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跟人玩心眼的蛇精都死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跟人玩心眼的蛇精都死了

蛇精的段位越高,越喜欢搞些文艺的方式,它们尝试融入人类社会,用人的手段来对付人。只可惜,效果却并不怎么好。

伊甸园中的蛇

关于蛇,人们是且敬且怕。

越是令人恐惧的东西,越容易被赋予某种神性,比如蛇。

这种滑腻阴冷的生物,着实难以引起人类的喜爱,可是关于它的图腾崇拜却是最悠久繁杂的。

《山海经》里最牛逼的神名叫烛阴,睁眼人间便是白昼,闭眼是黑夜,吸气是冬天,呼气是夏天,它就是一副人面蛇身的形象。更有名的是女娲和伏羲,作为传说中的创世大神,两位在古代流传下来的画像中经常以交尾的姿态出现,不用害羞,他们的交尾是实实在在地把尾巴交织在一起,因为他们也是人首蛇身。

不过越往后,人们发现蛇没有那么牛逼,也就不怎么尊重了,恐惧还在,神性没了,关于蛇的想象也就逐渐沦落到妖怪的档次。

《列异传》记载,有条大蛇得道成精,祸害楚王的女儿,楚王请术士鲁少千祛魅。蛇精害怕,企图行贿鲁少千,率领一众孩儿化身成人,冠盖千乘,半路上拦住鲁少千,跟他说若能放自己一条生路,会孝敬上二十万钱。鲁少千冷眼斜睨,不做声,蛇精会意,赶忙让孩儿先把钱献上。鲁少千得钱,洋洋而去,蛇精长出一口气,继续回宫祸害公主。想不到的是,鲁少千那厮又折返,改道悄悄潜入楚王宫做起了法事。一时间王宫内风云变色,回荡着一个炸雷般的声音:

“鲁少千你个王八蛋骗你爹!”

(少千欺汝翁!)

骗就骗了,你能咋滴?蛇精一家千百口子,就这么死在了阴谋诡计中。这个故事流露着强烈的人类自豪感,小样,纵然修炼千年,跟人耍花花肠子,妖怪终究太嫩。

不说上古那些人面蛇身的大神,志怪小说里的蛇精不在少数,数量上仅次于狐狸精。

但质量上就差太多了,正面形象少得可怜,耳熟能详的,也就一个白素贞,还屈从在许仙身下。蒲松龄大概对蛇也不怎么待见,煌煌一部《聊斋志异》,根本没有能上台面的。他笔下的蛇,多数以打酱油、领便当的形象出现,甚至多数根本没有脱离兽形。国人自古爱吃,广东有道名菜——蛇羹,眼镜蛇、银环蛇等剧毒的蛇类被烹调得色味俱全。

蒲松龄更狠,他写一个人喜欢吃蛇,但必须是活的,逮住小蛇,就跟吃葱一样咔吧咔吧嚼了;遇到大的,就用刀剁成一段段,跟吃鸡脖子一样啃得津津有味。蒲松龄说他见过一次,这个人闻到蛇的味道,急赤白咧地跑到墙角,果然抓到一条长逾数尺的蛇,可惜没带刀,便一口咬住蛇头,任由蛇身缠在臂上,不一会就吃得差不多,只剩下尾巴,还在嘴边蜿蜒打转。

当然这些被吃掉的,只是蛇子蛇孙辈的,没有灵性。

话说我年少时充满破坏欲,在野地里捉到蛇也曾尝试烤烤吃掉,但火燎过蛇皮那股刺鼻的味道实在触目惊心,腾起的烟雾扭曲如蛇重生,令我心生莫大恐惧,吓得掉头逃窜,从而放弃了一尝蛇味的机会。

吃蛇被作为异闻记录下来,盖因常规概念里的主宾被倒置,就像常说的狗咬人稀松平常,人咬狗就成了新闻。蛇一旦度过了幼小孱弱的阶段,长成大蛇,在人们看来就有吃人的可能性了。一对胡姓兄弟进山砍柴,路遇巨蟒,哥哥被一口咬住,转眼间吞到了肩膀的位置。弟弟惧而生怒,拿斧子照着蟒头砍了下去,可哥哥的身体还在被缓缓吞进,他急了眼,拽住哥哥双脚,跟蟒蛇拔起了河。蟒蛇估计有些恼火,没想到居然碰到不害怕的主,眼见占不到便宜,一泄劲,哥哥被拽了出去,它掉头溜了。哥哥被救了一命,可惜待在蛇肚子里时间有点长,鼻子耳朵都被消化掉了。

进化到巨蟒这个层次,人间不常见,就有点怪物的色彩了。这种生物,一般人类还真是对付不了,不仅仅因为它力气巨大,据说还有种特殊的本领——能吸人,《蛰蛇》篇里就有条这样的蛇。这篇故事极短,百余字,却极精彩。郭生在莱芜和庄办了家私,此地多山,书馆的厕所背靠山崖绝壁,壁上杂草怪树、石缝列缺。正上着课,一个童子尿急上厕所,等了半天才回来。郭生很生气,小兔崽子是不是溜出去偷着玩了?

童子没被横眉竖眼的老师吓住,反倒一脸兴奋地说:

“予在厕中腾云!”

这句话怎样翻译都不如蒲松龄的原话来得精彩,此言一出,童子的无知可爱跃然纸上。这么大的小孩,压根不懂追根溯源,只觉得相当好玩。可同时牵出难以理解的悬念,一个小屁孩上厕所撒尿,和腾云飞升有什么关系?郭生心生恼火,撒谎也扯不圆!

童子却很委屈,不信我带你去看!

师生一行来到厕所,童子走到尿池边上站定。片刻之后,郭生怀疑自己眼花了,赶紧揉揉眼睛,看得真真切切,只见童子飘飘悠悠地双脚离地,竟真得腾起了两三尺高!童子悬空站着,掐着腰,眉开眼笑地看着老师一脸窘态。

很快童子落到了地上,但接着又升起来,如此反复几次。

郭生着慌了,这不合理啊!他嘴里念念有词:“子不语怪力乱神,子不语怪力乱神……”一把把童子拽了回来,然后小心翼翼地走到尿池边,看看脚下,没有任何异样,屎尿横流一片污秽;再抬头,也看不出什么,只是石壁上一人多高的地方有条裂缝。他瞪大了眼睛使劲往缝里观瞧,似乎有什么东西。

哎呀我操!他跳起老高,摔到尿池里,也不管脏净,手忙脚乱鬼哭狼嚎地把童子们赶了出去。

他看到石缝中卡着一条巨蛇,嘴大如盆。

童子哪里是在腾云,是巨蛇在吸人!若再高出些许,他就没命了,尸骨都没处找寻。郭生赶忙到村里找来村民,拆了厕所,点起火把,扔到石缝里。听着里面一阵折腾,许久之后,石缝被烧裂崩塌,从里面掉出一条模样奇怪的死蛇,不长,却比水桶还粗。大概是这条蛇蛰伏其中,无法出来,就靠吸食人兽为生。

如此曲折诡异,简直可以拍一部惊悚片了。

我曾去过这和庄,背靠群山,即便现在很多地方也依然山林阴翳,行走其间,心下惴惴,生怕自己突然腾空而起。

大蛇能吸人的说法,早已有之。五代王仁裕所撰《玉堂闲话》里有个类似的故事。南中有选仙场,在悬崖峭壁之下,峭壁绝顶有洞穴,相传是神仙窟。中元节那天举行选仙仪式,推举德高望重的道士,立于选仙场正中,稍后便有五色祥云自绝顶洞中而下,托举道士冉冉上升,直入洞中,这就是飞升成仙了。某年,又有道士中选,一个和尚前来送别,赠其雄黄一斤,说此物乃神丹妙药,当藏于腰腹之间,慎勿遗失。道士甚喜,按和尚说法藏好,选仙之日,果然蹑云而上,不见了踪影。

过了十多天,山下人突然感觉附近腥臭难耐,便找来几个猎人,攀援绝壁,寻找臭味的源头。爬到绝顶,猎人看到传说中的神仙洞府,好奇神仙长什么样,竟悄然来到洞口,只觉一股难以忍受的腐臭贯鼻而入,心下惊慌,再一细看,一条极为庞大的蟒蛇盘踞其间,却已经死了。旁边是一具具死人骸骨,隐约还能看出些道袍夹杂其中。猎人立刻明白了,这百年来神妙无匹的选仙,原来不过是条蟒蛇在作怪。

这些蛇吸食人的手段表面上骇人听闻,但终究还是停留在满足口舌之欲的低级层面,也无变化之能,故而顶多是怪物,连妖都算不上。

如果熬过这个阶段,步入妖的行列,那对付人类的花样就丰富多了。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跟雌性狐狸精一样,变作美女,此时的蛇精就不仅仅是吃人这么简单了,它们学会了从人身上吸食精气。

《博异志》里有个叫李黄的公子,路遇一白衣美女,顾盼间春心荡漾,搭上茬后,准备花钱把美女给买下。先在美女家住了三天,温香软玉好不快活。回家后就感觉头晕目眩,上床盖被休息,过了半天家人跟他说话也不搭理,掀开被子一看,身子竟已经化成了一滩水,只剩头还在。根据线索去美女家探寻,却发现那高宅华府只是一座废园,园中一棵皂荚树,守园人说树下常见一条巨大的白蛇。

显然那白衣美女是蛇精幻化,李黄与她颠鸾倒凤间,身上的一点精血就被榨得一干二净。同样是遇到白蛇,李黄的命却不如许仙。这警告男人们千万不要把许仙当做励志偶像,艳遇可能会有,但代价却往往是极其惨痛的。

蒲松龄写的登州张生就差点着了道。

张生是老牌驴友,世界那么大,到处都想去看看,听说东海有座古迹岛,开四时不谢之花,立马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自驾扁舟到了岛上,果然繁花似锦,对景独酌,只恨无人共赏。突然花丛中一个红衣丽人翩翩而来,自称是胶州的娼妓,跟随海公子而来。酒真是乱性猛药,此时的张生对女子毫不怀疑,更不想她口中的“海公子”是何许人也,径直拉女子对饮。如此良辰美景,光喝酒聊天是不尽兴的,喝着喝着两人就纠缠在一起了。

忽然间一阵怪风骤起,红衣丽人面露惊慌,一把推开身上的张生,说了声海公子来了!张生也一惊,赶忙提上裤子,再一抬头,不见了女子,却被眼前的场景吓得险些尿了出来,只见一条水桶粗细的大蛇自花丛中盘旋而来。他腿肚子一软,斜靠到背后的树上,哪还有力气逃!大蛇缘树而上,将张生死死缠在树上,然后头绕到张生面前,嘶嘶吐出信子。蛇信分叉,正好伸到张生的两个鼻孔中,鼻血瞬时哗哗流了下来,大蛇俯首去舔舐流在地上的血。

图片选自《海公子——耿雪个展》,在此致谢

完了完了,张生看着头大如斗的蛇,快喘不上气来了。真是不作不死啊,偏生总想着什么探古寻幽,这不就是装逼么!他的脑子有点缺氧,眼前浮现出家中小院的景象,此时桃花正开,想来不比这岛上的花差多少,只是可惜以后再也见不到了。

等等!他脑中一激灵,想起点东西。临行前,他怕岛上有大虫猛兽,特意准备了些毒狐药,就放在腰畔的囊中。

人临死前往往冒出急智,胳膊被缠住动不得,张生活动两个手指,从囊中小心夹出毒狐药。在掌心捻破纸袋,掬起手掌,然后侧头,让鼻血恰好滴进掌心。啪嗒啪嗒,不一会接满一掌。张生嘴里啧啧几声,给大蛇提个醒,来,到这喝!

大蛇支起身子,看到手掌里漾盈盈的血,果然一低头喝了下去。

还没喝完,大蛇突然绷直了前半身,又一缩,松开了缠着张生的后半身,噼里啪啦地在地上打起了滚。张生瘫倒在地上,眼看着硕大的蛇身在眼前摆来摆去,把合抱粗的树击打地从中断裂,心想,奶奶的,没被蛇吸死,难道要被砸死?

过了半晌,蛇渐渐没了动静,鼻血也不再流了,张生强忍着头晕,撑起身子,看着周围的花树一片狼藉,数丈长的巨蛇青鳞闪耀,舌尖吐露在外,还沾着一片殷虹。恍如噩梦一场。

至于后来,蒲松龄说张生把大蛇拖上船,载着回了家。这纯属老爷子信笔由缰了,试想一个差点被吃掉的人,还失血无数,焉能有力气拖动一条水桶粗的巨蛇?不过他最后还有一句话,却为我们破解红衣丽人和巨蛇的来历提供了一丝线索,老蒲说:“疑女子亦蛇精也。”

我认为,女子应该是蛇精,但并非“亦”。因为显然女子与“海公子”是一伙的,负责先来魅惑张生打消其防备,可当“海公子”中毒之时,如此山崩地裂的架势,女子为何没有出现?逻辑上讲不通,只有一种解释,即女子即“海公子”!或许是它对本身道行不够自信,又或许它喜欢跟猎物玩些把戏,故而耍了这套先礼后兵的花招。这说明,海公子这条蛇精,已经进化修炼到了较高的层次,不仅能幻化成人,还懂得了韬略战术,相当可怕。

《聊斋志异》里有了这等道行的蛇精不独海公子,《花姑子》里的那条蛇,更是阴损歹毒。故事开篇便对蛇精有所暗示,主角安幼舆夜迷华山道,看到不远处有两盏灯火,知道是人家,便去投奔。

却被獐子精变的老翁拦住,拉到自己的茅庐里。在这老獐子说了一句话:“此非安乐乡。”欲言又止,设下了个悬念。到后半篇,安幼舆跟老獐子的女儿花姑子私定终身,被老獐子赶出家门,又迷了路,走着走着看到灯火人家,花姑子竟亲自出来迎接,大喜之下,拥抱偎依,却闻到一股腥膻之气,再看花姑子,张嘴吐出细长的舌头,尖端分叉,刺入鼻中。

原来此“花姑子”是假的,乃是条蛇精,上次安幼舆看到的灯火也是蛇精设下的陷阱。这蛇精道行颇高,竟能一眼看穿安幼舆为情所迷,因势利导地幻化成他情人的模样。它跟海公子的手段类似,以舌尖刺破鼻腔,吸食鲜血。不过鉴于安幼舆是裸死的,很可能他被吸的不只是血。

然而它也没逃脱死去的命运,人们一把火烧了蛇精的老巢,待他企图飞窜逃亡时,无数支箭矢穿透了它修行千年的身体。它喝过许多人的血,最后它的血也被人给喝了。

可以看出,蛇精的段位越高,越喜欢搞些文艺的方式,它们尝试融入人类社会,用人的手段来对付人。只可惜,效果却并不怎么好,就像篇头提到的那条先秦时代的蛇精一样,跟人玩起了心眼,却不晓得,在这个星球上,比心眼,人类才是最大的妖怪。在此给有志于修行的蛇精并其他一众妖怪提个醒,在人类面前,别想着斗什么机灵,直接露出你们的尖牙利爪,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 End .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跟人玩心眼的蛇精都死了

蛇精的段位越高,越喜欢搞些文艺的方式,它们尝试融入人类社会,用人的手段来对付人。只可惜,效果却并不怎么好。

伊甸园中的蛇

关于蛇,人们是且敬且怕。

越是令人恐惧的东西,越容易被赋予某种神性,比如蛇。

这种滑腻阴冷的生物,着实难以引起人类的喜爱,可是关于它的图腾崇拜却是最悠久繁杂的。

《山海经》里最牛逼的神名叫烛阴,睁眼人间便是白昼,闭眼是黑夜,吸气是冬天,呼气是夏天,它就是一副人面蛇身的形象。更有名的是女娲和伏羲,作为传说中的创世大神,两位在古代流传下来的画像中经常以交尾的姿态出现,不用害羞,他们的交尾是实实在在地把尾巴交织在一起,因为他们也是人首蛇身。

不过越往后,人们发现蛇没有那么牛逼,也就不怎么尊重了,恐惧还在,神性没了,关于蛇的想象也就逐渐沦落到妖怪的档次。

《列异传》记载,有条大蛇得道成精,祸害楚王的女儿,楚王请术士鲁少千祛魅。蛇精害怕,企图行贿鲁少千,率领一众孩儿化身成人,冠盖千乘,半路上拦住鲁少千,跟他说若能放自己一条生路,会孝敬上二十万钱。鲁少千冷眼斜睨,不做声,蛇精会意,赶忙让孩儿先把钱献上。鲁少千得钱,洋洋而去,蛇精长出一口气,继续回宫祸害公主。想不到的是,鲁少千那厮又折返,改道悄悄潜入楚王宫做起了法事。一时间王宫内风云变色,回荡着一个炸雷般的声音:

“鲁少千你个王八蛋骗你爹!”

(少千欺汝翁!)

骗就骗了,你能咋滴?蛇精一家千百口子,就这么死在了阴谋诡计中。这个故事流露着强烈的人类自豪感,小样,纵然修炼千年,跟人耍花花肠子,妖怪终究太嫩。

不说上古那些人面蛇身的大神,志怪小说里的蛇精不在少数,数量上仅次于狐狸精。

但质量上就差太多了,正面形象少得可怜,耳熟能详的,也就一个白素贞,还屈从在许仙身下。蒲松龄大概对蛇也不怎么待见,煌煌一部《聊斋志异》,根本没有能上台面的。他笔下的蛇,多数以打酱油、领便当的形象出现,甚至多数根本没有脱离兽形。国人自古爱吃,广东有道名菜——蛇羹,眼镜蛇、银环蛇等剧毒的蛇类被烹调得色味俱全。

蒲松龄更狠,他写一个人喜欢吃蛇,但必须是活的,逮住小蛇,就跟吃葱一样咔吧咔吧嚼了;遇到大的,就用刀剁成一段段,跟吃鸡脖子一样啃得津津有味。蒲松龄说他见过一次,这个人闻到蛇的味道,急赤白咧地跑到墙角,果然抓到一条长逾数尺的蛇,可惜没带刀,便一口咬住蛇头,任由蛇身缠在臂上,不一会就吃得差不多,只剩下尾巴,还在嘴边蜿蜒打转。

当然这些被吃掉的,只是蛇子蛇孙辈的,没有灵性。

话说我年少时充满破坏欲,在野地里捉到蛇也曾尝试烤烤吃掉,但火燎过蛇皮那股刺鼻的味道实在触目惊心,腾起的烟雾扭曲如蛇重生,令我心生莫大恐惧,吓得掉头逃窜,从而放弃了一尝蛇味的机会。

吃蛇被作为异闻记录下来,盖因常规概念里的主宾被倒置,就像常说的狗咬人稀松平常,人咬狗就成了新闻。蛇一旦度过了幼小孱弱的阶段,长成大蛇,在人们看来就有吃人的可能性了。一对胡姓兄弟进山砍柴,路遇巨蟒,哥哥被一口咬住,转眼间吞到了肩膀的位置。弟弟惧而生怒,拿斧子照着蟒头砍了下去,可哥哥的身体还在被缓缓吞进,他急了眼,拽住哥哥双脚,跟蟒蛇拔起了河。蟒蛇估计有些恼火,没想到居然碰到不害怕的主,眼见占不到便宜,一泄劲,哥哥被拽了出去,它掉头溜了。哥哥被救了一命,可惜待在蛇肚子里时间有点长,鼻子耳朵都被消化掉了。

进化到巨蟒这个层次,人间不常见,就有点怪物的色彩了。这种生物,一般人类还真是对付不了,不仅仅因为它力气巨大,据说还有种特殊的本领——能吸人,《蛰蛇》篇里就有条这样的蛇。这篇故事极短,百余字,却极精彩。郭生在莱芜和庄办了家私,此地多山,书馆的厕所背靠山崖绝壁,壁上杂草怪树、石缝列缺。正上着课,一个童子尿急上厕所,等了半天才回来。郭生很生气,小兔崽子是不是溜出去偷着玩了?

童子没被横眉竖眼的老师吓住,反倒一脸兴奋地说:

“予在厕中腾云!”

这句话怎样翻译都不如蒲松龄的原话来得精彩,此言一出,童子的无知可爱跃然纸上。这么大的小孩,压根不懂追根溯源,只觉得相当好玩。可同时牵出难以理解的悬念,一个小屁孩上厕所撒尿,和腾云飞升有什么关系?郭生心生恼火,撒谎也扯不圆!

童子却很委屈,不信我带你去看!

师生一行来到厕所,童子走到尿池边上站定。片刻之后,郭生怀疑自己眼花了,赶紧揉揉眼睛,看得真真切切,只见童子飘飘悠悠地双脚离地,竟真得腾起了两三尺高!童子悬空站着,掐着腰,眉开眼笑地看着老师一脸窘态。

很快童子落到了地上,但接着又升起来,如此反复几次。

郭生着慌了,这不合理啊!他嘴里念念有词:“子不语怪力乱神,子不语怪力乱神……”一把把童子拽了回来,然后小心翼翼地走到尿池边,看看脚下,没有任何异样,屎尿横流一片污秽;再抬头,也看不出什么,只是石壁上一人多高的地方有条裂缝。他瞪大了眼睛使劲往缝里观瞧,似乎有什么东西。

哎呀我操!他跳起老高,摔到尿池里,也不管脏净,手忙脚乱鬼哭狼嚎地把童子们赶了出去。

他看到石缝中卡着一条巨蛇,嘴大如盆。

童子哪里是在腾云,是巨蛇在吸人!若再高出些许,他就没命了,尸骨都没处找寻。郭生赶忙到村里找来村民,拆了厕所,点起火把,扔到石缝里。听着里面一阵折腾,许久之后,石缝被烧裂崩塌,从里面掉出一条模样奇怪的死蛇,不长,却比水桶还粗。大概是这条蛇蛰伏其中,无法出来,就靠吸食人兽为生。

如此曲折诡异,简直可以拍一部惊悚片了。

我曾去过这和庄,背靠群山,即便现在很多地方也依然山林阴翳,行走其间,心下惴惴,生怕自己突然腾空而起。

大蛇能吸人的说法,早已有之。五代王仁裕所撰《玉堂闲话》里有个类似的故事。南中有选仙场,在悬崖峭壁之下,峭壁绝顶有洞穴,相传是神仙窟。中元节那天举行选仙仪式,推举德高望重的道士,立于选仙场正中,稍后便有五色祥云自绝顶洞中而下,托举道士冉冉上升,直入洞中,这就是飞升成仙了。某年,又有道士中选,一个和尚前来送别,赠其雄黄一斤,说此物乃神丹妙药,当藏于腰腹之间,慎勿遗失。道士甚喜,按和尚说法藏好,选仙之日,果然蹑云而上,不见了踪影。

过了十多天,山下人突然感觉附近腥臭难耐,便找来几个猎人,攀援绝壁,寻找臭味的源头。爬到绝顶,猎人看到传说中的神仙洞府,好奇神仙长什么样,竟悄然来到洞口,只觉一股难以忍受的腐臭贯鼻而入,心下惊慌,再一细看,一条极为庞大的蟒蛇盘踞其间,却已经死了。旁边是一具具死人骸骨,隐约还能看出些道袍夹杂其中。猎人立刻明白了,这百年来神妙无匹的选仙,原来不过是条蟒蛇在作怪。

这些蛇吸食人的手段表面上骇人听闻,但终究还是停留在满足口舌之欲的低级层面,也无变化之能,故而顶多是怪物,连妖都算不上。

如果熬过这个阶段,步入妖的行列,那对付人类的花样就丰富多了。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跟雌性狐狸精一样,变作美女,此时的蛇精就不仅仅是吃人这么简单了,它们学会了从人身上吸食精气。

《博异志》里有个叫李黄的公子,路遇一白衣美女,顾盼间春心荡漾,搭上茬后,准备花钱把美女给买下。先在美女家住了三天,温香软玉好不快活。回家后就感觉头晕目眩,上床盖被休息,过了半天家人跟他说话也不搭理,掀开被子一看,身子竟已经化成了一滩水,只剩头还在。根据线索去美女家探寻,却发现那高宅华府只是一座废园,园中一棵皂荚树,守园人说树下常见一条巨大的白蛇。

显然那白衣美女是蛇精幻化,李黄与她颠鸾倒凤间,身上的一点精血就被榨得一干二净。同样是遇到白蛇,李黄的命却不如许仙。这警告男人们千万不要把许仙当做励志偶像,艳遇可能会有,但代价却往往是极其惨痛的。

蒲松龄写的登州张生就差点着了道。

张生是老牌驴友,世界那么大,到处都想去看看,听说东海有座古迹岛,开四时不谢之花,立马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自驾扁舟到了岛上,果然繁花似锦,对景独酌,只恨无人共赏。突然花丛中一个红衣丽人翩翩而来,自称是胶州的娼妓,跟随海公子而来。酒真是乱性猛药,此时的张生对女子毫不怀疑,更不想她口中的“海公子”是何许人也,径直拉女子对饮。如此良辰美景,光喝酒聊天是不尽兴的,喝着喝着两人就纠缠在一起了。

忽然间一阵怪风骤起,红衣丽人面露惊慌,一把推开身上的张生,说了声海公子来了!张生也一惊,赶忙提上裤子,再一抬头,不见了女子,却被眼前的场景吓得险些尿了出来,只见一条水桶粗细的大蛇自花丛中盘旋而来。他腿肚子一软,斜靠到背后的树上,哪还有力气逃!大蛇缘树而上,将张生死死缠在树上,然后头绕到张生面前,嘶嘶吐出信子。蛇信分叉,正好伸到张生的两个鼻孔中,鼻血瞬时哗哗流了下来,大蛇俯首去舔舐流在地上的血。

图片选自《海公子——耿雪个展》,在此致谢

完了完了,张生看着头大如斗的蛇,快喘不上气来了。真是不作不死啊,偏生总想着什么探古寻幽,这不就是装逼么!他的脑子有点缺氧,眼前浮现出家中小院的景象,此时桃花正开,想来不比这岛上的花差多少,只是可惜以后再也见不到了。

等等!他脑中一激灵,想起点东西。临行前,他怕岛上有大虫猛兽,特意准备了些毒狐药,就放在腰畔的囊中。

人临死前往往冒出急智,胳膊被缠住动不得,张生活动两个手指,从囊中小心夹出毒狐药。在掌心捻破纸袋,掬起手掌,然后侧头,让鼻血恰好滴进掌心。啪嗒啪嗒,不一会接满一掌。张生嘴里啧啧几声,给大蛇提个醒,来,到这喝!

大蛇支起身子,看到手掌里漾盈盈的血,果然一低头喝了下去。

还没喝完,大蛇突然绷直了前半身,又一缩,松开了缠着张生的后半身,噼里啪啦地在地上打起了滚。张生瘫倒在地上,眼看着硕大的蛇身在眼前摆来摆去,把合抱粗的树击打地从中断裂,心想,奶奶的,没被蛇吸死,难道要被砸死?

过了半晌,蛇渐渐没了动静,鼻血也不再流了,张生强忍着头晕,撑起身子,看着周围的花树一片狼藉,数丈长的巨蛇青鳞闪耀,舌尖吐露在外,还沾着一片殷虹。恍如噩梦一场。

至于后来,蒲松龄说张生把大蛇拖上船,载着回了家。这纯属老爷子信笔由缰了,试想一个差点被吃掉的人,还失血无数,焉能有力气拖动一条水桶粗的巨蛇?不过他最后还有一句话,却为我们破解红衣丽人和巨蛇的来历提供了一丝线索,老蒲说:“疑女子亦蛇精也。”

我认为,女子应该是蛇精,但并非“亦”。因为显然女子与“海公子”是一伙的,负责先来魅惑张生打消其防备,可当“海公子”中毒之时,如此山崩地裂的架势,女子为何没有出现?逻辑上讲不通,只有一种解释,即女子即“海公子”!或许是它对本身道行不够自信,又或许它喜欢跟猎物玩些把戏,故而耍了这套先礼后兵的花招。这说明,海公子这条蛇精,已经进化修炼到了较高的层次,不仅能幻化成人,还懂得了韬略战术,相当可怕。

《聊斋志异》里有了这等道行的蛇精不独海公子,《花姑子》里的那条蛇,更是阴损歹毒。故事开篇便对蛇精有所暗示,主角安幼舆夜迷华山道,看到不远处有两盏灯火,知道是人家,便去投奔。

却被獐子精变的老翁拦住,拉到自己的茅庐里。在这老獐子说了一句话:“此非安乐乡。”欲言又止,设下了个悬念。到后半篇,安幼舆跟老獐子的女儿花姑子私定终身,被老獐子赶出家门,又迷了路,走着走着看到灯火人家,花姑子竟亲自出来迎接,大喜之下,拥抱偎依,却闻到一股腥膻之气,再看花姑子,张嘴吐出细长的舌头,尖端分叉,刺入鼻中。

原来此“花姑子”是假的,乃是条蛇精,上次安幼舆看到的灯火也是蛇精设下的陷阱。这蛇精道行颇高,竟能一眼看穿安幼舆为情所迷,因势利导地幻化成他情人的模样。它跟海公子的手段类似,以舌尖刺破鼻腔,吸食鲜血。不过鉴于安幼舆是裸死的,很可能他被吸的不只是血。

然而它也没逃脱死去的命运,人们一把火烧了蛇精的老巢,待他企图飞窜逃亡时,无数支箭矢穿透了它修行千年的身体。它喝过许多人的血,最后它的血也被人给喝了。

可以看出,蛇精的段位越高,越喜欢搞些文艺的方式,它们尝试融入人类社会,用人的手段来对付人。只可惜,效果却并不怎么好,就像篇头提到的那条先秦时代的蛇精一样,跟人玩起了心眼,却不晓得,在这个星球上,比心眼,人类才是最大的妖怪。在此给有志于修行的蛇精并其他一众妖怪提个醒,在人类面前,别想着斗什么机灵,直接露出你们的尖牙利爪,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 End .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