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视频】25年了,《霸王别姬》依然是最伟大的国产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视频】25年了,《霸王别姬》依然是最伟大的国产片

二十五年过去了,再也没有一部中国电影获得这样的荣誉。当年以为《霸王别姬》是华语片走向巅峰的开始,不曾想,它却是无可超越的巅峰。

进入正文前,不妨先回顾一下程蝶衣的经典唱段《贵妃醉酒》

二十五年前的今天,电影《霸王别姬》夺得当年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这是我国在戛纳电影节历史上首次捧得金奖。

事实上,这也是唯一一部同时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电影。

二十五年过去了,再也没有一部中国电影获得这样的荣誉。当年以为《霸王别姬》是华语片走向巅峰的开始,不曾想,它却是无可超越的巅峰。

01

1993年,李碧华、芦苇编剧,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出世。

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成为不可超越的荧屏形象。

回眸之间,戏中人虞姬、戏中人程蝶衣,以及同时演绎两个戏中人的第三个戏中人张国荣,都一并久久地留在了戏中

在豆瓣上,《霸王别姬》的旁边标注着,“好于99% 同性片”。

但如果把《霸王别姬》单纯的理解为同性深情,是对这部电影最大的误解。

在电影中,程蝶衣迷恋段小楼,但这样的同性情结是表象,程蝶衣人戏不分,像迷恋着西楚霸王的虞姬一样,迷恋着师哥段小楼。

“十数载恩情相亲相依,到如今一旦间就要分离。”相亲相依的何止西楚霸王与虞姬,数十载的同台,程蝶衣和段小楼何尝不是相依为命?

电影中,当段小楼与菊仙结为夫妻,程蝶衣心灰意冷,不与师哥同台唱《霸王别姬》,他改唱《贵妃醉酒》。

《贵妃醉酒》中杨贵妃形容自己“好一似嫦娥下九重”,却“清冷落在广寒宫”。即使集万千宠爱如杨贵妃,也不免感到孤单寂寞,何况难以表露心迹的程蝶衣?

可是啊,酒是否醉了贵妃无从而知,但的的确确醉了程蝶衣。

程蝶衣企图以贵妃的角色来自我麻醉,

但他在戏台上旋转倒下的那一刻,

眼角眉梢流淌着的,却分明是虞姬的伤怀。

程蝶衣,自始至终没有跳出虞姬的感情世界。

影片中共出现三次程蝶衣为段小楼描眉的场景,三个不同场景,三种不同心境,唯一未变的是程蝶衣对段小楼的情谊

程蝶衣戏里的自我认同,是被戏外的境遇硬生生的挤进去的。他经历的不止大时代的动荡,还有个人命运的波澜。

三次暴力阉割——被母亲切去小指、被段小楼用烟枪捣得满嘴是血、被张公公猥亵......

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促成了 “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的女性身份认同,加上对师兄的依赖人格,程蝶衣彻彻底底地走向了虞姬。

程蝶衣的身份认同在短短不过三秒的情绪变换中,完成了转换

02

于程蝶衣而言,许多事情的初衷都离不开对京戏的深爱。

日本人抓走了师哥段小楼,程蝶衣前去给日本人唱戏。直接原因,是程蝶衣要去救师哥,不得不取悦日本人,但本质上,他依旧坚持着艺术的纯粹。

“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年复复”。程蝶衣的唱戏生涯也如戏中唱的那样,风雨兼程

屋内,温暖的灯光下,程蝶衣站在舞台上,一曲《牡丹亭》完美呈现。

即便危机四伏,程蝶衣依然唱得淡定且欣喜,因为他在来自异国的观众中发现了知音

屋外,狗吠声声,车灯晃眼,寒夜凄冷,程蝶衣迎着师兄,他说:“有个叫青木的,他是懂戏的”;

程蝶衣以为师哥懂他的心情、懂得知音难求的可贵,可是他等来的却是师哥的怒斥

后来在法庭上,他低语,“青木要是活着,京戏就传到日本国去了”。

唱戏人和听戏人,就如同伯牙和钟子期一样,需要互相成全

他对京戏文化的艺术态度已超越了国籍的偏见。

后来面对文革时盲目的现代戏改编,程蝶衣仍能不卑不亢的说出京戏的本质,红色光晕打在他的脸上,他是艺术家,而非戏子。

这是程蝶衣第一次谈及自己对京戏艺术的理解,他说:“京戏讲究的是个情境”,而程蝶衣,终其一生,都没有从京戏的情境中走出来。

而段小楼面对菊仙的暗示,改了言论,与其心志背道而驰。

这部影片中,最经典的那句台词——

这是蝶衣的内心,也是虞姬的内心

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最终宿命也难逃如此。

影片的结尾,与开头照应,一束蓝光从头顶打下来,昏暗的灯光之下看不见岁月的痕迹,但命运是躲不过的。

最终,程蝶衣,以虞姬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霸王可以苟活,但虞姬必须赴死。

程蝶衣的命运与虞姬一般,自刎而死,但这般赴死,如果解读为对情爱的失望,未免太狭隘。

如果没有最后师兄提醒他唱错词,“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蝶衣会不会赴死呢?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一语点醒梦中人。梦醒这一刻的程蝶衣,大概是迷茫无措的,他从虞姬的世界里回到现实,可同时也在回归现实的那一刹那重新迷失自己

03

除却程蝶衣,为戏痴迷的,还有关师父和袁世卿。

从影片的开始,关师父充当了一个施暴的角色。

但他的暴力殴打,不是容嬷嬷式的为了暴力而暴力,为的是让戏园的孩子们流汗流泪,早日成才,这当中寄托着他的戏剧理想。

关师父坚定地认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人是无法和命运对抗的

只是这样的戏剧理想,多少有些偏执和残酷。

关师父有侠骨,也有柔肠,他把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留给了戏。

“人纵有万般能耐,可终也敌不过天命啊。那霸王风云一世,临到头,就剩下一匹马和一个女人还跟着他!霸王让乌骓马逃命,乌骓马不去!让虞姬走人,虞姬不肯。那虞姬最后一次为霸王斟酒,最后一次为霸王舞剑,而后拔剑自刎,从一而终啊!”

关师父讲《霸王别姬》的时候,眼角是含泪的,他为戏深切动容。也因此引出了他对戏曲的态度和做人的道理:

“从一而终”。“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这种认同贯穿了程蝶衣一生。

面对段小楼罢戏不演,关师父痛心疾首,不是怕自己后继无人,而是如果连唱戏的人都不唱了,京戏如何能有未来

程蝶衣成全了自我的艺术追求,而促成这种追求的,并不是霸王段小楼,而是从小对他耳提面命的关师父。

无论是对师兄说出“全凭了师傅的四个字‘从一而终’”,还是后来面对小四的轻佻,令其罚跪,并严厉教导,师父对做戏的认真和做人的倔强,在程蝶衣身上得以延续。

程蝶衣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给小四头上的脸盆注水的动作,正是他小时候关师父常做的。世代更替,对弟子的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却在这不间断的更替中,延续了下来

关师父的死,如戏一般。他死在自己的戏班子里,在为徒弟们讲戏的过程中,轰然倒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个场景,是关师父第一次在观众面前唱戏,却也是他的最后一次亮相

04

葛优饰演的袁世卿,倒也算得上电影中的反派之一,却让人恨不起来。

袁世卿是中华民国时期没落的贵族,一代梨园的霸主,他爱京戏,更懂京戏,对戏曲艺术一掷千金,毫不吝啬。 

袁四爷对霸王与虞姬的这段故事似乎尤为痴迷,或许,这当中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感情故事

他奖赏给程蝶衣的礼物,不是暴发户式的取悦,而是把价值连城的礼物送给值得的人。

他爱戏曲,这种爱,在风云动荡中显得熹微。

也许,每一个戏痴之人都想做一场自己的戏梦,就像袁四爷这样

在旧时代灭亡时,他的生命也走到终点,被押走的时候仍走着戏中的四方步。

原本,英雄末路的应该是霸王项羽,但偏偏,唱霸王的段小楼不肯末路。

于是,局外人袁世卿在时代的宿命之下,淡然赴死,倒也讽刺。

程蝶衣从一而终,关师父烈士暮年,袁世卿英雄末路。

这三人的悲哀与壮烈,无关情爱,无关利益,只关乎心底对艺术不变的坚持。

曲终了,观众会散,可是台上的人,却从未散场

《霸王别姬》包裹着戏剧,而其中的精神内核, 大概就如导演陈凯歌自己所说:

“政权朝移夕转,可是艺术不变”。

人生如梦如幻,能够活出真实的自己,实属难事。如果活出幸福,那么真实或是幻梦,倒也不那么重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视频】25年了,《霸王别姬》依然是最伟大的国产片

二十五年过去了,再也没有一部中国电影获得这样的荣誉。当年以为《霸王别姬》是华语片走向巅峰的开始,不曾想,它却是无可超越的巅峰。

进入正文前,不妨先回顾一下程蝶衣的经典唱段《贵妃醉酒》

二十五年前的今天,电影《霸王别姬》夺得当年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这是我国在戛纳电影节历史上首次捧得金奖。

事实上,这也是唯一一部同时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电影。

二十五年过去了,再也没有一部中国电影获得这样的荣誉。当年以为《霸王别姬》是华语片走向巅峰的开始,不曾想,它却是无可超越的巅峰。

01

1993年,李碧华、芦苇编剧,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出世。

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成为不可超越的荧屏形象。

回眸之间,戏中人虞姬、戏中人程蝶衣,以及同时演绎两个戏中人的第三个戏中人张国荣,都一并久久地留在了戏中

在豆瓣上,《霸王别姬》的旁边标注着,“好于99% 同性片”。

但如果把《霸王别姬》单纯的理解为同性深情,是对这部电影最大的误解。

在电影中,程蝶衣迷恋段小楼,但这样的同性情结是表象,程蝶衣人戏不分,像迷恋着西楚霸王的虞姬一样,迷恋着师哥段小楼。

“十数载恩情相亲相依,到如今一旦间就要分离。”相亲相依的何止西楚霸王与虞姬,数十载的同台,程蝶衣和段小楼何尝不是相依为命?

电影中,当段小楼与菊仙结为夫妻,程蝶衣心灰意冷,不与师哥同台唱《霸王别姬》,他改唱《贵妃醉酒》。

《贵妃醉酒》中杨贵妃形容自己“好一似嫦娥下九重”,却“清冷落在广寒宫”。即使集万千宠爱如杨贵妃,也不免感到孤单寂寞,何况难以表露心迹的程蝶衣?

可是啊,酒是否醉了贵妃无从而知,但的的确确醉了程蝶衣。

程蝶衣企图以贵妃的角色来自我麻醉,

但他在戏台上旋转倒下的那一刻,

眼角眉梢流淌着的,却分明是虞姬的伤怀。

程蝶衣,自始至终没有跳出虞姬的感情世界。

影片中共出现三次程蝶衣为段小楼描眉的场景,三个不同场景,三种不同心境,唯一未变的是程蝶衣对段小楼的情谊

程蝶衣戏里的自我认同,是被戏外的境遇硬生生的挤进去的。他经历的不止大时代的动荡,还有个人命运的波澜。

三次暴力阉割——被母亲切去小指、被段小楼用烟枪捣得满嘴是血、被张公公猥亵......

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促成了 “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的女性身份认同,加上对师兄的依赖人格,程蝶衣彻彻底底地走向了虞姬。

程蝶衣的身份认同在短短不过三秒的情绪变换中,完成了转换

02

于程蝶衣而言,许多事情的初衷都离不开对京戏的深爱。

日本人抓走了师哥段小楼,程蝶衣前去给日本人唱戏。直接原因,是程蝶衣要去救师哥,不得不取悦日本人,但本质上,他依旧坚持着艺术的纯粹。

“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年复复”。程蝶衣的唱戏生涯也如戏中唱的那样,风雨兼程

屋内,温暖的灯光下,程蝶衣站在舞台上,一曲《牡丹亭》完美呈现。

即便危机四伏,程蝶衣依然唱得淡定且欣喜,因为他在来自异国的观众中发现了知音

屋外,狗吠声声,车灯晃眼,寒夜凄冷,程蝶衣迎着师兄,他说:“有个叫青木的,他是懂戏的”;

程蝶衣以为师哥懂他的心情、懂得知音难求的可贵,可是他等来的却是师哥的怒斥

后来在法庭上,他低语,“青木要是活着,京戏就传到日本国去了”。

唱戏人和听戏人,就如同伯牙和钟子期一样,需要互相成全

他对京戏文化的艺术态度已超越了国籍的偏见。

后来面对文革时盲目的现代戏改编,程蝶衣仍能不卑不亢的说出京戏的本质,红色光晕打在他的脸上,他是艺术家,而非戏子。

这是程蝶衣第一次谈及自己对京戏艺术的理解,他说:“京戏讲究的是个情境”,而程蝶衣,终其一生,都没有从京戏的情境中走出来。

而段小楼面对菊仙的暗示,改了言论,与其心志背道而驰。

这部影片中,最经典的那句台词——

这是蝶衣的内心,也是虞姬的内心

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最终宿命也难逃如此。

影片的结尾,与开头照应,一束蓝光从头顶打下来,昏暗的灯光之下看不见岁月的痕迹,但命运是躲不过的。

最终,程蝶衣,以虞姬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霸王可以苟活,但虞姬必须赴死。

程蝶衣的命运与虞姬一般,自刎而死,但这般赴死,如果解读为对情爱的失望,未免太狭隘。

如果没有最后师兄提醒他唱错词,“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蝶衣会不会赴死呢?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一语点醒梦中人。梦醒这一刻的程蝶衣,大概是迷茫无措的,他从虞姬的世界里回到现实,可同时也在回归现实的那一刹那重新迷失自己

03

除却程蝶衣,为戏痴迷的,还有关师父和袁世卿。

从影片的开始,关师父充当了一个施暴的角色。

但他的暴力殴打,不是容嬷嬷式的为了暴力而暴力,为的是让戏园的孩子们流汗流泪,早日成才,这当中寄托着他的戏剧理想。

关师父坚定地认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人是无法和命运对抗的

只是这样的戏剧理想,多少有些偏执和残酷。

关师父有侠骨,也有柔肠,他把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留给了戏。

“人纵有万般能耐,可终也敌不过天命啊。那霸王风云一世,临到头,就剩下一匹马和一个女人还跟着他!霸王让乌骓马逃命,乌骓马不去!让虞姬走人,虞姬不肯。那虞姬最后一次为霸王斟酒,最后一次为霸王舞剑,而后拔剑自刎,从一而终啊!”

关师父讲《霸王别姬》的时候,眼角是含泪的,他为戏深切动容。也因此引出了他对戏曲的态度和做人的道理:

“从一而终”。“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这种认同贯穿了程蝶衣一生。

面对段小楼罢戏不演,关师父痛心疾首,不是怕自己后继无人,而是如果连唱戏的人都不唱了,京戏如何能有未来

程蝶衣成全了自我的艺术追求,而促成这种追求的,并不是霸王段小楼,而是从小对他耳提面命的关师父。

无论是对师兄说出“全凭了师傅的四个字‘从一而终’”,还是后来面对小四的轻佻,令其罚跪,并严厉教导,师父对做戏的认真和做人的倔强,在程蝶衣身上得以延续。

程蝶衣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给小四头上的脸盆注水的动作,正是他小时候关师父常做的。世代更替,对弟子的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却在这不间断的更替中,延续了下来

关师父的死,如戏一般。他死在自己的戏班子里,在为徒弟们讲戏的过程中,轰然倒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个场景,是关师父第一次在观众面前唱戏,却也是他的最后一次亮相

04

葛优饰演的袁世卿,倒也算得上电影中的反派之一,却让人恨不起来。

袁世卿是中华民国时期没落的贵族,一代梨园的霸主,他爱京戏,更懂京戏,对戏曲艺术一掷千金,毫不吝啬。 

袁四爷对霸王与虞姬的这段故事似乎尤为痴迷,或许,这当中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感情故事

他奖赏给程蝶衣的礼物,不是暴发户式的取悦,而是把价值连城的礼物送给值得的人。

他爱戏曲,这种爱,在风云动荡中显得熹微。

也许,每一个戏痴之人都想做一场自己的戏梦,就像袁四爷这样

在旧时代灭亡时,他的生命也走到终点,被押走的时候仍走着戏中的四方步。

原本,英雄末路的应该是霸王项羽,但偏偏,唱霸王的段小楼不肯末路。

于是,局外人袁世卿在时代的宿命之下,淡然赴死,倒也讽刺。

程蝶衣从一而终,关师父烈士暮年,袁世卿英雄末路。

这三人的悲哀与壮烈,无关情爱,无关利益,只关乎心底对艺术不变的坚持。

曲终了,观众会散,可是台上的人,却从未散场

《霸王别姬》包裹着戏剧,而其中的精神内核, 大概就如导演陈凯歌自己所说:

“政权朝移夕转,可是艺术不变”。

人生如梦如幻,能够活出真实的自己,实属难事。如果活出幸福,那么真实或是幻梦,倒也不那么重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