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华裔二代中文学得那么费劲,该不该放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华裔二代中文学得那么费劲,该不该放弃

如果放弃的话,华裔二代的中文水平肯定会比现在更差。

那天上初中的女儿在笔者要求下,大声朗读起中文课文,读得怪腔怪调、结结巴巴,真是和外国人说中文一模一样。温哥华长大的纯正华裔二代,虽然外表看上去都是黑头发黄皮肤,不过一说话就露馅了,英文流利无比,大多数人说中文就跟挤牙膏一样。其实女儿相比较同龄人还算不错,起码中文口语听起来流利顺畅,那篇短短的课文很多汉字也认识,但是读音不准。有些华裔二代即使在家长要求下,课外时间上了中文课,不过认字数量远远不够,无法阅读不带汉语拼音的中文文章。

女儿读的那本书是国内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我从几年前开始就让她在家学,本来希望孩子每天都能写五个汉字,再听写。然而,由于繁多的课外活动,还有初中多起来的家庭作业,女儿的语文课本学得断断续续、隔三差五,甚至有时完全丢弃在一边。可怜我当初雄心勃勃,趁着有次回国的机会,从网上购买了全套小学语文课本,还分两个出版社的,辛辛苦苦把沉重的一堆书带回温哥华,现在认认真真学习课本的看来只有书架了。

几年过去,我家女儿终于从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学到二年级,个头一下子窜得很高,中文水平却慢吞吞不长进,估计这辈子就一直停留在国内小学低年级水平了。只要一催促她学课本,人家就理直气壮说,“我的中文已经比同学好很多了,为什么还要学?”是啊,为什么还要学?中文在海外有什么很大的实际用途么?对他们考上这里的优秀大学、找个不错的工作有实际作用么?对此,我的确不敢理直气壮说“中文就是有用。”但是看着孩子的中文读写能力如此惨不忍睹,还是非常遗憾,女儿是和她的温哥华同学比,觉得自己中文挺不错,我是把她和国内的学生比,真是差了不知道几个阶层。现状是,华裔二代甚至有的家长们,头脑里散布着“学中文无用论”,但国内的孩子从来都没有认为“学英文是无用的”。如今他们学习英语的渠道越来越多、热情越来越高,当华裔二代的中文水平停滞在国内小学低年级,甚至幼稚园水平时,国内学生的英文水平却一直在突飞猛进,优秀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海外长大的孩子不相上下b。他们在两条腿走路,我们的华裔二代却瘸了一条腿,一条本来与生俱来很有特色的腿。

就是有如此的对比和担忧,笔者一直以来没有放弃让子女从小学习中文,也在想法设法把学中文变成有趣的事情。让女儿上了中文表演班、唱歌班,通过有趣的中文小话剧、好听的中文歌曲熟悉中文,也了解中国文化。老师教得认真敬业,女儿也学得比较开心,中文口语水平提高不少,但读写能力还是欠缺。一位华人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写中文作文时一定是先在脑子里想好英文怎么写,然后再翻译成中文,结果作文就写得怪模怪样。看来他们的思维就是英语思维,而我们华人家长的是中文思维。很多时候看不惯几个本来会说中文的华裔二代叽叽喳喳用英文聊天,问“你们为什么不用中文聊天?”他们的回答是,“那太奇怪了,我们又不是中国人。”是啊,每个人都是说母语说得最舒服、最开心,他们的母语就是英语。我们家长只好尽量体谅一下生活在两种文化夹缝中的孩子。这种文化夹缝让华裔二代在日常生活中显得让人苦笑不得:一次有个家庭的两个姐弟为了小事争吵不休,当然用的是英文,华人妈妈劝也劝不住,无奈想出一计,“你们吵架可以,但是要用中文吵。”两个孩子立即安静,绞尽脑汁琢磨使用怎样的中文词汇,架吵得不了了之;另一次,我问一位华裔二代是不是在学校乐队学吹笛子,她很认真否认,说,“不是,我学的是Flute”。这难道不是一个意思么;女儿到中餐馆吃早茶,用英文描述半天一种她想吃的食物,我们也搞不通那到底是什么,她又艰难地使用中文描述,我们更加糊涂,最终看到别的食客吃那种食物,这才终于明白她要的是叉烧包;在家里只要女儿说她想吃那种“皮东西”,我就知道是“腐皮”,教给她很多次这种食物的名字,女儿就是记不住,就像她告诉我某种加拿大当地食品,我也常常记不住名字一样。

华裔二代们的中文水平看来就只能这样了,即使华人父母们一直在努力,那么到底是放弃让他们学中文,还是不放弃?仅就笔者而言,感觉放弃还是万万不可的,如果放弃的话,华裔二代的中文水平肯定会比现在更差。很多家长的想法也和我一样,这就有了温哥华长大的孩子,被家长逼着骂着去上中文课,也有了孩子们学习中文的哭哭啼啼或者消极抵抗,还有中文老师的无奈抱怨,“上中文课时,很多学生不认真听讲,作业回家也不好好做。”真是愁坏了家长,这样下去,中文水平岂不是进步太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华裔二代中文学得那么费劲,该不该放弃

如果放弃的话,华裔二代的中文水平肯定会比现在更差。

那天上初中的女儿在笔者要求下,大声朗读起中文课文,读得怪腔怪调、结结巴巴,真是和外国人说中文一模一样。温哥华长大的纯正华裔二代,虽然外表看上去都是黑头发黄皮肤,不过一说话就露馅了,英文流利无比,大多数人说中文就跟挤牙膏一样。其实女儿相比较同龄人还算不错,起码中文口语听起来流利顺畅,那篇短短的课文很多汉字也认识,但是读音不准。有些华裔二代即使在家长要求下,课外时间上了中文课,不过认字数量远远不够,无法阅读不带汉语拼音的中文文章。

女儿读的那本书是国内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我从几年前开始就让她在家学,本来希望孩子每天都能写五个汉字,再听写。然而,由于繁多的课外活动,还有初中多起来的家庭作业,女儿的语文课本学得断断续续、隔三差五,甚至有时完全丢弃在一边。可怜我当初雄心勃勃,趁着有次回国的机会,从网上购买了全套小学语文课本,还分两个出版社的,辛辛苦苦把沉重的一堆书带回温哥华,现在认认真真学习课本的看来只有书架了。

几年过去,我家女儿终于从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学到二年级,个头一下子窜得很高,中文水平却慢吞吞不长进,估计这辈子就一直停留在国内小学低年级水平了。只要一催促她学课本,人家就理直气壮说,“我的中文已经比同学好很多了,为什么还要学?”是啊,为什么还要学?中文在海外有什么很大的实际用途么?对他们考上这里的优秀大学、找个不错的工作有实际作用么?对此,我的确不敢理直气壮说“中文就是有用。”但是看着孩子的中文读写能力如此惨不忍睹,还是非常遗憾,女儿是和她的温哥华同学比,觉得自己中文挺不错,我是把她和国内的学生比,真是差了不知道几个阶层。现状是,华裔二代甚至有的家长们,头脑里散布着“学中文无用论”,但国内的孩子从来都没有认为“学英文是无用的”。如今他们学习英语的渠道越来越多、热情越来越高,当华裔二代的中文水平停滞在国内小学低年级,甚至幼稚园水平时,国内学生的英文水平却一直在突飞猛进,优秀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海外长大的孩子不相上下b。他们在两条腿走路,我们的华裔二代却瘸了一条腿,一条本来与生俱来很有特色的腿。

就是有如此的对比和担忧,笔者一直以来没有放弃让子女从小学习中文,也在想法设法把学中文变成有趣的事情。让女儿上了中文表演班、唱歌班,通过有趣的中文小话剧、好听的中文歌曲熟悉中文,也了解中国文化。老师教得认真敬业,女儿也学得比较开心,中文口语水平提高不少,但读写能力还是欠缺。一位华人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写中文作文时一定是先在脑子里想好英文怎么写,然后再翻译成中文,结果作文就写得怪模怪样。看来他们的思维就是英语思维,而我们华人家长的是中文思维。很多时候看不惯几个本来会说中文的华裔二代叽叽喳喳用英文聊天,问“你们为什么不用中文聊天?”他们的回答是,“那太奇怪了,我们又不是中国人。”是啊,每个人都是说母语说得最舒服、最开心,他们的母语就是英语。我们家长只好尽量体谅一下生活在两种文化夹缝中的孩子。这种文化夹缝让华裔二代在日常生活中显得让人苦笑不得:一次有个家庭的两个姐弟为了小事争吵不休,当然用的是英文,华人妈妈劝也劝不住,无奈想出一计,“你们吵架可以,但是要用中文吵。”两个孩子立即安静,绞尽脑汁琢磨使用怎样的中文词汇,架吵得不了了之;另一次,我问一位华裔二代是不是在学校乐队学吹笛子,她很认真否认,说,“不是,我学的是Flute”。这难道不是一个意思么;女儿到中餐馆吃早茶,用英文描述半天一种她想吃的食物,我们也搞不通那到底是什么,她又艰难地使用中文描述,我们更加糊涂,最终看到别的食客吃那种食物,这才终于明白她要的是叉烧包;在家里只要女儿说她想吃那种“皮东西”,我就知道是“腐皮”,教给她很多次这种食物的名字,女儿就是记不住,就像她告诉我某种加拿大当地食品,我也常常记不住名字一样。

华裔二代们的中文水平看来就只能这样了,即使华人父母们一直在努力,那么到底是放弃让他们学中文,还是不放弃?仅就笔者而言,感觉放弃还是万万不可的,如果放弃的话,华裔二代的中文水平肯定会比现在更差。很多家长的想法也和我一样,这就有了温哥华长大的孩子,被家长逼着骂着去上中文课,也有了孩子们学习中文的哭哭啼啼或者消极抵抗,还有中文老师的无奈抱怨,“上中文课时,很多学生不认真听讲,作业回家也不好好做。”真是愁坏了家长,这样下去,中文水平岂不是进步太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