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瑞恩·墨菲:玩转美剧圈的男魔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瑞恩·墨菲:玩转美剧圈的男魔头

刺激的感官冲击,绝不含糊的明星选角,在主流与边缘题材间的自如游走与精准把握,对视觉风格的高度重视,以及毫不掩饰的商业追求,这就是瑞恩·墨菲独特的生存方式。

12月4日播出第8集后,本季继续高开低走的《美国恐怖故事:畸形秀》也迎来冬歇。

尽管第二季后剧情一直备受吐槽,参演演员拒演、家暴各种麻烦事不断,凭着良心的制作水准配上一帮红得自成一派的卡司,《美国恐怖故事》依然是近年商业表现和话题热度最为亮眼的美国本土剧集之一。不仅在第二季时以区区500万成本直面HBO台烧钱大作《冰与火之歌》,保持住平均1.6%的收视率,邀得艾玛·罗伯茨加盟的第三季首播更是创下FX台历史收视最高峰,收视率达3.0%,收视人数554万。

比起其他美剧近年来大有赶上电影制作水准的骇人特效和场面调度,《美国恐怖故事》的制作野心更多地放在了角色剖析和氛围营造。“人性本恶”式的恐惧可怖贯穿四季《美恐》,大大地钻了美国影视圈24小时无间断的爱是本源戏码的空子。而背后推手,是在美国电视剧圈有“魔头”之称的瑞恩·墨菲。

年代略微有点久远的《整容室》、穷开心的《欢乐合唱团》、大嘴罗伯茨的大卖烂片《享受吧!一个人的旅行》以及严肃探讨LGBT权益的《平常的心》、每季影射一面社会矛盾的《美国恐怖故事》,全部出自瑞恩·墨菲之手(是的,《Glee》里啦啦队队长载歌载舞,《平常的心》里Matt Bomer受尽艾滋病折磨,和《美国恐怖故事:女巫集会》里黑白争斗全是同一个人的脑洞)。

早年的瑞恩·墨菲先是在《迈阿密先驱报》、《洛杉矶时报》、《纽约每日新闻》、《诺克思维尔新闻哨兵》等报社当记者,直到1990年代,当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买下他的剧本《为何我不能成为奥黛丽·赫本?》(Why Can't I Be Audrey Hepburn?)时,才开始他的编剧生涯。也许是由于曾经的新闻从业经历,瑞恩·墨菲的编剧作品或轻松或沉重,从未放弃过对社会问题的剖析与探讨。商业和评论双成功,获金球奖戏剧类最佳电视系列剧《整型室》(同样是在FX台播出),给瑞恩·墨菲带来了他的第一个艾美奖提名。其中的经典台词“告诉我你对你自己哪里不满意”(“Tell me what you don’t like about your self”),就出自瑞恩·墨菲在担任记者调查比佛利山的卧底整形事件时的真实采访资料。
 

暴力、性爱、血腥,同性恋、变性、毒品......尺度不大就不是瑞恩·墨菲。2011年推出的《美国恐怖故事》时遭受的尺度质疑,跟他在2003年推出《整容室》后收到的“问候”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不分年代的观众,口是心非地爱着他的剧集。

“用感官刺激来圈住观众”是不少主流评论家对瑞恩·墨菲不屑一顾的理由,而主打欢快轻松的音乐喜剧《欢乐合唱团》全球范围大火,似乎也无法缓和批评家们的严厉苛责。

但《欢乐合唱团》确实是墨菲作品中最欢快的一部。“它的几个主要角色都是校园中的另类“怪咖”,其貌不扬,性格乖张,经常受到歧视。但唯独歌声可以治愈一切心灵疾苦,合唱团的指导老师教导男孩女孩们用音乐给烦事不断的日常生活注入活力。怪异的外表和美妙歌声之间的反差惊人,弱势群体的成长心路总容易博人同情,这也成了该剧集收获高收视率的重要保障。” 这部剧集同样体现出强大的造星实力,成功把年轻演员Lea Micheal, Mathew Morrison等人推上个人事业高峰,剧中萌系小哥Kurt Hummel的扮演者Chris Colfer更是凭借剧中精彩表演两次艾美奖喜剧类最佳男配角提名,2011年获第68届金球奖电视类最佳男配角奖,同年4月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最具影响力100人。
 
在讲究流水操作和工业化生产的美国电视剧行业,编剧/制作人/导演展现出过于浓郁的个人色彩并不是一件讨巧的事。大众流行文化天生就有一定程度的“排斥异己”倾向,相对于电影,观众留给电视剧的耐心和容忍度显得更小,加上随播随拍随砍的快节奏机制,即使近年来被收视下滑倒逼,保守如ABC也开始放宽“收视率一刀切”政策。即便如此,靠风格在电视剧圈闯天下还是面临收视人数和传播广度的重重困难。
 
把观众口味和商业规律摸得透透的如瑞恩·墨菲,参与制作的喜剧试片《圣萨斯》和老东家FX台试片《漂亮英俊》(Pretty/Handsome)均未获选制作;颇有与《摩登家庭》分庭抗礼含义的《另类家庭》播出后也表现不佳,反倒是走严肃题材路线,改编自舞台剧的《平常的心》(The Normal Heart)今年在HBO播出后观众反响和业内评论都可圈可点。但也有评论直言,影片部分功劳要归结到闪瞎的明星阵容上:大明星朱莉娅·罗伯茨,“绿巨人”马克·鲁法洛,“谢耳朵”吉姆·帕森斯,“孔雀”马特·波莫......不仅带来了表演,还有粉丝。

但这就是瑞恩·墨菲以及他手下作品独特的生存方式:刺激的感官冲击,绝不含糊的明星选角(号称“小成本”的《美恐》第一季请来的也是奥斯卡女配杰西卡·兰格阿姨),在主流与边缘题材间的自如游走与把握,对视觉风格的高度重视,以及毫不掩饰的商业追求。他的作品也许不是“最”,但也足以让观众在潜意识的安全领域里感受一番电光火石的刺激和触动。

看看瑞恩·墨菲的“流行公式”:
 

1、“御用演员”:合作过的演员普遍都会跟瑞恩·墨菲保持着不错的关系。前有因《享受吧!一个人的旅行》结缘,把侄女双手奉上又大方出演《平常的心》的朱莉娅,后有无条件跨刀《Glee》、《另类家庭》、《美国恐怖故事:畸形秀》(后两部都露肉卖蠢无所不为),在《平常的心》里狂减数十磅的“孔雀”Matt Bomer,演一季说一次“下一季不来了”的杰西卡·兰格阿姨就更不用说了。

2、“Freak”:瑞恩墨菲不止一次在采访中表示,他自己就是个怪人,说不定他是笔下那些“Freaks”角色的集合体。无论是《整容室》聚焦采用各种手段取得自我认同的“病人”,还是《欢乐合唱团》略带nerd气息的校园弱势群体,瑞恩·墨菲几乎能在每一个角色和每一种类型的剧集里发掘“怪胎”的故事与背后的社会根源,在“Freak”视角,每个人都在经历自我认知的阵痛与迷茫。

3、“LGBT”:瑞恩·墨菲本人就是同性恋者,创作上,每一部作品必提同性恋话题也成了他的标志之一。这几年,墨菲更是接连制作了《另类家庭》、《平常的心》等同性恋情题材的剧集和影片,由美国同性恋杂志《Out》公布的2013年(第七届)最具权势的50位同志榜单上,瑞恩墨菲排名第三,苹果CEO蒂姆·库克蝉联榜首。

4、公关混战:说瑞恩·墨菲是好莱坞最懂炒作的制作人之一,应该不会有太多人否认。花边新闻,正式采访,预告片和宣传海报,主创人员随便在推特上互动一下都能被媒体大书特书,瑞恩·墨菲在跟媒体打交道的时候简直像个投食技能加满的动物园饲养员。在这个以毫秒论信息更替速度的时代,似石头似木头的话,得到注意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瑞恩·墨菲:玩转美剧圈的男魔头

刺激的感官冲击,绝不含糊的明星选角,在主流与边缘题材间的自如游走与精准把握,对视觉风格的高度重视,以及毫不掩饰的商业追求,这就是瑞恩·墨菲独特的生存方式。

12月4日播出第8集后,本季继续高开低走的《美国恐怖故事:畸形秀》也迎来冬歇。

尽管第二季后剧情一直备受吐槽,参演演员拒演、家暴各种麻烦事不断,凭着良心的制作水准配上一帮红得自成一派的卡司,《美国恐怖故事》依然是近年商业表现和话题热度最为亮眼的美国本土剧集之一。不仅在第二季时以区区500万成本直面HBO台烧钱大作《冰与火之歌》,保持住平均1.6%的收视率,邀得艾玛·罗伯茨加盟的第三季首播更是创下FX台历史收视最高峰,收视率达3.0%,收视人数554万。

比起其他美剧近年来大有赶上电影制作水准的骇人特效和场面调度,《美国恐怖故事》的制作野心更多地放在了角色剖析和氛围营造。“人性本恶”式的恐惧可怖贯穿四季《美恐》,大大地钻了美国影视圈24小时无间断的爱是本源戏码的空子。而背后推手,是在美国电视剧圈有“魔头”之称的瑞恩·墨菲。

年代略微有点久远的《整容室》、穷开心的《欢乐合唱团》、大嘴罗伯茨的大卖烂片《享受吧!一个人的旅行》以及严肃探讨LGBT权益的《平常的心》、每季影射一面社会矛盾的《美国恐怖故事》,全部出自瑞恩·墨菲之手(是的,《Glee》里啦啦队队长载歌载舞,《平常的心》里Matt Bomer受尽艾滋病折磨,和《美国恐怖故事:女巫集会》里黑白争斗全是同一个人的脑洞)。

早年的瑞恩·墨菲先是在《迈阿密先驱报》、《洛杉矶时报》、《纽约每日新闻》、《诺克思维尔新闻哨兵》等报社当记者,直到1990年代,当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买下他的剧本《为何我不能成为奥黛丽·赫本?》(Why Can't I Be Audrey Hepburn?)时,才开始他的编剧生涯。也许是由于曾经的新闻从业经历,瑞恩·墨菲的编剧作品或轻松或沉重,从未放弃过对社会问题的剖析与探讨。商业和评论双成功,获金球奖戏剧类最佳电视系列剧《整型室》(同样是在FX台播出),给瑞恩·墨菲带来了他的第一个艾美奖提名。其中的经典台词“告诉我你对你自己哪里不满意”(“Tell me what you don’t like about your self”),就出自瑞恩·墨菲在担任记者调查比佛利山的卧底整形事件时的真实采访资料。
 

暴力、性爱、血腥,同性恋、变性、毒品......尺度不大就不是瑞恩·墨菲。2011年推出的《美国恐怖故事》时遭受的尺度质疑,跟他在2003年推出《整容室》后收到的“问候”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不分年代的观众,口是心非地爱着他的剧集。

“用感官刺激来圈住观众”是不少主流评论家对瑞恩·墨菲不屑一顾的理由,而主打欢快轻松的音乐喜剧《欢乐合唱团》全球范围大火,似乎也无法缓和批评家们的严厉苛责。

但《欢乐合唱团》确实是墨菲作品中最欢快的一部。“它的几个主要角色都是校园中的另类“怪咖”,其貌不扬,性格乖张,经常受到歧视。但唯独歌声可以治愈一切心灵疾苦,合唱团的指导老师教导男孩女孩们用音乐给烦事不断的日常生活注入活力。怪异的外表和美妙歌声之间的反差惊人,弱势群体的成长心路总容易博人同情,这也成了该剧集收获高收视率的重要保障。” 这部剧集同样体现出强大的造星实力,成功把年轻演员Lea Micheal, Mathew Morrison等人推上个人事业高峰,剧中萌系小哥Kurt Hummel的扮演者Chris Colfer更是凭借剧中精彩表演两次艾美奖喜剧类最佳男配角提名,2011年获第68届金球奖电视类最佳男配角奖,同年4月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最具影响力100人。
 
在讲究流水操作和工业化生产的美国电视剧行业,编剧/制作人/导演展现出过于浓郁的个人色彩并不是一件讨巧的事。大众流行文化天生就有一定程度的“排斥异己”倾向,相对于电影,观众留给电视剧的耐心和容忍度显得更小,加上随播随拍随砍的快节奏机制,即使近年来被收视下滑倒逼,保守如ABC也开始放宽“收视率一刀切”政策。即便如此,靠风格在电视剧圈闯天下还是面临收视人数和传播广度的重重困难。
 
把观众口味和商业规律摸得透透的如瑞恩·墨菲,参与制作的喜剧试片《圣萨斯》和老东家FX台试片《漂亮英俊》(Pretty/Handsome)均未获选制作;颇有与《摩登家庭》分庭抗礼含义的《另类家庭》播出后也表现不佳,反倒是走严肃题材路线,改编自舞台剧的《平常的心》(The Normal Heart)今年在HBO播出后观众反响和业内评论都可圈可点。但也有评论直言,影片部分功劳要归结到闪瞎的明星阵容上:大明星朱莉娅·罗伯茨,“绿巨人”马克·鲁法洛,“谢耳朵”吉姆·帕森斯,“孔雀”马特·波莫......不仅带来了表演,还有粉丝。

但这就是瑞恩·墨菲以及他手下作品独特的生存方式:刺激的感官冲击,绝不含糊的明星选角(号称“小成本”的《美恐》第一季请来的也是奥斯卡女配杰西卡·兰格阿姨),在主流与边缘题材间的自如游走与把握,对视觉风格的高度重视,以及毫不掩饰的商业追求。他的作品也许不是“最”,但也足以让观众在潜意识的安全领域里感受一番电光火石的刺激和触动。

看看瑞恩·墨菲的“流行公式”:
 

1、“御用演员”:合作过的演员普遍都会跟瑞恩·墨菲保持着不错的关系。前有因《享受吧!一个人的旅行》结缘,把侄女双手奉上又大方出演《平常的心》的朱莉娅,后有无条件跨刀《Glee》、《另类家庭》、《美国恐怖故事:畸形秀》(后两部都露肉卖蠢无所不为),在《平常的心》里狂减数十磅的“孔雀”Matt Bomer,演一季说一次“下一季不来了”的杰西卡·兰格阿姨就更不用说了。

2、“Freak”:瑞恩墨菲不止一次在采访中表示,他自己就是个怪人,说不定他是笔下那些“Freaks”角色的集合体。无论是《整容室》聚焦采用各种手段取得自我认同的“病人”,还是《欢乐合唱团》略带nerd气息的校园弱势群体,瑞恩·墨菲几乎能在每一个角色和每一种类型的剧集里发掘“怪胎”的故事与背后的社会根源,在“Freak”视角,每个人都在经历自我认知的阵痛与迷茫。

3、“LGBT”:瑞恩·墨菲本人就是同性恋者,创作上,每一部作品必提同性恋话题也成了他的标志之一。这几年,墨菲更是接连制作了《另类家庭》、《平常的心》等同性恋情题材的剧集和影片,由美国同性恋杂志《Out》公布的2013年(第七届)最具权势的50位同志榜单上,瑞恩墨菲排名第三,苹果CEO蒂姆·库克蝉联榜首。

4、公关混战:说瑞恩·墨菲是好莱坞最懂炒作的制作人之一,应该不会有太多人否认。花边新闻,正式采访,预告片和宣传海报,主创人员随便在推特上互动一下都能被媒体大书特书,瑞恩·墨菲在跟媒体打交道的时候简直像个投食技能加满的动物园饲养员。在这个以毫秒论信息更替速度的时代,似石头似木头的话,得到注意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