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智能网联汽车流量收费何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智能网联汽车流量收费何解?

无论是传统汽车厂商还是新能源汽车厂商,在智能网联的流量收费上基本相同,都是在免费提供购车后,一年内每个月1G流量免费,一年后的费用由用户自己承担。

法治周末见习记者 吴昊

“智能网联”无疑是本届车展的关键词。这项技术的实现,离不开移动网络。那么,问题来了——汽车的移动网络究竟如何收费?

比亚迪展区的工作人员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汽车在驾驶中使用流量的方式,可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实现。与手机一样,汽车的移动网络也需要三大通讯运营商提供服务,所以智能网联汽车必须有一张计费的“手机卡”。这个“手机卡”并非手机上那张简单的SIM卡,而是一枚镶嵌在汽车内部的芯片。

法治周末记者走访发现,无论是传统汽车厂商还是新能源汽车厂商,在智能网联的流量收费上基本相同,都是在免费提供购车后,一年内每个月1G流量免费,一年后的费用由用户自己承担。

不过,这笔费用并不低。据上述工作人员介绍,“未来,运营商对汽车流量的收费只会比手机的流量费用高”。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法治周末记者解释,首先,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载芯片没有智能手机更换运营商灵活;其次,车载流量芯片市场缺乏竞争,导致其成本可能相对较高。如此,消费者可能度过免费期后,就放弃使用车联网功能而选择手机,如导航功能。

“比手机流量费更高的收费,目前来看肯定走不远。”崔东树认为,未来的趋势应该是改善运营环境,让汽车芯片用户可与手机用户绑定,再享受手机的流量套餐等,同时实现更好的低成本运行环境,驱动车载互联系统更好发展。

“智能网联是目前所有汽车厂商的发展方向,但所有厂商在‘智能’程度上的发展参差不齐。”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指出,若车载计费芯片用于未来5G与云端数据交互,那么它对处理数据的要求极高,远高于4G手机芯片,目前的4G网络最多只能用于娱乐系统,但目前大多数的车载芯片到底是不是为未来的5G芯片发展做准备,尚未可知。

另一方面,钟师认为,虽然个别厂商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终生免费的流量套餐,但大多数厂商是选择第一年免费,以后自费的模式,那么消费者度过免费期后,究竟如何收费?各大运营商没有给出公开透明的答案。

责任编辑:马蓉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法治周末报
界面媒体号
《法治周末》高举法治和人文旗帜,记录中国法治进程。以法治视角、立场和理性判断,宣扬一切旨在推动中国进步思想,传播民主与法治的价值观。以“法治影响中国”为办报理念,服务有品位、有高度的中国精英阶层以及中国法治进步的关切者。

最先说再见的车型会是CLA Shooting Brake,该车将于2025年从梅赛德斯奔驰的阵容中消失,不会有继任车型。

下载界面新闻

智能网联汽车流量收费何解?

无论是传统汽车厂商还是新能源汽车厂商,在智能网联的流量收费上基本相同,都是在免费提供购车后,一年内每个月1G流量免费,一年后的费用由用户自己承担。

法治周末见习记者 吴昊

“智能网联”无疑是本届车展的关键词。这项技术的实现,离不开移动网络。那么,问题来了——汽车的移动网络究竟如何收费?

比亚迪展区的工作人员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汽车在驾驶中使用流量的方式,可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实现。与手机一样,汽车的移动网络也需要三大通讯运营商提供服务,所以智能网联汽车必须有一张计费的“手机卡”。这个“手机卡”并非手机上那张简单的SIM卡,而是一枚镶嵌在汽车内部的芯片。

法治周末记者走访发现,无论是传统汽车厂商还是新能源汽车厂商,在智能网联的流量收费上基本相同,都是在免费提供购车后,一年内每个月1G流量免费,一年后的费用由用户自己承担。

不过,这笔费用并不低。据上述工作人员介绍,“未来,运营商对汽车流量的收费只会比手机的流量费用高”。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法治周末记者解释,首先,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载芯片没有智能手机更换运营商灵活;其次,车载流量芯片市场缺乏竞争,导致其成本可能相对较高。如此,消费者可能度过免费期后,就放弃使用车联网功能而选择手机,如导航功能。

“比手机流量费更高的收费,目前来看肯定走不远。”崔东树认为,未来的趋势应该是改善运营环境,让汽车芯片用户可与手机用户绑定,再享受手机的流量套餐等,同时实现更好的低成本运行环境,驱动车载互联系统更好发展。

“智能网联是目前所有汽车厂商的发展方向,但所有厂商在‘智能’程度上的发展参差不齐。”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指出,若车载计费芯片用于未来5G与云端数据交互,那么它对处理数据的要求极高,远高于4G手机芯片,目前的4G网络最多只能用于娱乐系统,但目前大多数的车载芯片到底是不是为未来的5G芯片发展做准备,尚未可知。

另一方面,钟师认为,虽然个别厂商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终生免费的流量套餐,但大多数厂商是选择第一年免费,以后自费的模式,那么消费者度过免费期后,究竟如何收费?各大运营商没有给出公开透明的答案。

责任编辑:马蓉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