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别再挖了 阿根廷球星都被欧洲挖空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别再挖了 阿根廷球星都被欧洲挖空了!

阿根廷的国内球员犹如未经加工的矿石,欧洲的俱乐部犹如一座座精炼厂,球探们将矿石精心挑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精炼厂,留给阿根廷球迷的却是一个个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坑。

一般球迷可能会认为,阿根廷足球正在经历这着不错的“黄金时代”。以梅西为首的一干效力于欧洲五大联赛的球星为班底,阿根廷国家队刚刚在这个夏天的巴西世界杯上获得亚军。

最新调查显示,目前已有超过2700名阿根廷人在国外联赛效力。这一数字已经超过老对手巴西,成为国际足坛名副其实的第一“供货商”,众多青年才俊也让阿根廷成为潜在的足球第一王国。

然而,这些成就似乎掩盖不了当前阿根廷国内足球联赛的惨淡。不仅上座率低,电视转播越来越少有人关注,而且国内球队在比赛中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平局多、进球少,一些球队竟然一连三到四场打出0比0的比分。在南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阿根廷的联赛影响力正在逐年下降。

财政丑闻、群众骚乱、球场暴力等在国内频频上演,加上国外稳定生活和金钱的诱惑,让很多早早便显露天赋的球员选择离开阿根廷。而阿根廷国内球迷要想在家门口为自己最钟爱的球员加油助威,看上去已经变得越来越难。

种种迹象表明,很多阿根廷球员往往在十五、六岁的年纪,还没有在国内诸如河床队和博卡青年这样的大球会站稳脚跟,便早早离开家乡奔赴欧洲闯荡。比起在老家踢球,他们能在异国他乡快速地赚上成倍的钱。而他们的目的地,不一定都是高大上的欧洲五大联赛,像葡萄牙、土耳其、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内俱乐部,一批又一批地将这群潜在的“梅西第二”输向欧洲赛场。而出生在罗萨里奥的梅西,甚至没有踢过哪怕一场阿根廷联赛。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梦想长大了为河床或者博卡青年队效力。”68岁的阿根廷教练安吉尔·卡帕表示,“可是现在,球员们都梦想去国外踢球,阿根廷国内联赛就像是一面摆放球员的橱窗,国外球探随时可以将他们从这里买走。”

事实证明,球员成长连续性的缺失,加速了阿根廷国内联赛的衰退。一个很好的例证是,2009年,卡帕带领阿根廷飓风队凭借犀利流畅的攻势足球打法,一举杀入季后赛决赛。但是到了下个赛季,球队却因为主力球员大批流失而分崩离析,球队成绩也一落千丈。

其中,队内的头号射手哈维尔·帕斯托雷,便被卖到了意甲的巴勒莫队(现效力于巴黎圣日耳曼队)。不仅如此,由于帕斯托雷属于第三方所有权球员,俱乐部在他身上并没有赚到太多钱,俱乐部亦没有充足的资金用来给球队补充新鲜血液。用卡帕的话来说,“球队最终的下场就像是一堆面包渣一样惨淡。”

曾几何时,阿根廷的顶尖球星都以为本国的豪门球队效力而自豪。在1976年到1983年的军事独裁时期,阿根廷足协曾严禁俱乐部里年龄在25岁以下的本国球员加盟海外联赛。但现如今,像帕斯托雷这样冉冉升起的新星,往往只在国内球队呆上短短一个赛季就被老板卖到国外联赛,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解决俱乐部的收支平衡问题。

再比如迪马利亚,这位今年夏天曼联花费9900万美元重金引进的中场球员,在2007年由阿根廷罗萨里奥中央队转会至葡萄牙本菲卡队时不过是个“毛头小孩”;被誉为“新阿奎罗”的19岁阿根廷前锋安赫尔·科雷亚,仅仅在阿根廷圣洛伦佐队踢了一个赛季,就在今年夏天被西班牙马德里竞技队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招致麾下。

而说到阿奎罗,在他17岁那一年,同样是马竞斥资2900万美元签下了初出茅庐的他,而那时他仅仅为所在的阿根廷独立队效力了一年时间。

“阿奎罗反映了当今阿根廷足球的现状。”46岁的著名足球专栏作家,独立队的球迷爱德华·萨切里说,“阿奎罗就像是一颗宝石,你也许只能有幸目睹他一到两年的惊艳表演,然后就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他了。”

最让萨切里怀念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阿根廷足坛,那时的中场大师里卡多·博奇尼(球王马拉多纳的偶像)将自己整个职业生涯奉献给了独立队,带领球队夺得了一系列国内和地区的赛事冠军。

与此同时,1978年,当阿根廷队在自己家门口获得世界杯时,大名单中只有一名效力于海外的球员;而当阿根廷队在1986年再次夺得墨西哥世界杯冠军时,包括博奇尼在内的多半球员仍然在国内联赛效力,即便那时像奥斯瓦尔多·阿尔迪列斯和马拉多纳这样的球星已经开始了他们的欧洲之旅。

不过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阿根廷青年才俊的流失犹如涓涓细流渐渐发展为洪水猛兽。在欧洲足坛电视收入激增、金元时代逐渐萌芽的背景之下,来自五大联赛的俱乐部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球探网络的建设和球员收购当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经纪人公司迫切希望促成球员交易以满足欧洲市场庞大的胃口。

直至今年夏天,当阿根廷再次闯入世界杯决赛时,你会惊讶地发现,阿根廷队的大名单中仅剩下三名来自国内的球员,其中马克西·罗德里格斯和加戈还是在欧洲足坛混迹多年然后衣锦还乡的的“老戏骨”。

现在,来自欧洲的俱乐部“大肆搜刮”来自阿根廷国内联赛的优秀球员,一位来自俄罗斯的球探机构代表这样形容道,“阿根廷的国内球员就像是未经加工的矿石,而欧洲的俱乐部就犹如一座座精炼厂。一般来说,这些俱乐部都会从这些球员中受益匪浅。”

在欧洲俱乐部挖角的同时,困扰阿根廷国内俱乐部发展的种种问题众所周知,其中包括球队债务危机、贪污腐败以及反社会团体支持者带来的长期威胁等。这些不安定因素甚至让国内最好的俱乐部陷入困境。

2011年,河床队建队110年以来首次降入乙级联赛,这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引发了大规模的骚乱。但当新的领导层接管球队后,去年球队大幅削减运营成本,重组债务,并对前任俱乐部主席提起诉讼。球队的命运立刻发生了转变,他们在今年5月份重新登顶联赛冠军,并追平了1922年创下的31场连续不败的纪录。

河床俱乐部副主席马蒂亚斯表示,他希望球队的重新崛起能够让他们未来不要再像一个“精品商店”一样,仅仅靠卖出球员来维持球队运营。“我们希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起码要对球员有吸引力,这样他们才能将河床队作为实现自我的首选地。”

然而,国外俱乐部的薪酬实在太过诱人。今年八月份,河床队将21岁的“妖人”中场马努埃尔·兰奇尼卖到阿联酋联赛,这也让他的薪水翻了七倍。马蒂亚斯无奈表示,兰奇尼的前队友卡恩维特尔和拉普拉塔大学生队的球员圭多·卡里略以及华金·科里亚很可能将成为下一批被挖走的球员。

球迷们显然明白这道简单的数学题,37岁的比兰切里是阿根廷青年人队的铁杆球迷,他说:“球员们离开的年纪都太年轻了,我们很难留住他们。”青年人队素以“球星的温床”而著称,从马拉多纳到雷东多再到里克尔梅,这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天才球员。但青年人队今年不幸降入了乙级联赛,而在几个赛季之前他们甚至曾获得过联赛冠军。

虽然很多球队指望通过卖出最有天赋的球员来维持运转,但也有一些俱乐部出于长远打算,逐渐建立了长期的成功模式。

作为阿根廷国内的小球会,拉努斯队近年来运营状况良好,并在2007年首次获得联赛冠军;受佛朗西斯教皇追捧的圣洛伦佐队,曾经一度资金紧缺到没钱修理热水器,年轻球员们被迫只能洗凉水澡。而现在,他们在新领导层的带领下,去年刚刚夺得了联赛冠军以及南美解放者杯双料冠军,实现了球队的复兴。

不过,其他球队的支持者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46岁的爱德华多·达莱西奥曾经见证了他的家乡球队费罗卡里尔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卡巴利多附近)在1984登顶冠军。但在上世纪90年代,俱乐部突然陷入破产危机,球队的管理层也面临着各项贪污指控,球队面临解散。

时隔12年后的今天,费罗队终于摆脱了破产。可是当达莱西奥排队等待进入破旧不堪的球场为球队助威时,回忆中满满的都是球队过去的光辉岁月。他不禁感叹:“我的妈呀,曾经的费罗队可不是这般可怜相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别再挖了 阿根廷球星都被欧洲挖空了!

阿根廷的国内球员犹如未经加工的矿石,欧洲的俱乐部犹如一座座精炼厂,球探们将矿石精心挑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精炼厂,留给阿根廷球迷的却是一个个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坑。

一般球迷可能会认为,阿根廷足球正在经历这着不错的“黄金时代”。以梅西为首的一干效力于欧洲五大联赛的球星为班底,阿根廷国家队刚刚在这个夏天的巴西世界杯上获得亚军。

最新调查显示,目前已有超过2700名阿根廷人在国外联赛效力。这一数字已经超过老对手巴西,成为国际足坛名副其实的第一“供货商”,众多青年才俊也让阿根廷成为潜在的足球第一王国。

然而,这些成就似乎掩盖不了当前阿根廷国内足球联赛的惨淡。不仅上座率低,电视转播越来越少有人关注,而且国内球队在比赛中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平局多、进球少,一些球队竟然一连三到四场打出0比0的比分。在南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阿根廷的联赛影响力正在逐年下降。

财政丑闻、群众骚乱、球场暴力等在国内频频上演,加上国外稳定生活和金钱的诱惑,让很多早早便显露天赋的球员选择离开阿根廷。而阿根廷国内球迷要想在家门口为自己最钟爱的球员加油助威,看上去已经变得越来越难。

种种迹象表明,很多阿根廷球员往往在十五、六岁的年纪,还没有在国内诸如河床队和博卡青年这样的大球会站稳脚跟,便早早离开家乡奔赴欧洲闯荡。比起在老家踢球,他们能在异国他乡快速地赚上成倍的钱。而他们的目的地,不一定都是高大上的欧洲五大联赛,像葡萄牙、土耳其、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内俱乐部,一批又一批地将这群潜在的“梅西第二”输向欧洲赛场。而出生在罗萨里奥的梅西,甚至没有踢过哪怕一场阿根廷联赛。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梦想长大了为河床或者博卡青年队效力。”68岁的阿根廷教练安吉尔·卡帕表示,“可是现在,球员们都梦想去国外踢球,阿根廷国内联赛就像是一面摆放球员的橱窗,国外球探随时可以将他们从这里买走。”

事实证明,球员成长连续性的缺失,加速了阿根廷国内联赛的衰退。一个很好的例证是,2009年,卡帕带领阿根廷飓风队凭借犀利流畅的攻势足球打法,一举杀入季后赛决赛。但是到了下个赛季,球队却因为主力球员大批流失而分崩离析,球队成绩也一落千丈。

其中,队内的头号射手哈维尔·帕斯托雷,便被卖到了意甲的巴勒莫队(现效力于巴黎圣日耳曼队)。不仅如此,由于帕斯托雷属于第三方所有权球员,俱乐部在他身上并没有赚到太多钱,俱乐部亦没有充足的资金用来给球队补充新鲜血液。用卡帕的话来说,“球队最终的下场就像是一堆面包渣一样惨淡。”

曾几何时,阿根廷的顶尖球星都以为本国的豪门球队效力而自豪。在1976年到1983年的军事独裁时期,阿根廷足协曾严禁俱乐部里年龄在25岁以下的本国球员加盟海外联赛。但现如今,像帕斯托雷这样冉冉升起的新星,往往只在国内球队呆上短短一个赛季就被老板卖到国外联赛,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解决俱乐部的收支平衡问题。

再比如迪马利亚,这位今年夏天曼联花费9900万美元重金引进的中场球员,在2007年由阿根廷罗萨里奥中央队转会至葡萄牙本菲卡队时不过是个“毛头小孩”;被誉为“新阿奎罗”的19岁阿根廷前锋安赫尔·科雷亚,仅仅在阿根廷圣洛伦佐队踢了一个赛季,就在今年夏天被西班牙马德里竞技队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招致麾下。

而说到阿奎罗,在他17岁那一年,同样是马竞斥资2900万美元签下了初出茅庐的他,而那时他仅仅为所在的阿根廷独立队效力了一年时间。

“阿奎罗反映了当今阿根廷足球的现状。”46岁的著名足球专栏作家,独立队的球迷爱德华·萨切里说,“阿奎罗就像是一颗宝石,你也许只能有幸目睹他一到两年的惊艳表演,然后就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他了。”

最让萨切里怀念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阿根廷足坛,那时的中场大师里卡多·博奇尼(球王马拉多纳的偶像)将自己整个职业生涯奉献给了独立队,带领球队夺得了一系列国内和地区的赛事冠军。

与此同时,1978年,当阿根廷队在自己家门口获得世界杯时,大名单中只有一名效力于海外的球员;而当阿根廷队在1986年再次夺得墨西哥世界杯冠军时,包括博奇尼在内的多半球员仍然在国内联赛效力,即便那时像奥斯瓦尔多·阿尔迪列斯和马拉多纳这样的球星已经开始了他们的欧洲之旅。

不过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阿根廷青年才俊的流失犹如涓涓细流渐渐发展为洪水猛兽。在欧洲足坛电视收入激增、金元时代逐渐萌芽的背景之下,来自五大联赛的俱乐部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球探网络的建设和球员收购当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经纪人公司迫切希望促成球员交易以满足欧洲市场庞大的胃口。

直至今年夏天,当阿根廷再次闯入世界杯决赛时,你会惊讶地发现,阿根廷队的大名单中仅剩下三名来自国内的球员,其中马克西·罗德里格斯和加戈还是在欧洲足坛混迹多年然后衣锦还乡的的“老戏骨”。

现在,来自欧洲的俱乐部“大肆搜刮”来自阿根廷国内联赛的优秀球员,一位来自俄罗斯的球探机构代表这样形容道,“阿根廷的国内球员就像是未经加工的矿石,而欧洲的俱乐部就犹如一座座精炼厂。一般来说,这些俱乐部都会从这些球员中受益匪浅。”

在欧洲俱乐部挖角的同时,困扰阿根廷国内俱乐部发展的种种问题众所周知,其中包括球队债务危机、贪污腐败以及反社会团体支持者带来的长期威胁等。这些不安定因素甚至让国内最好的俱乐部陷入困境。

2011年,河床队建队110年以来首次降入乙级联赛,这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引发了大规模的骚乱。但当新的领导层接管球队后,去年球队大幅削减运营成本,重组债务,并对前任俱乐部主席提起诉讼。球队的命运立刻发生了转变,他们在今年5月份重新登顶联赛冠军,并追平了1922年创下的31场连续不败的纪录。

河床俱乐部副主席马蒂亚斯表示,他希望球队的重新崛起能够让他们未来不要再像一个“精品商店”一样,仅仅靠卖出球员来维持球队运营。“我们希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起码要对球员有吸引力,这样他们才能将河床队作为实现自我的首选地。”

然而,国外俱乐部的薪酬实在太过诱人。今年八月份,河床队将21岁的“妖人”中场马努埃尔·兰奇尼卖到阿联酋联赛,这也让他的薪水翻了七倍。马蒂亚斯无奈表示,兰奇尼的前队友卡恩维特尔和拉普拉塔大学生队的球员圭多·卡里略以及华金·科里亚很可能将成为下一批被挖走的球员。

球迷们显然明白这道简单的数学题,37岁的比兰切里是阿根廷青年人队的铁杆球迷,他说:“球员们离开的年纪都太年轻了,我们很难留住他们。”青年人队素以“球星的温床”而著称,从马拉多纳到雷东多再到里克尔梅,这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天才球员。但青年人队今年不幸降入了乙级联赛,而在几个赛季之前他们甚至曾获得过联赛冠军。

虽然很多球队指望通过卖出最有天赋的球员来维持运转,但也有一些俱乐部出于长远打算,逐渐建立了长期的成功模式。

作为阿根廷国内的小球会,拉努斯队近年来运营状况良好,并在2007年首次获得联赛冠军;受佛朗西斯教皇追捧的圣洛伦佐队,曾经一度资金紧缺到没钱修理热水器,年轻球员们被迫只能洗凉水澡。而现在,他们在新领导层的带领下,去年刚刚夺得了联赛冠军以及南美解放者杯双料冠军,实现了球队的复兴。

不过,其他球队的支持者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46岁的爱德华多·达莱西奥曾经见证了他的家乡球队费罗卡里尔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卡巴利多附近)在1984登顶冠军。但在上世纪90年代,俱乐部突然陷入破产危机,球队的管理层也面临着各项贪污指控,球队面临解散。

时隔12年后的今天,费罗队终于摆脱了破产。可是当达莱西奥排队等待进入破旧不堪的球场为球队助威时,回忆中满满的都是球队过去的光辉岁月。他不禁感叹:“我的妈呀,曾经的费罗队可不是这般可怜相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