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世界上卖得最好的摩托车——本田“超级幼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世界上卖得最好的摩托车——本田“超级幼兽”

越南战争时期,“超级幼兽”成为越南人亡命的最佳工具。

对于许多日本人来说,在低低的引擎声和交织其中的变速踏板的声音中醒来是他们共同的记忆。这些声音来自报纸派送员胯下的本田“超级幼兽”(Super Cub),它们的声音被称为“日本的清晨之声”也不为过。

你也许会说,它不过是街上随处可见的老爷车而已;但你错了,因为“超级幼兽”根本不是一辆普通的摩托车。自1958年问世至2014年3月间,“超级幼兽”累计产量超过8700万台,是世界上卖得最好的摩托车,创造了摩托车史上的销售神话。它何以获得如此多的青睐?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来回顾一下它的前世今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开始模仿欧美车型生产摩托车和机车,但价格高昂,一般人根本买不起。本田技研工业(以下简称本田)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打出要研发“谁都买得起的便捷产品”的口号,决定大力开发电动自行车。1952年,本田发售红色引擎的“幼兽F型”电动自行车,着实火了一把。接着,他们又趁势推出Juno机车,但遗憾的是,这款车并未如预料中那般受欢迎,销售业绩不太理想。而此时,消费者的需求开始从电动自行车向真格的摩托车转移,“幼兽F型”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幼兽F型”电动自行车
Juno机车

这个时期的本田犹如坐过山车,经营状况沉沉浮浮,但他们凭借排量250CC以上的摩托车度过了难关。不过,这样的车型可不是随便谁都能买得起的。出于要生产“普通人也能买得起的摩托车”这样的理念,1956年年末,号称“经营天才”的藤泽武夫和“技术天才”的本田赴欧洲考察。

到了欧洲,两人走访了当地的自行车店和摩托车店,还看到了多种机动脚踏两用车——这种车由于不需要驾驶执照而大受欢迎。但本田并没有盲目跟从。他们认为,这种两用车只适合在欧洲的良好路况中行驶,并不适合日本。因为在路况不佳的日本,能够适应凹凸不平的路面的车辆才是最好的选择。于是,本田开始着力开发“超级幼兽”。

“这也不对”,“那也不行”……不止研发责任人,本田许多部门的人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形成了产品的最终概念。1958年8月,经过1年零8个月后,本田终于成功研发了“超级幼兽C100”。

上市时,这辆车售价55,000日元,而当时的应届大学生的月薪是13,467日元。由于普通大众也能买得起,这款车一问世就大受追捧,这阵购买旋风甚至刮到了美国和东南亚。“超级幼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畅销车。

“超级幼兽”大受追捧的原因在哪里?

最根本原因在于引擎。

1958年,日本发生了多起标志性的事件:东京铁塔完工、呼啦圈开始流行、1964年东京奥运会申办成功。这是电影《三丁目的夕阳》里描绘的时代,人们满怀希望,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

在当时,摩托车基本以双缸为主,而“超级幼兽”则是四缸。双缸摩托车构造简单,所以质量轻、成本低、价格低廉。此外,它排量大,速度也就更快,但这也就带来了负面影响,那就是给环境造成的负荷过重。

而四缸的优点是,能耗低、耐久性好、噪音小。与双缸相比,其废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也相对较少。

虽然在当时,环境问题还没有受到普遍重视,且双缸成本更为低廉,但本田仍然选择了进军四缸市场。这是由于,当时日本国内道路普遍路况不佳,而在耐久性上,四缸远远优于双缸。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超级幼兽”在发展中国家也卖得火热,其中尤以当时深陷战争泥淖的越南为甚。

由于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逃亡成为当时的越南人民的“日常”,而“超级幼兽”就成为他们亡命的最佳工具,“本田”在当地也几乎成了“摩托车”的代名词。当时,“超级幼兽”每月卖出约5万辆——2013年,本田摩托车在越南共售出21万9000辆,平均下来一个月只有1万8000辆——当时的“超级幼兽”有多受欢迎可见一斑。

“超级幼兽”

其次则要归因于本田强大的销售网。那时候,本田并不算大公司,无论产品性能有多优良,能不能卖出去仍然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为了构建强大的销售网络,主要负责经营的藤泽直接给商家发邮件,其中甚至包括许多与摩托车毫不相关的行业,比如自行车行、木材商,甚至干果店!最终,有3500家公司愿意加入本田的销售网,而本田从中选出了600家。

藤泽还出了“奇招”。当时的摩托车燃料箱多位于车身前部,不方便女性骑行。“超级幼兽”巧妙地把燃料箱设计在座位下面,车身前方却空了出来。为此,本田给各个店铺分发围裙,作为赠送女性的礼物,以此吸引女性顾客前来购买。

藤沢武夫

最后,良好的品质也是“超级幼兽”大卖的重要前提。在本田的工厂里,工人们都穿着白色的工作服。白色工作服一旦染上污渍十分明显——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然而恰恰相反,本田不允许工人们弄脏工作服,工作服越干净,越意味着技能熟练、操作准确。

神话能否继续上演?

有人说,没有“超级幼兽”,就没有今天的本田。1959年,也就是在问世一年后,“超级幼兽”第一次参加了马恩岛TT摩托车大赛,该比赛一直被称为世界上最搏命、最壮观、最危险的赛车比赛。当时参赛所需的所有资金均来自“超级幼兽”的销售利润。

1964年,东京举办第18届奥运会,“超级幼兽”初次参战F1,所使用的资金仍然来源于这种车型本身的销售利润。本田同时还在开发汽车,这一切如果没有“超级幼兽”的利润支撑都无法实现。

如今,“超级幼兽”在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仍然具有较高的人气,虽然随着这些国家的经济逐步发展,今后的销量将有所下滑,但在柬埔寨、老挝等地,仍有许多地区路况不尽理想,人们预计,在这些国家,“超级幼兽”创造的神话将会继续上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本田

4.6k
  • 东风本田纯电轿跑猎光e:NS2正式上市
  • 本田或于2025年停止生产轻便摩托车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世界上卖得最好的摩托车——本田“超级幼兽”

越南战争时期,“超级幼兽”成为越南人亡命的最佳工具。

对于许多日本人来说,在低低的引擎声和交织其中的变速踏板的声音中醒来是他们共同的记忆。这些声音来自报纸派送员胯下的本田“超级幼兽”(Super Cub),它们的声音被称为“日本的清晨之声”也不为过。

你也许会说,它不过是街上随处可见的老爷车而已;但你错了,因为“超级幼兽”根本不是一辆普通的摩托车。自1958年问世至2014年3月间,“超级幼兽”累计产量超过8700万台,是世界上卖得最好的摩托车,创造了摩托车史上的销售神话。它何以获得如此多的青睐?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来回顾一下它的前世今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开始模仿欧美车型生产摩托车和机车,但价格高昂,一般人根本买不起。本田技研工业(以下简称本田)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打出要研发“谁都买得起的便捷产品”的口号,决定大力开发电动自行车。1952年,本田发售红色引擎的“幼兽F型”电动自行车,着实火了一把。接着,他们又趁势推出Juno机车,但遗憾的是,这款车并未如预料中那般受欢迎,销售业绩不太理想。而此时,消费者的需求开始从电动自行车向真格的摩托车转移,“幼兽F型”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幼兽F型”电动自行车
Juno机车

这个时期的本田犹如坐过山车,经营状况沉沉浮浮,但他们凭借排量250CC以上的摩托车度过了难关。不过,这样的车型可不是随便谁都能买得起的。出于要生产“普通人也能买得起的摩托车”这样的理念,1956年年末,号称“经营天才”的藤泽武夫和“技术天才”的本田赴欧洲考察。

到了欧洲,两人走访了当地的自行车店和摩托车店,还看到了多种机动脚踏两用车——这种车由于不需要驾驶执照而大受欢迎。但本田并没有盲目跟从。他们认为,这种两用车只适合在欧洲的良好路况中行驶,并不适合日本。因为在路况不佳的日本,能够适应凹凸不平的路面的车辆才是最好的选择。于是,本田开始着力开发“超级幼兽”。

“这也不对”,“那也不行”……不止研发责任人,本田许多部门的人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形成了产品的最终概念。1958年8月,经过1年零8个月后,本田终于成功研发了“超级幼兽C100”。

上市时,这辆车售价55,000日元,而当时的应届大学生的月薪是13,467日元。由于普通大众也能买得起,这款车一问世就大受追捧,这阵购买旋风甚至刮到了美国和东南亚。“超级幼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畅销车。

“超级幼兽”大受追捧的原因在哪里?

最根本原因在于引擎。

1958年,日本发生了多起标志性的事件:东京铁塔完工、呼啦圈开始流行、1964年东京奥运会申办成功。这是电影《三丁目的夕阳》里描绘的时代,人们满怀希望,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

在当时,摩托车基本以双缸为主,而“超级幼兽”则是四缸。双缸摩托车构造简单,所以质量轻、成本低、价格低廉。此外,它排量大,速度也就更快,但这也就带来了负面影响,那就是给环境造成的负荷过重。

而四缸的优点是,能耗低、耐久性好、噪音小。与双缸相比,其废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也相对较少。

虽然在当时,环境问题还没有受到普遍重视,且双缸成本更为低廉,但本田仍然选择了进军四缸市场。这是由于,当时日本国内道路普遍路况不佳,而在耐久性上,四缸远远优于双缸。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超级幼兽”在发展中国家也卖得火热,其中尤以当时深陷战争泥淖的越南为甚。

由于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逃亡成为当时的越南人民的“日常”,而“超级幼兽”就成为他们亡命的最佳工具,“本田”在当地也几乎成了“摩托车”的代名词。当时,“超级幼兽”每月卖出约5万辆——2013年,本田摩托车在越南共售出21万9000辆,平均下来一个月只有1万8000辆——当时的“超级幼兽”有多受欢迎可见一斑。

“超级幼兽”

其次则要归因于本田强大的销售网。那时候,本田并不算大公司,无论产品性能有多优良,能不能卖出去仍然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为了构建强大的销售网络,主要负责经营的藤泽直接给商家发邮件,其中甚至包括许多与摩托车毫不相关的行业,比如自行车行、木材商,甚至干果店!最终,有3500家公司愿意加入本田的销售网,而本田从中选出了600家。

藤泽还出了“奇招”。当时的摩托车燃料箱多位于车身前部,不方便女性骑行。“超级幼兽”巧妙地把燃料箱设计在座位下面,车身前方却空了出来。为此,本田给各个店铺分发围裙,作为赠送女性的礼物,以此吸引女性顾客前来购买。

藤沢武夫

最后,良好的品质也是“超级幼兽”大卖的重要前提。在本田的工厂里,工人们都穿着白色的工作服。白色工作服一旦染上污渍十分明显——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然而恰恰相反,本田不允许工人们弄脏工作服,工作服越干净,越意味着技能熟练、操作准确。

神话能否继续上演?

有人说,没有“超级幼兽”,就没有今天的本田。1959年,也就是在问世一年后,“超级幼兽”第一次参加了马恩岛TT摩托车大赛,该比赛一直被称为世界上最搏命、最壮观、最危险的赛车比赛。当时参赛所需的所有资金均来自“超级幼兽”的销售利润。

1964年,东京举办第18届奥运会,“超级幼兽”初次参战F1,所使用的资金仍然来源于这种车型本身的销售利润。本田同时还在开发汽车,这一切如果没有“超级幼兽”的利润支撑都无法实现。

如今,“超级幼兽”在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仍然具有较高的人气,虽然随着这些国家的经济逐步发展,今后的销量将有所下滑,但在柬埔寨、老挝等地,仍有许多地区路况不尽理想,人们预计,在这些国家,“超级幼兽”创造的神话将会继续上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