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专题之四】古往今来,那些与火车有关的片段

火车的故事特别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火车是个小社会,拍了40年火车上中国人的王福春说,他经常在车上和小偷不期而遇,俩人鬼鬼祟祟在车里溜来溜去互看对方是小偷,感觉遇上了同行。火车是一种文化符号,出生在铁西区的周云蓬,这年16岁,失明七年的他瞒着家人独自踏上开往大城市的火车,天津、北京……火车把他带往全国各地,他也成了一名流浪歌手。多年之后,一本歌游记合集《绿皮火车》算是这些年天涯海角岁月的见证。火车是远方也是归宿,1989年春天,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天色渐暗之际,他纵身钻入一列货车的铁轨中段,一切结束。

而与火车有关的故事则古往今来,流传不绝……

慈禧太后的小火车

清末某日,在北海镜清斋附近,几十人用红绸拽着一列小火车缓缓前行。这正是李鸿章送给慈禧太后的生日礼物——一列专门定制的小火车。

这列小火车的车头、车厢和铁轨均产自法国。为了拿到这笔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订单,在众多竞标者中,法国给出了一个“赔本价”。计含“洋轮坐车六辆,丹特火机车一辆并铁轨七里余”。醇亲王在奏折中提到这列小火车:“坐车六辆,内上等极好车一辆,上等坐车两辆,陈设华美,制作精工;中等坐车二辆,行李车一辆,亦俱材质光洁;尚有铁路七里有奇。”1888年全场3里的西苑铁路建成,南起紫光阁,途径福华门、阳泽门,终点设在北海的镜清斋(现静心斋)。即往返于太后的食宿地之间。

事实上,早在1876年,英国擅自在上海和吴淞之间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后,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大臣们便开始积极上书,要求建造铁路,而慈禧太后一直对此犹豫不决,为了说服太后,李鸿章与与光绪皇帝商量先为太后建一条小铁路,让她体验一下。而太后再乘坐后感到火车确实方便有趣,这才颁布了第一个关于兴办铁路的诏书。

两宫回銮

不过,小火车好景不长。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西苑里的火车和部分铁轨被联军摆到前门公开展示。1925年北海被开辟为公园,园内大部分固定铁轨被拆除。到了1945年,日本战败前夕,由于其战备资源已经极度匮乏,在北平的伪政权发动“献钢献铜”运动,西苑小铁路的残存铁轨被当做废铁收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建设十三陵水库时,北京市政府还将小火车头调到水库工地,运送土方石料。当时新闻报道称:“慈禧太后的小火车,开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了。” 

民国时期的春运

1919年底,鲁迅以1750元在北京买下一个四合院,启程回绍兴老家接母亲来京侍奉。他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段行程:12月1日,早晨在前门站坐火车,中午到天津,换乘开往浦口的火车。2日,中午到站换乘渡轮过长江,到南京换乘火车,夜里抵达上海,入住旅馆。3日,一早冒雨乘火车,中午抵达杭州,设法买回绍兴的船票。4日,上午坐渡轮到西兴,换乘“越安轮”,晚间抵达绍兴,再坐轿子回家。历时4天。而返程拖家带口,更加费劲。从12月24日出发到29日抵达,历时6天。难怪鲁迅从1912年到1926年,在北京工作的15年间,竟只回过绍兴两次。这趟路途着实艰难且花费不菲。

鲁迅渡钱塘江的浙江第一码头

20世纪30年代,同样在北京工作的沈从文则从不回老家湘西过年。在写给大哥的信中说:“苦难处并不是别的,只是无那么一笔钱罢了,只怕路上用钱多,超过了我们的预算,回不来可不好!”直到1934年,因母亲的病不得不踏上归途。这次出发距离春节还有十多天。他从北平坐火车到长沙,再转车去常德、到桃源,已花去5天。再往前便没有公路了,他从桃源坐船到浦市后,在船上呆了7天,到家还得走陆路,又坐了2天的轿子才到凤凰,一路上花去近半个月的时间。 

20世纪30年代停靠在站台上的沪平通车,左侧车厢上标有 “Ⅰ”字样,代表头等车。

民国时期虽火车普及,但运力极差,且价格不菲,尽管如此,依然人满为患。当时的苏州作家程瞻庐曾这样描述车厢内的情形:“拥挤!拥挤!三等车变成五层楼了!最高一层的搭客,兵士居多,踞坐车顶;其次,高卧两旁搁板上,放行李杂物的搁板;其次,坐椅靠上,三等车间之靠背;其次,坐椅上;最下一层,坐地板上。因为拥挤的缘故,我左脚上的袜带脱了,使一个金鸡独立势,提起左脚,把袜带搭好了,然后踏下,却已失去了原有的立足地;原来我左脚的地盘已被他人占去了。踏在那儿,是人家的脚背;踏在这儿,又是人家的脚背。我懊悔爷娘给我多生了一只脚,以致没有摆处……”

因为没有座号,所以乘客们可以坐在任何一个自己想坐的位置,前提是如果你能找到座位的话。

火车的颜色

1978年之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各种交通工具迭代升级。火车也在这个过程中更新换代,从1978年时候普遍的绿皮车到第六次提速之后,动车和高铁登场,火车涂装颜色的变化也折射出40年出行的大变迁。

“绿皮车”——因客车外表是墨绿色而得名,这些客车车身通常为绿色底色和黄色色带的涂装。是无集中供电空调装置客车的俗称 。在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绿皮车”是客车空调化和铁路大提速之前,中国旅客列车的标准外形。

“红皮车”——客车外表涂装主色调为橘红色和白色相间。在21世纪初的中国铁路客车中,“红皮车”普遍为空调客车,装备水平比大多数“绿皮车”更好,经常用于快速列车、普快列车等旅客列车编组,替代“绿皮车”成为担当中国铁路旅客列车的主力车型之一。

“蓝皮车”——客车外表涂装主色调为蓝色与白色相间,其典型代表是25K型客车。25K型客车是空调客车,较舒适,是一种快速列车车体,具有速度快、运行平稳的特点。在中国铁路普遍用作特快列车、直快列车和少数快速列车的旅客列车编组。25k型列车于2003年底停产。

“白皮车”——最初使用这种标准涂装的为25T型客车,常用于第五次铁路大提速时开行的直达特快列车等。2014年后都成为了历史。2007年,中国铁路开始开行CRH动车组列车,其采用通体白色的涂装更符合“白皮车”的形象。

退役的火车

随着铁路运行图的一次次调整,目前,全国在运行的绿皮车数量屈指可数。这些退役的火车又去向何处?其实,它们当中的大部分都被拆解或拍卖了。但也有一些车厢在已另一种方式重新回到人们身边。

比如餐厅,这个由哈尔滨铁路部门打造、黑龙江省内唯一的“绿皮车记忆”火车餐厅,让哈尔滨这座历经中东铁路100多年发展变迁,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又增添了一座铁路主题文化休闲景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比如旅馆,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未来网络小镇里有一个太空舱形式的“胶囊旅馆”。旅馆在一节退役的绿皮火车车厢内布置了20个类似“胶囊”的睡床,内设单独的电源插头、可调光源、有声读物和无线宽带网络等,为住客提供短暂的休息空间和属于自己的私密学习空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比如书吧,柳州工业博物馆“24小时列车书吧”是利用柳州工业博物馆2013年在柳州铁路局机务段征集到的两节东风4型内燃机车车厢改造而成,书吧由三截火车车厢组成,车内设置有空调等设施,可容纳一百多人,有纸质书籍1000多册,还有电子书,免费向公众开放。据负责人透露,不久的将来,24小时书吧还会增加咖啡、奶茶等有偿饮料,让大家在阅读的同时能够享受悠闲的生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火车上或将消失的职业

如果说车厢是一个流动的舞台,那么百货售货员大概就是这个舞台上最激情四射的主角。他们说学逗唱样样精通,还全程自带道具表演。不管是袜子、水杯、充电宝,还是致富书籍、儿童玩具,他们口若悬河的叫卖场面都已成为许多人火车记忆里浓墨重彩的一笔。网络上总是常年流传着一些火车推销员们的叫卖视频,他们响亮的嗓音响彻硬座车厢,在售卖商品的同时也给乘客带去一路欢乐。

虽然他们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但似乎也颇为神秘,许多人好奇这个职业是否合法,工资如何,出售的商品质量怎样?其实售货部是铁路客运段外包出去的业务,但常年缺人。多数因为工作辛苦,也不体面,但只要能坚持下来,收入能达万元左右,还是可观的。出售的货品必须从公司拿且都得报客运段审批,每趟车要给公司缴纳一定数目的乘务费(约几百元),然后就自负盈亏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中国高铁、动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列车上寻觅不到餐车的踪影了,取而代之的,是在专门配餐工厂里做好的冷链饭菜,只要在微波炉加热即可食用。而越来越多列车上的厨师,也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他们大多去了铁路局的配餐基地。

而在80年代的老式绿皮车厢,餐车炒菜设备就是煤炉子,每当快到饭点的时候,厨房后台经常是蒸汽弥漫,做饭如同上战场打仗一般。那时的车厢内根本没有空调设备,夏天就只能靠车顶的小风扇,冬天就只能是一铲一铲的往锅炉里添着碳块儿来烧煤取暖,“冬冷夏热”就可以很贴切的总结当年车上的情况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夜班火车众生相

凌晨,运城开往北京的夜班列车上,坐席车厢人满为患,乘客艰难的找寻各种姿势睡觉度过艰难的旅程。

一列火车,穿过大山、平原、城镇,乡村,一路轰鸣……

0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