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个人意见】TVB的衰落,都是为了成就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个人意见】TVB的衰落,都是为了成就她

很难相信以胡定欣的外形条件,在90年代至2005年如火如荼的视后竞争中夺得桂冠。

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苏的爱情。乱世之中,凭你怎么风流俊杰,也只好做平凡夫妻抱团取暖。历史进程与微末个人谁为主次,张爱玲叹道,“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香港TVB的衰落,一定是为了成就胡定欣。

对于近来《宫心计2》所掀起的国民热度,乐观派说宫斗剧复兴有望,悲观派直指这不过是回光返照。年龄合计84岁的马浚伟和胡定欣,要饰演李隆基夫妇的年轻岁月,简直是“丫头教”和“小伙子教”的合流。和人才凋零的TVB比起来,国产剧里大叔和小萝莉的忘年恋,那叫一个风华正茂。

相对于国产古装剧越来越精良的制作,TVB原汁原味的《宫心计2》无论是服化道还是演员的颜值,都没什么长进。不对,颜值还要打出十年的损耗。但喜人的点击和讨论度证明了:现阶段观众真没那么嘴刁,什么粗制滥造、花里胡哨,都没关系。剧情和演技才是重点,爽雷迭起照样能看得欲罢不能。

2018年的《宫心计2》距离《金枝欲孽》已有14年,距离《宫心计1》也暌违了9年的时间。时间节点从唐朝晚期提前到了唐中早期,斗争的主要矛盾也由全民斗宦官,换成全民斗太平公主。剧集的大反派要么是带着阴柔气质的太监,要么就是比男人还狠心的女强人,看来,TVB的反派是必须要有中性气质打底的

而宫斗剧蓬勃发展的十四年,也是TVB花旦更新断代的14年:自从郭羡妮、佘诗曼、宣萱之后,再难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花旦。而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叶璇老师们(不要问我为什么要加“们”),成为花旦时代最后的余晖。这批TVB当家艺人北上发展之后,更成为大陆剧迷唏嘘的对象。

当胡定欣站稳了TVB当家花旦的位置,在对其颜值感到无法参透、不可置信的同时,也深深领悟了一个职场道理:即便在一艘明显下沉的大船上,不跳船,也有不跳船的活法和好处。

一个女人的史诗

很难相信以胡定欣的外形条件,在90年代至2005年如火如荼的视后竞争中夺得桂冠。1997年的关咏荷、1998年的蔡少芬、1999年的宣萱、2000年的郑裕玲、2001年的汪明荃、2002年的陈慧珊、2003年的张可颐、2004年的黎姿、2005年的汪明荃,哪一个不是足金足两呢?

2006年开始的TVB“选视后”,伴随着港剧的下坡,而日渐成为“选太后”。2006至2017年的视后平均年龄为39.4岁。31岁的佘诗曼、57岁的李思琪、53岁的米雪、43岁、44岁的邓萃雯、32岁的胡杏儿、33岁的杨怡、36岁的田蕊妮、39岁的佘诗曼、34、35岁的胡定欣、36岁的唐诗咏。

这样看来,胡定欣的2015、2016连庄视后,来得不早也不晚。随着TVB花旦资源的枯竭,视后的竞逐渐渐成了“媳妇儿熬成婆”的苦修。胡定欣和唐诗咏两人都是配角熬成主角,乌鸦变凤凰的典型案例。

人生从配角到主角,需要走多长的路?很多人是从03年大唐双龙传的绾绾开始认识胡定欣,那是她第一个配角角色。

从那以后,她是《巾帼枭雄》中的情妇孙海棠、绿茶养女丽华;她是《万凰之王》中的不死反派彩蓝;她是《大太监》中的小宫女倩蓉。她从酱油角色熬到配角,花了很长时间。从配角熬到主角,花了更长时间。从《大唐双龙传》到《鬼同你OT》,是11年的修炼演技、淬炼心性。

有人说,因为TVB没落,花旦纷纷出走青黄不接,这才成全了胡定欣。但说得现实和残酷一点,TVB全盛时期拿到视后,等于大红大紫,而胡定欣的这个视后,可能只相当于一个最佳全勤员工奖(不能让同志们寒心嘛不是?),拿完您就继续好好干活吧。

《宫心计2》的胡定欣更像是定海神针的作用,虽然高低眉惹人注目,但总归演技担纲。邓萃雯当视后时,尚有胡定欣这样的实力配角,让你看了分分钟想抽她;而当胡定欣当视后时,剧集中的小配角让人恨起来的本事也没有。

都说时无英雄,竖子成名。进入到2018年的TVB,花旦老去,良莠不齐。不管是宫斗剧的垂死挣扎,还是TVB的困兽犹斗,《宫心计2》不该成为群嘲的对象。TVB还是旧的TVB,只是我们已非当年的我们了而已。好在,我们对宫斗的需求,还热切如昔。

斗争逻辑与成语接龙

我国人民开始展现对宫斗剧的巨大市场需求,正是从2004年的TVB的《金枝欲孽》开始的。

此后内地宫斗剧如《美人心计》、《大清后宫》、《宫》、《美人天下》等,莫不有《金枝欲孽》的影子。《后宫·甄嬛传》上映后不但收视高企,更成为新的重播王者。而随后的《武媚娘传奇》《芈月传》则成为宫斗剧走向下坡路的标志,集中体现了宫斗剧存在的问题。

而纵观《宫心计》两部间隔的近十年,也正是内地宫斗剧如火如荼的十年。而在TVB,“斗”仍是金科玉律,贯穿始终。不但厚黑学、阴谋论充斥着后宫,而且剧情越拉越长,很多情节都是多次重复上演,一定程度削弱了艺术品质。

比如说马国明和萧正楠扮演的龙武军,发现宋王妃戒指失窃案的真相,竟然是乌鸦所为。这个烂俗的宫斗梗,仅凭硬糖君的记忆就有两次:《金枝欲孽》成出现乌鸦盗窃、《公主嫁到》也出现乌鸦盗窃。这乌鸦不偷点东西,宫斗剧还拍不下去了。

而对比第一部和第二部的主要人设,也几乎是流水线上的复制粘贴:大反派是权力的把持者,只不过从马元贽换成太平公主;女主仍然傻白甜的入宫,第一部是佘诗曼,第二部换成刘心悠;而咱们喜欢办好事的女主,还必须有一个失散多年的姐妹(或者情同姐妹),到最后因为意识形态分歧,而分崩离析;男主必须大智若愚,前期主要靠忍,后期在女人的帮助下上位。第一部是陈豪,第二部换成马浚伟;尚宫局仍然有一个尚宫带四个司级,四个司级平时仍然争吵不休,到了对外时刻就情同姐妹。

如此看来,按着这种套路何愁拍不出《宫心计100》?《宫心计1》可谓是爽雷型宫斗剧的集大成者,别管把戏幼稚无聊,先站好队瞪圆眼睛。杨怡饰演的姚金玲的经典台词,如今仍是网络恶搞的原始文本。

同样,《宫心计2》也在复制前作的“爽雷嘴炮”。虽然缺乏新意,但还是管用啊。而且编剧的成语词汇量,真是让硬糖君叹为观止、五体投地、心悦诚服!

只见马浚伟来一句:“隐鳞藏彩,沉潜刚克才是制胜之道”。胡定欣对答:“为君者要有自知之明,知所进退”。不来个春花对秋月,夏雨对冬雪,简直不好意思和人开口对撕。

其实,宫斗剧这么多年来,各种斗狠斗阴的手段都拿出来了,几乎无法再“出新”了。因此,《宫心计2》总是处处透着《宫心计1》等宫斗剧的影子,在情节营构上已经力不从心。比如在尚宫局有内鬼向反派告密的情节就多次出现,正邪之间借力打力的桥段也如出一辙。

最“进步”的宫斗剧

虽然成语接龙相当古典,但作为TVB剧集文化的一员,两部《宫心计》还是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挑战了父权社会关于女性同盟及其角色的限制。

两部剧集中的尚宫局,是一个独立的女性同盟,不需要男性的拯救与凝视,她们所服务的也是后宫的诸位妃嫔。就连她们的知己好友,也是带有“阉割”意象的太监。第一部的布吉祥,第二部的成恭,皆是尚宫局的女性的男闺蜜。但这种知己是纯粹柏拉图式的,男性的存在被削减到了最低。

而剧集的权力所在,不是内地剧的“老皇帝”,而是性别被模糊后的马元贽与太平公主。不能生育的马元贽,妄图废长立幼,把持朝政;而一介女流的太平公主,则权倾朝野,多番干预皇储的选立。

《宫心计》的女性同盟以排斥反派,作为联合基础的做法,不仅从行为上对父权制进行了公开的抵抗,也从逻辑上降低了女性对男性的依赖。男女主角的恋爱不是《宫心计》系列的主旨,甚至从戏份上看,男女主角都没能凑成一对。

仅从这一点来说,《宫心计》系列的女性意识可要比内地剧《美人心计》、《甄嬛传》、《芈月传》进步不少。女性以群体而非个人作为斗争主体而出现,肯定了女性从彼此的支持中获得反抗父权制的能力。尽管她们只是一群宫婢,但你不得不承认:《宫心计》的叙事逻辑里,这个创造新天地的女团才是最能打的。

而刘三好与元玥作为这个女团中走出的党魁式人物,无疑加强了尚宫局对国家大事的参与度。先有成熟的女性团体,后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变革性的人物,对组织的教条进行发扬,“我们尚宫局四房同气连枝,荣辱与共,要抓就把我们一起抓走吧!”

谁敢抓你们啊?你们一宫四局,直接把持了皇宫所有的生产资料:司膳房管吃的,珍馐百味尽在其中;司制房管穿的,华衣美服彩裙飞舞;司珍房管戴的,珠翠发簪熠熠生辉;司设房管用的,家具日用不可或缺。一旦四房中的一房出了事,其余三房即刻罢工请愿,现代政党都没你们会玩啊。

仅从胡定欣和《宫心计2》粗粝的一面看,TVB的衰落,成就了胡定欣;许久不见宫斗剧的市场饥渴,成就了《宫心计2》。但细品其成功处,即便到了风口,猪也是飞不起来的,能飞的还是那带翅膀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TVB电视广播

  • 电视广播:预计2024年下半年将会实现正数净利润,全年广告收入双位数增长
  • 电视广播:预计在2024年全年实现显著正数EBITDA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个人意见】TVB的衰落,都是为了成就她

很难相信以胡定欣的外形条件,在90年代至2005年如火如荼的视后竞争中夺得桂冠。

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苏的爱情。乱世之中,凭你怎么风流俊杰,也只好做平凡夫妻抱团取暖。历史进程与微末个人谁为主次,张爱玲叹道,“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香港TVB的衰落,一定是为了成就胡定欣。

对于近来《宫心计2》所掀起的国民热度,乐观派说宫斗剧复兴有望,悲观派直指这不过是回光返照。年龄合计84岁的马浚伟和胡定欣,要饰演李隆基夫妇的年轻岁月,简直是“丫头教”和“小伙子教”的合流。和人才凋零的TVB比起来,国产剧里大叔和小萝莉的忘年恋,那叫一个风华正茂。

相对于国产古装剧越来越精良的制作,TVB原汁原味的《宫心计2》无论是服化道还是演员的颜值,都没什么长进。不对,颜值还要打出十年的损耗。但喜人的点击和讨论度证明了:现阶段观众真没那么嘴刁,什么粗制滥造、花里胡哨,都没关系。剧情和演技才是重点,爽雷迭起照样能看得欲罢不能。

2018年的《宫心计2》距离《金枝欲孽》已有14年,距离《宫心计1》也暌违了9年的时间。时间节点从唐朝晚期提前到了唐中早期,斗争的主要矛盾也由全民斗宦官,换成全民斗太平公主。剧集的大反派要么是带着阴柔气质的太监,要么就是比男人还狠心的女强人,看来,TVB的反派是必须要有中性气质打底的

而宫斗剧蓬勃发展的十四年,也是TVB花旦更新断代的14年:自从郭羡妮、佘诗曼、宣萱之后,再难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花旦。而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叶璇老师们(不要问我为什么要加“们”),成为花旦时代最后的余晖。这批TVB当家艺人北上发展之后,更成为大陆剧迷唏嘘的对象。

当胡定欣站稳了TVB当家花旦的位置,在对其颜值感到无法参透、不可置信的同时,也深深领悟了一个职场道理:即便在一艘明显下沉的大船上,不跳船,也有不跳船的活法和好处。

一个女人的史诗

很难相信以胡定欣的外形条件,在90年代至2005年如火如荼的视后竞争中夺得桂冠。1997年的关咏荷、1998年的蔡少芬、1999年的宣萱、2000年的郑裕玲、2001年的汪明荃、2002年的陈慧珊、2003年的张可颐、2004年的黎姿、2005年的汪明荃,哪一个不是足金足两呢?

2006年开始的TVB“选视后”,伴随着港剧的下坡,而日渐成为“选太后”。2006至2017年的视后平均年龄为39.4岁。31岁的佘诗曼、57岁的李思琪、53岁的米雪、43岁、44岁的邓萃雯、32岁的胡杏儿、33岁的杨怡、36岁的田蕊妮、39岁的佘诗曼、34、35岁的胡定欣、36岁的唐诗咏。

这样看来,胡定欣的2015、2016连庄视后,来得不早也不晚。随着TVB花旦资源的枯竭,视后的竞逐渐渐成了“媳妇儿熬成婆”的苦修。胡定欣和唐诗咏两人都是配角熬成主角,乌鸦变凤凰的典型案例。

人生从配角到主角,需要走多长的路?很多人是从03年大唐双龙传的绾绾开始认识胡定欣,那是她第一个配角角色。

从那以后,她是《巾帼枭雄》中的情妇孙海棠、绿茶养女丽华;她是《万凰之王》中的不死反派彩蓝;她是《大太监》中的小宫女倩蓉。她从酱油角色熬到配角,花了很长时间。从配角熬到主角,花了更长时间。从《大唐双龙传》到《鬼同你OT》,是11年的修炼演技、淬炼心性。

有人说,因为TVB没落,花旦纷纷出走青黄不接,这才成全了胡定欣。但说得现实和残酷一点,TVB全盛时期拿到视后,等于大红大紫,而胡定欣的这个视后,可能只相当于一个最佳全勤员工奖(不能让同志们寒心嘛不是?),拿完您就继续好好干活吧。

《宫心计2》的胡定欣更像是定海神针的作用,虽然高低眉惹人注目,但总归演技担纲。邓萃雯当视后时,尚有胡定欣这样的实力配角,让你看了分分钟想抽她;而当胡定欣当视后时,剧集中的小配角让人恨起来的本事也没有。

都说时无英雄,竖子成名。进入到2018年的TVB,花旦老去,良莠不齐。不管是宫斗剧的垂死挣扎,还是TVB的困兽犹斗,《宫心计2》不该成为群嘲的对象。TVB还是旧的TVB,只是我们已非当年的我们了而已。好在,我们对宫斗的需求,还热切如昔。

斗争逻辑与成语接龙

我国人民开始展现对宫斗剧的巨大市场需求,正是从2004年的TVB的《金枝欲孽》开始的。

此后内地宫斗剧如《美人心计》、《大清后宫》、《宫》、《美人天下》等,莫不有《金枝欲孽》的影子。《后宫·甄嬛传》上映后不但收视高企,更成为新的重播王者。而随后的《武媚娘传奇》《芈月传》则成为宫斗剧走向下坡路的标志,集中体现了宫斗剧存在的问题。

而纵观《宫心计》两部间隔的近十年,也正是内地宫斗剧如火如荼的十年。而在TVB,“斗”仍是金科玉律,贯穿始终。不但厚黑学、阴谋论充斥着后宫,而且剧情越拉越长,很多情节都是多次重复上演,一定程度削弱了艺术品质。

比如说马国明和萧正楠扮演的龙武军,发现宋王妃戒指失窃案的真相,竟然是乌鸦所为。这个烂俗的宫斗梗,仅凭硬糖君的记忆就有两次:《金枝欲孽》成出现乌鸦盗窃、《公主嫁到》也出现乌鸦盗窃。这乌鸦不偷点东西,宫斗剧还拍不下去了。

而对比第一部和第二部的主要人设,也几乎是流水线上的复制粘贴:大反派是权力的把持者,只不过从马元贽换成太平公主;女主仍然傻白甜的入宫,第一部是佘诗曼,第二部换成刘心悠;而咱们喜欢办好事的女主,还必须有一个失散多年的姐妹(或者情同姐妹),到最后因为意识形态分歧,而分崩离析;男主必须大智若愚,前期主要靠忍,后期在女人的帮助下上位。第一部是陈豪,第二部换成马浚伟;尚宫局仍然有一个尚宫带四个司级,四个司级平时仍然争吵不休,到了对外时刻就情同姐妹。

如此看来,按着这种套路何愁拍不出《宫心计100》?《宫心计1》可谓是爽雷型宫斗剧的集大成者,别管把戏幼稚无聊,先站好队瞪圆眼睛。杨怡饰演的姚金玲的经典台词,如今仍是网络恶搞的原始文本。

同样,《宫心计2》也在复制前作的“爽雷嘴炮”。虽然缺乏新意,但还是管用啊。而且编剧的成语词汇量,真是让硬糖君叹为观止、五体投地、心悦诚服!

只见马浚伟来一句:“隐鳞藏彩,沉潜刚克才是制胜之道”。胡定欣对答:“为君者要有自知之明,知所进退”。不来个春花对秋月,夏雨对冬雪,简直不好意思和人开口对撕。

其实,宫斗剧这么多年来,各种斗狠斗阴的手段都拿出来了,几乎无法再“出新”了。因此,《宫心计2》总是处处透着《宫心计1》等宫斗剧的影子,在情节营构上已经力不从心。比如在尚宫局有内鬼向反派告密的情节就多次出现,正邪之间借力打力的桥段也如出一辙。

最“进步”的宫斗剧

虽然成语接龙相当古典,但作为TVB剧集文化的一员,两部《宫心计》还是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挑战了父权社会关于女性同盟及其角色的限制。

两部剧集中的尚宫局,是一个独立的女性同盟,不需要男性的拯救与凝视,她们所服务的也是后宫的诸位妃嫔。就连她们的知己好友,也是带有“阉割”意象的太监。第一部的布吉祥,第二部的成恭,皆是尚宫局的女性的男闺蜜。但这种知己是纯粹柏拉图式的,男性的存在被削减到了最低。

而剧集的权力所在,不是内地剧的“老皇帝”,而是性别被模糊后的马元贽与太平公主。不能生育的马元贽,妄图废长立幼,把持朝政;而一介女流的太平公主,则权倾朝野,多番干预皇储的选立。

《宫心计》的女性同盟以排斥反派,作为联合基础的做法,不仅从行为上对父权制进行了公开的抵抗,也从逻辑上降低了女性对男性的依赖。男女主角的恋爱不是《宫心计》系列的主旨,甚至从戏份上看,男女主角都没能凑成一对。

仅从这一点来说,《宫心计》系列的女性意识可要比内地剧《美人心计》、《甄嬛传》、《芈月传》进步不少。女性以群体而非个人作为斗争主体而出现,肯定了女性从彼此的支持中获得反抗父权制的能力。尽管她们只是一群宫婢,但你不得不承认:《宫心计》的叙事逻辑里,这个创造新天地的女团才是最能打的。

而刘三好与元玥作为这个女团中走出的党魁式人物,无疑加强了尚宫局对国家大事的参与度。先有成熟的女性团体,后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变革性的人物,对组织的教条进行发扬,“我们尚宫局四房同气连枝,荣辱与共,要抓就把我们一起抓走吧!”

谁敢抓你们啊?你们一宫四局,直接把持了皇宫所有的生产资料:司膳房管吃的,珍馐百味尽在其中;司制房管穿的,华衣美服彩裙飞舞;司珍房管戴的,珠翠发簪熠熠生辉;司设房管用的,家具日用不可或缺。一旦四房中的一房出了事,其余三房即刻罢工请愿,现代政党都没你们会玩啊。

仅从胡定欣和《宫心计2》粗粝的一面看,TVB的衰落,成就了胡定欣;许久不见宫斗剧的市场饥渴,成就了《宫心计2》。但细品其成功处,即便到了风口,猪也是飞不起来的,能飞的还是那带翅膀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