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越来越多独角兽诞生 中国最具“未来竞争力”城市仍是上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越来越多独角兽诞生 中国最具“未来竞争力”城市仍是上海

上海具有相对透明的规划流程和商业自由度,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的专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方面遥遥领先。

中国最具“未来竞争力”的城市仍然是上海——这个结论来自于仲量联行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12强》报告。该报告遴选出了中国大陆12座具有“未来竞争力”的城市。

这家机构自2007年就开始对中国城市展开研究,出过多份中国城市排行的系列性报告。不过今年发布的最新报告则与以往不同。

“它反映了中国从制造到创造的变化,中国正处于创新经济发展最前沿,我们判断到2020年以后中国会成为创新与创意的主要出口国。”仲量联行中国研究部总监周志锋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拥有“未来竞争力”的城市主要特点是聚集了众多新一代快速发展的高科技企业,能够推动下一轮的发展浪潮。

这12座城市按照得分高低顺序排列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南京、苏州、武汉、天津、成都、重庆、西安。

此前被诟病为“没有互联网创新基因”的上海,在榜单中名列榜首。周志锋解释,在全方位的研究中,上海展现出强大的综合实力,可能在诸如“创新”等单项上,上海都不是第一名,但综合“宜居性”“透明度”“创新”和“区域联动性”等因素考量,上海最为多元化,在传统和未来竞争力的双重衡量指标中均位列第一。

同时,上海也具有相对透明的规划流程和商业自由度,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的专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方面遥遥领先。“创新”指数由初创企业数量、专利、研发支出和职场创新等因素所构成,作为中国创新生态系统的主导城市之一,上海不仅是创业活动的孵化地,也是研发资金花费最高的城市之一,吸引众多联合办公品牌首选入驻上海,现已拥有20万平方米的甲级联合办公空间。

今年年初,《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发布,明确规划了上海将于2035年基本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同时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在不久前落幕的2018亚洲博鳌论坛上,中国最新“四大开放新政”中,贸易自由港、国际进出口博览会、金融业开放等国家层级最新的战略决策,都将在上海率先落地。

上海是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而同样处于长三角的杭州、南京和苏州均进入了榜单。周志锋表示:“由于城市之间联通性的改善和商业生态系统的快速发展,这几个城市与上海一起形成了沿长江经济走廊的全球大型创新城市群。在上海的主导下,区域内不同城市正各自发展带有城市特色的利基市场:南京成为教育和研究中心,杭州以电子商务著称,而苏州则成为高端制造业的领军城市。”

仲量联行将12强城市分为三个维度。其中上海、北京处于第一维度,是“全球城市挑战者”,到2022年,这两座城有望和洛杉矶一起跻身“全球十大城市”。而仲量联行认为,目前能算得上完全国际化的全球型城市只有7座,分别是伦敦、纽约、巴黎、东京、新加坡、香港、首尔。

深圳与广州则同在“创业型”城市之列,特点是以创业者为支撑的贸易枢纽。而深圳由于汇集了中国领先的科技公司,则有望很快跻身“全球城市挑战者”。

第三个维度是“驱动型”城市,包括杭州、南京、苏州、武汉、天津、成都、重庆、西安。他们的特点是发展迅猛,迫切需要创新和集聚来提高全球竞争力,但这些城市目前还没有获得真正的全球知名度,它们正在向这个目标发展。

中国12强城市的创新指数研究显示,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由“北上深”主导,这三个城市是创业活动的最热门地区。杭州虽然是电子商务发源地,但在创新上与前三名的差距仍然不小。

 从上月科技部发布的《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中也可以看出类似趋势——中国独角兽企业共有164家,其中上海有36家,排名仅次于北京。不过,杭州拥有的独角兽企业多于深圳,84%独角兽企业聚集于“北上杭深”。

以下为界面新闻与仲量联行中国研究部总监周志锋的对话:

界面新闻:此次发布的12强城市和大部分房企今年想要重点进驻的城市高度吻合,房企现在为什么偏爱这些城市?

周志锋:当粗犷型的增长、高速增长的时代不再,未来城市靠的是综合能力,这个综合能力不仅是这个地方经济有多强,而是这个地方是否宜居、有多少创新能力、有多少企业活动、竞争力是否可持续,我觉得这些方面是这几年大家讨论最热的。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注重未来竞争力,不是还在简单对比2017年的GDP谁最高,这个没有意义了。中国其实早就在转型了,不追求“快”,要追求有质量的增长。

中国自身在改革,那开发商肯定要跟着政府的倡导,当政府倡导高质量增长的时候,肯定会出台政策,以高质量的增长为重点,这12个城市一定是最受益的。

界面新闻:去年国家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今年又提出了海南的新政策,“岛屿经济”和“湾区经济”会对中国城格局有什么影响?

周志锋:区域经济是未来中国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因为以前各个城市之间的恶性竞争是非常严重的,政策是雷同的,牺牲的是自己的利益,现在每个城市在区域中可以找到自己的特色与定位,协同发展。

湾区经济本质上来讲就是城市群,只不过现在更加重视了。本来广东和香港、澳门在制度上的限制,让人才和资金的流动不够自由,现在可以协调起来发展。

虽然长三角没有再提“湾区”,但是也提大上海、长三角或者杭州湾的概念。我们已经看到了比较实质性的进展——今年三省一市,在上海设了一个办公室。

国外会提大巴黎、大伦敦、大纽约的概念,本质是核心城市加上周边几个城市,上面有一个委员会。其实上海现在跟周边的三个省做的事情跟国外这种非常相似,各自都会派重要的人物来到上海,在一起办公,协调起来会更加地有效。

海南在过去30年靠旅游取得了一些发展,但是总体来说它的经济规模还是非常小,只是有旅游的特长。它现在需要国家给它一个发展动力。

自由贸易港不是靠海就可以发展起来的,需要的是金融和专业服务的配套,这个目前来看,海南是缺乏的。上海成为自由贸易港成功的概率更大一点,而且上海应该是在筹备当中,已经有这样的专业服务,已经有金融行业支撑贸易——贸易是需要有律师、会计师、银行、保险等来支撑的。

海南的自由贸易可能会是有方向性的,不是大家想象的新加坡那样的自由贸易,未来可能还是会以旅游经济为主,结合娱乐。

界面新闻:上海在创新型城市中排名不靠前,但它又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经济体,上海未来发展的优势是什么?

周志锋:上海是细看每一个指标,可能你都不会觉得特别突出,不是最好的,但是它我们排的9个指标里面都很靠前,这就是均衡发展。

而且上海还有后发优势,过去在创新这方面上海的配套政策做得不够好,排斥亏损中的小创业公司。但现在上海的思路已经在变,新的独角兽公司越来越多地在上海出现。

上海的多样性,一是人才多样性,二是企业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其他城市很难比的。我觉得上海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界面新闻:广州为何会淡出“一线城市”,现在的广州还有什么优势?

周志锋:中国的经济在2008年之前以出口为主,广州是中国出口的最主要城市,所以2008年之前发展得非常好。2008年金融危机后,整个中国的经济结构改变了,虽然现在出口还是很重要,但是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贡献基本为0,它只是解决一些就业,解决了一些规模的问题。中国6.8%的GDP增长主要靠投资和消费。

这两年其实广州在研发、生物技术方面力度非常大,这种投入未必会有很明显的结果,但不管怎样是一种努力。与广州比,深圳更有可能成为全球挑战者。

界面新闻:国际经验来看,核心城市的增长会相应导致其他城市的衰败,中国是否也会有这个趋势?

周志锋:从人口的流动来看,是非常明显的。人口朝着最大的十几个城市在流动,小城市面临的问题比较严峻。

但是我觉得中国和国外唯一不太一样的地方,是中国还是有比较大的城镇化潜力。好处就是还有一些农村人口可以被城镇化,在接下来的几年可以推动小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到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农村跟城市享受的东西是一模一样的,那我觉得有些人就没有必要待在城市了,可以去农村了。这就是最后的“逆城市化”阶段。

我们目前还是有大量的城镇化要进行的,这也会让布局下沉到三四五线的房企受益。城镇化对于商业项目肯定有利,但是城镇化要直接让住宅项目受益,是需要时间的。因为新城镇化的人不太可能有能力去承付目前的房价。

但是有一个红利——可能三四线城市未来可以获取农村土地的流转红利,如果有相关政策出台,农民未来可能获得一笔土地流转收入,能支持他们到城市生活或者买房。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越来越多独角兽诞生 中国最具“未来竞争力”城市仍是上海

上海具有相对透明的规划流程和商业自由度,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的专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方面遥遥领先。

中国最具“未来竞争力”的城市仍然是上海——这个结论来自于仲量联行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12强》报告。该报告遴选出了中国大陆12座具有“未来竞争力”的城市。

这家机构自2007年就开始对中国城市展开研究,出过多份中国城市排行的系列性报告。不过今年发布的最新报告则与以往不同。

“它反映了中国从制造到创造的变化,中国正处于创新经济发展最前沿,我们判断到2020年以后中国会成为创新与创意的主要出口国。”仲量联行中国研究部总监周志锋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拥有“未来竞争力”的城市主要特点是聚集了众多新一代快速发展的高科技企业,能够推动下一轮的发展浪潮。

这12座城市按照得分高低顺序排列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南京、苏州、武汉、天津、成都、重庆、西安。

此前被诟病为“没有互联网创新基因”的上海,在榜单中名列榜首。周志锋解释,在全方位的研究中,上海展现出强大的综合实力,可能在诸如“创新”等单项上,上海都不是第一名,但综合“宜居性”“透明度”“创新”和“区域联动性”等因素考量,上海最为多元化,在传统和未来竞争力的双重衡量指标中均位列第一。

同时,上海也具有相对透明的规划流程和商业自由度,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的专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方面遥遥领先。“创新”指数由初创企业数量、专利、研发支出和职场创新等因素所构成,作为中国创新生态系统的主导城市之一,上海不仅是创业活动的孵化地,也是研发资金花费最高的城市之一,吸引众多联合办公品牌首选入驻上海,现已拥有20万平方米的甲级联合办公空间。

今年年初,《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发布,明确规划了上海将于2035年基本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同时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在不久前落幕的2018亚洲博鳌论坛上,中国最新“四大开放新政”中,贸易自由港、国际进出口博览会、金融业开放等国家层级最新的战略决策,都将在上海率先落地。

上海是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而同样处于长三角的杭州、南京和苏州均进入了榜单。周志锋表示:“由于城市之间联通性的改善和商业生态系统的快速发展,这几个城市与上海一起形成了沿长江经济走廊的全球大型创新城市群。在上海的主导下,区域内不同城市正各自发展带有城市特色的利基市场:南京成为教育和研究中心,杭州以电子商务著称,而苏州则成为高端制造业的领军城市。”

仲量联行将12强城市分为三个维度。其中上海、北京处于第一维度,是“全球城市挑战者”,到2022年,这两座城有望和洛杉矶一起跻身“全球十大城市”。而仲量联行认为,目前能算得上完全国际化的全球型城市只有7座,分别是伦敦、纽约、巴黎、东京、新加坡、香港、首尔。

深圳与广州则同在“创业型”城市之列,特点是以创业者为支撑的贸易枢纽。而深圳由于汇集了中国领先的科技公司,则有望很快跻身“全球城市挑战者”。

第三个维度是“驱动型”城市,包括杭州、南京、苏州、武汉、天津、成都、重庆、西安。他们的特点是发展迅猛,迫切需要创新和集聚来提高全球竞争力,但这些城市目前还没有获得真正的全球知名度,它们正在向这个目标发展。

中国12强城市的创新指数研究显示,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由“北上深”主导,这三个城市是创业活动的最热门地区。杭州虽然是电子商务发源地,但在创新上与前三名的差距仍然不小。

 从上月科技部发布的《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中也可以看出类似趋势——中国独角兽企业共有164家,其中上海有36家,排名仅次于北京。不过,杭州拥有的独角兽企业多于深圳,84%独角兽企业聚集于“北上杭深”。

以下为界面新闻与仲量联行中国研究部总监周志锋的对话:

界面新闻:此次发布的12强城市和大部分房企今年想要重点进驻的城市高度吻合,房企现在为什么偏爱这些城市?

周志锋:当粗犷型的增长、高速增长的时代不再,未来城市靠的是综合能力,这个综合能力不仅是这个地方经济有多强,而是这个地方是否宜居、有多少创新能力、有多少企业活动、竞争力是否可持续,我觉得这些方面是这几年大家讨论最热的。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注重未来竞争力,不是还在简单对比2017年的GDP谁最高,这个没有意义了。中国其实早就在转型了,不追求“快”,要追求有质量的增长。

中国自身在改革,那开发商肯定要跟着政府的倡导,当政府倡导高质量增长的时候,肯定会出台政策,以高质量的增长为重点,这12个城市一定是最受益的。

界面新闻:去年国家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今年又提出了海南的新政策,“岛屿经济”和“湾区经济”会对中国城格局有什么影响?

周志锋:区域经济是未来中国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因为以前各个城市之间的恶性竞争是非常严重的,政策是雷同的,牺牲的是自己的利益,现在每个城市在区域中可以找到自己的特色与定位,协同发展。

湾区经济本质上来讲就是城市群,只不过现在更加重视了。本来广东和香港、澳门在制度上的限制,让人才和资金的流动不够自由,现在可以协调起来发展。

虽然长三角没有再提“湾区”,但是也提大上海、长三角或者杭州湾的概念。我们已经看到了比较实质性的进展——今年三省一市,在上海设了一个办公室。

国外会提大巴黎、大伦敦、大纽约的概念,本质是核心城市加上周边几个城市,上面有一个委员会。其实上海现在跟周边的三个省做的事情跟国外这种非常相似,各自都会派重要的人物来到上海,在一起办公,协调起来会更加地有效。

海南在过去30年靠旅游取得了一些发展,但是总体来说它的经济规模还是非常小,只是有旅游的特长。它现在需要国家给它一个发展动力。

自由贸易港不是靠海就可以发展起来的,需要的是金融和专业服务的配套,这个目前来看,海南是缺乏的。上海成为自由贸易港成功的概率更大一点,而且上海应该是在筹备当中,已经有这样的专业服务,已经有金融行业支撑贸易——贸易是需要有律师、会计师、银行、保险等来支撑的。

海南的自由贸易可能会是有方向性的,不是大家想象的新加坡那样的自由贸易,未来可能还是会以旅游经济为主,结合娱乐。

界面新闻:上海在创新型城市中排名不靠前,但它又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经济体,上海未来发展的优势是什么?

周志锋:上海是细看每一个指标,可能你都不会觉得特别突出,不是最好的,但是它我们排的9个指标里面都很靠前,这就是均衡发展。

而且上海还有后发优势,过去在创新这方面上海的配套政策做得不够好,排斥亏损中的小创业公司。但现在上海的思路已经在变,新的独角兽公司越来越多地在上海出现。

上海的多样性,一是人才多样性,二是企业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其他城市很难比的。我觉得上海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界面新闻:广州为何会淡出“一线城市”,现在的广州还有什么优势?

周志锋:中国的经济在2008年之前以出口为主,广州是中国出口的最主要城市,所以2008年之前发展得非常好。2008年金融危机后,整个中国的经济结构改变了,虽然现在出口还是很重要,但是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贡献基本为0,它只是解决一些就业,解决了一些规模的问题。中国6.8%的GDP增长主要靠投资和消费。

这两年其实广州在研发、生物技术方面力度非常大,这种投入未必会有很明显的结果,但不管怎样是一种努力。与广州比,深圳更有可能成为全球挑战者。

界面新闻:国际经验来看,核心城市的增长会相应导致其他城市的衰败,中国是否也会有这个趋势?

周志锋:从人口的流动来看,是非常明显的。人口朝着最大的十几个城市在流动,小城市面临的问题比较严峻。

但是我觉得中国和国外唯一不太一样的地方,是中国还是有比较大的城镇化潜力。好处就是还有一些农村人口可以被城镇化,在接下来的几年可以推动小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到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农村跟城市享受的东西是一模一样的,那我觉得有些人就没有必要待在城市了,可以去农村了。这就是最后的“逆城市化”阶段。

我们目前还是有大量的城镇化要进行的,这也会让布局下沉到三四五线的房企受益。城镇化对于商业项目肯定有利,但是城镇化要直接让住宅项目受益,是需要时间的。因为新城镇化的人不太可能有能力去承付目前的房价。

但是有一个红利——可能三四线城市未来可以获取农村土地的流转红利,如果有相关政策出台,农民未来可能获得一笔土地流转收入,能支持他们到城市生活或者买房。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