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野外经典地质现象实拍合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野外经典地质现象实拍合集

奇观~

1

大型褶皱

视域宽度50m。

2

不协调褶皱

当褶皱岩层中几种岩石的力学性质差别较大,

特别是相邻强硬层相距较远时,

在统一褶皱作用中各岩层将独立变形,

各有其自身的特征波长,

从而表现出褶皱的各岩层的几何特征不相一致。

3

绳状熔岩

视域宽度2m,也叫结壳熔岩,

熔岩局部受到不同程度的推挤、扭动、卷曲而成,

外表与钢丝绳、麻绳、草绳等极为相似,

表面粗糙成束出现。

4

柱状节理

视域宽度20m,

玄武岩发育典型的柱状节理(五边形或者六边形)。

5

地堑

视域宽度10m。

6

捕掳体

视域宽度2m,

围岩破碎之后的岩块混入岩浆,

发生部分或完全融化,

部分未融化的岩块则成为捕掳体,

取向反映了岩浆侵位时期的流动方向。

7

泥裂

视域宽度2m。

8

断层擦痕

视域宽度1m。

9

褶皱

视域宽度140μm,

微观尺度下的云母片发生断裂和褶皱。

10

缝合线构造

视域宽度8cm。

11

节理缝

视域宽度40cm,节理缝由矿脉充填。

12

弯滑褶皱错断岩脉

视域宽度25cm,

弯滑褶皱的不同层间滑动将岩脉错断。

13

雁列式张节理

视域宽度60cm,节理缝有方解石充填。

14

尖棱褶皱

视域宽度12m,岩相特征为10-40cm厚的层状石灰岩。

15

S型扭动构造

视域宽度30cm,S型指示了左旋走滑应力作用。

16

左旋走滑断层

视域宽度20cm。

17

阶步

视域宽度50cm。

断层滑动中,各纤维状晶体常被横向张裂隙拉断

而形成一些微小阶梯断口和微细断口。

18

褶皱枢纽的张节理

视域宽度1m,褶皱形成过程中,

为了补偿枢纽处外弧伸展而产生的裂缝。

19

δ型碎斑

视域宽度40cm,矿物碎斑两侧的结晶拖尾较长,

并分别从参考面的一侧转向另一侧,

结晶尾根部弯曲,

在与碎斑连接部位呈港湾状的碎斑系。

δ型碎斑系是剪切变形的产物,

在糜棱岩中多见,,

可作为运动学标志,

碎斑的旋转方向与剪切指向一致。

20

正断层

视域宽度40m。

21

尖棱褶皱

视域宽度200m。

22

鹅卵石布丁

视域宽度50cm,鹅卵石发生长轴拉伸和破裂。

23

鹅卵石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1m。

24

断层擦痕

视域宽度30m。

25

大型褶皱

视域宽度1000m。

26

断层面

视域宽度20cm,

由于在断层两盘错动时有较强的摩擦力,

使断层面上局部地方升温,岩粉重熔,

产生一层极薄的镜面糜棱岩,使断层面光滑如镜。

27

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2m。

28

穹隆

29

等斜褶皱

视域宽度5m,褶皱两翼具有相同的倾斜度。

30

大规模不对称褶皱

视域宽度200m,

以轴面为标志面褶皱两翼不呈镜像对称的褶皱。

31

盐冰川

盐栓上升刺穿地表后,

沿盐丘斜坡向下流动的盐类的重力流,

类似舌状冰川或熔岩流的流动。

32

穹隆

视域宽度300m。

33

南极冰川和褶皱

视域宽度30m。

34

火焰状构造

视域宽度50cm。

35

褶皱枢纽的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2m。

36

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2m,均匀拉断的布丁构造。

37

河流沉积序列

视域宽度75cm,

剖面呈现出典型的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

可以用于指示沉积方向。

38

平行褶皱

大致呈同心状弯曲的褶皱岩层,

愈近弯曲中心处岩层褶皱愈强烈,

远离弯曲中心处岩层褶皱愈平缓。

褶皱中同一岩层的原始厚度在变形后于

褶皱的各个部位仍基本保持不变。

39

捕掳体

视域宽度2m,图示捕掳体呈线性排列,

可以指示岩浆侵位期间的岩浆流向。

40

线理

41

羽饰构造

视域宽度75cm,主体岩石上面还可见劈理。

42

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3m,强硬层形成布丁,

边缘不发育鱼嘴状,间隙被方解石充填。

43

波痕

视域宽度1m,常见的沉积构造之一,

可以指示沉积层顶底面,

波痕的波峰指示顶面方向。

44

平卧褶皱

视域宽度3m,可见清晰的片麻岩面理。

45

韧性剪切带

视域宽度200m,辉长岩块被封闭在糜棱岩化剪切带中。

46

变质辉长岩断裂带

视域宽度20m

47

韧性剪切带

视域宽度1m,图中左上为韧性剪切带区,

为高度糜棱化辉长岩,黑色为角闪石岩,

白色为长英质岩脉。

右下为正常区域,呈粒状结构的辉长岩。

48

不对称褶皱

视域宽度1300m,

49

多期褶皱

视域宽度35cm,第二期的等斜褶皱,第三期的不协调褶皱。

50

多期褶皱

51

层理

视域宽度1m。

52

韧性剪切带

视域宽度1m。

53

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80cm。

54

脆性断裂

视域宽度90m。

55

阶步

视域宽度50cm,石灰岩断层面上的方解石阶步。

56

韧性剪切带

视域宽度:1m,糜棱岩化韧性剪切带包裹变质辉长岩透镜体。

57

矿物线理

视域范围:150m,断层面上发育的角闪石矿物线理。

58

叶理构造

视域宽度5m,大理岩和绿片岩的片理化构造。

59

褶皱

视域宽度:2m,黑色页岩中发育的连续褶皱。

60

膝折带

视域宽度3m,变质杂砂岩中发育的膝折带,

叶理或片理发生尖棱状转折的平板状条带,

称为膝折带。

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

称为膝折褶皱。

61

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80cm,变质辉长岩和变质闪长岩中发育的镁铁质布丁。

62

断层

视域宽度500m,山前发育的断层形成断层崖,

已经被沉积物掩盖。

63

褶皱

视域宽度10m,重力驱动形成的砂层褶皱。

64

不整合

视域宽度300m,古新世的熔岩沉积在晚白垩的褶皱沉积物上。

65

线理

视域宽度50cm,晚侏罗纪钙质片岩中发育的拉伸线理,

黄铁矿颗粒上可见清晰的方解石条纹。

66

直立褶皱

视域宽度25m,片麻岩中发育的褶皱。

67

紧闭褶皱

视域宽度10m,砂岩和千枚岩互层的紧闭褶皱,

轴面劈理呈收敛状。

68

收敛的轴面劈理

视域宽度1m,砂岩层和千枚岩互层的一个小背斜,

轴面劈理呈收敛状。

69

尖棱褶皱

视域宽度5m,浅色砂岩和深色的千枚岩互层形成的尖棱褶皱。

70

平卧褶皱

视域宽度200m,上白垩统的钙质片岩和砂岩互层形成的平卧褶皱,

图中所示岩石为低级变质岩。

71

雁列式方解石脉

视域宽度60cm。

72

织物结构

视域宽度400μm,橄榄石碎屑受剪切作用发生拉伸。

73

线理

视域宽度1m,厚层砂岩层中板岩高度线理化,线理和层理有一定夹角。

74

共轭断层

视域宽度2m,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两组方向不同、

剪切方向相反、大体同时发育的交叉剪切带。

75

逆冲断层

视域宽度2500m。

76

复式结构

视域宽度20m,一组断层之间的地层发生叠瓦状排列的复杂结构。

77

层面结构

视域宽度1m,图示为交错层理。

78

逆断层

视域宽度30m,断层面附近的地层发生拖拽,形成牵引褶皱。

79

等斜褶皱

视域宽度5m,两翼具有相同的倾斜度。这种褶皱多生成于岩性均匀的地层如板岩地层之中,是强烈变形的产物,常发育有与两翼地层产状一致的轴面劈理。

80

不对称褶皱

视域宽度40m,向西叠瓦状排列的不对称褶皱,

排列方向指示了地层的受力方向。

上覆的褶皱岩层与下伏的厚层细晶灰岩形成鲜明对比。

81

韧性剪切带

视域宽度2m,图示为绿片岩,夹杂各种糜棱化岩屑。

82

糜棱岩镜下图像

视域宽度1cm,可见方解石、透辉石、

金云母、角闪石、斜长石和石英颗粒。

83

方解石重结晶

视域宽度500μm,正交偏光下,方解石发生重结晶作用。

84

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60cm,

粗粒粉红色大理岩中侵入的铁镁质岩浆岩,

经构造作用发生变形而被拉断。

85

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1m,大理岩中发育斜长角闪岩的布丁。

斜长角闪岩脉先被拉断形成布丁,后被挤压发生弯曲。

86

鞘褶皱

视域宽度30cm,韧性剪切带中的典型构造,

其褶皱枢纽平行于拉伸线理的方向,形似剑鞘,规模不大。

87

皱纹线理

视域宽度30cm,由面理小褶皱的枢纽平行排列而成的线状构造。

88

线理和层理

视域宽度50cm,图示线理与层理相交。

89

铅笔构造

视域宽度75cm,轻微变质的泥质或粉砂质岩石中

常见的使岩石劈成铅笔状长条的一种线状构造。

90

轴面劈理

视域宽度2m,产状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褶皱轴面的劈理。

这类劈理主要发育在强烈褶皱的岩层里。

轴面劈理和轴面片理的产状与褶皱轴面的关系

取决于组成褶皱岩石的韧性、均一性和褶皱的形态。

91

劈理折射

视域宽度1m,由于岩石能干性或岩层厚度的差异,

层间发育的劈理与岩层面之间的夹角会出现不同角度的变化,

造成皮里面方位发生改变。

92

劈理扇

视域宽度75cm,在褶皱转折端呈扇形排列的劈理。

依据劈理与褶皱岩层的曲率关系可区分为:

正劈理扇,劈理面从褶皱层的外弧向内弧收敛;

反劈理扇,劈理面从褶皱层外弧向内弧发散。

93

不整合面

视域宽度5m,右上为上奥陶统砾岩,左下为下奥陶统灰岩。

94

缝合线构造

视域宽度40cm,在垂直裂面的压溶作用下,

易溶组分流失,难溶组分则相对聚积,

以致原来平直的裂面变成许多细小尖峰突起的缝合面。

95

盆地

视域宽度3m,一种特殊形态的褶皱 ,

平面上地层呈近同心圆状分布,

核部出露较新的地层,向外依次变老,

岩层从四轴向核部倾斜。

96

穹隆

视域宽度1m,一种特殊形态的褶皱 ,

平面上地层呈近同心圆状分布,核部出露较老的地层,

向外依次变新,岩层从顶部向四周倾斜。

97

膝折带

视域宽度1m,膝折带常发育于成层性良好的岩石中,

如薄层页岩或板岩中,是岩层受到与层理或

面理平行或稍微斜交的压应力作用的结果。

98

枕状熔岩

枕状熔岩呈椭球状,并叠加在一起。

椭球的表面是玻璃质,内部有发射状构造,

外形浑圆,状似枕头。

是熔岩在水中迅速冷却、凝结而成。

99

断层角砾岩

视域宽度80cm,断层角砾和断层泥由白色的方解石和石英胶结而成。

100

叶理

视域宽度2mm,正交偏光下,

由云母的分布可以确定层理方向为水平的,

石英颗粒的长轴方向为叶理方向(左下-右上)。

101

劈理

视域宽度2mm,绿片岩相变质岩中的垂直劈理,

垂直劈理面间的倾斜劈理,全部通过白云母识别。

102

碎裂岩

视域宽度2mm,正交偏光下,沿断层发育的断裂岩。

103

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5mm,单偏光下,

长石颗粒受到垂直向的剪切力作用,

以书本形式倾斜排列。

绿色的亚氯酸盐沿着微裂缝生长。

104

云母鱼

视域宽度5mm,韧性剪切变形时岩石中的云母

经石香肠化或微破裂作用而形成的显微构造。

其中云母外形像鱼,

其间为由层状硅酸盐矿物、

不透明矿物或其他重结晶矿物组成的结晶拖尾所连接。

云母鱼是一种特殊的S-C构造,可作运动学标志。

105

褶皱

视域宽度1m,石英质岩层发生褶皱,被灰色千枚岩包围。

106

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5mm,微观尺度下的布丁构造,

云母斑状碎屑即为标志物。

107

重结晶作用

视域宽度3mm,大的斜长石晶体发生重结晶作用。

108

织物结构

视域宽度5mm,单偏光下,图示的剪切带中黑云母因不稳定转化为绿泥石。

109

伸展拆离型剪切带

视域宽度20cm,地壳尺度下的韧性剪切变形的局部特征。

110

糜棱岩和眼球状构造

视域宽度3cm,颗粒很细呈条带状分布的动力变质岩,

岩石中大部分矿物不能用肉眼分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野外经典地质现象实拍合集

奇观~

1

大型褶皱

视域宽度50m。

2

不协调褶皱

当褶皱岩层中几种岩石的力学性质差别较大,

特别是相邻强硬层相距较远时,

在统一褶皱作用中各岩层将独立变形,

各有其自身的特征波长,

从而表现出褶皱的各岩层的几何特征不相一致。

3

绳状熔岩

视域宽度2m,也叫结壳熔岩,

熔岩局部受到不同程度的推挤、扭动、卷曲而成,

外表与钢丝绳、麻绳、草绳等极为相似,

表面粗糙成束出现。

4

柱状节理

视域宽度20m,

玄武岩发育典型的柱状节理(五边形或者六边形)。

5

地堑

视域宽度10m。

6

捕掳体

视域宽度2m,

围岩破碎之后的岩块混入岩浆,

发生部分或完全融化,

部分未融化的岩块则成为捕掳体,

取向反映了岩浆侵位时期的流动方向。

7

泥裂

视域宽度2m。

8

断层擦痕

视域宽度1m。

9

褶皱

视域宽度140μm,

微观尺度下的云母片发生断裂和褶皱。

10

缝合线构造

视域宽度8cm。

11

节理缝

视域宽度40cm,节理缝由矿脉充填。

12

弯滑褶皱错断岩脉

视域宽度25cm,

弯滑褶皱的不同层间滑动将岩脉错断。

13

雁列式张节理

视域宽度60cm,节理缝有方解石充填。

14

尖棱褶皱

视域宽度12m,岩相特征为10-40cm厚的层状石灰岩。

15

S型扭动构造

视域宽度30cm,S型指示了左旋走滑应力作用。

16

左旋走滑断层

视域宽度20cm。

17

阶步

视域宽度50cm。

断层滑动中,各纤维状晶体常被横向张裂隙拉断

而形成一些微小阶梯断口和微细断口。

18

褶皱枢纽的张节理

视域宽度1m,褶皱形成过程中,

为了补偿枢纽处外弧伸展而产生的裂缝。

19

δ型碎斑

视域宽度40cm,矿物碎斑两侧的结晶拖尾较长,

并分别从参考面的一侧转向另一侧,

结晶尾根部弯曲,

在与碎斑连接部位呈港湾状的碎斑系。

δ型碎斑系是剪切变形的产物,

在糜棱岩中多见,,

可作为运动学标志,

碎斑的旋转方向与剪切指向一致。

20

正断层

视域宽度40m。

21

尖棱褶皱

视域宽度200m。

22

鹅卵石布丁

视域宽度50cm,鹅卵石发生长轴拉伸和破裂。

23

鹅卵石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1m。

24

断层擦痕

视域宽度30m。

25

大型褶皱

视域宽度1000m。

26

断层面

视域宽度20cm,

由于在断层两盘错动时有较强的摩擦力,

使断层面上局部地方升温,岩粉重熔,

产生一层极薄的镜面糜棱岩,使断层面光滑如镜。

27

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2m。

28

穹隆

29

等斜褶皱

视域宽度5m,褶皱两翼具有相同的倾斜度。

30

大规模不对称褶皱

视域宽度200m,

以轴面为标志面褶皱两翼不呈镜像对称的褶皱。

31

盐冰川

盐栓上升刺穿地表后,

沿盐丘斜坡向下流动的盐类的重力流,

类似舌状冰川或熔岩流的流动。

32

穹隆

视域宽度300m。

33

南极冰川和褶皱

视域宽度30m。

34

火焰状构造

视域宽度50cm。

35

褶皱枢纽的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2m。

36

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2m,均匀拉断的布丁构造。

37

河流沉积序列

视域宽度75cm,

剖面呈现出典型的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

可以用于指示沉积方向。

38

平行褶皱

大致呈同心状弯曲的褶皱岩层,

愈近弯曲中心处岩层褶皱愈强烈,

远离弯曲中心处岩层褶皱愈平缓。

褶皱中同一岩层的原始厚度在变形后于

褶皱的各个部位仍基本保持不变。

39

捕掳体

视域宽度2m,图示捕掳体呈线性排列,

可以指示岩浆侵位期间的岩浆流向。

40

线理

41

羽饰构造

视域宽度75cm,主体岩石上面还可见劈理。

42

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3m,强硬层形成布丁,

边缘不发育鱼嘴状,间隙被方解石充填。

43

波痕

视域宽度1m,常见的沉积构造之一,

可以指示沉积层顶底面,

波痕的波峰指示顶面方向。

44

平卧褶皱

视域宽度3m,可见清晰的片麻岩面理。

45

韧性剪切带

视域宽度200m,辉长岩块被封闭在糜棱岩化剪切带中。

46

变质辉长岩断裂带

视域宽度20m

47

韧性剪切带

视域宽度1m,图中左上为韧性剪切带区,

为高度糜棱化辉长岩,黑色为角闪石岩,

白色为长英质岩脉。

右下为正常区域,呈粒状结构的辉长岩。

48

不对称褶皱

视域宽度1300m,

49

多期褶皱

视域宽度35cm,第二期的等斜褶皱,第三期的不协调褶皱。

50

多期褶皱

51

层理

视域宽度1m。

52

韧性剪切带

视域宽度1m。

53

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80cm。

54

脆性断裂

视域宽度90m。

55

阶步

视域宽度50cm,石灰岩断层面上的方解石阶步。

56

韧性剪切带

视域宽度:1m,糜棱岩化韧性剪切带包裹变质辉长岩透镜体。

57

矿物线理

视域范围:150m,断层面上发育的角闪石矿物线理。

58

叶理构造

视域宽度5m,大理岩和绿片岩的片理化构造。

59

褶皱

视域宽度:2m,黑色页岩中发育的连续褶皱。

60

膝折带

视域宽度3m,变质杂砂岩中发育的膝折带,

叶理或片理发生尖棱状转折的平板状条带,

称为膝折带。

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

称为膝折褶皱。

61

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80cm,变质辉长岩和变质闪长岩中发育的镁铁质布丁。

62

断层

视域宽度500m,山前发育的断层形成断层崖,

已经被沉积物掩盖。

63

褶皱

视域宽度10m,重力驱动形成的砂层褶皱。

64

不整合

视域宽度300m,古新世的熔岩沉积在晚白垩的褶皱沉积物上。

65

线理

视域宽度50cm,晚侏罗纪钙质片岩中发育的拉伸线理,

黄铁矿颗粒上可见清晰的方解石条纹。

66

直立褶皱

视域宽度25m,片麻岩中发育的褶皱。

67

紧闭褶皱

视域宽度10m,砂岩和千枚岩互层的紧闭褶皱,

轴面劈理呈收敛状。

68

收敛的轴面劈理

视域宽度1m,砂岩层和千枚岩互层的一个小背斜,

轴面劈理呈收敛状。

69

尖棱褶皱

视域宽度5m,浅色砂岩和深色的千枚岩互层形成的尖棱褶皱。

70

平卧褶皱

视域宽度200m,上白垩统的钙质片岩和砂岩互层形成的平卧褶皱,

图中所示岩石为低级变质岩。

71

雁列式方解石脉

视域宽度60cm。

72

织物结构

视域宽度400μm,橄榄石碎屑受剪切作用发生拉伸。

73

线理

视域宽度1m,厚层砂岩层中板岩高度线理化,线理和层理有一定夹角。

74

共轭断层

视域宽度2m,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两组方向不同、

剪切方向相反、大体同时发育的交叉剪切带。

75

逆冲断层

视域宽度2500m。

76

复式结构

视域宽度20m,一组断层之间的地层发生叠瓦状排列的复杂结构。

77

层面结构

视域宽度1m,图示为交错层理。

78

逆断层

视域宽度30m,断层面附近的地层发生拖拽,形成牵引褶皱。

79

等斜褶皱

视域宽度5m,两翼具有相同的倾斜度。这种褶皱多生成于岩性均匀的地层如板岩地层之中,是强烈变形的产物,常发育有与两翼地层产状一致的轴面劈理。

80

不对称褶皱

视域宽度40m,向西叠瓦状排列的不对称褶皱,

排列方向指示了地层的受力方向。

上覆的褶皱岩层与下伏的厚层细晶灰岩形成鲜明对比。

81

韧性剪切带

视域宽度2m,图示为绿片岩,夹杂各种糜棱化岩屑。

82

糜棱岩镜下图像

视域宽度1cm,可见方解石、透辉石、

金云母、角闪石、斜长石和石英颗粒。

83

方解石重结晶

视域宽度500μm,正交偏光下,方解石发生重结晶作用。

84

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60cm,

粗粒粉红色大理岩中侵入的铁镁质岩浆岩,

经构造作用发生变形而被拉断。

85

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1m,大理岩中发育斜长角闪岩的布丁。

斜长角闪岩脉先被拉断形成布丁,后被挤压发生弯曲。

86

鞘褶皱

视域宽度30cm,韧性剪切带中的典型构造,

其褶皱枢纽平行于拉伸线理的方向,形似剑鞘,规模不大。

87

皱纹线理

视域宽度30cm,由面理小褶皱的枢纽平行排列而成的线状构造。

88

线理和层理

视域宽度50cm,图示线理与层理相交。

89

铅笔构造

视域宽度75cm,轻微变质的泥质或粉砂质岩石中

常见的使岩石劈成铅笔状长条的一种线状构造。

90

轴面劈理

视域宽度2m,产状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褶皱轴面的劈理。

这类劈理主要发育在强烈褶皱的岩层里。

轴面劈理和轴面片理的产状与褶皱轴面的关系

取决于组成褶皱岩石的韧性、均一性和褶皱的形态。

91

劈理折射

视域宽度1m,由于岩石能干性或岩层厚度的差异,

层间发育的劈理与岩层面之间的夹角会出现不同角度的变化,

造成皮里面方位发生改变。

92

劈理扇

视域宽度75cm,在褶皱转折端呈扇形排列的劈理。

依据劈理与褶皱岩层的曲率关系可区分为:

正劈理扇,劈理面从褶皱层的外弧向内弧收敛;

反劈理扇,劈理面从褶皱层外弧向内弧发散。

93

不整合面

视域宽度5m,右上为上奥陶统砾岩,左下为下奥陶统灰岩。

94

缝合线构造

视域宽度40cm,在垂直裂面的压溶作用下,

易溶组分流失,难溶组分则相对聚积,

以致原来平直的裂面变成许多细小尖峰突起的缝合面。

95

盆地

视域宽度3m,一种特殊形态的褶皱 ,

平面上地层呈近同心圆状分布,

核部出露较新的地层,向外依次变老,

岩层从四轴向核部倾斜。

96

穹隆

视域宽度1m,一种特殊形态的褶皱 ,

平面上地层呈近同心圆状分布,核部出露较老的地层,

向外依次变新,岩层从顶部向四周倾斜。

97

膝折带

视域宽度1m,膝折带常发育于成层性良好的岩石中,

如薄层页岩或板岩中,是岩层受到与层理或

面理平行或稍微斜交的压应力作用的结果。

98

枕状熔岩

枕状熔岩呈椭球状,并叠加在一起。

椭球的表面是玻璃质,内部有发射状构造,

外形浑圆,状似枕头。

是熔岩在水中迅速冷却、凝结而成。

99

断层角砾岩

视域宽度80cm,断层角砾和断层泥由白色的方解石和石英胶结而成。

100

叶理

视域宽度2mm,正交偏光下,

由云母的分布可以确定层理方向为水平的,

石英颗粒的长轴方向为叶理方向(左下-右上)。

101

劈理

视域宽度2mm,绿片岩相变质岩中的垂直劈理,

垂直劈理面间的倾斜劈理,全部通过白云母识别。

102

碎裂岩

视域宽度2mm,正交偏光下,沿断层发育的断裂岩。

103

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5mm,单偏光下,

长石颗粒受到垂直向的剪切力作用,

以书本形式倾斜排列。

绿色的亚氯酸盐沿着微裂缝生长。

104

云母鱼

视域宽度5mm,韧性剪切变形时岩石中的云母

经石香肠化或微破裂作用而形成的显微构造。

其中云母外形像鱼,

其间为由层状硅酸盐矿物、

不透明矿物或其他重结晶矿物组成的结晶拖尾所连接。

云母鱼是一种特殊的S-C构造,可作运动学标志。

105

褶皱

视域宽度1m,石英质岩层发生褶皱,被灰色千枚岩包围。

106

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5mm,微观尺度下的布丁构造,

云母斑状碎屑即为标志物。

107

重结晶作用

视域宽度3mm,大的斜长石晶体发生重结晶作用。

108

织物结构

视域宽度5mm,单偏光下,图示的剪切带中黑云母因不稳定转化为绿泥石。

109

伸展拆离型剪切带

视域宽度20cm,地壳尺度下的韧性剪切变形的局部特征。

110

糜棱岩和眼球状构造

视域宽度3cm,颗粒很细呈条带状分布的动力变质岩,

岩石中大部分矿物不能用肉眼分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