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东北养猪大跃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东北养猪大跃进

生猪价格进入冰点时期,对于挺进大东北养猪的企业而言,可能意味着他们要在持续增高的成本中消化不断出生的商品猪。

松花江上的运猪车 摄影:赵晓娟

文|赵晓娟

编辑|许悦

4月中下旬,开往哈尔滨方向的沿途仍无绿意,此前的一场大雪让广袤的黑土地还未完全解冻消融。

与黑土地一起冰冻的是,生猪的价格几乎回到了10年前。

“赔,按照现在的猪肉价格算,每头猪最少要赔掉230-400元”,赵连彬告诉界面新闻,他是哈尔滨滨圣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是哈尔滨的种猪培育能手,每年培育母猪2500多头,他研究的是如何把易发情、多产仔的母猪出售给生猪养殖企业或者农户,或者是给那些产后抑郁、不再发情的母猪进行治疗。

但最近一个月,他不断听到养猪者宰杀母猪的事件,这是生猪价格走低之后小养殖户的无奈之举,毕竟生猪饲养每天都需要新的成本,给母猪配种继续生产扩大产能更划不来。据他所知,整个黑龙江现在每天都能杀将近2000头母猪。“产能过低的母猪,不杀不行”。按照母猪的生养规律,一头母猪通常一年产仔25头左右,在3年之后才被逐步淘汰。但部分小规模养殖户已经等不及,提前杀掉产能低的母猪。

纵观全国,生猪价格已经在5元一斤上下浮动,而去年此时的价格在7元。对照生猪价格本身的峰谷走势,上一次最低价格是2014年4月24日的5.20元1斤。再往前倒推,猪价“破5”的记录是在2008年。

东北的价格尤其低。据黑龙江畜牧兽医杂志社4月24日发布的《东北地区生猪报价》,东三省的生猪价格报价已经跌破5元,而诸如黑龙江生猪大县的巴彦县、肇东市(县级市)已经到了4.8元的最低价。

而东北生猪价格走低的原因之一被指向了养猪大户们到东北养猪大跃进的后果。

最后一块养猪黄金沃土

“大北农在东北目前投产的有13个母猪场,承载了6万头母猪、150万头商品猪的产能。不仅如此,今年该企业还有在建猪场6个项目,到2020年达到300万出栏量。”熟知大北农(002385.SZ)的生猪养殖业内人士王勤(化名)向界面新闻透露了这家企业在东北的投资计划,在他看来,大北农趁着猪肉低价逆势布局,是在为下一个猪肉价格高峰蓄势。

另一个农业上市公司雏鹰农牧则以轻资产模式在东北快速布局,据王勤了解的数据,雏鹰农牧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3.0模式,在东北已经发展了100多个合作社,母猪有近7万头,拥有50万头的出栏量。而按照雏鹰农牧此前公布的计划,雏鹰希望未来在东北出栏量是400万头商品猪。

在他们之前,正大集团、温氏股份(300498.OC)则分别于2008年、2011年开始了东北养猪历程,去年正大位于吉林的标准化猪场也正式投产。

吉林省某规模养殖工厂 摄影:赵晓娟
吉林省某规模养殖工厂 摄影:赵晓娟

这些企业显然更早嗅到了“南猪北养”趋势所带来的机会。虽然距离主要消费区有一定的运输成本,但东三省优良的生态环境、寒凉的气候和丰富的饲料资源(玉米)更被青睐,这在一份指导性文件中也有体现。

出于对传统养猪基地的环境保护和对东北扶持的考虑,2016年农业部印发的《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生猪养殖区域进行了划分,将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和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南方水网地区划为约束发展区;将东北4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和云南、贵州2省划为潜力增长区。

此外,国务院颁布《“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要求2017年底各地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浙江、两湖、广东、福建等南方水网区的养殖户的拆除和整改迫在眉睫,而东北三省、内蒙、云贵等地则被生猪养殖企业当做最后一块养猪黄金沃土。

最晚来到这片沃土上的是新希望集团。4月12日,新希望六和发公告称,审议通过了两个在辽宁的生猪养殖项目,将在辽宁沈阳新民市和康平县建立两个项目,投资规模达到18亿元,预计两个项目商品猪的出栏量达130万头。

来东北之前,所有人都对这一片土地充满信心。

王勤也曾随企业来东北多次考察,东北寒冷的气候在他而言反而是一大优势。他告诉界面新闻,东北与北欧的丹麦、美国的爱荷华州处在相同纬度,属于最适宜养猪的地带。集团化的大规模猪场在猪舍的通风、保温方面设施可以避免寒冷气候因素影响。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在东北有最好的地(废弃的农林用地)来做到粪污还田,变废为宝,这在南方水网密集地区是完全没法比拟的。

“按照测算,做好粪污还田的情况下,光黑龙江一个省就能承载1亿头生猪,我们确信未来最大的畜牧中心就是在东北。”王勤和他的同行们给出了大胆的预测。

黑龙江宾县,东北猪场增多,大北农的饲料工厂也日夜运转 摄影:赵晓娟

粪便污染的处理难题

但赵连彬很排斥这样的预测,他更担心如此大规模的生猪产能带来的粪污污染。他告诉界面新闻,一头猪一年的总排泄物在2.2吨,黑龙江根本不可能容纳1亿头生猪。4月中旬,黑龙江省农科院联合畜牧兽医杂志社办了一次猪业峰会,这次会议给出了一组得到业内广泛认可的数字:目前整个黑龙江省有1800万头的生猪的出栏量,而峰会讨论的主题之一也包含如何进行粪污处理。

作为市人大代表,赵连彬不止一次在哈尔滨市人代会上提出控制“财团们”的投资。这些企业不仅占用了几百万亩的土地资源和几十亿的资金,并没有因为产业链深加工带来更多税收,关键是“东北黑土地和青山绿水变成南方人的大厕所了”。在哈尔滨另一家企业的口中,温氏、正邦、雏鹰、牧原、天兆、大北农这些来东北布局生猪养殖的企业被叫做“八国联军”、“大财团”等,其中很多大企业的排污处理设备并不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这印证了吉林省当地一家企业的说法,该企业负责人向界面新闻透露,白城市(吉林省的地级市)的一些大企业,虽然开着污水处理设备,但排出的污水并不完全达标。在白城市,雏鹰农牧的项目布局在该市管辖的洮南(县级市),牧原股份则在距离洮南30多公里的通榆县建立了猪产业园,再往东一些,大北农在与吉林接壤的大安市也签下了数十亿元的投资项目。

一个标准化猪舍的构成。但此图这个是南方的猪舍图,没有取暖设施。

多名从业者称,在环保要求方面,相比于四川、湖南等地的严苛,东北地区虽然没有那么严,但建立猪场时,“排污、污水处理等系统都得上”,但这类企业“确实会带来环境影响,政府其实是在平衡这个风险和机遇”,所以,一些土地贫瘠、工业不强的贫困县更喜欢招徕这些养殖企业,有的企业甚至能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而受政府保护。

黑龙江省农科院党组书记、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刘娣教授告诉界面新闻,“南猪北移”的企业很多为成熟的规模化养殖企业,具有包括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先进的、完整的管理体系,只要是在东北进行长期可持续发展,就能够把在南方处理粪污的经验和技术与当地实际结合做好养殖中的环保工作。

但经验丰富的南方企业也有苦恼,在东北养猪的成本要比想象的还要高。

“我们处理好的有机肥可以做到一年还田两次,春秋各一次。但农民并不认可这种有机肥,他们喜欢使用生产效率更高的化肥。”吉林一家大型猪场的厂长告诉界面新闻,他们也曾尝试过将有机会出售给一些有机农业企业,但这类企业也不是很好找。而南方寒冷的气候让企业在处理废水(将生猪尿液经过厌氧消化处理)时增加难了难度,也更不容易进行沼气发电。

企业需要解决投入产出比的问题,在猪肉价格走低的背景下,环保和收益之间的矛盾显得愈发尖锐。界面新闻在走访哈尔滨鸿福集团的污水处理车间时,该集团董事长徐孟彦用手直接掬起一捧水闻了起来,他告诉界面新闻,这些已经达到农田灌溉标准的水经历了“初沉一厌氧一缺氧一好养”等工艺处理环节。要这样处理污水,一吨成本能达到15元。

鸿福的污水处理 摄影:赵晓娟

此外,徐孟彦的企业还解决了在寒冷气候处理沼气的问题。这种“在8.5℃-15℃低温下不用外加热源即可实现好氧和厌氧发酵”的技术其实已经成熟,但技术背后的成本需要政府补贴支撑,徐孟彦坦言,作为哈尔滨的粪污处理企业典范,会得到数千万元的补贴资金。为了鼓励农场把环保措施做到位,欧盟也会对养殖业进行相关补贴——比如奶牛场如引入粪污处理设备与对技术进行改造,将会获得相当于奶牛场建设投入的10%的资金作为补贴。

在刘娣看来,粪污处理“需要给予大的投入”。在东北需要和寒冷的地域实际环境、农作物种植、土壤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种养循环、种养结合、保护黑土,并且与有机绿色生产相结合。这需要企业从入住开始设计时就考虑这些因素。

另一个不可避免的成本也和气候有关。赵毅博是吉林正大猪场的一名管理者,他告诉界面新闻,南方基础建设成本不高,比如建猪舍只需要彩钢板就可以,在东北就必须砌厚厚的砖墙,还得增设供暖设备,如果遇上强制性要求烧天然气的政策,成本会更高。“正常情况下一个千头标准母猪场,一头母猪成本在1万元,到了东北可能就到1.3万了。从投入时成本就已经高出南方很多了。”

某养猪企业在东北的猪舍

寒冷带来的更多问题

猪场流行的蓝耳病(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在入冬时更容易发病,尤其是若怀孕的母猪感染,容易导致母猪流产,将会造成母猪场的重大损失。但在南方,并不强烈的气候变化会让这种病的发病率变低。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较低且持续时间长,会增加猪舍的保温费用,距离人口密集的主要消费区运距较大会增加运输成本。”新希望在进入东北之前,首先想到是是这两个在东北养猪相对不利的因素。

比环境更为关键的,还有人才缺乏的状态,让一些企业常年处于到处挖人的状态。规模化养猪在东北没有深厚的产业基础,人才仍然集中在四川和湖南等传统养猪地区。

“江西正邦就喜欢高薪挖人,但听说流失率也很高”。王勤告诉界面新闻,诸如正大集团这种培训体系较完善的企业并不多,可以说是生猪养殖和饲料行业的“黄埔军校”。

接受过正大完整培训的赵毅博也有同感,今年30岁的他硕士毕业之后进入正大,起薪在当时颇具竞争力。工作近4年的时间中,先后接受的各系统培训就近2年时间,包括生产管理、营养、财务、物流、设备、信息化、生物安全、兽医等培训,还包括一次半年的海外培训,培训考核通过后才能正式肩负起生产场长一职。

但他也见证了一些受训较好的前辈被竞争者挖走,我一个前辈被某大企业挖走,薪水直接翻倍。但他的直观感受是,整个行业还是缺人,尤其是在东北,生猪养殖的产能持续在扩大,晋升机会也会更多。

新希望在回复给界面新闻的采访问题时也称,“我们已具备相应的人才储备和系统专业的管理团队,具备高效的生产管理能力、低成本控制能力和疾病防控能力等。”为在东北养猪的战略布局做了相应准备。

寒冷气候导致的高昂成本,无疑为大企业们在东北养猪设置了一道屏障。一位哈尔滨知情人士透露,正邦在肇东市的两个猪场,因猪舍设计不接地气,加之管理不当导致亏损严重。

高溢价的猪是另一条出路

不过寒冷的东北给了他们另一条出路,让当地一种特色猪种——东北民猪进入大众的视野。四川一家大型养殖企业育种人士称,大型企业主要品种还是杜洛克、长白、大白杂交的“外三元”。不过在品质上,除了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的要求上,对风味、加工品质等猪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屠宰场和消费端也能给出更高溢价。

在北京、广州等地的中高端超市内,55元一斤的黑猪梅肉经常被售罄,购买它们的是一群喜欢黑猪肉的中产阶层妈妈们。这些人口中的黑猪就是一种优良的地方品种——民猪(原称“东北民猪”),以全身黑毛、耳朵下垂、肚皮偶有褶皱等特点很容易被辨识,也被人称作黑猪、笨猪、年猪等。

专门研究民猪猪种的刘娣告诉界面新闻,民猪具有抗寒冷、抗病、耐粗饲,以及繁殖性能强、产仔数多的特点,尤其是鲜嫩好吃,适合东北的气候,是优质猪肉生产的好品种资源。

自长春向东驱车300多公里便到了林地密布的抚松县,人们在山姆会员店、家乐福超市等高端猪肉专柜买到的精气神山黑猪就在这些山林间长大。相比生长周期4个月的普通猪肉,精气神在其猪肉包装上打上“林间散养300天、吃粮食、喝山泉”等标签,每斤售价高达50元以上,肋排则超过100元,是普通产品的3-5倍价格。作为一种管理和营销手段,精气神还会在微信公号上播放养猪场的监控视频,方便管理的同时也向消费者证明黑猪确实是在散养的环境下生活。

精气神公司董事、常务副总张远征告诉界面新闻,他们的饲养成本也不低。在抚松基地,每栋猪舍的门都会通往一个用铁丝网围起来的户外草坪,类似猪舍的后花园,舍内的猪可以随时进出,自由选择是否在户外活动。在界面新闻走访的中午1点左右,每栋猪舍外都有黑猪在成群结队玩耍、游走。

这比规模化白猪养殖要求的条件更高,肉料比也更高。所谓的肉料比,是指增重一公斤所消耗的饲料量,通俗地讲,由于猪活动量大,需要喂养的饲料更多。宰杀后,猪肉需全冷链运输,20-30多个小时从产地经屠宰、加工后放到超市的货架上,以保证肉品新鲜。

这样的高成本也得到了高回报。据张远征透露,目前精气神在北上广深等城市的经销点已经从去年的500多个增长至1000多个,去年还被选为山姆自有品牌供应商,“尤其是在山姆、电商和一些新零售渠道增速非常快”。

为此,精气神计划今年增加出栏量至数十万头,这几乎是黑猪企业最大的规模了。

但不是所有的黑猪养殖者都会效仿精气神的养殖方法。黑龙江林山记忆木业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谭永健就在一年前也开始了这样的实验,他在距离哈尔滨100多公里的木兰县承包了一个山头,数千头黑猪散养在300公顷的林间。

“也要看是什么树林,比如白桦树林就不行,但这片以柞树林为主,林间的橡果、野蘑,甚至是蛇都会被这些黑猪吃光了。”他甚至没有像精气神那样建猪舍,采取纯散养方式,让黑猪的生长期延长到了一年甚至500天,这也使得这些猪肉的成本高到40-50元一斤,零售价则更高。但现在,在没有品牌影响力的情况下,谭永健开始为销售渠道发愁了。

更多的养猪企业在“赌”的下一个周期。新希望的经验是,从2003年4月至今,猪价经历了3轮明显的周期, 目前正处于第四个猪周期的下行期。而2018年可能还会经历4个月的猪肉低价周期,养猪企业都在等波谷的过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东北养猪大跃进

生猪价格进入冰点时期,对于挺进大东北养猪的企业而言,可能意味着他们要在持续增高的成本中消化不断出生的商品猪。

松花江上的运猪车 摄影:赵晓娟

文|赵晓娟

编辑|许悦

4月中下旬,开往哈尔滨方向的沿途仍无绿意,此前的一场大雪让广袤的黑土地还未完全解冻消融。

与黑土地一起冰冻的是,生猪的价格几乎回到了10年前。

“赔,按照现在的猪肉价格算,每头猪最少要赔掉230-400元”,赵连彬告诉界面新闻,他是哈尔滨滨圣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是哈尔滨的种猪培育能手,每年培育母猪2500多头,他研究的是如何把易发情、多产仔的母猪出售给生猪养殖企业或者农户,或者是给那些产后抑郁、不再发情的母猪进行治疗。

但最近一个月,他不断听到养猪者宰杀母猪的事件,这是生猪价格走低之后小养殖户的无奈之举,毕竟生猪饲养每天都需要新的成本,给母猪配种继续生产扩大产能更划不来。据他所知,整个黑龙江现在每天都能杀将近2000头母猪。“产能过低的母猪,不杀不行”。按照母猪的生养规律,一头母猪通常一年产仔25头左右,在3年之后才被逐步淘汰。但部分小规模养殖户已经等不及,提前杀掉产能低的母猪。

纵观全国,生猪价格已经在5元一斤上下浮动,而去年此时的价格在7元。对照生猪价格本身的峰谷走势,上一次最低价格是2014年4月24日的5.20元1斤。再往前倒推,猪价“破5”的记录是在2008年。

东北的价格尤其低。据黑龙江畜牧兽医杂志社4月24日发布的《东北地区生猪报价》,东三省的生猪价格报价已经跌破5元,而诸如黑龙江生猪大县的巴彦县、肇东市(县级市)已经到了4.8元的最低价。

而东北生猪价格走低的原因之一被指向了养猪大户们到东北养猪大跃进的后果。

最后一块养猪黄金沃土

“大北农在东北目前投产的有13个母猪场,承载了6万头母猪、150万头商品猪的产能。不仅如此,今年该企业还有在建猪场6个项目,到2020年达到300万出栏量。”熟知大北农(002385.SZ)的生猪养殖业内人士王勤(化名)向界面新闻透露了这家企业在东北的投资计划,在他看来,大北农趁着猪肉低价逆势布局,是在为下一个猪肉价格高峰蓄势。

另一个农业上市公司雏鹰农牧则以轻资产模式在东北快速布局,据王勤了解的数据,雏鹰农牧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3.0模式,在东北已经发展了100多个合作社,母猪有近7万头,拥有50万头的出栏量。而按照雏鹰农牧此前公布的计划,雏鹰希望未来在东北出栏量是400万头商品猪。

在他们之前,正大集团、温氏股份(300498.OC)则分别于2008年、2011年开始了东北养猪历程,去年正大位于吉林的标准化猪场也正式投产。

吉林省某规模养殖工厂 摄影:赵晓娟
吉林省某规模养殖工厂 摄影:赵晓娟

这些企业显然更早嗅到了“南猪北养”趋势所带来的机会。虽然距离主要消费区有一定的运输成本,但东三省优良的生态环境、寒凉的气候和丰富的饲料资源(玉米)更被青睐,这在一份指导性文件中也有体现。

出于对传统养猪基地的环境保护和对东北扶持的考虑,2016年农业部印发的《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生猪养殖区域进行了划分,将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和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南方水网地区划为约束发展区;将东北4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和云南、贵州2省划为潜力增长区。

此外,国务院颁布《“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要求2017年底各地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浙江、两湖、广东、福建等南方水网区的养殖户的拆除和整改迫在眉睫,而东北三省、内蒙、云贵等地则被生猪养殖企业当做最后一块养猪黄金沃土。

最晚来到这片沃土上的是新希望集团。4月12日,新希望六和发公告称,审议通过了两个在辽宁的生猪养殖项目,将在辽宁沈阳新民市和康平县建立两个项目,投资规模达到18亿元,预计两个项目商品猪的出栏量达130万头。

来东北之前,所有人都对这一片土地充满信心。

王勤也曾随企业来东北多次考察,东北寒冷的气候在他而言反而是一大优势。他告诉界面新闻,东北与北欧的丹麦、美国的爱荷华州处在相同纬度,属于最适宜养猪的地带。集团化的大规模猪场在猪舍的通风、保温方面设施可以避免寒冷气候因素影响。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在东北有最好的地(废弃的农林用地)来做到粪污还田,变废为宝,这在南方水网密集地区是完全没法比拟的。

“按照测算,做好粪污还田的情况下,光黑龙江一个省就能承载1亿头生猪,我们确信未来最大的畜牧中心就是在东北。”王勤和他的同行们给出了大胆的预测。

黑龙江宾县,东北猪场增多,大北农的饲料工厂也日夜运转 摄影:赵晓娟

粪便污染的处理难题

但赵连彬很排斥这样的预测,他更担心如此大规模的生猪产能带来的粪污污染。他告诉界面新闻,一头猪一年的总排泄物在2.2吨,黑龙江根本不可能容纳1亿头生猪。4月中旬,黑龙江省农科院联合畜牧兽医杂志社办了一次猪业峰会,这次会议给出了一组得到业内广泛认可的数字:目前整个黑龙江省有1800万头的生猪的出栏量,而峰会讨论的主题之一也包含如何进行粪污处理。

作为市人大代表,赵连彬不止一次在哈尔滨市人代会上提出控制“财团们”的投资。这些企业不仅占用了几百万亩的土地资源和几十亿的资金,并没有因为产业链深加工带来更多税收,关键是“东北黑土地和青山绿水变成南方人的大厕所了”。在哈尔滨另一家企业的口中,温氏、正邦、雏鹰、牧原、天兆、大北农这些来东北布局生猪养殖的企业被叫做“八国联军”、“大财团”等,其中很多大企业的排污处理设备并不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这印证了吉林省当地一家企业的说法,该企业负责人向界面新闻透露,白城市(吉林省的地级市)的一些大企业,虽然开着污水处理设备,但排出的污水并不完全达标。在白城市,雏鹰农牧的项目布局在该市管辖的洮南(县级市),牧原股份则在距离洮南30多公里的通榆县建立了猪产业园,再往东一些,大北农在与吉林接壤的大安市也签下了数十亿元的投资项目。

一个标准化猪舍的构成。但此图这个是南方的猪舍图,没有取暖设施。

多名从业者称,在环保要求方面,相比于四川、湖南等地的严苛,东北地区虽然没有那么严,但建立猪场时,“排污、污水处理等系统都得上”,但这类企业“确实会带来环境影响,政府其实是在平衡这个风险和机遇”,所以,一些土地贫瘠、工业不强的贫困县更喜欢招徕这些养殖企业,有的企业甚至能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而受政府保护。

黑龙江省农科院党组书记、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刘娣教授告诉界面新闻,“南猪北移”的企业很多为成熟的规模化养殖企业,具有包括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先进的、完整的管理体系,只要是在东北进行长期可持续发展,就能够把在南方处理粪污的经验和技术与当地实际结合做好养殖中的环保工作。

但经验丰富的南方企业也有苦恼,在东北养猪的成本要比想象的还要高。

“我们处理好的有机肥可以做到一年还田两次,春秋各一次。但农民并不认可这种有机肥,他们喜欢使用生产效率更高的化肥。”吉林一家大型猪场的厂长告诉界面新闻,他们也曾尝试过将有机会出售给一些有机农业企业,但这类企业也不是很好找。而南方寒冷的气候让企业在处理废水(将生猪尿液经过厌氧消化处理)时增加难了难度,也更不容易进行沼气发电。

企业需要解决投入产出比的问题,在猪肉价格走低的背景下,环保和收益之间的矛盾显得愈发尖锐。界面新闻在走访哈尔滨鸿福集团的污水处理车间时,该集团董事长徐孟彦用手直接掬起一捧水闻了起来,他告诉界面新闻,这些已经达到农田灌溉标准的水经历了“初沉一厌氧一缺氧一好养”等工艺处理环节。要这样处理污水,一吨成本能达到15元。

鸿福的污水处理 摄影:赵晓娟

此外,徐孟彦的企业还解决了在寒冷气候处理沼气的问题。这种“在8.5℃-15℃低温下不用外加热源即可实现好氧和厌氧发酵”的技术其实已经成熟,但技术背后的成本需要政府补贴支撑,徐孟彦坦言,作为哈尔滨的粪污处理企业典范,会得到数千万元的补贴资金。为了鼓励农场把环保措施做到位,欧盟也会对养殖业进行相关补贴——比如奶牛场如引入粪污处理设备与对技术进行改造,将会获得相当于奶牛场建设投入的10%的资金作为补贴。

在刘娣看来,粪污处理“需要给予大的投入”。在东北需要和寒冷的地域实际环境、农作物种植、土壤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种养循环、种养结合、保护黑土,并且与有机绿色生产相结合。这需要企业从入住开始设计时就考虑这些因素。

另一个不可避免的成本也和气候有关。赵毅博是吉林正大猪场的一名管理者,他告诉界面新闻,南方基础建设成本不高,比如建猪舍只需要彩钢板就可以,在东北就必须砌厚厚的砖墙,还得增设供暖设备,如果遇上强制性要求烧天然气的政策,成本会更高。“正常情况下一个千头标准母猪场,一头母猪成本在1万元,到了东北可能就到1.3万了。从投入时成本就已经高出南方很多了。”

某养猪企业在东北的猪舍

寒冷带来的更多问题

猪场流行的蓝耳病(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在入冬时更容易发病,尤其是若怀孕的母猪感染,容易导致母猪流产,将会造成母猪场的重大损失。但在南方,并不强烈的气候变化会让这种病的发病率变低。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较低且持续时间长,会增加猪舍的保温费用,距离人口密集的主要消费区运距较大会增加运输成本。”新希望在进入东北之前,首先想到是是这两个在东北养猪相对不利的因素。

比环境更为关键的,还有人才缺乏的状态,让一些企业常年处于到处挖人的状态。规模化养猪在东北没有深厚的产业基础,人才仍然集中在四川和湖南等传统养猪地区。

“江西正邦就喜欢高薪挖人,但听说流失率也很高”。王勤告诉界面新闻,诸如正大集团这种培训体系较完善的企业并不多,可以说是生猪养殖和饲料行业的“黄埔军校”。

接受过正大完整培训的赵毅博也有同感,今年30岁的他硕士毕业之后进入正大,起薪在当时颇具竞争力。工作近4年的时间中,先后接受的各系统培训就近2年时间,包括生产管理、营养、财务、物流、设备、信息化、生物安全、兽医等培训,还包括一次半年的海外培训,培训考核通过后才能正式肩负起生产场长一职。

但他也见证了一些受训较好的前辈被竞争者挖走,我一个前辈被某大企业挖走,薪水直接翻倍。但他的直观感受是,整个行业还是缺人,尤其是在东北,生猪养殖的产能持续在扩大,晋升机会也会更多。

新希望在回复给界面新闻的采访问题时也称,“我们已具备相应的人才储备和系统专业的管理团队,具备高效的生产管理能力、低成本控制能力和疾病防控能力等。”为在东北养猪的战略布局做了相应准备。

寒冷气候导致的高昂成本,无疑为大企业们在东北养猪设置了一道屏障。一位哈尔滨知情人士透露,正邦在肇东市的两个猪场,因猪舍设计不接地气,加之管理不当导致亏损严重。

高溢价的猪是另一条出路

不过寒冷的东北给了他们另一条出路,让当地一种特色猪种——东北民猪进入大众的视野。四川一家大型养殖企业育种人士称,大型企业主要品种还是杜洛克、长白、大白杂交的“外三元”。不过在品质上,除了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的要求上,对风味、加工品质等猪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屠宰场和消费端也能给出更高溢价。

在北京、广州等地的中高端超市内,55元一斤的黑猪梅肉经常被售罄,购买它们的是一群喜欢黑猪肉的中产阶层妈妈们。这些人口中的黑猪就是一种优良的地方品种——民猪(原称“东北民猪”),以全身黑毛、耳朵下垂、肚皮偶有褶皱等特点很容易被辨识,也被人称作黑猪、笨猪、年猪等。

专门研究民猪猪种的刘娣告诉界面新闻,民猪具有抗寒冷、抗病、耐粗饲,以及繁殖性能强、产仔数多的特点,尤其是鲜嫩好吃,适合东北的气候,是优质猪肉生产的好品种资源。

自长春向东驱车300多公里便到了林地密布的抚松县,人们在山姆会员店、家乐福超市等高端猪肉专柜买到的精气神山黑猪就在这些山林间长大。相比生长周期4个月的普通猪肉,精气神在其猪肉包装上打上“林间散养300天、吃粮食、喝山泉”等标签,每斤售价高达50元以上,肋排则超过100元,是普通产品的3-5倍价格。作为一种管理和营销手段,精气神还会在微信公号上播放养猪场的监控视频,方便管理的同时也向消费者证明黑猪确实是在散养的环境下生活。

精气神公司董事、常务副总张远征告诉界面新闻,他们的饲养成本也不低。在抚松基地,每栋猪舍的门都会通往一个用铁丝网围起来的户外草坪,类似猪舍的后花园,舍内的猪可以随时进出,自由选择是否在户外活动。在界面新闻走访的中午1点左右,每栋猪舍外都有黑猪在成群结队玩耍、游走。

这比规模化白猪养殖要求的条件更高,肉料比也更高。所谓的肉料比,是指增重一公斤所消耗的饲料量,通俗地讲,由于猪活动量大,需要喂养的饲料更多。宰杀后,猪肉需全冷链运输,20-30多个小时从产地经屠宰、加工后放到超市的货架上,以保证肉品新鲜。

这样的高成本也得到了高回报。据张远征透露,目前精气神在北上广深等城市的经销点已经从去年的500多个增长至1000多个,去年还被选为山姆自有品牌供应商,“尤其是在山姆、电商和一些新零售渠道增速非常快”。

为此,精气神计划今年增加出栏量至数十万头,这几乎是黑猪企业最大的规模了。

但不是所有的黑猪养殖者都会效仿精气神的养殖方法。黑龙江林山记忆木业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谭永健就在一年前也开始了这样的实验,他在距离哈尔滨100多公里的木兰县承包了一个山头,数千头黑猪散养在300公顷的林间。

“也要看是什么树林,比如白桦树林就不行,但这片以柞树林为主,林间的橡果、野蘑,甚至是蛇都会被这些黑猪吃光了。”他甚至没有像精气神那样建猪舍,采取纯散养方式,让黑猪的生长期延长到了一年甚至500天,这也使得这些猪肉的成本高到40-50元一斤,零售价则更高。但现在,在没有品牌影响力的情况下,谭永健开始为销售渠道发愁了。

更多的养猪企业在“赌”的下一个周期。新希望的经验是,从2003年4月至今,猪价经历了3轮明显的周期, 目前正处于第四个猪周期的下行期。而2018年可能还会经历4个月的猪肉低价周期,养猪企业都在等波谷的过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