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瞄准千亿黄金回购市场,他把一个低频生意做到日交易额近亿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瞄准千亿黄金回购市场,他把一个低频生意做到日交易额近亿元

孙吉光告诉小饭桌记者,之前黄金管家的定位是实物黄金流转服务提供商,现在的定位是互联网黄金的底层交易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更加强调自身的金融科技属性,而非金融资产管理属性,相关业务已经在银、保监会备案。

- 文丨 小饭桌新媒体记者 石富元 -

“黄金行业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采访间歇,黄金管家CEO孙吉光感叹道。

由于央行近期突然下发了《互联网黄金业务暂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征求意见稿》),对互联网黄金行业的乱象进行集中整治,这个之前并不受人瞩目的领域突然火了起来。

采访过程中,孙吉光的手机不时地有来电,有为了应对监管谈合作的、有投资人询问情况的、也有合作伙伴询问该如何应对的。

据孙吉光讲,黄金行业在2015年后迎来了第三波爆发(前两波分别是2000年的黄金实物零售爆发和2007年的黄金金融投资爆发),期间出现了不少行业乱象。

“在我们看来这其实是好事,因为《征求意见稿》明确了谁可以拥有黄金资产账户(有资质的金融机构),谁可以做代销(互联网企业),明确了规则,这样会加速行业有序化发展,把一些不合规矩的从业者踢出去。”

孙吉光告诉小饭桌记者,之前黄金管家的定位是实物黄金流转服务提供商,现在的定位是互联网黄金的底层交易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更加强调自身的金融科技属性,而非金融资产管理属性,相关业务已经在银、保监会备案。

而孙吉光之所以选择互联网黄金领域进行创业,是因为他已经在黄金行业从业了10年,对这个行业有很深的了解。

黄金管家CEO孙吉光

孙吉光毕业后先是做了5年财经记者,2007年决定转行进入实体产业,先是在山东招金集团任董事长助理,后跳槽国美黄金开拓互联网黄金业务。并于2015年和其他两位国美黄金的前同事一同离职创业,创立了黄金管家。

创立两年多,黄金管家目前主要是和互联网平台(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共同服务黄金投资者的2B2C模式。截至目前一共服务过25万用户,日交易额5000万-1亿元。

目前为止黄金管家一共完成过4轮融资,分别是2018年5月刚刚完成的数千万人民币B+轮融资,由众恒隆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017年11月完成的数千万人民币B轮融资,由远毅资本领投、360旗下资本和蓝驰创投跟投;2016年12月份完成的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由蓝驰创投投资;2016年2月份完成的天使轮融资,由中信信托投资。

押注黄金回购业务

“买和卖虽然交易量很大,但本质上是流量和获客业务,未来真正的利润型业务还是提(提取黄金实物,比如首饰或金条)和存(即黄金回购业务)。”

黄金管家的三位联合创始人在黄金行业均有10年以上的从业经验,深知黄金回购行业规模大但痛点多的现状,同时看到了互联网黄金的发展有望解决行业痛点。为此,黄金管家推出了“存金通”业务,注重验证黄金回购业务模式。

据孙吉光讲,中国黄金回购每年有550吨的规模,大概有1500亿的交易额,占整个黄金年流通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但行业价格不透明、检测不标准、渠道猫腻多。

“传统黄金回购都是在线下金铺完成,由于交易量小,商家往往设置很多交易障碍以赚取暴利。比如硬性区分不同品牌的黄金,给出不同的价格;检测环节报一个比较高的损耗率,变相收费;服务网点少,难以区分真伪等。”

据孙吉光讲,他们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根本没有发现不同品牌之间黄金的质量有什么差别,都是上海黄金交易所出的货;而且检测环节也没什么损耗,行业平均1-2个点的损耗扣点纯粹是人为设置障碍。

为此,存金通一面世就主打无差别回购。只要纯度够,不区分黄金的品牌方;黄金检测由国家质检中心完成,出具权威报告;提供上门取货服务,邮寄由顺丰和京东物流负责,同时为货值上保险;回收的黄金统一送往众恒隆进行精炼,再转至上海黄金交易所指定的金库储存。

孙吉光告诉小饭桌记者,黄金回购虽然链条长,但其实每个环节都已经有了解决方案,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把这些解决方案串联起来,提供一套完整有保障的解决方案。而黄金管家,目前是第一家实践黄金无差别回购的企业。

“我们就是要一杆子捅到底,不在价格上做文章,不在损耗上做文章,但要在服务上大做文章,把黄金回购做成对用户而言没有门槛的标准化服务。”

为了合规经营,黄金管家只在每个环节提供技术与服务支持,并不触碰用户资金和黄金资产,而资金和资产都由中信信托统一监管,并在银保监会进行了备案。即黄金管家只做代销的技术服务,不涉及账户资产管理。

互联网黄金业务该2C还是该2B?

孙吉光总结,黄金产业已经经过三次爆发。首先是2000年左右的黄金实物零售大爆发,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黄金首饰、投资实物金条的人越来越多;接下来是2007年的黄金金融业务的大爆发,银行相继推出了纸黄金等产品,把黄金的投资属性单独剥离出来进行交易;最近的一次是2015年的互联网黄金业务大爆发,实现了黄金流转的多元化。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趋势,一个是投资的门槛越来越低,实物黄金投资阶段,起投门槛是100克的金条;黄金金融投资阶段,投资门槛降到了1克;当下的互联网黄金账户投资阶段,投资门槛降到了千分之一克。

另一个趋势是黄金的流转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最早的实物阶段,用户只能在线下买卖,想要保存需到银行租赁保险柜服务;而现在的互联网黄金账户业务,可以实现“买、卖、提、存、支付和转让”的一键化操作。

技术和模式的成熟也引来了更多投资者,但孙吉光发现黄金投资依然是个低频的交易,单凭自己死磕2C业务获客成本高昂。因此黄金管家在2016年底做了战略转型,业务从2C为主转向2B为主。

截至目前,京东金融的黄金频道完全由黄金管家单独负责搭建和运营。

据孙吉光讲,目前黄金管家90%的交易量都来自于B端业务,他们希望通过先2B再2C的模式,利用互联网流量平台触达更多黄金投资用户,而自己主要进行产品和模式的创新开发。

“我们也有APP、公众号、小程序等自有渠道,但这些2C业务主要充当新产品的试验田,一经实验成功就会推广到各个B端合作方那里去。相当于我们是研发产品的,是一个技术服务型公司,合作企业是我们获得用户的触点。”

而互联网黄金行业的其它玩家,比如黄金钱包和黄金树等,目前主要以C端业务为主,注重构建自己的自有平台。

对于整个投资领域而言,黄金资产是有实物标的的安全型投资,过往45年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9%,整体上属于抗通胀属性的防御型投资。据孙吉光介绍,黄金管家用户中,90%的客户都是低频交易客户,只有不到10%是高频交易用户。

据孙吉光讲,目前黄金管家一共有60多名员工,其中二分之一是技术开发,四分之一是运营人员。

小饭桌记者观点:

黄金、保险等产品,都属于低频交易品类,很多创业企业在发展初期都采用和流量平台合作的方式推进业务,这样相对容易打开局面。

但这种模式伴随的风险是用户不在自己手里,交易场景也不在自己手里,需要不断创新给合作平台创造价值,不然业务成熟后合作容易受到威胁。

或者是能在平台型渠道下,依然打造自己的品牌,让用户对自有品牌产生认知,而非对渠道品牌产生认知,这也有助于建立自己不可替代的行业价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瞄准千亿黄金回购市场,他把一个低频生意做到日交易额近亿元

孙吉光告诉小饭桌记者,之前黄金管家的定位是实物黄金流转服务提供商,现在的定位是互联网黄金的底层交易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更加强调自身的金融科技属性,而非金融资产管理属性,相关业务已经在银、保监会备案。

- 文丨 小饭桌新媒体记者 石富元 -

“黄金行业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采访间歇,黄金管家CEO孙吉光感叹道。

由于央行近期突然下发了《互联网黄金业务暂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征求意见稿》),对互联网黄金行业的乱象进行集中整治,这个之前并不受人瞩目的领域突然火了起来。

采访过程中,孙吉光的手机不时地有来电,有为了应对监管谈合作的、有投资人询问情况的、也有合作伙伴询问该如何应对的。

据孙吉光讲,黄金行业在2015年后迎来了第三波爆发(前两波分别是2000年的黄金实物零售爆发和2007年的黄金金融投资爆发),期间出现了不少行业乱象。

“在我们看来这其实是好事,因为《征求意见稿》明确了谁可以拥有黄金资产账户(有资质的金融机构),谁可以做代销(互联网企业),明确了规则,这样会加速行业有序化发展,把一些不合规矩的从业者踢出去。”

孙吉光告诉小饭桌记者,之前黄金管家的定位是实物黄金流转服务提供商,现在的定位是互联网黄金的底层交易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更加强调自身的金融科技属性,而非金融资产管理属性,相关业务已经在银、保监会备案。

而孙吉光之所以选择互联网黄金领域进行创业,是因为他已经在黄金行业从业了10年,对这个行业有很深的了解。

黄金管家CEO孙吉光

孙吉光毕业后先是做了5年财经记者,2007年决定转行进入实体产业,先是在山东招金集团任董事长助理,后跳槽国美黄金开拓互联网黄金业务。并于2015年和其他两位国美黄金的前同事一同离职创业,创立了黄金管家。

创立两年多,黄金管家目前主要是和互联网平台(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共同服务黄金投资者的2B2C模式。截至目前一共服务过25万用户,日交易额5000万-1亿元。

目前为止黄金管家一共完成过4轮融资,分别是2018年5月刚刚完成的数千万人民币B+轮融资,由众恒隆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017年11月完成的数千万人民币B轮融资,由远毅资本领投、360旗下资本和蓝驰创投跟投;2016年12月份完成的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由蓝驰创投投资;2016年2月份完成的天使轮融资,由中信信托投资。

押注黄金回购业务

“买和卖虽然交易量很大,但本质上是流量和获客业务,未来真正的利润型业务还是提(提取黄金实物,比如首饰或金条)和存(即黄金回购业务)。”

黄金管家的三位联合创始人在黄金行业均有10年以上的从业经验,深知黄金回购行业规模大但痛点多的现状,同时看到了互联网黄金的发展有望解决行业痛点。为此,黄金管家推出了“存金通”业务,注重验证黄金回购业务模式。

据孙吉光讲,中国黄金回购每年有550吨的规模,大概有1500亿的交易额,占整个黄金年流通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但行业价格不透明、检测不标准、渠道猫腻多。

“传统黄金回购都是在线下金铺完成,由于交易量小,商家往往设置很多交易障碍以赚取暴利。比如硬性区分不同品牌的黄金,给出不同的价格;检测环节报一个比较高的损耗率,变相收费;服务网点少,难以区分真伪等。”

据孙吉光讲,他们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根本没有发现不同品牌之间黄金的质量有什么差别,都是上海黄金交易所出的货;而且检测环节也没什么损耗,行业平均1-2个点的损耗扣点纯粹是人为设置障碍。

为此,存金通一面世就主打无差别回购。只要纯度够,不区分黄金的品牌方;黄金检测由国家质检中心完成,出具权威报告;提供上门取货服务,邮寄由顺丰和京东物流负责,同时为货值上保险;回收的黄金统一送往众恒隆进行精炼,再转至上海黄金交易所指定的金库储存。

孙吉光告诉小饭桌记者,黄金回购虽然链条长,但其实每个环节都已经有了解决方案,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把这些解决方案串联起来,提供一套完整有保障的解决方案。而黄金管家,目前是第一家实践黄金无差别回购的企业。

“我们就是要一杆子捅到底,不在价格上做文章,不在损耗上做文章,但要在服务上大做文章,把黄金回购做成对用户而言没有门槛的标准化服务。”

为了合规经营,黄金管家只在每个环节提供技术与服务支持,并不触碰用户资金和黄金资产,而资金和资产都由中信信托统一监管,并在银保监会进行了备案。即黄金管家只做代销的技术服务,不涉及账户资产管理。

互联网黄金业务该2C还是该2B?

孙吉光总结,黄金产业已经经过三次爆发。首先是2000年左右的黄金实物零售大爆发,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黄金首饰、投资实物金条的人越来越多;接下来是2007年的黄金金融业务的大爆发,银行相继推出了纸黄金等产品,把黄金的投资属性单独剥离出来进行交易;最近的一次是2015年的互联网黄金业务大爆发,实现了黄金流转的多元化。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趋势,一个是投资的门槛越来越低,实物黄金投资阶段,起投门槛是100克的金条;黄金金融投资阶段,投资门槛降到了1克;当下的互联网黄金账户投资阶段,投资门槛降到了千分之一克。

另一个趋势是黄金的流转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最早的实物阶段,用户只能在线下买卖,想要保存需到银行租赁保险柜服务;而现在的互联网黄金账户业务,可以实现“买、卖、提、存、支付和转让”的一键化操作。

技术和模式的成熟也引来了更多投资者,但孙吉光发现黄金投资依然是个低频的交易,单凭自己死磕2C业务获客成本高昂。因此黄金管家在2016年底做了战略转型,业务从2C为主转向2B为主。

截至目前,京东金融的黄金频道完全由黄金管家单独负责搭建和运营。

据孙吉光讲,目前黄金管家90%的交易量都来自于B端业务,他们希望通过先2B再2C的模式,利用互联网流量平台触达更多黄金投资用户,而自己主要进行产品和模式的创新开发。

“我们也有APP、公众号、小程序等自有渠道,但这些2C业务主要充当新产品的试验田,一经实验成功就会推广到各个B端合作方那里去。相当于我们是研发产品的,是一个技术服务型公司,合作企业是我们获得用户的触点。”

而互联网黄金行业的其它玩家,比如黄金钱包和黄金树等,目前主要以C端业务为主,注重构建自己的自有平台。

对于整个投资领域而言,黄金资产是有实物标的的安全型投资,过往45年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9%,整体上属于抗通胀属性的防御型投资。据孙吉光介绍,黄金管家用户中,90%的客户都是低频交易客户,只有不到10%是高频交易用户。

据孙吉光讲,目前黄金管家一共有60多名员工,其中二分之一是技术开发,四分之一是运营人员。

小饭桌记者观点:

黄金、保险等产品,都属于低频交易品类,很多创业企业在发展初期都采用和流量平台合作的方式推进业务,这样相对容易打开局面。

但这种模式伴随的风险是用户不在自己手里,交易场景也不在自己手里,需要不断创新给合作平台创造价值,不然业务成熟后合作容易受到威胁。

或者是能在平台型渠道下,依然打造自己的品牌,让用户对自有品牌产生认知,而非对渠道品牌产生认知,这也有助于建立自己不可替代的行业价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