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应春意盎然的4月,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让不少互联网领域的大咖都打了个哆嗦。
在国内,曾经风头无两的张一鸣彻彻底底低下了头,接过了“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不符”的帽子。而在大洋彼岸,一向温文尔雅的扎克伯格则通过10小时的舌战群儒,让Facebook的股价实现了触底反弹。
不同的公关手段可能导向了不同的结局,但将他们置于舆论风口浪尖之上的,却是相同的诱因。当这些体量惊人的互联网企业,不停开疆扩土,壮大自己的金元帝国之时,却在不知不觉间打破了互联网应有的权力界限。
于是,他们踏入或“低俗”,抑或“隐私”的禁区,引爆了那颗关于社会责任的地雷。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已经不再是小蜘蛛行侠仗义的江湖信条,更应该成为每一家互联网巨头严肃正视的课题。
一
说到互联网巨头,中国人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腾讯。根据2018年四月最新的互联网公司市值统计,腾讯以超过4900亿美元的成绩力压Facebook,高居世界第三。而就在几个月之前,“脸书”还稳稳占据着三甲之列。显然,在小扎的这场信任危机中,腾讯成为了间接受益人。
而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去看,张一鸣的窘境恐怕也是马化腾所喜闻乐见的。据腾讯员工透露,在腾讯内部,自“今日头条”崭露头角以来,它就始终被视为对于腾讯最大的威胁。
这种忌惮并不无道理。仔细观察腾讯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腾讯最擅长的是做产品,QQ也好,微信也罢,腾讯聚拢用户最有效的武器,始终是产品;而腾讯最不擅长的则是做内容,此前,腾讯微博和微视等一些失败案例,就是最好的佐证。
无论从产品还是从内容切入,核心落脚点都还是用户,所以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来临后,腾讯的紧迫感达到了空前的巅峰。
总有人质疑腾讯的创新精神,戏谑其“一直在模仿”。实际也的确如此,每当互联网行业出现新的风口时,腾讯往往都不是第一个去追逐的,但最终却一定会站上去。所以即使认识到自己的弱项,腾讯也始终没有放弃在内容层面的角力。
比如最近,几乎就在快手、火山小视频等遭到央视点名批评,相关产品被勒令下架整改的同时,腾讯高调重启了“微视”业务,豪掷30亿元补贴鼓励原创内容生产者。
对于“短视频“这个新风口,腾讯显然不甘心轻易放弃。所以当竞争对手出现“破绽”的时候,腾讯立刻就杀了个回马枪,曾经在17年4月已经被宣判“死刑”的“微视”就这样满血复活了。
更耐人寻味的在于,这时候,很多用户发现,重获新生的微视在经历了众多代被腾讯宣称为“首创”的微创新之后,如今从产品形态、功能设计、用户体验等方面,已经越来越像另一个“抖音”了。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左为微视,右为抖音)
尽管近年来在舆论场上,腾讯的“买买买”已经替代“抄抄抄”成为新的流行梗,在一定程度上洗白了腾讯的品牌形象,但残酷的现实说明“山寨”的基因依然流淌在腾讯的血液之中。
巧合的是,抖音同样是张一鸣的杰作,对于这个持续制造威胁的,最忌惮的假想敌,腾讯有必要采取一些“非常”手段。
此前曾有自媒体人南七道因在其微信公众号中发布了一篇关于“微视对抗抖音”的文章,遭到了微信平台的封杀。据报道,该文在发布不到十分钟后便被删,账号也被永久删除。
在牢牢把持住最大的流量入口的前提下,腾讯自然可以轻易的为旗下产品设立一道尺度灵活的防火墙,营造一个安全的舆论环境。而这一招,不过是腾讯庞大武器库的冰山一角。
二
按照常规逻辑,一家互联网企业的体量和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应该是成正比的。然而这一点,恰恰却是腾讯的阿喀琉斯之踵。
根据最新财报显示,腾讯在2017年全年营收2377.6亿元,其中网络游戏收入达到978.83亿元,占比超过四成。显然,游戏业务在腾讯的商业蓝图中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也因为游戏,让腾讯背负了巨大的压力。
腾讯逐年上涨的利润中,游戏业务一直贡献显著
众所周知,《王者荣耀》一直是腾讯最成功也是最赚钱的游戏,因为超过2亿的用户覆盖面,而被赋予国民游戏的美誉。据报道,在茫茫多的玩家中,有接近三成是中小学生群体,未成年人用户约为5200万。
在中国,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始终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而在传统认知中,家长老师们也向来视游戏为洪水猛兽。随着《王者荣耀》的风靡,关键是越来越多小学生沉迷其中,自然就产生了一些非议的声音,而这股声浪在2017年7月达到了顶点。
在一周之内,人民日报三度撰文,矛头直指《王者荣耀》,怒批其歪曲历史,诱导学生不务正业,自身缺乏监管机制等现实问题。一时之间,由此引发的关于“游戏和教育”的课题被广泛探讨。
深处舆论漩涡的腾讯紧急推出了“史上最严格防沉迷系统”,并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公关手段消除负面影响,努力呈现给外界“一个大厂应有的社会担当”。
时移世易,当初的风波早已归于平静,而如今的《王者荣耀》是否已经“洗心革面”了呢?
就在近日,网上有一篇报道再次引发热议,在某小学附近,有一家商铺居然开起了“手机网吧”,商家以一小时一块钱的收费标准提供手机租赁服务,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小学生,而这些顾客的主要目的就是玩《玩者荣耀》。
这则新闻也引起了很多地方电视台的重视,纷纷进行了报道。可见,其已经不是个别行为,而是渐渐衍生成了一种新的黑产业。据节目中的报道,这些小学生大多是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去玩,严重耽误了原本的学习时间,引起了很多家长的担忧。
而如果将“王者荣耀”和“小学生”进行关联搜索,还会轻易的发现很多令人诧异的内容,诸如一边骑车一边玩《王者荣耀》,或者是同学之间因为段位而进行攀比等等。
针对种种依然存在的乱象,并不能说《王者荣耀》就是一切的原罪,更发人深省的或许还是腾讯的态度。如果不能认清问题的本质,而只是流于做表面文章,沉溺在雁过不留痕的意淫中,等待腾讯的,恐怕将是第二波的口诛笔伐。
三
有人说,最近热映的电影《头号玩家》,影射了马化腾和腾讯的游戏业务,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但是为什么观众会不约而同的产生这样的念头呢?
至少说明在大多数人心中,腾讯或许是一家成功的商业公司,但却并不是一家伟大的游戏公司。商业驱动力凌驾于社会责任之上,这似乎是腾讯多年以来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形象。
腾讯当然是急于扭转这种大众认知的。于是乎,在今年的两会期间,马化腾掷地有声的说出这样的话:“不是所有游戏都是恶魔,家长不应该只看到游戏的负面,也应该看到正面的东西。比如游戏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的互动”。但这席话却招致了其他政协委员的反击。
其中一些政协委员的观点可以说是异常犀利
或许这些政协委员依然带着有色眼镜,但毋庸置疑的是,由游戏引发的一些问题已经上升到了全社会关注的范畴。那么对于一个游戏厂商,尤其是一个龙头企业而言,就应该展现出应有的担当,直面问题,积极改正,将最大的能量落到实处。
仔细解读,不难发现,马化腾在一个政治会议上提及游戏,刻意的提到家长和孩子,实在是用心良苦,显然媒体曾经的苦口婆心依然令其心有余悸。
腾讯目前的困扰在于,他们很清楚,《王者荣耀》依然在贡献稳定且庞大的收入,他们也非常清楚,中小学生依然是《王者荣耀》的主力用户群,他们或许还清楚,围绕《王者荣耀》产生的社会问题并没有根除,甚至产生出了很多“变异体形态”,但他们并不清楚,想要名利双收,究竟还要采取哪些落到实处的措施。更何况,《王者荣耀》只是恰巧中枪的那只出头鸟罢了,留给腾讯的烦恼远不止于这一款游戏。
而在网络文化的解读中,恐怕名利双收和又当又立已经大约划上了等号。
这或许就是为何腾讯的业绩一直在顶端,口碑却一直在谷底的原因吧。
在当下这个商品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已经被“你有钱,你说什么都是对的”所绑架,但这不应该成为忘本的借口,任何的商业体,能够从呱呱坠地发展为一个庞然大物,都源自每一个用户的贡献,或者是金钱,或者是时间,当你能够做到对每一个用户都用心对待,认真负责的时候,那么承担所谓艰巨的社会责任,只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恰恰是很多互联网巨头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身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三的腾讯,无疑是众多互联网企业的最佳缩影,既然张一鸣和扎克伯格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想必小马哥一定会引以为戒,敲响那口关于社会责任的警钟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