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境外风险防控座谈会。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会上强调,要切实把境外风险防控工作落到实处,推动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迈上新台阶,努力成为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肖亚庆表示,要充分认识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准确把握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认真梳理境外投资存在的问题,既保持战略定力,抓住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又未雨绸缪、苦练内功。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张明日前撰文指出,中国对境外投资收益和质量的重视程度正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的净债权国,但投资收益常年为负。随着中国海外总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收益的状况决定中国能否成为成熟债权国。
张明说,2003-2016年间,中国对外投资复合增长率是35%,年度同比增长率最高时达到123%(2005年),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对外投资也保持了正的增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多年快速增长的结果是,到2017年底,直接投资占中国海外总资产的比重为21%,和其他国家相比较,中国的这个比重并不低。从中国海外资产结构看,中国对外投资也已经超过外商直接投资,成为直接投资的净流出国。
与此同时,发达东道国的投资准入环境严重恶化。张明表示,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国际影响力下降,国内矛盾不断显现,民族主义和排外情绪上升,特朗普政府期待通过贸易战、限制中国投资等方式,延缓中国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具体方式之一就是收紧投资审查政策。对中国来说,对外投资被“泛政治化”的可能性加大,投资受阻概率上升。面对投资环境的变化,中国更应该弱化投资的战略目的,淡化企业的国资背景,强化投资的商业性和市场性,以获取盈利为投资目的。
张明认为,中国对外投资收益状况欠佳,究其原因,和一些企业尽职调查、投资决策和规划不完善有关。还有一些企业对东道国环保、能耗、安全标准重视程度不够,在投资过程中引发了纠纷,既造成了企业的经济损失,也影响了中国的整体形象。
在29日召开的座谈会上,肖亚庆表示,中央企业要着力做好战略规划,充分发挥战略导向作用,把企业国际化经营引入有序轨道。要着力加强集团管控,统一管理职能、健全管控机制,完善管控方式、强化境外项目管理,进一步提升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要着力推进依法合规,增强合规经营意识,提高合规风险防范能力,完善风险防范机制,筑牢境外法律风险防范底线。要着力避免无序竞争,加强企业之间沟通合作,做好业务统筹、资源整合,规范国际化经营秩序。要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更加积极的国际化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深化选人用人制度改革,打造一支高素质国际化经营人才队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