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奔牛节”狂欢:西班牙女性的怒与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奔牛节”狂欢:西班牙女性的怒与火

即将进入最高法院的惊人性侵案,也将继续成为西班牙女性对抗性暴力的关键事件。

“奔牛节集体性侵案”判决后,愤怒的西班牙女性包围法院进行抗议。资料图 

撰稿:刘星

4月26日,西班牙东北的纳瓦拉自治区针对2016年震撼全国的“奔牛节集体性侵案”作出了判决。

根据案件检察官指控,当时年仅18岁的受害者,在“奔牛节”期间遭5名男子强行拉走、轮流性侵,“强暴”罪行恶性重大,因此求处被告人每人各25年徒刑;然而法院判决认为,被告人的“强拉压制”并非使用“致伤暴力或安全威吓”,全案不构成“强暴”,仅判每人9年有期徒刑。

判决的落差触怒了西班牙全国女性,包括西班牙国会、司法部与各级法院,最近都被成千上万的西班牙女性愤怒地包围。“强暴就是强暴,这是司法之耻!”

目前纳瓦拉检方已决定继续以“强暴罪”抗诉;而即将进入最高法院的惊人性侵案,也将继续成为西班牙女性对抗性暴力的关键事件。

“奔牛节集体性侵案”

这起震撼西班牙的性侵案件,发生在2016年7月7日西班牙东北大城潘普洛纳的传统庆典“奔牛节”期间。“奔牛节”本名为“圣费尔明节”,始于1591年,每年7月6日至14日在西班牙潘普洛纳举行。

节庆的第一天由市政厅广场发出火箭炮揭开序幕,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当地会举行各种热闹非凡的庆典,而这些活动中的重头戏,非惊险刺激的“牛追人”大赛莫属。节日活动惊险有趣,热闹非凡。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都会在“奔牛节”期间涌入潘普洛纳,参加这场盛大的夏日狂欢。

当时,18岁的受害人马德里少女,因为与友人走散,清晨两点50分左右,坐在潘普洛纳市中心的城堡广场休息,并遭遇被告人之一——安赫尔·波萨的搭讪。

根据起诉书叙述,波萨与另外几名被告人,以安全为由,亲切而主动地要众人“护送”受害者。但在路上,波萨却突然强吻被害者,并以此为暗号,号召众人把她拖入一栋住商大楼,轮流强暴。犯案之后,5名被告人还抢走受害人的手机扬长而去,甚至打算继续“奔牛行程”。不料他们就在潘普洛纳斗牛场门口,被警方逮捕。

检方发现5名被告人,全都是来自西班牙南部城市塞维亚的相熟朋友,他们分别是:“狼群首领”普兰达、服务于军方救难队的现役军人卡贝祖埃罗、主动诱拐被害者的波萨、现役西班牙国民警卫队警官葛雷罗以及涉嫌伪证的说谎者埃斯库德罗。

一开始,被捕的5人全都否认此事;但警方在检查手机证物时,却发现众人在手机上建立了一个名为“狼群”的私人对话群组,内容不但有各种对强暴纪录的夸耀,甚至还分享了“作案照片”与“预谋计划”。

除了奔牛节性侵案外,警方还从中发现:普兰达等4人“至少”曾在2016年5月于南部的波索夫兰科市,对另一名神智不清的21岁女性轮番性侵的视频;群组聊天纪录中,众人也屡次吹嘘“巡回犯案”的故事,因此警方也高度怀疑狼群群组根本是集体性侵的预谋惯犯。

罪证确凿的狼群恶性,当时也引发了西班牙舆论的怒火,而负责侦办的纳瓦拉检方,也以加重强制性交罪,对5人分别求处有期徒刑25年。

西班牙女性的愤怒

然而在4月26日的法院判决中,负责审理的纳瓦拉自治区法院却认为:尽管受害者宣称自己是被强拉性侵,受害过程还遭被告人强行拍摄,但狼群5人“并没有使用致伤性的暴力”,也没有以人身安全威胁被害者,因此全案不符合刑法妨碍性自主罪中对“强暴”的定义,只能以非合意的性侵害罪,判处5人有期徒刑9年。

警方此前曾表示,从视频监控中可见到被害人处于“被动或无作为”的状态,显示并非合意行为。最后是一对情侣在该大楼旁发现神态凌乱的施暴者才报警。女子在证词中说道:“我只希望(他们)越快结束越好。”

据西班牙《世界报》报道,3名法官中原本还有一人主张“被告全部无罪”,坚持最多只能以窃盗罪判处每人两年徒刑;而狼群群组内不少“预谋强暴”的对话记录,法院也都认为“无法证明对话与受害者的直接关系”,因此全遭移出证据清单。

然而法院的判决,与检方求刑、社会期待之间的极大落差,瞬时引爆了社会舆论与西班牙女性的愤怒。受到刺激的民众纷纷走上了街头,包括潘普罗纳的纳瓦拉法院,马德里的西班牙国会、司法部与最高法院等地,全都遭到近万示威者的团团包围;与此同时也成为网络上的热点事件。

这些高喊着“司法之耻”“不就是不”的声援团体认为,2016年“奔牛节性侵案”是近年西班牙性别平等运动的重要关键——在过去,像是“奔牛节”这类的传统节庆,时常发生以酗酒与狂欢为名侵犯女性的事件,但追查往往不了了之,舆论也大多选择保守、指责受害者“自己爱玩”。

但在2016年,数万名潘普洛纳人却因此走上街头声援受害者,甚至公开串联、发动对“奔牛节”失控“狂欢文化”的抵制。因此,在罪证确凿的情况下,司法离谱的轻判,也明白地显示出:西班牙现行法律,对于性犯罪受害者的保障“过于偏颇”。

西班牙女权组织“忒弥斯”的董事长弗南德兹表示:“在这场审判中,受检视的看起来不是犯罪本身,而是该名女子的人格。”

从庭审过程到当地媒体议论此事,弗南德兹见到的是一个体系面对女性的偏见:“我们生活的父系社会,法庭反映社会文化在这个案子导致了二次伤害。当(性案件)受害者是女性时,人们会把她从被害身份转成嫌疑身份;这种情况在其他种犯罪就不会出现。”

除了上述法官的决定,弗南德兹也质疑为何法庭直到听完控方证词与证据才让那5名疑犯上证人席接受交互诘问,这在西班牙审议性案件时极为少见,通常西班牙法庭会让辩方先陈述证词。

“狂欢文化”背后的性侵难题

近年来,欧洲举办的多场大型活动,都传出性骚扰或性侵等暴力事件,西班牙当局在“奔牛节”前也曾大力宣传,希望能提供女性参加者一个“无性侵”的安全环境,但收效甚微。

西班牙许多大区已立法禁止斗牛,但西班牙潘普洛纳的“奔牛节”却依然兴旺,由于奔牛不同于斗牛,避开了杀牛的结果,因而未被禁止。每年7月,潘普洛纳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前来狂欢,同时这里也成为人员伤亡、性犯罪、酗酒闹事的代名词。

在潘普洛纳“奔牛节”上,很多年轻男性都想和公牛来一次惊险追逐,用自己的身段和勇气赢得女友的爱慕,但这样的试勇者往往以重伤收场。更令人不安的是,如今这个节日已逐步成为“劫日”,一些心怀叵测的“观众”挤进人群中,眼睛并没有观看奔牛的惊险场景而是在寻找可以进行性侵犯的“猎物”。

2017年,当局为了要防止相关事件再度发生,城市贴满了标语以及发放可以印在手掌上的贴纸。

去年7月15日西班牙当局宣布,2017年,在西班牙“奔牛节”中有11人因涉嫌性暴力而遭到逮捕。而警方也查出有人贩卖带有性侵口号的徽章,其中200多件是在活动期间查获的,这是对妇女的潜在仇恨犯罪。

由于“奔牛节”期间频发性侵案件,数千人围着庆典传统的红色领巾、穿着白色衣服,聚集在当地政府外,举行抗议示威,反对近年来发生的性侵害案件。参与示威的民众有的用双手作出“停止”的手势,或是高举写着“不要就是不要”的抗议标语。

2017年,西班牙女权团体再次站出来抗议,表示有越来越多男性穿着印有性侵口号的衣服,作为对于官方打击性犯罪的反弹。潘普洛纳当地的女性虐待调查委员会向检察官对于这些标语与衣服提出控诉,同时表示:“我们认为这些标语与口号增加了性犯罪行为的荣誉感。”

鉴于此,有民众建议取消潘普洛纳“奔牛节”,以断绝犯罪根源,有的虽反对取消,但认为政府和警方要加强力度打击犯罪行为。对于潘普洛纳政府而言,马上取缔这一节日似乎还不现实,毕竟该节日不但是当地传统项目还能拉动GDP。据了解,为尽量减少犯罪行为的产生,当地政府花了大价钱在各路段和街口安装了上百个摄像监视器,以保障奔牛节的顺利进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奔牛节”狂欢:西班牙女性的怒与火

即将进入最高法院的惊人性侵案,也将继续成为西班牙女性对抗性暴力的关键事件。

“奔牛节集体性侵案”判决后,愤怒的西班牙女性包围法院进行抗议。资料图 

撰稿:刘星

4月26日,西班牙东北的纳瓦拉自治区针对2016年震撼全国的“奔牛节集体性侵案”作出了判决。

根据案件检察官指控,当时年仅18岁的受害者,在“奔牛节”期间遭5名男子强行拉走、轮流性侵,“强暴”罪行恶性重大,因此求处被告人每人各25年徒刑;然而法院判决认为,被告人的“强拉压制”并非使用“致伤暴力或安全威吓”,全案不构成“强暴”,仅判每人9年有期徒刑。

判决的落差触怒了西班牙全国女性,包括西班牙国会、司法部与各级法院,最近都被成千上万的西班牙女性愤怒地包围。“强暴就是强暴,这是司法之耻!”

目前纳瓦拉检方已决定继续以“强暴罪”抗诉;而即将进入最高法院的惊人性侵案,也将继续成为西班牙女性对抗性暴力的关键事件。

“奔牛节集体性侵案”

这起震撼西班牙的性侵案件,发生在2016年7月7日西班牙东北大城潘普洛纳的传统庆典“奔牛节”期间。“奔牛节”本名为“圣费尔明节”,始于1591年,每年7月6日至14日在西班牙潘普洛纳举行。

节庆的第一天由市政厅广场发出火箭炮揭开序幕,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当地会举行各种热闹非凡的庆典,而这些活动中的重头戏,非惊险刺激的“牛追人”大赛莫属。节日活动惊险有趣,热闹非凡。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都会在“奔牛节”期间涌入潘普洛纳,参加这场盛大的夏日狂欢。

当时,18岁的受害人马德里少女,因为与友人走散,清晨两点50分左右,坐在潘普洛纳市中心的城堡广场休息,并遭遇被告人之一——安赫尔·波萨的搭讪。

根据起诉书叙述,波萨与另外几名被告人,以安全为由,亲切而主动地要众人“护送”受害者。但在路上,波萨却突然强吻被害者,并以此为暗号,号召众人把她拖入一栋住商大楼,轮流强暴。犯案之后,5名被告人还抢走受害人的手机扬长而去,甚至打算继续“奔牛行程”。不料他们就在潘普洛纳斗牛场门口,被警方逮捕。

检方发现5名被告人,全都是来自西班牙南部城市塞维亚的相熟朋友,他们分别是:“狼群首领”普兰达、服务于军方救难队的现役军人卡贝祖埃罗、主动诱拐被害者的波萨、现役西班牙国民警卫队警官葛雷罗以及涉嫌伪证的说谎者埃斯库德罗。

一开始,被捕的5人全都否认此事;但警方在检查手机证物时,却发现众人在手机上建立了一个名为“狼群”的私人对话群组,内容不但有各种对强暴纪录的夸耀,甚至还分享了“作案照片”与“预谋计划”。

除了奔牛节性侵案外,警方还从中发现:普兰达等4人“至少”曾在2016年5月于南部的波索夫兰科市,对另一名神智不清的21岁女性轮番性侵的视频;群组聊天纪录中,众人也屡次吹嘘“巡回犯案”的故事,因此警方也高度怀疑狼群群组根本是集体性侵的预谋惯犯。

罪证确凿的狼群恶性,当时也引发了西班牙舆论的怒火,而负责侦办的纳瓦拉检方,也以加重强制性交罪,对5人分别求处有期徒刑25年。

西班牙女性的愤怒

然而在4月26日的法院判决中,负责审理的纳瓦拉自治区法院却认为:尽管受害者宣称自己是被强拉性侵,受害过程还遭被告人强行拍摄,但狼群5人“并没有使用致伤性的暴力”,也没有以人身安全威胁被害者,因此全案不符合刑法妨碍性自主罪中对“强暴”的定义,只能以非合意的性侵害罪,判处5人有期徒刑9年。

警方此前曾表示,从视频监控中可见到被害人处于“被动或无作为”的状态,显示并非合意行为。最后是一对情侣在该大楼旁发现神态凌乱的施暴者才报警。女子在证词中说道:“我只希望(他们)越快结束越好。”

据西班牙《世界报》报道,3名法官中原本还有一人主张“被告全部无罪”,坚持最多只能以窃盗罪判处每人两年徒刑;而狼群群组内不少“预谋强暴”的对话记录,法院也都认为“无法证明对话与受害者的直接关系”,因此全遭移出证据清单。

然而法院的判决,与检方求刑、社会期待之间的极大落差,瞬时引爆了社会舆论与西班牙女性的愤怒。受到刺激的民众纷纷走上了街头,包括潘普罗纳的纳瓦拉法院,马德里的西班牙国会、司法部与最高法院等地,全都遭到近万示威者的团团包围;与此同时也成为网络上的热点事件。

这些高喊着“司法之耻”“不就是不”的声援团体认为,2016年“奔牛节性侵案”是近年西班牙性别平等运动的重要关键——在过去,像是“奔牛节”这类的传统节庆,时常发生以酗酒与狂欢为名侵犯女性的事件,但追查往往不了了之,舆论也大多选择保守、指责受害者“自己爱玩”。

但在2016年,数万名潘普洛纳人却因此走上街头声援受害者,甚至公开串联、发动对“奔牛节”失控“狂欢文化”的抵制。因此,在罪证确凿的情况下,司法离谱的轻判,也明白地显示出:西班牙现行法律,对于性犯罪受害者的保障“过于偏颇”。

西班牙女权组织“忒弥斯”的董事长弗南德兹表示:“在这场审判中,受检视的看起来不是犯罪本身,而是该名女子的人格。”

从庭审过程到当地媒体议论此事,弗南德兹见到的是一个体系面对女性的偏见:“我们生活的父系社会,法庭反映社会文化在这个案子导致了二次伤害。当(性案件)受害者是女性时,人们会把她从被害身份转成嫌疑身份;这种情况在其他种犯罪就不会出现。”

除了上述法官的决定,弗南德兹也质疑为何法庭直到听完控方证词与证据才让那5名疑犯上证人席接受交互诘问,这在西班牙审议性案件时极为少见,通常西班牙法庭会让辩方先陈述证词。

“狂欢文化”背后的性侵难题

近年来,欧洲举办的多场大型活动,都传出性骚扰或性侵等暴力事件,西班牙当局在“奔牛节”前也曾大力宣传,希望能提供女性参加者一个“无性侵”的安全环境,但收效甚微。

西班牙许多大区已立法禁止斗牛,但西班牙潘普洛纳的“奔牛节”却依然兴旺,由于奔牛不同于斗牛,避开了杀牛的结果,因而未被禁止。每年7月,潘普洛纳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前来狂欢,同时这里也成为人员伤亡、性犯罪、酗酒闹事的代名词。

在潘普洛纳“奔牛节”上,很多年轻男性都想和公牛来一次惊险追逐,用自己的身段和勇气赢得女友的爱慕,但这样的试勇者往往以重伤收场。更令人不安的是,如今这个节日已逐步成为“劫日”,一些心怀叵测的“观众”挤进人群中,眼睛并没有观看奔牛的惊险场景而是在寻找可以进行性侵犯的“猎物”。

2017年,当局为了要防止相关事件再度发生,城市贴满了标语以及发放可以印在手掌上的贴纸。

去年7月15日西班牙当局宣布,2017年,在西班牙“奔牛节”中有11人因涉嫌性暴力而遭到逮捕。而警方也查出有人贩卖带有性侵口号的徽章,其中200多件是在活动期间查获的,这是对妇女的潜在仇恨犯罪。

由于“奔牛节”期间频发性侵案件,数千人围着庆典传统的红色领巾、穿着白色衣服,聚集在当地政府外,举行抗议示威,反对近年来发生的性侵害案件。参与示威的民众有的用双手作出“停止”的手势,或是高举写着“不要就是不要”的抗议标语。

2017年,西班牙女权团体再次站出来抗议,表示有越来越多男性穿着印有性侵口号的衣服,作为对于官方打击性犯罪的反弹。潘普洛纳当地的女性虐待调查委员会向检察官对于这些标语与衣服提出控诉,同时表示:“我们认为这些标语与口号增加了性犯罪行为的荣誉感。”

鉴于此,有民众建议取消潘普洛纳“奔牛节”,以断绝犯罪根源,有的虽反对取消,但认为政府和警方要加强力度打击犯罪行为。对于潘普洛纳政府而言,马上取缔这一节日似乎还不现实,毕竟该节日不但是当地传统项目还能拉动GDP。据了解,为尽量减少犯罪行为的产生,当地政府花了大价钱在各路段和街口安装了上百个摄像监视器,以保障奔牛节的顺利进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