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后的36小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后的36小时

2015年元旦前夜上海突发拥挤踩踏事件。在接下来的30多个小时中,整个城市都精神高度紧张,救治、善后、调查、安抚,每个环节都再次考验着城市管理者们。

图片来源:CFP

施晓雷没有预料到,在新一年的第一天凌晨,他的工作是以这样的方式展开:在一辆临时被征用的面包车上,这位上海长征医院影像科医生和同事及随行警员轮流对外滩踩踏中的伤者做着心肺复苏。15分钟前,他和同事还站在人潮汹涌的外滩,大声笑着参与新年倒计时。

在新年到来前的30分钟,没有人预想到会发生踩踏事故。彼时外滩人潮汹涌,黄浦江对岸浦东的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如过往的每个夜晚一样变幻着灯光,流光溢彩。迎接跨年的人们脸上写满期待与兴奋,在寒夜中,他们举起手机,留下2014年最后一刻的笑容。

然而,灾难突至,迎接新年的喜悦瞬间变成悲伤。上海市政府事后通报,踩踏事件发生在23点35分左右,核心区域为陈毅广场通往外滩观景平台的楼梯处。

施晓雷所送的伤者抵达长征医院后终不治而亡。不断有受伤者被送来,长征医院开启了绿色通道,15个科室的30名专家和近百名护士第一时间完成了集结待命。整个急诊室很快忙碌起来,狭小的抢救室里挤满了平车、伤员和忙碌的医务人员。施晓雷在日记中写道,“急诊大厅里也挤满了人,伤者家属、警察、医院领导、市领导和保安……”

施晓雷看到市领导时,应该已经是1月1日凌晨3点多了。据澎湃新闻微博称,事故发生后,上海市政府连夜成立工作组,市委书记韩正、市长杨雄凌晨3点赶赴医院慰问伤员。

市委书记和市长慰问的医院是长征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瑞金医院和黄浦区中心医院四家承担此次救治任务的主要医院。而两个多小时前,上海市党政部门已经连夜成立了涵盖医疗、事件调查、信息发布、善后处置等功能的工作组。

踩踏事故发生前,城市监控视频系统发挥了应急效用。黄埔分局指挥处指挥中心副指挥长蔡立新在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在事发当晚23点30分左右,警方通过监控视频发现,陈毅广场江堤通道口出现人流异常,该局立刻增派了500名民警增援,强行切入混乱的现场,分散和疏导人群。

当晚,值班备勤的打浦桥派出所的民警林海接到分局增援通知后,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与同事一道手拉手围城“人墙”,将伤员隔离在安全地带。受过专业训练的他随后又和同事一起为伤者实施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待交警切入人群,打开救护通道后,两人一组,将伤者抬上救援车辆。

1月1日零晨4分,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外滩实时消息,引导在现场拥堵的群众向西分流,避免高峰区域。

通过急救中心,上海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调集19辆救护车,在接报后8分钟就到达现场开展伤员救治和运送,在民警的安排下,一些社会车辆也帮助运送伤员。此外,卫计委连夜组织全市胸外科、急救科等专家分赴收治的4家医院协助救治,对重症病人进行会诊。1日上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救治工作已升级为每一名伤者都由一名教授级专家负责。

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各项善后工作和全市安全防范工作的第一次紧急会议是在1月1日上午召开的。全体参会者在向事件中的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后,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的重要批示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说:“当务之急,是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做好各项善后工作。”

在会议上,上海市市长杨雄开始部署救治和善后工作。要立即对本地区、本单位节日值班、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再检查,进一步排查安全隐患,特别要做好重点区域和人流密集场所的安全防范管理预案,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上海市公安部门在事后即刻成立的现场勘查、法医和综合3个工作小组也展开了全面工作,积极进行调查,对当晚事件的原因进行调查取证,采集信息,经梳理后的信息在第一时间上报给工作组。上海市公安、安监、卫计委、监察局等部门也立即组成了一个事件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相关的善后处置、信息发布工作也分别展开。

1月1日早晨,当很多中国人在新年第一天的晨曦中醒来时,才知道昨夜发生在上海外滩的惨剧。人们上网时注意到,上海市各级政府部门的官方微博头像已被换成黑白色。各个社交网络平台上,人们正自发组成接力。而上海市民们也手捧鲜花自发前往陈毅广场哀悼。

上海市黄浦区善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在1日上午12点左右向社会发布两条24小时电话专线,为遇难者和伤员家属提供服务,据统计,截至1日晚22点,已接听来电224个。

据新华网报道,善后处置小组从各个街道抽调人员,保证每名死伤者的家属有多名接待人员,有300人工作组到位工作。1日当天,善后处置工作小组接待了19批共96人次家属,并为死伤者家属安排住宿。

由于在踩踏中造成的极度恐慌,许多伤员出现情绪和心理问题。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介绍称,该院收治的一位女孩,伤势虽然不太重,但一直在打哆嗦,并拒绝说话,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存在反应性的精神障碍。瑞金医院特地派了一位抢救室的护士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最终这位女孩总算开口说话了,并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第一时间启动灾难事件心理援助预案,组成数支准备分赴各救治医院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队伍。而上海心理援助热线于1日起开放24小时“心连心——外滩踩踏事件后紧急心理支援服务”。

上海电视台主持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蔡欣一是上海心理援助热线的志愿者之一。1日下午,收到工作人员电话后,还在假期的他立刻买火车票回到上海,连夜加入心理疏导队伍。

2日下午,上海市卫计委新闻发言人邬惊雷在新闻发布会上称,经过心理干预,伤员目前总体情绪可控,只有极个别有应激反应。

踩踏事件后,所有的细节再次被重视起来。上海全市更是立即对安全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对各类大型活动进行全面梳理,保障城市整体的安全。

上海地铁官方微博一再提醒乘客谨防携带大件行李,易导致乘客滞留站台,造成安全隐患。而地铁站的志愿者们也被组织起来,维持秩序,疏散客流。

34岁的索菲莹告诉界面,自大学毕业后她就开始在上海地铁站做志愿者,1日下午,她在陆家嘴地铁站从1点工作到6点半。由于前夜发生了踩踏事故,索菲莹和同伴在疏散客流时,还特意告知乘客尽可能不要前往南京东路站和人民广场站。

1日下午4点20分,南京东路站封站。索菲莹一面协助疏散客流,一面告知乘客封站的消息。她说:“站了一下午,有些志愿者嗓子都哑了,一些乘客会说谢谢,也有些乘客很不理解。”

新年首日冷空气骤降,入夜气温更低。原定于1日举行的一个“慈善跑”活动以及晚上的元旦“亮灯秀”被叫停。1日晚上10点左右,上海市就对此前网传“上海外滩踩踏系有人抛洒疑似‘美金’引发”一事发布调查结果,称二者之间并无关联。

2日凌晨1点13分,距离踩踏事故过去25个多小时,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新浪官方微博发布了经过核实的首批32名遇难者名单,遇难者最小只有12岁。公布的名单里还包括此前失联的21岁马来西亚籍浙大女留学生陈蔚和23岁台胞周怡安。

2日晚上8点14分,该官方微博又发布了事件第二批3位遇难者名单。目前,还有1位遇难者身份仍待核实。

(记者谢玉娟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后的36小时

2015年元旦前夜上海突发拥挤踩踏事件。在接下来的30多个小时中,整个城市都精神高度紧张,救治、善后、调查、安抚,每个环节都再次考验着城市管理者们。

图片来源:CFP

施晓雷没有预料到,在新一年的第一天凌晨,他的工作是以这样的方式展开:在一辆临时被征用的面包车上,这位上海长征医院影像科医生和同事及随行警员轮流对外滩踩踏中的伤者做着心肺复苏。15分钟前,他和同事还站在人潮汹涌的外滩,大声笑着参与新年倒计时。

在新年到来前的30分钟,没有人预想到会发生踩踏事故。彼时外滩人潮汹涌,黄浦江对岸浦东的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如过往的每个夜晚一样变幻着灯光,流光溢彩。迎接跨年的人们脸上写满期待与兴奋,在寒夜中,他们举起手机,留下2014年最后一刻的笑容。

然而,灾难突至,迎接新年的喜悦瞬间变成悲伤。上海市政府事后通报,踩踏事件发生在23点35分左右,核心区域为陈毅广场通往外滩观景平台的楼梯处。

施晓雷所送的伤者抵达长征医院后终不治而亡。不断有受伤者被送来,长征医院开启了绿色通道,15个科室的30名专家和近百名护士第一时间完成了集结待命。整个急诊室很快忙碌起来,狭小的抢救室里挤满了平车、伤员和忙碌的医务人员。施晓雷在日记中写道,“急诊大厅里也挤满了人,伤者家属、警察、医院领导、市领导和保安……”

施晓雷看到市领导时,应该已经是1月1日凌晨3点多了。据澎湃新闻微博称,事故发生后,上海市政府连夜成立工作组,市委书记韩正、市长杨雄凌晨3点赶赴医院慰问伤员。

市委书记和市长慰问的医院是长征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瑞金医院和黄浦区中心医院四家承担此次救治任务的主要医院。而两个多小时前,上海市党政部门已经连夜成立了涵盖医疗、事件调查、信息发布、善后处置等功能的工作组。

踩踏事故发生前,城市监控视频系统发挥了应急效用。黄埔分局指挥处指挥中心副指挥长蔡立新在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在事发当晚23点30分左右,警方通过监控视频发现,陈毅广场江堤通道口出现人流异常,该局立刻增派了500名民警增援,强行切入混乱的现场,分散和疏导人群。

当晚,值班备勤的打浦桥派出所的民警林海接到分局增援通知后,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与同事一道手拉手围城“人墙”,将伤员隔离在安全地带。受过专业训练的他随后又和同事一起为伤者实施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待交警切入人群,打开救护通道后,两人一组,将伤者抬上救援车辆。

1月1日零晨4分,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外滩实时消息,引导在现场拥堵的群众向西分流,避免高峰区域。

通过急救中心,上海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调集19辆救护车,在接报后8分钟就到达现场开展伤员救治和运送,在民警的安排下,一些社会车辆也帮助运送伤员。此外,卫计委连夜组织全市胸外科、急救科等专家分赴收治的4家医院协助救治,对重症病人进行会诊。1日上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救治工作已升级为每一名伤者都由一名教授级专家负责。

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各项善后工作和全市安全防范工作的第一次紧急会议是在1月1日上午召开的。全体参会者在向事件中的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后,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的重要批示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说:“当务之急,是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做好各项善后工作。”

在会议上,上海市市长杨雄开始部署救治和善后工作。要立即对本地区、本单位节日值班、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再检查,进一步排查安全隐患,特别要做好重点区域和人流密集场所的安全防范管理预案,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上海市公安部门在事后即刻成立的现场勘查、法医和综合3个工作小组也展开了全面工作,积极进行调查,对当晚事件的原因进行调查取证,采集信息,经梳理后的信息在第一时间上报给工作组。上海市公安、安监、卫计委、监察局等部门也立即组成了一个事件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相关的善后处置、信息发布工作也分别展开。

1月1日早晨,当很多中国人在新年第一天的晨曦中醒来时,才知道昨夜发生在上海外滩的惨剧。人们上网时注意到,上海市各级政府部门的官方微博头像已被换成黑白色。各个社交网络平台上,人们正自发组成接力。而上海市民们也手捧鲜花自发前往陈毅广场哀悼。

上海市黄浦区善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在1日上午12点左右向社会发布两条24小时电话专线,为遇难者和伤员家属提供服务,据统计,截至1日晚22点,已接听来电224个。

据新华网报道,善后处置小组从各个街道抽调人员,保证每名死伤者的家属有多名接待人员,有300人工作组到位工作。1日当天,善后处置工作小组接待了19批共96人次家属,并为死伤者家属安排住宿。

由于在踩踏中造成的极度恐慌,许多伤员出现情绪和心理问题。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介绍称,该院收治的一位女孩,伤势虽然不太重,但一直在打哆嗦,并拒绝说话,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存在反应性的精神障碍。瑞金医院特地派了一位抢救室的护士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最终这位女孩总算开口说话了,并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第一时间启动灾难事件心理援助预案,组成数支准备分赴各救治医院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队伍。而上海心理援助热线于1日起开放24小时“心连心——外滩踩踏事件后紧急心理支援服务”。

上海电视台主持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蔡欣一是上海心理援助热线的志愿者之一。1日下午,收到工作人员电话后,还在假期的他立刻买火车票回到上海,连夜加入心理疏导队伍。

2日下午,上海市卫计委新闻发言人邬惊雷在新闻发布会上称,经过心理干预,伤员目前总体情绪可控,只有极个别有应激反应。

踩踏事件后,所有的细节再次被重视起来。上海全市更是立即对安全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对各类大型活动进行全面梳理,保障城市整体的安全。

上海地铁官方微博一再提醒乘客谨防携带大件行李,易导致乘客滞留站台,造成安全隐患。而地铁站的志愿者们也被组织起来,维持秩序,疏散客流。

34岁的索菲莹告诉界面,自大学毕业后她就开始在上海地铁站做志愿者,1日下午,她在陆家嘴地铁站从1点工作到6点半。由于前夜发生了踩踏事故,索菲莹和同伴在疏散客流时,还特意告知乘客尽可能不要前往南京东路站和人民广场站。

1日下午4点20分,南京东路站封站。索菲莹一面协助疏散客流,一面告知乘客封站的消息。她说:“站了一下午,有些志愿者嗓子都哑了,一些乘客会说谢谢,也有些乘客很不理解。”

新年首日冷空气骤降,入夜气温更低。原定于1日举行的一个“慈善跑”活动以及晚上的元旦“亮灯秀”被叫停。1日晚上10点左右,上海市就对此前网传“上海外滩踩踏系有人抛洒疑似‘美金’引发”一事发布调查结果,称二者之间并无关联。

2日凌晨1点13分,距离踩踏事故过去25个多小时,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新浪官方微博发布了经过核实的首批32名遇难者名单,遇难者最小只有12岁。公布的名单里还包括此前失联的21岁马来西亚籍浙大女留学生陈蔚和23岁台胞周怡安。

2日晚上8点14分,该官方微博又发布了事件第二批3位遇难者名单。目前,还有1位遇难者身份仍待核实。

(记者谢玉娟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