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杨超越是一堂互联网产品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杨超越是一堂互联网产品课

杨超越,很可能成为直播、短视频平台孵化出的第一个真正偶像。

作者:李春晖

如果说pick王菊就是pick平凡的自己,那么diss杨超越,大概就是diss有捷径可走的人生吧。

真的好气啊!

在这种意义上,硬糖君倒觉得杨超越能走得更长远——喜欢她和讨厌她的人,投注的都是真感情,而不是为某种符号化意义瞎凑热闹。

在硬糖编辑部因为杨超越发生第N次激烈辩论,一位女施主声称已经拉黑多位公开pick杨超越的男同学后,硬糖君更对这一判断深信不疑。 

讨厌杨超越的理由太明显,长得好看和哭哭啼啼就能被投到《创造101》的第二名,那么多努力的、美丽的、有实力的小姐姐,反而被甩在后面,这公平吗?

Diss杨超越的一个关键理由,是凭借颜值就能得到别人付出再多努力也无法得到的一切。但硬糖君一直有个疑问——别的小姐姐难道不美吗,杨超越算是101选手里高颜值那一圈的,但也没到绝色艳压的程度吧? 

喜欢杨超越的人,提到最多的词就是“我见犹怜”。 

人称“村花”,杨超越农村单亲家庭长大,学历不高。经纪公司闻澜文化也不是那种江湖上响当当的类型,而是以运营直播网红为主业。杨超越早年从事快手直播、游戏解说时,就曾遭男主播言语骚扰。因此,除了长相、出身,杨超越直播的心酸经历,也成为粉丝怜爱的重点。

但硬糖君倒觉得,这段直播、短视频的“草根生涯”,对杨超越实在助力良多。

虽然现在没有哪个艺人不直播,但真正从直播里磨砺出的“讨人喜欢”,和只是将直播作为其中一种传播渠道截然不同。直播、短视频网红,本身就是一种内容生产机制。直播平台的作品生产不是单向的,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高效沟通、互动产生的,因此主播往往更能抓准受众情绪甚至时代情绪。这是真正扎根一线和用户无间接触、快速迭代磨练出来的。

抖音上的杨超越,条理清晰,也知道如何让道理站在自己这边。

而直播则更考验脑力,是一种极好的即时反应训练。从她被男主播骚扰(也有可能是安排好的对口相声)的这段直播视频其实也能看出,她的反应其实很快也很聪明。

如今娱乐圈最火的概念就是“偶像养成”。但这种偶像养成,其实是粉丝养成。不论是《偶像练习生》还是《创造101》,偶像本身已经是一种半成品,只需要通过节目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圈住粉丝、养成粉丝。 

但偶像本身养成的过程,是在经纪公司的内部练习生训练。而不是直播、短视频里的用户磨炼。 

相较于传统造星模式出身的孟美岐、吴宣仪们,杨超越是作为一种新媒介的产物存在。不管看起来是怎么样的傻白甜,比起出身和成长道路明显都更加顺遂的其他101小姐姐,杨超越是个扎扎实实的“社会人”。 

尽管最近讨厌杨超越的民意汹涌,但她还是凭借可爱丰富的小表情、耿直有趣的真性情强势圈粉,其实早期路人缘也不错。而这种对表情的精准控制、极强的综艺感,谁能说没有作为快手主播每日面对镜头的功劳呢?

“随便你们怎么质疑,我粉丝给我投的,我就坐那儿,我不怕。”拿这次引起广泛争议的获奖感言来说,杨超越的话是极度讨好粉丝的,但明显会令路人反感。有艺人自觉的人不会这么干,专业偶像本能的让大家都感到愉快。但主播不是,主播只需要抓住核心用户,运营好自己的忠实粉丝,路人粉对主播的意义不大。

新媒介必然带来新明星。杨超越从快手、抖音、熊猫直播跨界圈来的偶像粉,事实上为这个市场提供了用户增量。她的身份特质打通了追星圈、二次元圈、游戏圈,让一大波不追星的直男,加入到这场他们从未关注、但其实非常有趣的游戏中来。

杨超越,很可能成为直播、短视频平台孵化出的第一个真正偶像。

虽然乍看上去,区区15万快手粉丝,对杨超越的走红根本无法构成粉丝原始积累。但我们不要忘了,跨界最成功的,通常不是那些在原来领域做得最好的人。一流的小说,只能改编成二流的电影。而最火的自媒体大v,很少是传统媒体最好的写作者。这种物种融合重生,就是要在“中等偏上”资质者中产生。

明星咱是没当过,但咱有通感啊。从供职传统媒体到进入新媒体,最大的不同是你开始知道自己的用户是谁,你为谁生产内容,这篇文章Ta是喜欢还是讨厌,都能第一时间得知,从而快速修正自己。不管是杨超越在直播短视频中的机敏,还是《创造101》舞台上的傻白甜(其实她的很多应对仍然堪称漂亮),都可能出自这种长期直面用户的圈粉练习,并因此迅速让一大波人成为她的拥趸。 

不少人认为凭借“傻白甜”、“直男斩”逆袭的杨超越,乃是一种审美的退步,尤其是相对于代表着多元审美的王菊而言。从社会观念来看,确实有点儿。但如果我们从技术层面考量,杨超越可是偶然携带了真正新媒介基因的偶像产品,这还不够时髦值爆棚吗?这可是产能升级啊!

微博的第一代段子手,其实不少挺滥俗的;最早从微信公众号赚到钱的人,很多是原创能力都没有的营销号;国内电影市场崛起,最先造福的是郭敬明的《小时代》之流。

烂片是怎么诞生的?相信大数据、迷恋小鲜肉、运用大量营销技巧、甚至是烂片营销。在初生之时,这样的新物种没有天敌,因为它和传统的电影工业就不在一条路子上,两者的逻辑是不通的。就像现在人们普遍质疑杨超越缺少女团成员应有的素质,但她就不是传统的女团成员啊。

不要用苹果作为标准来衡量一只梨子的味道。

孟美岐、杨超越

硬糖君也不喜欢烂片、不喜欢没有实力的人。但对于成群结伴看《小时代》的少女,可能看电影只是一种社交方式,你总得出门吧?逛街早腻了啊。而对于将杨超越投票到第二名的粉丝们,可能人家心里想的压根不是什么女团。不同人群眼中的同一产品,也是有不同功能的。

人们的心理,首先就喜欢“反常”的东西。唱跳俱瞎的女团成员,是不是反常,够不够特别?

贴吧网友评论

如果我们将偶像也当成产品来分析,其实可以从杨超越身上得到两个非常流行的互联网产品逻辑:

第一,全能型没那么讨巧,单点极致才最有效。

工业化时代是“木桶理论”,强调产品的成就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而互联网时代是“长板理论”,最长的那块板决定你的成就。在缺少其他才艺的情况下,杨超越“美”的特点就被受众极致放大。而当一个小姐姐哪哪儿都挺好,看起来是不是冲击力就没那么强了?

第二,直面用户,快速迭代。这点前文已经详述。

不管是快手上千奇百怪的老铁,还是抖音上千篇一律的小哥,或是干啥啥不行的杨超越,当一个事物非常火,但你又觉得“这啥啊,这也能红”,那就意味着,这里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游戏的规则在不断改变,或者是出现了新的断层。烂片高票房、注水剧泛滥、没演技的流量鲜肉、IP为王、天价片酬……这些娱乐圈乱象虽然令我们诟病,但他们每一个,都是真实的产业变量,都是必然之物。我们当然可以批评,但更能利用和改良。95后这一代小鲜肉,演技不就好起来了吗,粉丝流量也没落下。 

可以放心的是,市场最终都会实现价值回归。但新的物种会不断出现,不断用新的“名不副实”挑战我们的想象力,以及底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杨超越是一堂互联网产品课

杨超越,很可能成为直播、短视频平台孵化出的第一个真正偶像。

作者:李春晖

如果说pick王菊就是pick平凡的自己,那么diss杨超越,大概就是diss有捷径可走的人生吧。

真的好气啊!

在这种意义上,硬糖君倒觉得杨超越能走得更长远——喜欢她和讨厌她的人,投注的都是真感情,而不是为某种符号化意义瞎凑热闹。

在硬糖编辑部因为杨超越发生第N次激烈辩论,一位女施主声称已经拉黑多位公开pick杨超越的男同学后,硬糖君更对这一判断深信不疑。 

讨厌杨超越的理由太明显,长得好看和哭哭啼啼就能被投到《创造101》的第二名,那么多努力的、美丽的、有实力的小姐姐,反而被甩在后面,这公平吗?

Diss杨超越的一个关键理由,是凭借颜值就能得到别人付出再多努力也无法得到的一切。但硬糖君一直有个疑问——别的小姐姐难道不美吗,杨超越算是101选手里高颜值那一圈的,但也没到绝色艳压的程度吧? 

喜欢杨超越的人,提到最多的词就是“我见犹怜”。 

人称“村花”,杨超越农村单亲家庭长大,学历不高。经纪公司闻澜文化也不是那种江湖上响当当的类型,而是以运营直播网红为主业。杨超越早年从事快手直播、游戏解说时,就曾遭男主播言语骚扰。因此,除了长相、出身,杨超越直播的心酸经历,也成为粉丝怜爱的重点。

但硬糖君倒觉得,这段直播、短视频的“草根生涯”,对杨超越实在助力良多。

虽然现在没有哪个艺人不直播,但真正从直播里磨砺出的“讨人喜欢”,和只是将直播作为其中一种传播渠道截然不同。直播、短视频网红,本身就是一种内容生产机制。直播平台的作品生产不是单向的,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高效沟通、互动产生的,因此主播往往更能抓准受众情绪甚至时代情绪。这是真正扎根一线和用户无间接触、快速迭代磨练出来的。

抖音上的杨超越,条理清晰,也知道如何让道理站在自己这边。

而直播则更考验脑力,是一种极好的即时反应训练。从她被男主播骚扰(也有可能是安排好的对口相声)的这段直播视频其实也能看出,她的反应其实很快也很聪明。

如今娱乐圈最火的概念就是“偶像养成”。但这种偶像养成,其实是粉丝养成。不论是《偶像练习生》还是《创造101》,偶像本身已经是一种半成品,只需要通过节目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圈住粉丝、养成粉丝。 

但偶像本身养成的过程,是在经纪公司的内部练习生训练。而不是直播、短视频里的用户磨炼。 

相较于传统造星模式出身的孟美岐、吴宣仪们,杨超越是作为一种新媒介的产物存在。不管看起来是怎么样的傻白甜,比起出身和成长道路明显都更加顺遂的其他101小姐姐,杨超越是个扎扎实实的“社会人”。 

尽管最近讨厌杨超越的民意汹涌,但她还是凭借可爱丰富的小表情、耿直有趣的真性情强势圈粉,其实早期路人缘也不错。而这种对表情的精准控制、极强的综艺感,谁能说没有作为快手主播每日面对镜头的功劳呢?

“随便你们怎么质疑,我粉丝给我投的,我就坐那儿,我不怕。”拿这次引起广泛争议的获奖感言来说,杨超越的话是极度讨好粉丝的,但明显会令路人反感。有艺人自觉的人不会这么干,专业偶像本能的让大家都感到愉快。但主播不是,主播只需要抓住核心用户,运营好自己的忠实粉丝,路人粉对主播的意义不大。

新媒介必然带来新明星。杨超越从快手、抖音、熊猫直播跨界圈来的偶像粉,事实上为这个市场提供了用户增量。她的身份特质打通了追星圈、二次元圈、游戏圈,让一大波不追星的直男,加入到这场他们从未关注、但其实非常有趣的游戏中来。

杨超越,很可能成为直播、短视频平台孵化出的第一个真正偶像。

虽然乍看上去,区区15万快手粉丝,对杨超越的走红根本无法构成粉丝原始积累。但我们不要忘了,跨界最成功的,通常不是那些在原来领域做得最好的人。一流的小说,只能改编成二流的电影。而最火的自媒体大v,很少是传统媒体最好的写作者。这种物种融合重生,就是要在“中等偏上”资质者中产生。

明星咱是没当过,但咱有通感啊。从供职传统媒体到进入新媒体,最大的不同是你开始知道自己的用户是谁,你为谁生产内容,这篇文章Ta是喜欢还是讨厌,都能第一时间得知,从而快速修正自己。不管是杨超越在直播短视频中的机敏,还是《创造101》舞台上的傻白甜(其实她的很多应对仍然堪称漂亮),都可能出自这种长期直面用户的圈粉练习,并因此迅速让一大波人成为她的拥趸。 

不少人认为凭借“傻白甜”、“直男斩”逆袭的杨超越,乃是一种审美的退步,尤其是相对于代表着多元审美的王菊而言。从社会观念来看,确实有点儿。但如果我们从技术层面考量,杨超越可是偶然携带了真正新媒介基因的偶像产品,这还不够时髦值爆棚吗?这可是产能升级啊!

微博的第一代段子手,其实不少挺滥俗的;最早从微信公众号赚到钱的人,很多是原创能力都没有的营销号;国内电影市场崛起,最先造福的是郭敬明的《小时代》之流。

烂片是怎么诞生的?相信大数据、迷恋小鲜肉、运用大量营销技巧、甚至是烂片营销。在初生之时,这样的新物种没有天敌,因为它和传统的电影工业就不在一条路子上,两者的逻辑是不通的。就像现在人们普遍质疑杨超越缺少女团成员应有的素质,但她就不是传统的女团成员啊。

不要用苹果作为标准来衡量一只梨子的味道。

孟美岐、杨超越

硬糖君也不喜欢烂片、不喜欢没有实力的人。但对于成群结伴看《小时代》的少女,可能看电影只是一种社交方式,你总得出门吧?逛街早腻了啊。而对于将杨超越投票到第二名的粉丝们,可能人家心里想的压根不是什么女团。不同人群眼中的同一产品,也是有不同功能的。

人们的心理,首先就喜欢“反常”的东西。唱跳俱瞎的女团成员,是不是反常,够不够特别?

贴吧网友评论

如果我们将偶像也当成产品来分析,其实可以从杨超越身上得到两个非常流行的互联网产品逻辑:

第一,全能型没那么讨巧,单点极致才最有效。

工业化时代是“木桶理论”,强调产品的成就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而互联网时代是“长板理论”,最长的那块板决定你的成就。在缺少其他才艺的情况下,杨超越“美”的特点就被受众极致放大。而当一个小姐姐哪哪儿都挺好,看起来是不是冲击力就没那么强了?

第二,直面用户,快速迭代。这点前文已经详述。

不管是快手上千奇百怪的老铁,还是抖音上千篇一律的小哥,或是干啥啥不行的杨超越,当一个事物非常火,但你又觉得“这啥啊,这也能红”,那就意味着,这里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游戏的规则在不断改变,或者是出现了新的断层。烂片高票房、注水剧泛滥、没演技的流量鲜肉、IP为王、天价片酬……这些娱乐圈乱象虽然令我们诟病,但他们每一个,都是真实的产业变量,都是必然之物。我们当然可以批评,但更能利用和改良。95后这一代小鲜肉,演技不就好起来了吗,粉丝流量也没落下。 

可以放心的是,市场最终都会实现价值回归。但新的物种会不断出现,不断用新的“名不副实”挑战我们的想象力,以及底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