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治理不平衡 北大教授:山西要加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治理不平衡 北大教授:山西要加油

报告指出,过去四年,山东、河南、山西的PM2.5和PM10平均浓度减少程度低于京津冀。山西省近两年的PM2.5浓度甚至不降反升,这反映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治理的不平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过去四年,山东、河南、山西的PM2.5和PM10平均浓度减少程度低于京津冀,山西省近两年的PM2.5浓度甚至不降反升,这反映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治理的不平衡。

上述结论来自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2018年4月10日发布的《“2+31”城市2013-2017年区域污染状况评估》(简称《评估报告》)。该报告分析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33个城市六种常规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

2017年3月,环保部(现生态环境部)协同有关部门和省市制定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该方案的实施范围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亦被称为“2+26”城市,包含北京、天津,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市,山西省的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市,山东省的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市,河南省的郑州、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市)。《评估报告》所指的“2+31”城市,是指在“2+26”城市基础上,另增加河北省的张家口、承德、秦皇岛以及山东省的泰安、莱芜。

《评估报告》显示,经过五年的治理,京津冀地区PM2.5和PM10污染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京津冀13市PM2.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从2013年的103.78微克/立方米和178.3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7年的64.05微克/立方米和114.72微克/立方米。

相比之下,山东和河南的PM2.5减少程度低于京津冀。京津冀10市PM2.5四年累积降幅为31.2%,而山东、河南、山西分别为26%、20%和2.6%。从PM10浓度来看,京津冀10市四年累积降幅为28.3%,而山东、河南、山西省分别为19.4%、15.3%和4.9%。

《评估报告》指出,这反应了京津冀及周边大气污染治理的不平衡,山西省要加大颗粒物治理的力度。

观察近两年的PM2.5浓度,山西省甚至不降反升。

“山东、河南、山西(三个省份中),山西的PM2.5相对比较低,但是属于一个增加的态势,(2015、2016和2017年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62微克/立方米、63微克/立方米、66微克/立方米,这个是在增加的,山西要加油。”该课题负责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陈松蹊在发布会上向媒体介绍该报告时说。

陈松蹊认为,山西、河南、山东省的颗粒物浓度下降幅度低于京津冀,原因在于起步比较晚,“他们起步从2015年开始,(颗粒物浓度变化)2013年至2015年基本持平,2016、2017开始下降。”

《评估报告》还指出,以75微克/立方米作为二十四小时“优良空气”的上界已过于宽松,应对该标准进行调整。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日平均浓度限值为75微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设定的过渡期目标1相同。也就是说,仅仅是达到了WHO设定的最宽标准。WHO认为,PM2.5标准值为小于10微克/立方米,而年均浓度达到35微克/立方米时,人患病并致死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评估报告》建议使用WHO设定的过渡期目标2(即50微克/立方米)作为二十四小时“优良空气”的上界。

陈松蹊在发布会上说,当PM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以上时,他站在位于北大的办公室,就已无法再看到数公里外的西山,此时打开手机一看,空气质量显示为“良”。他直言,“总觉得有问题,太宽了。”“从健康来讲,还是要更高的标准。”陈松蹊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治理不平衡 北大教授:山西要加油

报告指出,过去四年,山东、河南、山西的PM2.5和PM10平均浓度减少程度低于京津冀。山西省近两年的PM2.5浓度甚至不降反升,这反映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治理的不平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过去四年,山东、河南、山西的PM2.5和PM10平均浓度减少程度低于京津冀,山西省近两年的PM2.5浓度甚至不降反升,这反映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治理的不平衡。

上述结论来自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2018年4月10日发布的《“2+31”城市2013-2017年区域污染状况评估》(简称《评估报告》)。该报告分析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33个城市六种常规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

2017年3月,环保部(现生态环境部)协同有关部门和省市制定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该方案的实施范围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亦被称为“2+26”城市,包含北京、天津,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市,山西省的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市,山东省的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市,河南省的郑州、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市)。《评估报告》所指的“2+31”城市,是指在“2+26”城市基础上,另增加河北省的张家口、承德、秦皇岛以及山东省的泰安、莱芜。

《评估报告》显示,经过五年的治理,京津冀地区PM2.5和PM10污染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京津冀13市PM2.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从2013年的103.78微克/立方米和178.3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7年的64.05微克/立方米和114.72微克/立方米。

相比之下,山东和河南的PM2.5减少程度低于京津冀。京津冀10市PM2.5四年累积降幅为31.2%,而山东、河南、山西分别为26%、20%和2.6%。从PM10浓度来看,京津冀10市四年累积降幅为28.3%,而山东、河南、山西省分别为19.4%、15.3%和4.9%。

《评估报告》指出,这反应了京津冀及周边大气污染治理的不平衡,山西省要加大颗粒物治理的力度。

观察近两年的PM2.5浓度,山西省甚至不降反升。

“山东、河南、山西(三个省份中),山西的PM2.5相对比较低,但是属于一个增加的态势,(2015、2016和2017年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62微克/立方米、63微克/立方米、66微克/立方米,这个是在增加的,山西要加油。”该课题负责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陈松蹊在发布会上向媒体介绍该报告时说。

陈松蹊认为,山西、河南、山东省的颗粒物浓度下降幅度低于京津冀,原因在于起步比较晚,“他们起步从2015年开始,(颗粒物浓度变化)2013年至2015年基本持平,2016、2017开始下降。”

《评估报告》还指出,以75微克/立方米作为二十四小时“优良空气”的上界已过于宽松,应对该标准进行调整。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日平均浓度限值为75微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设定的过渡期目标1相同。也就是说,仅仅是达到了WHO设定的最宽标准。WHO认为,PM2.5标准值为小于10微克/立方米,而年均浓度达到35微克/立方米时,人患病并致死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评估报告》建议使用WHO设定的过渡期目标2(即50微克/立方米)作为二十四小时“优良空气”的上界。

陈松蹊在发布会上说,当PM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以上时,他站在位于北大的办公室,就已无法再看到数公里外的西山,此时打开手机一看,空气质量显示为“良”。他直言,“总觉得有问题,太宽了。”“从健康来讲,还是要更高的标准。”陈松蹊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