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认认真真写过字了?
单纯为了书写的那种。
与之相反,有人入了文具坑、钢笔坑、手帐坑,
每天不买买买、写写画画就非常难受。
本期蜂狂创业者的主人公
是在钢笔领域入坑20年的玩家
甚至自己造起了钢笔。
蜂狂创业者 第18期
余奔
棠钢笔创始人
20年钢笔收藏经验
超过10年精密机加工及精密模具项目管理经验
服务对象LEGO、高露洁、NYPRO
曾于香港唯一上市模架企业任营业部大区经理
2011年创业,2016年创立棠钢笔
真的还有人买钢笔吗?钢笔品牌怎么玩出花样?带着这样普遍的疑惑,乐创蜂巢独家专访余奔,看这个钢笔老玩家从圈子里走向圈外,如何发现并撬动中国文具行业新蓝海。
余奔,人称Q叔。从1998年开始,他玩钢笔已有20个年头。从抽屉拉出来,满满当当都是他收藏的钢笔,已经超过了1000根。这其中不乏父辈留下的老古董,“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头老太太啦!”
▲Q叔的部分收藏
无论是品牌、属性、价值,Q叔都轻车熟路,但也并非玩笔而已。他在精密机械加工行业有超10年的项目管理经验,服务过LEGO、高露洁、NYPRO等国际大牌。所谓“精密机械加工”,就意味着对精密度的要求非常高,恰恰也是棠钢笔制造的核心。
10年前种下钢笔梦
2009年,出于对文具的热爱,Q叔改行到香港一家文具公司,负责中国市场的企业定制类产品推广和客户开发。那时候,中国的文具行业蓝海已经初现端倪,2011年的成交金额将近2000亿元人民币,但未出现真正的龙头企业。加之自己对钢笔的执念,“为什么不自己做一根理想的钢笔呢?”Q叔突然兴奋。但他立即理性地意识到,当时中国的加工设备并不成熟,只好继续耐心等待。
10年前,Q叔遇见了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书写仪器品牌——Waldmann,它的历史和理念一度令他十分感动,这也是他做钢笔欲达到的理想高度。Q叔的钢笔梦想就此埋下, “用心,认真”也成了后来创立棠钢笔的理念。
时机到了:钢笔市场上升,设备成熟
全球市场咨询公司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2016 年全球的钢笔销售额同比增长 2.1%,达到 10.46 亿美元,预计 2020 年这个数字能达到 15 亿美元。
在 2015 年钢笔销售额排在前五名的国家中,中国的钢笔销售额比整个欧洲加起来都多,为全球钢笔销售额贡献了 48%。
身在圈中的Q叔自然最清楚钢笔在中国的市场走向。2016年,他已经离职创业5年,开办属于自己的文具公司,除了进口一些品牌通过电商销售,也有自己的产品。销量不错,而且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线上社群。
但做贸易,“除了汇率不稳定、物流手续繁杂之外,命脉总归掌握在别人手里。”Q叔提到。
不过最受触动的还是一个小故事。当时朋友找Q叔推荐国产优质钢笔品牌,想要作为企业礼品在世界珠宝联合会送出。Q叔左思右想,最终回复一句“抱歉,真没有。”
▼
钢笔市场的上升,进口文具贸易的不确定性,设备的成熟...他意识到,时机到了。2016年,Q叔在深圳钢笔群认识了群主傅碧聪。傅碧聪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又是英国约克大学的硕士,专业皆与工程制造有关。两个懂机械的钢笔爱好者,决定合伙创业,做一个中国人自己的钢笔品牌。
▲Q叔(左)与傅碧聪(右)
钢笔曾风靡中国,随着键盘、中性笔等更便捷的工具出现,钢笔一度被人遗忘。从2015年开始,消费升级大潮降临,钢笔逐渐演变成收藏品,越来越多的国际钢笔品牌进入中国,并盯准女性市场。棠钢笔在这背景下诞生。
定位:18岁-30岁年轻女性
“很多人会问,钢笔还有人用吗?用得最多的难道不是男士吗?”Q叔十分确定地说,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钢笔最有力的消费群体是18岁-30岁的妹子。
在他看来,钢笔已经不再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一种象征,宣示对自己喜欢的东西的追求。“就像口红一样,今天种草了明天就得拔。”所以,Q叔和傅碧聪一开始便直指18岁-30岁年轻女性消费者。在这一群体中,通过“晒”出共同爱好交朋友是最显著的特征。同时,对颜值的要求也非常高。
研发打磨:亲手设计与制造,追求精密与细节
“我不想蹭国外品牌的热度,就想做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品牌。”这个原则贯穿了棠钢笔从0到1的过程。
2016年初,Q叔与傅碧聪着手钢笔的打造。不管从设计、选材、制造,都一定亲力亲为。从定位的用户需求出发,他们对钢笔颜值、使用手感、轻重以及笔握的重心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玩了这么多钢笔,我最清楚什么样的钢笔有颜值且好用。”Q叔说到。而这可能是许多中国品牌做钢笔所不具备的。
在机器设备、笔帘布料等的选择上,Q叔优先选择中国制造。笔尖选用德国施密特的产品,笔杆选用铝合金与纤维两种材料,前者表面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增加耐磨损性,后者则显得更加美观。
▲铝合金笔杆(左)与纤维材料笔杆(右)
在制造方面,Q叔是将钢笔当做仪器来看待的,仪器的核心便是精密度。不仅在工艺上实现高度精准、无缝衔接,而且能够替换蘸水笔尖和宝珠笔尖。
▲透明蘸水笔尖(左)与宝珠笔尖(右)
此外,他们还独创出一个超级治愈的小心机:钢笔和笔套的大小吻合,缓缓下落,将空气排出。可以保持钢笔中气压,防止太久没用的钢笔笔尖的墨水干掉,使其更易出墨。
▲笔身可以缓慢掉入笔帽,只有高精度气密性才可做到
他拿着钢笔演示,“即使你换成其他颜色的笔盖,也能够安装上,有很多粉丝跟我们说拿着这个可以玩一天。”这些方面都足见Q叔的“工匠”追求。
2016年2月,第一根自主制造的钢笔诞生。傅碧聪将其命名为“棠”,取自山海经。既有中国特色又有“糖”的谐音,不失年轻活泼。最终logo的形成也是由傅碧聪设计后在印章上亲手刻出来的。
▲logo形成过程
量产制造:找非制笔工厂,从0开始
最令人头疼的生产制造挑战也随之来临。虽然Q叔积累沉淀了丰富的制造端资源,但是他发现大部分制笔的工厂都已流程标准化,面对他们想要达到的高要求很难实现。
最后他们找到专业做出口的钟表工厂,“他们拥有过硬的工艺”,但对钢笔是一片空白,“没关系,我们教他怎么做就行了”。Q叔和傅碧聪成天泡在工厂,教他们如何打磨,一步一步实现生产出合格的棠钢笔。
▲Q叔与傅碧聪检验其细节是否符合要求
Q叔提到,一支棠钢笔的产出需要经过28道工序、6项检测,辗转深圳、东莞8家工厂。其中,光清洁这个步骤的成本就高出国产品牌10倍有余。“但我们必须这样做,每一个步骤都会影响品质,最终对品牌造成影响。”Q叔说。
迫不及待地,Q叔在2016年8月向粉丝们透露了棠钢笔的细节,并在线上社群和微博发起了为棠钢笔颜色起名的活动。
胭脂透、玉笙寒、太妃棠、星野等一个个具有中国韵味的名字在思想碰撞中诞生。2017年2月28日,棠钢笔如约而至,正式上线电商平台。梦想实现的那一刻,总会有几分忐忑。好在第一次上线的600根,不到半天便抢购一空。
▲棠钢笔“暮紫”、“星野”、“沉玉”
之后棠钢笔又陆续开发了多款颜色,形成了如今两种采用不同外壳的产品线,分别定价在300多元与700多元。其中,爆款颜色“沉玉”和“玉笙寒”甚至已经卖断货。除此之外,棠钢笔与手帐品牌发起联名合作,推出“小陪伴”。
▲棠钢笔“沉玉”
▲棠钢笔“小陪伴”与笔帘
▲棠钢笔“星野”
由于具备精密的工艺,他们更是推出了“互配”的玩法,笔身可以搭配不同的笔盖,将笔盖进行单独售卖。
▲红黑配
Q叔坦言,这个定价几乎是国产品牌中最高的,“放眼全球,几乎没有我们这么制造钢笔的”。他相信每一步骤、选材的成本和高品质对得起这个价格,“用户收到钢笔之后,都验不出来问题”,Q叔露出十分自豪的神情。
▲商城上对棠钢笔的反馈
▼
棠钢笔靠口碑相传,迅速圈粉。线上社群已经聚集了1000多人,在无推广成本的情况下,微博粉丝总数已近2w,收割了初期的忠实用户。Q叔说,用户会分享各种带着棠钢笔的场景照片,在各种社交平台晒图,并亲切地将他与傅碧聪唤作大爹和二爹。
Q叔和团队花了一年来雕琢棠钢笔,一定要保证高品质和高精密度才敢推向市场。专属于棠钢笔的供应线也是一步一步跑出来的。一年内,棠钢笔售出近3000根,营收近200万。
提到未来,Q叔表示在产品方面,已经正在研发第二款钢笔,还将以“棠”品牌拓展新的品类,比如手帐等;品牌将是未来要着重打的方向;用户方面,将利用消费升级大背景,用社交以及粉丝经挖掘用户的深度。
钢笔并不属于高频消费的品牌,复购率不免令人担忧。但Q叔一点都不担心这个问题,一是从深度来说,钢笔逐渐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收藏需要”,他们不会只买一根;二是从广度来说,目前钢笔市场的前景会有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个“坑”。
Q叔在上市企业工作10余年,40岁开启创业。玩钢笔,他是行家。但在创业路上,他依然把自己看作小 Baby,不断学习,不断制造热情。
1. 一定要亲力亲为。特别是像钢笔这种品类,要把自己当做“小萌新”,所有东西都要去接触和学习。
2. 一定要协同团队理念。大公司的团队管理靠制度,小团队则靠个人或品牌魅力与公司前景。团队中每个人的理念契合十分重要。比如,棠钢笔团队的8人都深处“文具坑”内。
3. 一定要有热情。只有在热情驱动下,做事才能更负责细心,从而发现问题的症结在哪。
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识这件事情之后,还继续热爱它,这是Q叔的热情。“相比电子产品的冰冷,书写是有温度的事,希望让年轻人们重回书写的快乐、欣赏美、缅怀过去”,这是Q叔对未来的期待。
*本文图片已获得Q叔的授权
*感谢Q叔/傅碧聪对本文的支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