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建议征收我国产品关税的清单,拟对我国航空航天、机械等行业价值约500亿美元的产品征收25%的额外关税。同日,我国发布对美国的关税反制措施,决定对包含大豆在内的美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实施日期另行公布。作为对美依赖程度较高的产品,如果我国最终对大豆加征25%的关税,将带来哪些影响?
界面新闻整理了部分机构观点:
兴业研究:可能引起CPI上涨0.4个百分点
大豆供给方面,由于大豆收获季节差异,南美大豆难以完全替代北美大豆。从国内库存来看,2017年国内大豆库存约占消费量的19%,而进口美豆占国内消费的比例为33%,较高的国内大豆库存能够一定程度上缓释美豆的冲击。
大豆消费方面,大豆既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也被广泛运用于禽畜饲料之中。如果我国对美国大豆征收25%的关税并引起国内大豆价格同等幅度的上涨,可能引起CPI上涨0.4个百分点。但如果国内消费者和养殖户调整食品和饲料消费结构、美国大豆生产者为保住市场份额而降价则可能降低对美豆征税带来的通胀影响。
长城证券:相关农业企业会受到一定影响
中国选择对大豆等对美依赖程度高的农产品加税,大豆价格预计上涨,豆粕作为大豆直接下游,同时是生猪养殖的主要蛋白原料,会导致生猪养殖成本上升;如果双方达成协议来缓解贸易争端,中国有可能选择增加农产品的进口量,国内农产品供给增加,农业企业会受到一定影响。
中信建投:对CPI影响程度可能低于市场主流预期
大豆价格对CPI的影响弹性大概是1%,甚至更低,而加征关税后国内市场大豆价格涨幅范围大致为8%-23%。因此,加征关税对国内CPI的影响程度大致为0.08-0.23个百分点,低于目前的市场主流预期。
我们之前预期2018年CPI均值2.3%-2.4%。由于全年CPI增速为各月均值,假设在2-3个月之后加征关税确实落地,则对全年CPI均值的拉升幅度约为0.04-0.1个百分点,全年CPI均值大致为2.3%-2.5%,这一幅度仍属可控。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加征关税方案能否最终落地仍有较大不确定性等因素,上述影响弹性与程度可能还存在一定高估。
中信证券:短期对中国产业链影响不大
目前来看,贸易争端对大豆的影响更多是心理层面。每年4-8月基本是南美的大豆主宰中国的货源,只在这一时段制裁的话,对于中国的产业链影响不大。如果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的话,南美能够供给中国的大豆数量大概7000多万吨,而中国的需求量大概9700万吨,仍存在几千万吨的供应缺口。
缺口的满足可能通过三种途径满足:a)国储,数量机密,但预计可以满足缺口;b)从周边进口,如俄罗斯;c)寻找大豆的替代品,如肉类、植物油。未来两三个月价格动荡将成为常态;中国、巴西豆价或将上涨,美国豆价或将下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