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知名评分网站豆瓣网和知名导演毕志飞的争执又一次重回了观众视野:先是电影《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下称《逐梦演艺圈》)导演毕志飞投书给国家电影局,请求“彻查我们遭遇的极端豆瓣网不公正评分事件”,要求“对’豆瓣系’等势力’操控中国影评产业、网络社会舆论’进行彻查与严肃处理”。第二天豆瓣电影立刻作出反应,起诉毕志飞及其公司北京实传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侵犯名誉权。
毕志飞和豆瓣之间的争执起源于去年9月。在电影《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上映首日,遭遇网友大范围差评,豆瓣评分一度低至2.0分。评论区出现了几乎一边倒的嘲讽。就算偶尔出现几条认为评分确实过低的评论,则会立刻被网友吐槽是片方的“水军”。
对于史无前例的超低分和铺天盖地的的差评,影片出品方则对豆瓣的评分系统表示质疑:明明有人去打了四星和五星,为什么还一度显示100%一星?毕志飞曾在某次采访中告诉记者,自己并非不能接受低分,而是不能接受把评分一整天都锁定在一个状态。同时在面对“水军”、“营销手段”的质疑他也否认称:“没有碰瓷豆瓣。”
这不是“豆瓣”第一次陷入打分的争议之中,早在16年底《中国电影报》就曾发文称,质疑豆瓣、猫眼平台上的电影打分因为“大量水军”、“影评人不靠谱”等原因正在变得不再可信,甚至表示这些“恶评正在伤害电影产业”。
随着网络进一步融入大众生活,豆瓣网对电影票房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相应地,纠纷也随之而来。那么,豆瓣评分究竟是如何对一部电影进行打分的?
有“篱笆”有“喇叭”的文艺青年王国。
2005年初,北京朝阳门外,豆瓣胡同附近的星巴克里。有一个叫阿北(杨勃)的年轻人,每天下午都会拎着一台已经掉漆的PowerBook来到这里,埋头编程几个小时。豆瓣最初的程序大半完成于此。同年3月,豆瓣正式上线。
2005年5月2日,因为小组“爱看电影”的迅猛发展,豆瓣电影单列开通。这可以看作豆瓣电影最初的起点。
2005年12月,包括书评、影评、乐评,网站豆瓣网,已经有5万多名注册用户。
2012年5月17日,豆瓣电影开启在线购票和选座位功能。
2012年8月,月度复盖独立用户数已超过1亿,日均为1.6亿。
现在的豆瓣,是一个集合了读书、电影、音乐、摄影等兴趣的各个方面,为用户提供一个分享和查看优质内容的平台。其中,豆瓣电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豆瓣发展到现在,已经10多年的时间了,几乎和中国主流商业电影的发展在时间上形成了同步。目前,从地域上看,豆瓣的主要用户主要分布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和中部省份;从用户年龄来看,基本上是20-39岁的年轻用户,其中20-29岁的百分比更是达到了50%以上;在用户性别中,男性用户达到69%领先于女性用户的31%;值得一提是:相对于其他网站,豆瓣的女性用户比例还是相对较高的;在用户受教育程度上豆瓣接受过本科教育的用户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网站。
简而言之,相比其他网站,豆瓣用户中受过高等教育、具有独立想法和发声意愿的“文艺青年”较多。这也就决定了豆瓣电影的用户群体口味也有着更加明显的偏好。这种偏好,自然会产生打分上的倾斜。
另一方面,豆瓣为了保护真实用户话语权的稳定,具有一整套完整的水军防御系统:首先,豆瓣网在注册的时候会进行相当严格的信息验证、以确保用户信息的真实有效。另一方面,针对豆瓣电影而言,并不是拥有注册账号就万事大吉。
豆瓣电影拥有自己一套独立的打分权重算法和评论折叠算法,系统会自动根据注册时间、活跃度(包括登陆时间、关注的影片、看过和想看、加入的小组等)的不同进行权重的划分——这些将会直接影响到某位用户账号的打分对于影片全体打分的评价,以及该用户的评级是否会被折叠。新注册、活跃度较低的用户权重低;所谓“豆瓣大号”,即账号活跃度非常高的头部影评人会拥有较高的权重。这也就解释了《逐梦演艺圈》片方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明明有人去打了四星和五星,为什么还一度显示100%一星?”
最神秘的存在,最难搞的平台
关于“豆瓣刷分”的猜测层出不穷,小官专门请教了几位资深电影人。从事电影宣发的小H告诉小官:豆瓣可以说是所有电影信息网络平台里最神秘的一家了——评分系统复杂严谨、没有公开的商务合作渠道、连豆瓣的工作人员都十分低调。
就拿另一个电影评分网站猫眼来说,猫眼是一个基于“售票”的评分平台:真实用户购票之后,电影放映结束之后,才能进行打分和评论,不分权重。相比之下,猫眼的评分只需要账号和购票就可以进行。而豆瓣则需要一个长时间使用的、有着人性化偏好的个人账户。可以说,豆瓣的权重算法,成为了身为“豆瓣er“的文艺青年聚集们最坚强的守护。
至于一些关于豆瓣刷分产业链的讨论文章,小官调查下来觉得并不可信。抛开豆瓣复杂的打分系统不谈,经营水军首先需要有大量的豆瓣账号。根据业内人士的反馈,豆瓣账号是电影行业内最贵的账号之一,最普通的白纸账号的售价为3~5块不等。活跃度高、小组多的账号更贵,小官了解到,加入了“豆瓣八组”的豆瓣账号,可以卖到3000元甚至更高的价格。正常体量的商业电影由于评价人数基数大、为了维护评分需要的账号数量较大,再加上权重评分系统使得“刷分”效果难以保证,因此性价比极低。
事实上,除去豆瓣评分,《逐梦演艺圈》上映首日的票房也只有2.3万元。不仅电影市场如此,在人与网络联系越发紧密的今天,互联网上的声音不会再有单一的声音了。争议和喧哗之后自会沉淀出客观、理性的意见,这不仅仅需要时间的淬炼,更需要对待不同声音的宽容态度。平台如此,被评价的对象更应如此。
围绕豆瓣技术细节的争议不妨继续,但帽子应该少一些,电影市场只会在多元中发展,不会也不可能因为批评的消失就让电影质量有飞速提升。评价不高的个别国产电影不能把票房差归因于观众不懂,更不该让评分网站为其背黑锅。
评论