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快手、抖音、微视的混战:颠覆社交生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快手、抖音、微视的混战:颠覆社交生态

短视频APP如何颠覆社交生态?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也是快手、抖音和微视这场混战中最关键的“取胜之匙”。

短视频战场,快手和抖音的battle胜负未分,随着腾讯重启微视,战局将再增变数。长远来看,短视频会颠覆主流的社交生态吗?还是会如曾经全民直播、全民答题一般,短暂高光过后最终回归平静?

上半场:快手和抖音的恩怨情仇

2011年,快手的前身“GIF快手”在北京诞生,经历了3年不温不火的发展,逐步摸索、转型成一个短视频社交平台。2014年年底正式改名后,快手迎来了腾飞,2015年6月总用户数突破1亿。“记录世界记录你”的slogan开始响彻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时段,随后,长期占据短视频类别榜单的首位。

虽说快手生于北京,但目标市场瞄准的却是北京相对的那一面,三线以下城市的下沉市场。从快手APP上的短视频也可以发现,这些内容创作者与“专业、精致、高端”无缘,所拍摄、记录、分享的都是个人寻常生活中的点滴。而正是由于这种“普通”、“平凡”但却不乏闪光点的视频片段,才能轻易地在下沉市场用户群体中引发共鸣、继而产生互动。快手每个同城频道,都是互联网上实实在在的江湖。

与快手的江湖气不同,抖音更像是个“富二代”,在今日头条的流量和资金扶持下,从与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等“同门兄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风头一时无两。与快手上的“大杂烩”内容相比,抖音的短视频在风格和内容上显得更统一,定位在音乐、潮流和社交,通过价值观改造后开始“记录美好生活”,抖音在内容和受众层面其实与快手存在一定的区隔。

于是有人打趣说:“好看的抖音千篇一律,有趣的快手万里挑一。”而反对者会认为,抖音是属于一二线城市的精致,快手只是四五线小镇的恶俗。虽然我们都明白,给一个产品、一类人贴标签是不好的,但往往潜意识中却对“高级”、“low”之类的言论喜闻乐见。

于是,这场短视频上半场的战争,正式打响。快手在北方小镇集结,抖音从南方精致的大城市出发。在品牌层面,积极进攻,从线下地铁广告打到综艺节目赞助,声势浩大。在运营层面,强化防御,通过更多符合产品特性的内容来留住用户,提高忠诚度。

抖音和快手的战争尚未进入在白热化阶段,便双双遭遇监管风波,毕竟,重要的不是有什么内容,关键是要有传递正能量内容!

中场闯入者:微视的前世今生

在快手、抖音还没来得及重整旗鼓的时候,半路杀出了微视,依然是熟悉的“腾讯打法”,这一次作为后来者的微视还能帮助腾讯实现制霸短视频的梦想吗?

提起微视,大家可能会觉得似曾相识,没错,最近腾讯重启的微视4.0版本确实有一丝“借尸还魂”的意味。与2013年的微视1.0相比,除了名字一样,无论产品还是团队都物是人非。2015年微视被“战略性放弃”后,当时产品部总经理邢宏宇离开腾讯,加入58同城任CTO,下属团队多半分崩离析。

微视1.0时期,是模仿当时国外一款火爆的短视频APP——Vine,Vine也被称为“短视频鼻祖”,但由于整个玩法还是集成了腾讯微博以明星为噱头,缺乏对用户UGC生产的引导和刺激,而后面出现的小咖秀、抖音都抓住了这个痛点。

微视4.0时期,模仿对象从Vine变成了抖音。当然,有人要说抖音也是模仿musicl.ly的啊。不过遗憾的是,musicl.ly目前已被字节跳动收归旗下。回到微视,在4.0上线初期饱受争议后,目前开始在产品界面上与抖音体现出了一些差异化。最明显的是在上方增设的“频道”栏目,区别于抖音的“附近”。频道的设置可以帮助新用户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短视频类型,减少漫无目的的“沉浸”。

网传一份关于微视的短视频补贴项目计划书,其中提到腾讯将从4月开始拿出30亿元补贴微视的内容创作者,根据内容质量划分不同等级的奖励,B、A、S级内容可获得140~1500元不等的奖金。

巨额补贴能否帮助微视赢得时间,迅速追上其他两个竞争对手?从目前第三方数据上看,不容乐观。

 

截止4月,根据艾瑞的数据来看,快手、抖音在月度独立设备数和日均独立设备数上都大幅领先微视,甚至可以说不在一个量级上。

虽然说从明处看,微视的首要战略目标是追上、超越、打败抖音,但也并不意味着微视和快手之间没有暗涌。从这次微视挑选代言人来看,就被众多网友戏称是在“致敬”快手。

下半场:谁能最先找到“取胜之匙”

短视频APP如何颠覆社交生态?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也是快手、抖音和微视这场混战中最关键的“取胜之匙”。

快手、抖音、微视虽然各有各的特点和发力方向,但概括而言,还是停留在产品与用户之间的层面。通过更多、更丰富、质量更高的内容,吸引新增、保证留存、增加在线时长;通过更顺滑的操作体验、颜值更高的UI、更高明的运营手段来养成用户的习惯,建立品牌忠诚度。始终没有跳脱出老一套的玩法,又何谈颠覆固有的社交生态?

说到底,对于社交而言最重要的是关系。而关系的类型里,最重要的是熟人关系。特别是在中国社会,基于陌生人关系的社交始终是小众,不过并不影响陌陌、探探们的生存发展。回过头来熟人关系玩得最好的是谁?先是QQ,微博算半个,然后是微信。

这场战争的取胜之匙相信马先生心里很清楚,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准备好了,那么谁才是“达摩克里斯”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快手、抖音、微视的混战:颠覆社交生态

短视频APP如何颠覆社交生态?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也是快手、抖音和微视这场混战中最关键的“取胜之匙”。

短视频战场,快手和抖音的battle胜负未分,随着腾讯重启微视,战局将再增变数。长远来看,短视频会颠覆主流的社交生态吗?还是会如曾经全民直播、全民答题一般,短暂高光过后最终回归平静?

上半场:快手和抖音的恩怨情仇

2011年,快手的前身“GIF快手”在北京诞生,经历了3年不温不火的发展,逐步摸索、转型成一个短视频社交平台。2014年年底正式改名后,快手迎来了腾飞,2015年6月总用户数突破1亿。“记录世界记录你”的slogan开始响彻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时段,随后,长期占据短视频类别榜单的首位。

虽说快手生于北京,但目标市场瞄准的却是北京相对的那一面,三线以下城市的下沉市场。从快手APP上的短视频也可以发现,这些内容创作者与“专业、精致、高端”无缘,所拍摄、记录、分享的都是个人寻常生活中的点滴。而正是由于这种“普通”、“平凡”但却不乏闪光点的视频片段,才能轻易地在下沉市场用户群体中引发共鸣、继而产生互动。快手每个同城频道,都是互联网上实实在在的江湖。

与快手的江湖气不同,抖音更像是个“富二代”,在今日头条的流量和资金扶持下,从与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等“同门兄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风头一时无两。与快手上的“大杂烩”内容相比,抖音的短视频在风格和内容上显得更统一,定位在音乐、潮流和社交,通过价值观改造后开始“记录美好生活”,抖音在内容和受众层面其实与快手存在一定的区隔。

于是有人打趣说:“好看的抖音千篇一律,有趣的快手万里挑一。”而反对者会认为,抖音是属于一二线城市的精致,快手只是四五线小镇的恶俗。虽然我们都明白,给一个产品、一类人贴标签是不好的,但往往潜意识中却对“高级”、“low”之类的言论喜闻乐见。

于是,这场短视频上半场的战争,正式打响。快手在北方小镇集结,抖音从南方精致的大城市出发。在品牌层面,积极进攻,从线下地铁广告打到综艺节目赞助,声势浩大。在运营层面,强化防御,通过更多符合产品特性的内容来留住用户,提高忠诚度。

抖音和快手的战争尚未进入在白热化阶段,便双双遭遇监管风波,毕竟,重要的不是有什么内容,关键是要有传递正能量内容!

中场闯入者:微视的前世今生

在快手、抖音还没来得及重整旗鼓的时候,半路杀出了微视,依然是熟悉的“腾讯打法”,这一次作为后来者的微视还能帮助腾讯实现制霸短视频的梦想吗?

提起微视,大家可能会觉得似曾相识,没错,最近腾讯重启的微视4.0版本确实有一丝“借尸还魂”的意味。与2013年的微视1.0相比,除了名字一样,无论产品还是团队都物是人非。2015年微视被“战略性放弃”后,当时产品部总经理邢宏宇离开腾讯,加入58同城任CTO,下属团队多半分崩离析。

微视1.0时期,是模仿当时国外一款火爆的短视频APP——Vine,Vine也被称为“短视频鼻祖”,但由于整个玩法还是集成了腾讯微博以明星为噱头,缺乏对用户UGC生产的引导和刺激,而后面出现的小咖秀、抖音都抓住了这个痛点。

微视4.0时期,模仿对象从Vine变成了抖音。当然,有人要说抖音也是模仿musicl.ly的啊。不过遗憾的是,musicl.ly目前已被字节跳动收归旗下。回到微视,在4.0上线初期饱受争议后,目前开始在产品界面上与抖音体现出了一些差异化。最明显的是在上方增设的“频道”栏目,区别于抖音的“附近”。频道的设置可以帮助新用户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短视频类型,减少漫无目的的“沉浸”。

网传一份关于微视的短视频补贴项目计划书,其中提到腾讯将从4月开始拿出30亿元补贴微视的内容创作者,根据内容质量划分不同等级的奖励,B、A、S级内容可获得140~1500元不等的奖金。

巨额补贴能否帮助微视赢得时间,迅速追上其他两个竞争对手?从目前第三方数据上看,不容乐观。

 

截止4月,根据艾瑞的数据来看,快手、抖音在月度独立设备数和日均独立设备数上都大幅领先微视,甚至可以说不在一个量级上。

虽然说从明处看,微视的首要战略目标是追上、超越、打败抖音,但也并不意味着微视和快手之间没有暗涌。从这次微视挑选代言人来看,就被众多网友戏称是在“致敬”快手。

下半场:谁能最先找到“取胜之匙”

短视频APP如何颠覆社交生态?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也是快手、抖音和微视这场混战中最关键的“取胜之匙”。

快手、抖音、微视虽然各有各的特点和发力方向,但概括而言,还是停留在产品与用户之间的层面。通过更多、更丰富、质量更高的内容,吸引新增、保证留存、增加在线时长;通过更顺滑的操作体验、颜值更高的UI、更高明的运营手段来养成用户的习惯,建立品牌忠诚度。始终没有跳脱出老一套的玩法,又何谈颠覆固有的社交生态?

说到底,对于社交而言最重要的是关系。而关系的类型里,最重要的是熟人关系。特别是在中国社会,基于陌生人关系的社交始终是小众,不过并不影响陌陌、探探们的生存发展。回过头来熟人关系玩得最好的是谁?先是QQ,微博算半个,然后是微信。

这场战争的取胜之匙相信马先生心里很清楚,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准备好了,那么谁才是“达摩克里斯”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