台作用更多是抚慰和共情,“简单来说就是它提供的内容可能没办法解决问题,但是让你感觉被很深的理解了。”

钱庄也曾讨论过KY与江湖心理学的不同,“两者核心区别是,KY是基于实证研究的,我们采取的方法是科学证明有效的,而且只要采取这种方法,同样的结果会反复出现。而江湖心理学是不能被科学验证的,这是我们和江湖心理学最大的区别。”

和市面上流行的精神分析或认知升级理论都不同,李松蔚更倾向于利用系统论来理解问题。系统论可以分为可预测的物理系统和不可预测或控制的复杂系统。“我和崔璀合作做Momself,其实是希望去倡导一种不太一样的理论,就是没必要用那么大力气去预测和控制你的生活,因为我认为这些东西是不可预测的。”

在2018年,李松蔚希望通过Momself和出版书籍的方向进一步向大众传播心理学。教育用户仍然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心理学平台必须来做的事。黄伟强曾将当前心理学创业现状概括为大需求、小市场,“就是说大家都有心理学需求,但这种需求不会释放到心理服务中来,因为很多人对心理学没有概念甚至有认知偏差。”

李真在谈到心理学创业难点时也有类似提法,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大众很广泛,但只有一部分可转化为付费咨询客户。同时李真认为心理学娱乐化现象会对用户造成误导,包括有咨询需求人的比例是固定的,不会因为市场推广带来指数级增长。

“当然对于简单心理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简单心理是通过确保专业服务的质量,来提高单个客户终身价值。”李真说。

李松蔚认为,未来五年内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心理学的理论框架会发生转型,会不断派生出新的类别和新的声音出来。从规模来看,心理学市场会进一步增大。

“当人工智能开始普及后,人们的时间会变多,怎么去打发自己的时间呢,就需要意义。意义感会成为未来十年人类社会一个主要的焦虑。既然意义未来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而且只能由人来生产,我认为心理学的市场会变大。”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全民焦虑,心理学创业风起时

意义感焦虑会是未来十年人类社会一个主要焦虑。既然意义感未来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而且只能由人来生产,那我认为心理学的市场会变大。

作者 | 齐朋利

今年是黄伟强在心理学领域创业的第十年。

他最新的创业项目壹心理,在2017年10月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全网注册会员超过了1700万,这使得壹心理成为当前最重要的心理学头部平台之一。

从2008年开始,黄伟强在线上和线下都尝试过多个心理学创业项目,但受限于用户对心理学认知水平、付费习惯尚未养成,以及资本关注度不高等多方原因,黄伟强的心理学创业之路虽然起步早但困难重重,发展速度并不算快。

从2014年开始,这种情况发生明显转变,人们的心理需求得到进一步关注。同时,通过武志红的心理畅销书、李松蔚、采铜等心理学者在知乎作答以及黄伟强等心理创业者的努力,大众对心理学的认知在不断提高。

2014年,壹心理第一次成功利用课程变现并获得了资本青睐。

与此同时,李真、钱庄等一批有着海外心理学求学经历的创业者看中市场空缺纷纷投身心理学创业。前者成立了心理咨询平台简单心理,后者创办了心理学自媒体KnowYourself。

简单心理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真格基金天使轮投资,并在成立两年时间里为超过十万人提供了咨询服务。而KnowYourself(以下简称KY)则通过专业易懂的文章吸引了大批都市年轻人的关注,其公号文章经常是十万加。KY在去年举办的两场线下嘉年华活动更吸引了上万人参与,这种盛况是之前少见的。

在全民焦虑的时代背景下,资本市场对心理学创业项目的兴趣也在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壹心理、简单心理和KY这三大心理学平台都已经完成A轮融资,这意味着心理学创业迎来了起风时刻。

心理学的大众普及

壹心理创始人黄伟强有一句名言,“不是我选择了心理学,是心理学选择了我。”

从高中开始,黄伟强接触心理学并着迷于大脑、人性等相关书籍,“我想了解自己,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003年,黄伟强进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习应用心理学专业。2007年大学毕业之后,黄伟强第一份工作是在深圳一家互联网公司开发心理测评。在黄伟强看来,心理测评是很好的心理学工具,“它可以很好的帮大众建立亲和感和信任感,用户只要花很少时间成本或金钱成本就可以体验心理学服务有没有帮助。”

2008年,黄伟强创办心理学网站蓝心网,这是其第一个独立创业项目并获得了天使投资。由于当时大众对心理学了解度并不高,心理服务尚未被大众普遍接受,蓝心网仍然以传播心理学图文内容为主。

壹心理创始人黄伟强

在此期间,黄伟强曾在豆瓣发起过一次图片测试心理的活动,这次活动吸引了超过100万人参与,之后黄伟强开始利用新媒体来传播心理学。从2008年开始,黄伟强开始在豆瓣、微博等平台运营心理学账号,成立了豆瓣最大的心理学小组和小站以及当时微博和人人网上最大的心理学大号,开心网上还有200万粉丝。

由于蓝心网技术与产品分隔两地加上线上变现困难等问题,黄伟强之后转到线下做EAP公司博曼心理,所谓EAP是指员工帮助计划,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当时博曼心理主要客户以政府单位和大型制造型企业为主。EAP市场相对稳定,但由于缺乏数据统计,这块市场容量有多大并不清晰。

“这块市场可能会有增长的趋势,因为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需要为员工减压或增加心理福利,但现在整个EAP市场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或项目出现。”在黄伟强看来,EAP是一个很重的服务而且由于牵涉到线下和大量专家,使得服务的标准化很低。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类产品不符合现代语境,“可能大多数做EAP心理产品的人还是活在自己专业的世界里,没有活在90后、00后的世界里。”

在像黄伟强这样的心理学创业者出现之前,心理咨询师、心理畅销书作家武志红在心理学大众普及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武志红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后曾在订阅用户有120万的《广州日报》写心理学专栏。博客开始出现的时候,武志红开始转战博客,在2009年依靠博客导流,武志红就已经能养活自己。

同样在2009年,武志红成立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通过线下咨询的方式为用户服务。从2011年开始,武志红开始经常使用微博,武志红发现自己的课程广告发在博客上招生需要一两个月,但发在微博一两周人就招满了。同时通过《为何家会伤人》等一系列畅销书的出版,武志红在大众层面的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去年2月的采访中,武志红曾透露自己在北上广有四家工作室,心理咨询师总人数超过60位,并计划在2017年再建十五家工作室,希望将“心乐土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做成心理咨询第一品牌。同样在去年,武志红也在得到App开设了付费专栏《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截止目前这门课程已经有超过16万用户订阅。

当前心理学界流行的理论最简单的划分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精神分析,另一种是科学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的特点是难以被科学验证,强调童年创伤、原生家庭影响。

科学心理学研究脑、研究神经、研究人生发展规律,可以被科学观测和证明,其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认知,认知升级也是很多心理学自媒体所依据的理论。

但黄伟强在2011年创办心理服务平台壹心理的时候并没有在选择哪种理论上过多纠结,“大众其实并不在乎是什么流派,他们只在乎产品有没有用。我们也不纠结,我们算折中主义,所有的理论都会使用到。”

壹心理像是黄伟强之前几次心理学创业经历的综合产物,这个网站有心理文章、心理测试也有心理课程和心理咨询。壹心理同样以内容为先,“一开始就撬动专业用户是很难的,我们是先把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大众用户聚起来,搭好舞台再请专业人士入驻。” 2014年当用户突破600万的时候,壹心理开始邀请专家入驻。

2014年对于壹心理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在黄伟强看来,从这一年开始,消费升级的概念逐渐走红,大众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愿意为之付费。同样从这一年开始,大健康领域的项目受到追捧,作为大健康领域分支的心理健康也开始受到关注。壹心理在这一年拿到了专注于医疗健康的北极光创投的投资。由于当时壹心理一直没有在商业变现上发力,这笔融资对于当时的壹心理颇为重要。

海归心理学创业者的入场

在壹心理获得融资的时候,另一家心理服务网站简单心理也在2014年6月上线。和壹心理用户为先的发展模式不同,简单心理一开始就大规模招揽专业心理咨询师入驻。简单心理打出的旗号是“只允许TOP1%的最专业咨询师入驻提供服务。”

简单心理创始人、CEO李真曾谈到,简单心理是参考美国心理学会(APA)标准筛选咨询师,除了按照APA标准做专业教育与培训背景考核,还会有咨询服务经验和督导面试考核,综合通过率会在20%以下。

创办简单心理之前,李真曾是伦敦大学认知神经心理学硕士,毕业之后在豆瓣写过心理咨询文章、做过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讲师。凭借在豆瓣发布心理文章小有名气后,李真还在果壳网做过讲座,在荔枝FM开过电台。

申请到德雷珀英雄学院(主要培养年轻创业者)的入学资格之后,李真开始考虑做简单心理这个项目。和德丰杰基金创始合伙人Tim Draper聊过后,Tim Draper表示愿意投资这个项目。之后李真飞回国在一周内找到了真格基金和华创。2014年,简单心理获得了真格基金领投,华创资本、Tim Draper跟投的天使轮投资。

2015年1月,简单心理推出简单心理APP,其平台业务包括个体咨询、团体咨询以及心理科普类活动、心理测试、心理课堂等。其核心业务是一对一的个体咨询服务,每50分钟的费用在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在拥有数十万App注册用户的情况下,简单心理在2016年年初的单月流水已达数百万元。

2016年年初,简单心理完成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获得融资后,李真曾表示要从心理咨询拓展到企业心理服务、咨询师培训、精神科服务等立体化专业服务,同时也要利用心理科普内容布局传播矩阵。2016年9月,简单心理付费咨询人次超过10万。这年12月,简单心理推出了培养心理咨询师的“基础训练课程”。

简单心理

和李真类似,KY创始人钱庄也是有着海外求学背景的心理学创业者。钱庄本科就读于北大,之后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攻读临床精神卫生专业。在2015年下半年,钱庄联合曾在媒体工作的陈竹一起创办了心理学自媒体品牌KY。

KY本来是钱庄和陈竹在工作之余兼职做的一个公众号,到2015年底,KY的粉丝已经越来越多,由于担心一边上班、一边做公号效果不好,钱庄和陈竹决定正式离职创业。

“当时并没有想太多,KY当时想解决的是年轻人自我探索的问题。因为在美国,学校会给很多资源,引导大家去思考自己擅长什么、自己喜欢什么、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包括怎么做自己的人生规划。但是在中国,年轻人很难找到相应的资源,所以我们想把这块做起来。”钱庄告诉《三声》(ID:tosansheng)。

在钱庄看来,所有人都有由浅入深的心理需求,都有自我提升和幸福快乐的需求。“KY重点是在帮大众自我提升以及解决一般心理困惑这个层面。从另一个维度来说,心理学可以分为心理教育、自助互助以及心理治疗,我们主要关注心理教育和自助互助。心理治疗服务我们也提供,但并不是我们最想做的事。”

KnowYourself 创始人钱庄

KY依据的心理学方法论之一是认知行为疗法,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认知心理学。其核心观点是认知影响行为,如果想改变行为就要返回去改变认知。

KY的文章有认识自己、情绪、人格性格、亲密关系等诸多不同主题,这些文章都采用了国外APA学术引用格式规范,文章中每一个陈述和实验结果会注明出处,而且这些论据必须是专业学者的观点,或做过的研究。这使得KY的文章既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同时也从传播的角度进行了提炼,文章的易读性也很高。

这使得KY在创立一年之后,公众号粉丝就达到了80万。截止目前,KY微信公众号粉丝超过200万,在今日头条、知乎、豆瓣等其他平台的粉丝也超过150万。其中微信公号上,KY用户以生活在一二线、省会城市,年龄在18到30岁之间的用户为主,女性用户占到三分之二。KY在今日头条的用户年龄段则是以25岁到35岁居多,用户分布比微信更下沉。

KY将自己提供的服务分成三个层次,最浅层的服务是通过免费内容、线下活动(如自我探索嘉年华)以及心理测试等产品,满足用户了解自己、提升自己的需求。对于那些有一般心理困惑或问题的用户,KY提供知识付费产品、互助社群等等。同时对于那些需要心理治疗的用户,KY也提供了心理咨询对接服务,但不收取中介费。

2017年,KY在广州和上海举办了KY自我探索嘉年华的活动,总参与人数超过一万人。KY嘉年华被称作是心理学界的“草莓音乐节”,其中有心理演讲、市集以及工作坊等内容。以KY上海嘉年华为例,购买79元的通票可以看演讲、参加市集,349元的工作坊套票可以在一天内参加2场工作坊,每场工作坊涵盖人数十几人到四五十人不等。

举办KY嘉年华的活动目的在于提升用户的活跃度和黏度,同时也可以通过工作坊和心理学讲座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心理学。在今年,KY也会继续着重运营线上社群和线下活动。

KY自我探索嘉年华

从2016年8月开始,KY开始发力知识付费。KY的线上课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大众的,针对低自尊、原生家庭、焦虑等具体问题的课程,课节单价在69元到199元不等。另一类课程是培养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课程单价在数千元。

目前和KY有合作关系的课程讲师、咨询师有近400个。据了解,KY单个课程营收在数十万左右,在今年前三个月,KY课程收入已经超过400万元。

意义感会是未来十年主要的焦虑

壹心理也早在2014年底就推出了首个付费课程,这门名为《从0到1,如何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课程售价980元,共卖出了近四千份。壹心理平台上的付费课程也分面向大众的学院课程和咨询师课程两种,后者单价在数千元左右,学院课程定价从99元到199元不等,其中销售量超过五千的拳头课程有十多门。

黄伟强认为,知识付费为心理学平台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变现方向,只要课程做的好就可能有可观的收入。但壹心理的课程在宣传上并不占优,“作为专业团队,我们不会说自己的课程是万金油,但很多其他人都这么做,我们在宣传上反而没有受益。另外知识付费兴起大家都在抢老师,这对我们来说也并不算一个好事情。”

壹心理

今年壹心理在付费课程上的计划是在重大人生问题上通过课程给用户以帮助,“比如抑郁症,比如安全感,我们希望在大的人生问题上有课程帮用户解惑。包括也要在一些大众非常热衷的话题做爆款,爆款对于平台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壹心理的心理测试产品复购率也很高,由于可以做流量变现产品,壹心理会为很多公众号提供心理测试产品。在去年壹心理心理测试收入增长了近四倍,黄伟强预计今年也会有3倍以上的增长。

目前心理测评和付费课程是壹心理最重要的现金来源,但黄伟强认为长期来看,心理咨询会是心理学市场主要收入来源。“心理咨询的天花板真的很高,而且很容易和线下结合。我们一直在探索适合中国人的心理咨询服务是怎样的,如果我们现在的产品是对的,它就不太可能是现在这个量。”

KY今年在知识付费上会寻求二级平台分发,同时也会考虑用小程序来增强互动。目前KY的主要营收来自付费课程和广告,KY并不会在心理咨询对接服务中获取抽成,“我们做心理咨询对接的主要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更多样的服务,当然,KY会在前期对咨询师做严格的资质把关。”钱庄表示。

KY在2018年最重要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用户量级从百万跃升到千万,另外是要推出更多新产品,让公司产品线更丰富。今年,KY会重点在今日头条平台上发力,“因为我们认为头条会有一波流量红利,另外头条能够帮助我们去做用户下沉,我们也想让好的心理教育和知识接触到三四线城市用户。”

在用户量跃升上,KY主要想通过内容矩阵和MCN来实现。“我们现在只有这一个主号,今年我们在头条上除了现有的以成长为主题的账号,也会开像精神健康的号、亲子的号、中老年的号,未来会通过多频道的协作,来实现用户量级的跃升。”

今年3月壹心理宣布于去年10月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KY也于不久前完成了A轮融资。知识付费风潮和资本市场的关注使得心理学平台面临着更快的发展机会。同时越来越多人开始将心理学应用到创业项目中,头头是道董事崔璀创立的女性亲子自媒体Momself就邀请到了北大心理学博士李松蔚做内容合伙人。

李松蔚同样毕业于北大心理学系,是武志红的师弟,同时还是拥有四十万粉丝的知乎心理学大V。早在北大时期,李松蔚自己就办过报纸向学生传播心理学理论,但当时关注心理学的人很少,几乎没有人看那份报纸。但如今李松蔚在知乎上的知乎Live课程,最多的一场吸引了两万五千人参与。

北大心理学博士李松蔚

李松蔚很明显地感觉到大众对于心理学的关注度正在越来越高,原因在于焦虑感,很多人希望通过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来达成一定人生成就包括让自己的后代成功。“现在有很多说法包括你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现在很多人会把心理学当成是一种成功学来使用,这是我觉得这些年心理学变火的一个原因。”

这种焦虑感既催生了一批心理学服务平台,也为程一电台、夜听这样的情感电台以及江湖心理学提供了市场空间。在李松蔚看来,心理平台和课程确实是在为用户提供干货和知识以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但情感电台作用更多是抚慰和共情,“简单来说就是它提供的内容可能没办法解决问题,但是让你感觉被很深的理解了。”

钱庄也曾讨论过KY与江湖心理学的不同,“两者核心区别是,KY是基于实证研究的,我们采取的方法是科学证明有效的,而且只要采取这种方法,同样的结果会反复出现。而江湖心理学是不能被科学验证的,这是我们和江湖心理学最大的区别。”

和市面上流行的精神分析或认知升级理论都不同,李松蔚更倾向于利用系统论来理解问题。系统论可以分为可预测的物理系统和不可预测或控制的复杂系统。“我和崔璀合作做Momself,其实是希望去倡导一种不太一样的理论,就是没必要用那么大力气去预测和控制你的生活,因为我认为这些东西是不可预测的。”

在2018年,李松蔚希望通过Momself和出版书籍的方向进一步向大众传播心理学。教育用户仍然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心理学平台必须来做的事。黄伟强曾将当前心理学创业现状概括为大需求、小市场,“就是说大家都有心理学需求,但这种需求不会释放到心理服务中来,因为很多人对心理学没有概念甚至有认知偏差。”

李真在谈到心理学创业难点时也有类似提法,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大众很广泛,但只有一部分可转化为付费咨询客户。同时李真认为心理学娱乐化现象会对用户造成误导,包括有咨询需求人的比例是固定的,不会因为市场推广带来指数级增长。

“当然对于简单心理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简单心理是通过确保专业服务的质量,来提高单个客户终身价值。”李真说。

李松蔚认为,未来五年内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心理学的理论框架会发生转型,会不断派生出新的类别和新的声音出来。从规模来看,心理学市场会进一步增大。

“当人工智能开始普及后,人们的时间会变多,怎么去打发自己的时间呢,就需要意义。意义感会成为未来十年人类社会一个主要的焦虑。既然意义未来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而且只能由人来生产,我认为心理学的市场会变大。”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