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阿诺特家族:下一任继承者会是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阿诺特家族:下一任继承者会是谁?

尽管LVMH集团的这些大牌都不是阿诺特一手打造的,但他却比任何一个人都更知道如何将这些品牌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文 | 周修文

编辑 | 赵文

69岁的伯纳德·阿诺特(Bernard Arnault)是为全球奢侈品业公认的国王,有人称他为“精品界的拿破仑”,有人称他为“点石成金的魔术师”,有人称他为“浪漫之都的时尚达人”。然而,在贴在这位奢侈品界教父身上的所有标签中,最适合他的或许是:“穿着开司米衫的狼”。

尽管这个绰号实在算不上恭维,但用来形容伯纳德·阿诺特倒也恰如其分。这位优雅中始终透露着一股狠辣的法国人对自己眼热的东西——无论是某个家族维系了百年的品牌,亦或可能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性股权,从不吝啬手段与支票。也正是如此,他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王国”——LVMH(中文名为“路威酩轩”)集团的实际控制人。

1949年,伯纳德·阿诺特出生在法国北部的工业城市鲁贝的一个地产商家庭。从小时起,伯纳德便被赋予了继承家族产业的厚望,祖父对他十分严格,不仅要求他在学校好好表现,还让他早早熟悉公司业务。20岁时,阿诺特进入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学习,1971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工程学位。

毕业后,阿诺特进入父亲创办的Ferret-Savinel建筑公司,以具有前瞻性的眼光说服了父亲卖掉公司的建筑业务,将业务重点转向房地产,并成立了家族新公司Ferinel,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度假别墅。在父子俩的共同努力之下,新公司茁壮成长,为后来阿诺特的接管铺平了道路。

在跟随父亲几年后,阿诺特1977年接任了Ferinel的CEO,1979年便成为公司董事长。年纪轻轻的阿诺特似乎从未对何事有过满足,他的野心慢慢延伸到了大西洋对岸,1981年,弗朗索瓦·密特朗上台成为第一位法国社会党派总统后,商界保守分子感到紧张,阿诺特选择举家来到美国,在佛罗里达州成立了销售豪华公寓的Ferinel Inc。

然而美国商界直白而激烈的运营方式令阿诺特倍感不适,恰逢几年后,社会党对他们的经济进行松绑,阿诺特才觉得回国时机成熟。

机遇也是成功的关键,1983年,阿诺特返回法国,开始放手经营。他以抵押家族企业为代价,自掏腰包1500万美元,加上投资公司的8000万美元,成功收购了破产纺织集团——布萨克(Boussac)。其实,阿诺特对纺织业和百货商店并不感兴趣,买下它的真正原因正是看中了该集团拥有的两个品牌:邦马士(BonMarche)和迪奥(Christian Dior)。

当时,Dior的创始人迪奥先生已经去世,销量正不断下滑,一蹶不振。举步维艰之下,Dior不得不自降身段,把商标平民化。阿诺特后来坦言,自己之所以收购布萨克就是看上了迪奥,因为在纽约与出租车司机的一次调侃,点燃了他回国的想法——“你是法国人,我不知道你们的总统是谁,但我知道迪奥是法国的名牌。”

“我面前的东西明显比其它产品更加高雅”,这正是阿诺特收购迪奥品牌的原因。也正是从成功收购迪奥那一刻起,阿诺特便有了梦想:以高级女装为基石,打造一个奢侈品集团,通过各个品牌之间的协同效应,就一定能“一强俱强”。

尽管他的手法算不上光明正大,甚至有些卑鄙,但在尔虞我诈的生意场,他成功地从其他公司挖来当家设计师,并凭借卓越的经营智慧,在两年内让迪奥起死回生,使这个老品牌不仅保有自身的传统,又平添了国际化色彩。

1987 年,如日中天的路易威登和著名酒业集团酩悦·轩尼诗合并,成立了全球最顶尖的奢侈品集团 LVMH(Louis Vitton Moet Hennessy)。

合并后,双方合作并不顺利,需要一个中间人来协商冲突,阿诺特先是被当作争斗筹码拉入路易威登家族(点击可回顾)阵营。但是与此同时,阿诺特还联手与酩轩公司签有分销协议的健力士,设立阿诺特控股公司,由本人持股60%,健力士公司持有其余的40%。

天时地利,1987年10月,法国股市突然崩盘,LVMH股票跳水式下降,阿诺特用皮包公司以低价买进了集团43%的股票,成为了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得到了集团的绝对控制权。此次偷袭成功,奠定了阿诺特24年来屡试不爽的并购术基因。对阿诺特来说,每一场收购都如同一场战争,并且他深谙此道。

其后,阿诺特开始对LVMH进行改革,大批元老被挤走,酒业饮料和香水部门的架构被重新梳理。经此一役后,阿诺特收购品牌的热情高涨,他开始在LVMH这座大厦上添砖累瓦。之后对FENDI、KENZO等品牌的收购都沿袭了他的一贯手法:恰逢经济陷入低谷或公司存在内部矛盾时“趁虚而入”。

Celine的品牌再造是阿诺特最为辉煌一笔,在他的运作下,Celine从二、三线品牌成为了与 Chanel抗衡的LVMH的旗舰奢侈品牌。收购前,Celine只是一家做童装起家的公司,阿诺特将其交由美国设计师迈克·柯尔包装。2008 年后,设计师菲比·菲洛掌控大权,她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便推出了一个大热手袋,进一步将Celine打造成女性时尚的标杆品牌。

尽管LVMH集团的这些大牌都不是阿诺特一手打造的,但他却比任何一个人都更知道如何将这些品牌的价值发挥到最大,阿诺特在归结自己驾驭品牌的秘诀时说,“奢侈品品牌的树立要比其他生意困难得多,它需要创造一种根本不存在的消费需求,塑造时尚奢侈品牌必须遵循一个公式:通过挖掘品牌历史并用适当的设计师来诠释它,从而定义出品牌身份;严格控制品牌质量和销售;巧妙造势、吸引眼球。”

当然阿诺特并非招招得意,偶有败笔。极具戏剧性的是,阿诺特与其竞争对手Gucci之间的纠葛。我们之前有讲过Gucci家族的恩(ba)怨(gua)史(点击可回顾),彼时,Gucci品牌已经不在家族手中,但阿诺特早有“收编”之意,且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1999年1月,LVMH收购了Gucci公司34%的股份,一跃成为大股东。

阿诺特希望通过控股Gucci,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以较小的代价控制Gucci,从而抑制住Gucci强有力的竞争,另一方面从这笔投资中获取可观的收益。受制于LVMH的Gucci自然不甘心,公司CEO德索尔提出要求,让LVMH全盘收购古弛,阿诺特拒绝全盘收购计划。

利益受损的Gucci股东将总股本的42%以3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阿诺特的法国同胞公司 PPR公司,企图搅乱局面,并用稀释股本的方式让阿诺特被迫让出刚刚到手的控制权。最终,阿诺特向法庭上诉,要求对Gucci公司CEO德索尔两年多前的增资扩股行为进行调查。上诉失败,PPR捡到了便宜。此次受挫是阿诺特在垒砌奢侈品帝国过程中的第一次大溃败。

除了Gucci,还有一个令阿诺特忧伤的案例——爱马仕。关于这场商战的始末,我们将在下期的爱马仕家族一文中详述。

阿诺特热衷且精于收购之道,“只要见到一个美丽的品牌,他就想将其收入囊中。”通过不断的买卖策略,阿诺特用了近20年的时间,将LVMH塑造成为全球奢侈品行业霸主。

LVMH在阿诺特的掌控下,必然充满家族色彩。阿诺特多次在公共场合宣称,自己的目标是将LVMH保持在阿诺特家族的控制之下。

阿诺特像祖父当年对待自己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他的儿子安东尼和女儿德尔菲娜同他儿时一样,从小为继承家族产业而接受教育。1989年,阿诺特为争夺LVMH所有权勾心斗角时,曾每天向当时12岁的安东尼讲述商战上发声的故事。独占LVMH后,阿诺特仍旧坚持在每个周六上午带子女参观公司专卖店。

安东尼回忆童年时说:“他经常告诫我们,如果想和他一起工作,就必须比别人更加努力、在学校有更好的表现。”这个1977年出生的年轻人从法国著名的商业学校毕业取得硕士学位之后,进入了LV的传讯部门,2011年他被委以重任,担任拥有127年历史的法国老牌贝鲁提(Berluti)的CEO。2013年12月,又任命为Loro Piana(2013年7月被LVMH收购的意大利顶级奢侈品牌)的新主席。

相较之下,1975年出生的姐姐德尔菲娜更加被人看好,阿诺特对她在LVMH品牌推广上所做出的成绩也赞赏有加。德尔菲娜毕业于巴黎EDHEC商业学院,之后又前往伦敦商学院继续深造,并在麦肯锌公司工作了三年。德尔菲娜加入LVMH集团后仅用四年时间,便成为董事会里唯一的女性成员,在公司中享有很高声誉。与擅长恶意收购竞争对手的父亲相比,她明显更懂得为自己招兵买马。

阿诺特的第二任妻子是法国-加拿大混血画家,他们育有3个孩子,年仅18岁的亚利桑德罗已经表现出对加入LVMH的强烈兴趣。

阿诺特近乎极端地打造品牌,其实也是在精华并保持纯正的“品牌DNA”,他希望三个更年轻的儿子能够陆续加入到自己的事业当中,但被问及谁才是最适合的家族继承人时,阿诺特从来没有提到过一个人名,“不要总是带着家族企业的阴谋论,阿诺特家族要比别人英明得多。”他说,无论何时,自己都不会主动退出,他还有20到25年时间去筹划未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阿诺特家族:下一任继承者会是谁?

尽管LVMH集团的这些大牌都不是阿诺特一手打造的,但他却比任何一个人都更知道如何将这些品牌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文 | 周修文

编辑 | 赵文

69岁的伯纳德·阿诺特(Bernard Arnault)是为全球奢侈品业公认的国王,有人称他为“精品界的拿破仑”,有人称他为“点石成金的魔术师”,有人称他为“浪漫之都的时尚达人”。然而,在贴在这位奢侈品界教父身上的所有标签中,最适合他的或许是:“穿着开司米衫的狼”。

尽管这个绰号实在算不上恭维,但用来形容伯纳德·阿诺特倒也恰如其分。这位优雅中始终透露着一股狠辣的法国人对自己眼热的东西——无论是某个家族维系了百年的品牌,亦或可能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性股权,从不吝啬手段与支票。也正是如此,他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王国”——LVMH(中文名为“路威酩轩”)集团的实际控制人。

1949年,伯纳德·阿诺特出生在法国北部的工业城市鲁贝的一个地产商家庭。从小时起,伯纳德便被赋予了继承家族产业的厚望,祖父对他十分严格,不仅要求他在学校好好表现,还让他早早熟悉公司业务。20岁时,阿诺特进入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学习,1971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工程学位。

毕业后,阿诺特进入父亲创办的Ferret-Savinel建筑公司,以具有前瞻性的眼光说服了父亲卖掉公司的建筑业务,将业务重点转向房地产,并成立了家族新公司Ferinel,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度假别墅。在父子俩的共同努力之下,新公司茁壮成长,为后来阿诺特的接管铺平了道路。

在跟随父亲几年后,阿诺特1977年接任了Ferinel的CEO,1979年便成为公司董事长。年纪轻轻的阿诺特似乎从未对何事有过满足,他的野心慢慢延伸到了大西洋对岸,1981年,弗朗索瓦·密特朗上台成为第一位法国社会党派总统后,商界保守分子感到紧张,阿诺特选择举家来到美国,在佛罗里达州成立了销售豪华公寓的Ferinel Inc。

然而美国商界直白而激烈的运营方式令阿诺特倍感不适,恰逢几年后,社会党对他们的经济进行松绑,阿诺特才觉得回国时机成熟。

机遇也是成功的关键,1983年,阿诺特返回法国,开始放手经营。他以抵押家族企业为代价,自掏腰包1500万美元,加上投资公司的8000万美元,成功收购了破产纺织集团——布萨克(Boussac)。其实,阿诺特对纺织业和百货商店并不感兴趣,买下它的真正原因正是看中了该集团拥有的两个品牌:邦马士(BonMarche)和迪奥(Christian Dior)。

当时,Dior的创始人迪奥先生已经去世,销量正不断下滑,一蹶不振。举步维艰之下,Dior不得不自降身段,把商标平民化。阿诺特后来坦言,自己之所以收购布萨克就是看上了迪奥,因为在纽约与出租车司机的一次调侃,点燃了他回国的想法——“你是法国人,我不知道你们的总统是谁,但我知道迪奥是法国的名牌。”

“我面前的东西明显比其它产品更加高雅”,这正是阿诺特收购迪奥品牌的原因。也正是从成功收购迪奥那一刻起,阿诺特便有了梦想:以高级女装为基石,打造一个奢侈品集团,通过各个品牌之间的协同效应,就一定能“一强俱强”。

尽管他的手法算不上光明正大,甚至有些卑鄙,但在尔虞我诈的生意场,他成功地从其他公司挖来当家设计师,并凭借卓越的经营智慧,在两年内让迪奥起死回生,使这个老品牌不仅保有自身的传统,又平添了国际化色彩。

1987 年,如日中天的路易威登和著名酒业集团酩悦·轩尼诗合并,成立了全球最顶尖的奢侈品集团 LVMH(Louis Vitton Moet Hennessy)。

合并后,双方合作并不顺利,需要一个中间人来协商冲突,阿诺特先是被当作争斗筹码拉入路易威登家族(点击可回顾)阵营。但是与此同时,阿诺特还联手与酩轩公司签有分销协议的健力士,设立阿诺特控股公司,由本人持股60%,健力士公司持有其余的40%。

天时地利,1987年10月,法国股市突然崩盘,LVMH股票跳水式下降,阿诺特用皮包公司以低价买进了集团43%的股票,成为了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得到了集团的绝对控制权。此次偷袭成功,奠定了阿诺特24年来屡试不爽的并购术基因。对阿诺特来说,每一场收购都如同一场战争,并且他深谙此道。

其后,阿诺特开始对LVMH进行改革,大批元老被挤走,酒业饮料和香水部门的架构被重新梳理。经此一役后,阿诺特收购品牌的热情高涨,他开始在LVMH这座大厦上添砖累瓦。之后对FENDI、KENZO等品牌的收购都沿袭了他的一贯手法:恰逢经济陷入低谷或公司存在内部矛盾时“趁虚而入”。

Celine的品牌再造是阿诺特最为辉煌一笔,在他的运作下,Celine从二、三线品牌成为了与 Chanel抗衡的LVMH的旗舰奢侈品牌。收购前,Celine只是一家做童装起家的公司,阿诺特将其交由美国设计师迈克·柯尔包装。2008 年后,设计师菲比·菲洛掌控大权,她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便推出了一个大热手袋,进一步将Celine打造成女性时尚的标杆品牌。

尽管LVMH集团的这些大牌都不是阿诺特一手打造的,但他却比任何一个人都更知道如何将这些品牌的价值发挥到最大,阿诺特在归结自己驾驭品牌的秘诀时说,“奢侈品品牌的树立要比其他生意困难得多,它需要创造一种根本不存在的消费需求,塑造时尚奢侈品牌必须遵循一个公式:通过挖掘品牌历史并用适当的设计师来诠释它,从而定义出品牌身份;严格控制品牌质量和销售;巧妙造势、吸引眼球。”

当然阿诺特并非招招得意,偶有败笔。极具戏剧性的是,阿诺特与其竞争对手Gucci之间的纠葛。我们之前有讲过Gucci家族的恩(ba)怨(gua)史(点击可回顾),彼时,Gucci品牌已经不在家族手中,但阿诺特早有“收编”之意,且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1999年1月,LVMH收购了Gucci公司34%的股份,一跃成为大股东。

阿诺特希望通过控股Gucci,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以较小的代价控制Gucci,从而抑制住Gucci强有力的竞争,另一方面从这笔投资中获取可观的收益。受制于LVMH的Gucci自然不甘心,公司CEO德索尔提出要求,让LVMH全盘收购古弛,阿诺特拒绝全盘收购计划。

利益受损的Gucci股东将总股本的42%以3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阿诺特的法国同胞公司 PPR公司,企图搅乱局面,并用稀释股本的方式让阿诺特被迫让出刚刚到手的控制权。最终,阿诺特向法庭上诉,要求对Gucci公司CEO德索尔两年多前的增资扩股行为进行调查。上诉失败,PPR捡到了便宜。此次受挫是阿诺特在垒砌奢侈品帝国过程中的第一次大溃败。

除了Gucci,还有一个令阿诺特忧伤的案例——爱马仕。关于这场商战的始末,我们将在下期的爱马仕家族一文中详述。

阿诺特热衷且精于收购之道,“只要见到一个美丽的品牌,他就想将其收入囊中。”通过不断的买卖策略,阿诺特用了近20年的时间,将LVMH塑造成为全球奢侈品行业霸主。

LVMH在阿诺特的掌控下,必然充满家族色彩。阿诺特多次在公共场合宣称,自己的目标是将LVMH保持在阿诺特家族的控制之下。

阿诺特像祖父当年对待自己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他的儿子安东尼和女儿德尔菲娜同他儿时一样,从小为继承家族产业而接受教育。1989年,阿诺特为争夺LVMH所有权勾心斗角时,曾每天向当时12岁的安东尼讲述商战上发声的故事。独占LVMH后,阿诺特仍旧坚持在每个周六上午带子女参观公司专卖店。

安东尼回忆童年时说:“他经常告诫我们,如果想和他一起工作,就必须比别人更加努力、在学校有更好的表现。”这个1977年出生的年轻人从法国著名的商业学校毕业取得硕士学位之后,进入了LV的传讯部门,2011年他被委以重任,担任拥有127年历史的法国老牌贝鲁提(Berluti)的CEO。2013年12月,又任命为Loro Piana(2013年7月被LVMH收购的意大利顶级奢侈品牌)的新主席。

相较之下,1975年出生的姐姐德尔菲娜更加被人看好,阿诺特对她在LVMH品牌推广上所做出的成绩也赞赏有加。德尔菲娜毕业于巴黎EDHEC商业学院,之后又前往伦敦商学院继续深造,并在麦肯锌公司工作了三年。德尔菲娜加入LVMH集团后仅用四年时间,便成为董事会里唯一的女性成员,在公司中享有很高声誉。与擅长恶意收购竞争对手的父亲相比,她明显更懂得为自己招兵买马。

阿诺特的第二任妻子是法国-加拿大混血画家,他们育有3个孩子,年仅18岁的亚利桑德罗已经表现出对加入LVMH的强烈兴趣。

阿诺特近乎极端地打造品牌,其实也是在精华并保持纯正的“品牌DNA”,他希望三个更年轻的儿子能够陆续加入到自己的事业当中,但被问及谁才是最适合的家族继承人时,阿诺特从来没有提到过一个人名,“不要总是带着家族企业的阴谋论,阿诺特家族要比别人英明得多。”他说,无论何时,自己都不会主动退出,他还有20到25年时间去筹划未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